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传统管律文化通论

胡企平 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

胡企平  

页数:

425  

内容概要

  中国博大浩瀚的乐律学史料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律学与音高、 教学、 乐理 、历法 、占卜等不同性质的事项盘根错节的交织在一起,精华和糟粕混杂在一起不足为怪,首当其冲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需要我们运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和手段去梳理,以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作者在《中国传统管律文化通论》中提出了如下的新观点:  1、对于管律律种学研究,文中提倡音乐考古与文献查证、音乐史资料与国外声学理论、音响物理学技术组合,理论论证与复原(制管)验声相结合的方法,并在此“整合”研究的基础之上,注意对传统经济方法论的扬弃和提升。  2、在阐述了律管作为狩猎工具、生活用品,经历图腾崇拜与祭祀礼器、吹管乐器到单纯律管的发展过程,对于我国古代律管的起源、管律的形式、计算和发展史等方面作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详实考证之后,对“中国管律西来说”作了强有力的否定。  3、将弦律的“倍半相生”(八度)应用于同径管律,其管长比为9:4。本文通过对古人“以耳齐其声”以制律的逆向考察,将此管长比由旧说清代的徐寿、康熙帝推前至隋代的刘焯、晋代的荀勖乃至公元前239年成书的《吕氏春秋》;而他在制管验声、数理计算与比较的基础之上,最终推断出西晋泰始时期的荀勖是9:4的伟大发现者。  4、提出了我国古代十二律制管律和七律制管律在音乐实践中应用的可能。等等。

作者简介

  胡企平,男,1953年生,1971年起先后在县、州和云南省歌舞团任演奏员。1978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音乐系小提琴专业,1982年本科毕业。同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室内乐团,担任小提琴专业演奏员兼乐务工作。1994至199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在职攻读音乐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校艺教中心副主任、音乐教研室主任和校学生艺术团常务副团长。并为教育部第四届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撰有专著《中国传统管律文化通论》和《“民歌欣赏”选修课的教学设计》、《音乐结构中的“起开合”规律探微》、《“宫商角徵羽”五声阶名探源》、《评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及其思想源流》等论文,以及主编《交响音乐名作鉴赏》等教材,并五次获奖。

书籍目录

序引言引言注释上篇 中国古代管律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第一章 什么是中国古代管律文化第一节 对管律定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认识剖析第二节 什么是中国古代管律文化?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律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刍议第一节 对中国古代管律文化进行研究的价值和作用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律文化研究的整合方法论刍议中篇 关于我国古代律管起源的研究第三章 我国古代律管起源的背景与条件第一节 关于伶伦造律的传说第二节 传说中的“伶伦造律”前吹管乐器的考古发现第三节 传说中的“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的文化释义第四章 传说中的“三寸九分”考第一节 “三寸九分”为何世人争议(明代以前)第二节 “三寸九分”为何世人争议(清代以后)第三节 “三寸九分”与还原法研究第四节 对“三寸九分”管长尺度公诸于世的文化背景之认识下篇 我国古代管律在各常用律制上的实践与探索第五章 我国古代管律在十二律制中的探索第一节 “同律”之辩——兼论阳律阴吕之本第二节 对8.71(寸)与3.9(寸)是否为同径倍半相生管长比之考证第三节 释9:4——同径倍半相生管长比之经验值公式的由来第六章 我国清代管律在七律制中的实践与探索第一节 论“康熙十四律”第二节 对康熙“正律审音”篇理论的研读第三节 对康熙“正律审音”的制管验声总结论总结论注释附录Ⅰ:部分制管验声频率表附录Ⅱ:本文参考书目附录Ⅲ:本文参考学术论文举要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传统管律文化通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