第一图书网

音乐美学教程

张前 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2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

张前 主编  

页数:

190  

字数:

309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由学校系统施教而有别于传统师徒相授的新型艺术教育,在我国肇始于晚清的新式学堂。而进人民国后于1918年设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则可视为中国专业艺术教育发韧的标志。时至1927年于杭州设立国立艺术院,1928年于上海设立国立音乐院,中国的专业艺术教育始初具雏形。但在本世纪的上半叶,中国的专业艺术教育发展一直处在艰难跋涉之中。以蔡元培、萧友梅、林风眠、欧阳予倩、萧长华、戴爱莲等一批先贤仁人,为开创音乐、美术、戏剧、戏曲、舞蹈等领域的专业教育,荜路蓝缕、胼手胝足、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专业艺术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49年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伊始,即着手建立我国高等专业艺术教育体系,将以往音乐、美术、戏剧专业教育中的大学专科,提高到了大学本科层次。当时列为中专的戏曲、舞蹈专业教育,也于80年代前后逐一升格为大专或本科。并且自70年代末起,在高等艺术院校中陆续开始了硕士、博士的研究生学历培养。迄今为止,我国已形成了以大学本科为基础,前伸附中或中专,后延至研究生学历的完整的专业艺术教育体系,以及在大陆拥有30所高等艺术院校,123所中等艺术学校的可观的办学规模。  近一个世纪伴随我国专业艺术教育体系创立、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与之相应的中西结合、系统科学的规范性专业艺术教材体系,成了几代艺术教育家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如果说本世纪上半叶,我国艺术教育家们为此已进行了辛勤探索,有了极为丰厚的积累,只是尚欠系统的话,那么在50年代全国编制各艺术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于1962年全国文科教材会议之后,国家已有条件部署各项艺术专业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并开始付诸实施。可惜由于接踵而来十年“文革”动乱的破坏,这项工作被迫中断。  新时期专业艺术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计划的实施以及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的修订、教学方案的制订颁发都为高等艺术院校本科教材的系统建设提供了契机和必要的条件,恰逢此时,部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于1994年发起、酝酿“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的教材编写、出版。这提议引起了文化部的高度重视。1995年文化部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决定把涵盖各艺术门类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的编写与出版列为部专业艺术教材建设的重点,并于1996年率先召开美术卷论证会,成立该分卷编委会;1997年又正式成立了“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的总编委会,以及音乐、美术、戏剧、戏曲、舞蹈各卷的分编委会。为了保证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组建了出版工作小组。

内容概要

作为文化部“九五”规划的重点工程,拟向全国推荐使用的专业艺术教育的教材,“大系”的编写集中了文化部直属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被称为“国家队”院校的各学科领头人、以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在相关学科的翘楚俊杰,计国内一统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同时,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了长期或至少关学科的翘楚俊杰,计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同时,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了长期或对少几轮的教学实践检验,从内容到方法均已被证明行之有效,并且比较稳定、完善的优秀教材,其中已被列为国家级重要教材的有9种,部级重点教材19种。况且,这些教材在交付出版之前,均经过各院校学术委员会、“大系”各分卷编委会以及总编委的三级审读。可以相信“大系”的所有教材,足以代表当今中国专业艺术教学成果的最高水平;也有理由预见,它对中国规范今后的专业艺术教育,包括普通艺术教育,将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作者简介

  张前,男,1935年(阴历)9月15日生,汉族,辽宁新金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全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长,《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委。

书籍目录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序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音乐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 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课题 第三节 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音乐美学的学习和运用第二章 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 第二节 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征第三章 音乐的功能、价值与审美本质 第一节 音乐的功能与价值 第二节 音乐的审美本质 第三节 音乐艺术现象的复杂性第四章 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音乐音响基本要素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 音乐音响基本组织形式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音乐音响结构的基本审美原则及其心理依据 第四节 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特征在风格变化中的体现第五章 音乐表现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 对音乐的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音对应关系规律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节 音乐表现性的分析 第三节 对与音乐表现相关的音乐美学问题的讨论第六章 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 第一节 音乐创作活动的美学原理 第二节 音乐表演活动的美学原理 第三节 音乐欣赏活动的美学原理附录:音乐美学的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二)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形态分析学的研究方法对于音乐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对于音乐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音乐艺术活动和人类所从事的其他活动一样,都是人的主体行为,并且无一不受人的心理活动的支配。音乐实践的三个基本环节:创作一表演一欣赏,不仅不能离开从事这些行为的人的心理活动,而且是以这些心理活动为基础的。音乐的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欣赏者的心理才得以实现的。对于音乐实践中的这些心理活动的深入研究,必将对音乐美学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发挥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在音乐美学的历史上,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音乐的审美本质以及音乐实践中的美学问题的论述屡见不鲜,特别是在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它更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出现了许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音乐美学问题的著作。在西方具有权威性的德国音乐百科词典《音乐的历史与现状》长达几万字的音乐美学条目中,把音乐美学划分为体系的一历史的方面与心理的方面这样两个大的并列部分。卓菲娅·丽莎在她所著《论音乐的特殊性》一书里,把音乐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的地方随处可见。西方现代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音乐美学的著作很多,如:A·韦列克《音乐心理学与音乐美学》、M·格拉夫《从贝多芬到肖斯塔科维奇》、L·迈耶《音乐的情感和意义》等。当然,音乐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它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然而它的某些重要方面,特别是关于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音乐行为的心理研究,与音乐美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是音乐心理学与音乐美学的结合部,既可以把这些研究作为音乐心理学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把它看作是音乐美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音乐心理学通常采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例如内省法,即主要通过对自述、创作手稿等记录音乐家创造行为及心理活动的内省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的方法;问卷法,即根据设定的题目,向音乐家及音乐听众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测量法,即对音乐行为及其心理活动进行数据测试及定量分析的方法;实验法,即运用科学仪器对音乐生理、心理功能进行实验的方法等,以及运用上述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果,都会为音乐美学的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并使音乐美学的研究更具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书第四章、第五章关于音乐音响及其表现对象的研究,第六章关于音乐实践中音乐美学问题的研究,就汲取了心理学研究的多项成果,把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音乐美学问题的研究与解决。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音乐美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密切的关联。同时,音乐又是一种处于人际交流活动之中的艺术,它产生并作用于人类社会。围绕着音乐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功能来进行的音乐美学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哲学家、美学家、音乐家都对音乐的社会性质给予高度的重视,对音乐的社会本源与社会功能作了大量论述。音乐美学作为研究音乐艺术总体规律的基础学科,不仅不应排除,而且必须把音乐的社会性质纳入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之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音乐美学教程 PDF格式下载



这一套书实在让人无语,应该是80年代的教材吧,一点新的观点都没有,庸俗而老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