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的视觉日记

王小慧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9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王小慧  

页数:

417  

字数:

38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的视觉日记》讲述王小慧不是用眼睛看世界,而是用心来看世界。一旦看到,她便心跳了。绝无清晰的思辨,却是一阵情绪的波澜。在她的相机里,所有连动的机械部件,都由它来牵动,镜头上也布满过敏的神经。当神经颤抖起来,她便赶紧揿动快门。这驱动快门的意念只是要把稍纵即逝的心灵感动永恒地固定。

作者简介

王小慧,是近年活跃于欧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著名摄影艺术家。1957年出生于天津。1986年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后赴德国留学,自此旅居慕尼黑。从1991年起先后在世界多家著名出版社出版过20余种个人摄影集和书籍,其中影响最广泛的为2001年在英、美、德国出版的肖像摄影专集《从眼睛到眼睛》和中文版《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此书获上海市优秀图书奖),以及观念摄影系列作品集《花之灵》、《本质之光》。
曾在多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举办过20余次个人摄影展。作品数次获国际奖项,并为许多机构及私人收藏。1998年入选由英、美、德跨国出版公司编撰的《150年大师摄影作品集》。2001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世纪文艺图志·摄影卷》。2002年编入《世界10位女摄影家作品合集》。
2001年被上海同济大学艺术中心及传媒艺术学院、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现代图像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2003年在同济大学建立艺术工作室,并任上海汽车城安亭新镇(德国城)艺术总监。

书籍目录


引子
我们可以飞了
路伸向何方
燃尽的蓝蜡烛
走过我自己
我的二十四小时
远处的光
重返布拉格
莎乐美舞
破碎的月亮
万里魂牵
我的孩子梦
推迟七年的书
关于死亡的联想
从眼睛到眼睛
理想主义傻瓜
抓住感觉
再生繁花
附录一:艺术评论摘要
附录二:艺术活动年表

章节摘录

  那是一座典型的德国式老房子的顶层,有一个带厨房的客厅和两个不大的房间。由于教授是雕塑家出身的园林建筑师,房间布置非常简洁而有品味:墙上挂着很漂亮的画和草图,人口处还有他早年的雕塑作品:处处显得既随意又充满艺术气息,比许许多多精雕细刻的工艺品式的装饰风格和不自然的有意制造出的“艺术风范”,要让我们喜欢得多。  北德的十二月是很寒冷的:教授叫我们开足暖气并准备了许多木柴。让我们点上壁炉。  那几天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蜜月”,没想到俞霖竟也那么缠绵:也许过去在中国时没有环境和时间。每晚天将黑时,我们会点亮蜡烛,打开音响,几个小时坐在温暖的壁炉边。他会从后面搂住我的身子,一起望着那跳窜的火焰,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或者我们会长久地泡在那大浴缸里,倒上许多带着草药清香的沐浴露,使水面涨满泡沫,然后开着热水龙头不断地往里面加水,整个浴室会充满雾气变得模糊,屋顶上的一个老式罩灯也蒙上了一簇光晕。  那时我俩都属于那种非常单纯的“大孩子”一类,在我们之间总罩着一种兄妹般的纯洁气息,似乎男女之间的欲念并不那么强烈,而绵绵情意更使我们感到满足。我们更喜欢沉浸到自  己营造的那种半幻觉的气氛之中,那本是实实在在的感觉在这里又似乎变得不真实起来……他是个很腼腆的人,用中文说“我爱你”这样的话让他难于启齿,但他常会轻轻地在我耳边用德语说"Ich liebe Dich"(“我爱你”),好像这样比较容易些。他说他没法忍住不告诉我他爱我,其实我早就从他的眼睛里读出这一切,我也像所有女人一样,对这三个字百听不厌。有时他会望着我出神,当我问他在想什么时,他会说这一切真是太美好,他觉得是在做梦。  然后,他又会紧紧抱住我说:"IchliebeDichs。sehr!”(“我真太爱你了!”)  我毛遂自荐,找到了这大商场的人事处。我向处长说明了来意,告诉他我不光学习了建筑学专业,还拿到过室内设计专业的硕士学位,当时这在中国是第一个。同时我做过室内设计及改建的工程,很想参加他们的设计工作。他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当然欢迎这样的人才,可您为什么不为我们做‘香港小姐’呢?”他告诉我“香港小姐”是他们找来一些漂亮的亚裔女孩子,站在大门口问候来宾并发放玫瑰花。我问他为什么我应该做“香港小姐”而不做室内设计,他说那工资可是室内设计师的几倍!因为我没有工作许可,作为学生只能拿到14马克/小时的工资,而“香港小姐”则可拿到45马克/小时,加班费双倍。“为什么?”我不解地问道。她们并不需要什么特殊技能,站在那里只是像花瓶似地摆摆样子而已,是很没意思的工作,其实就是后来在中国也时兴的“礼仪小姐”而已,只要人年轻些就行。“这不太公平”,我很想不通。他说“的确不太公平,可是失业的室内设计师我们有很多,而漂亮的亚洲的脸却寥寥无几,物以稀为贵嘛”。  他还想说服我去做礼仪小姐,因为我的德语比应试的许多人好,可以陪同大老板和贵宾们晚间去一些高级餐厅吃饭,这样每晚几小时双工资的收入是很可观的。  出国前我每月工资是50元,在德国的奖学金扣除了房租及保险金,拿到手的大概800马克。记得刚去德国时电影院刚好在上映陈冲演的电影《大班》,我和老大哥以及另外一个青年教师徘徊在电影院门口,犹豫了半个小时,下不了决心花10马克买一张电影票,我极力怂恿他们去看,我们不是没有这10马克,但他们两位有家有孩子的人无法容许自己那么奢侈,用上相当于中国一个月的工资看一场纯为娱乐性的电影。最后我只好与他们一起悻悻而归。  不能说那每小时90马克的加班费对当时的我不是一种极大的诱惑。于是我决定两份工都做,先是两周的设计,再就是一周的“香港小姐”。  他们为我们准备了全套“行头”,量身订做了大红色缎子旗袍,至今我每到春节还会拿出穿一次,然后从高跟鞋到长筒丝袜,以至胸罩全都为你单独挑选。每天早上商店开门之的,我们要被化妆品部的售货员们细细描画一番,嘴唇和指甲全要涂得鲜红,让我感到太刺眼很不习惯。第一天下来,感到工作很无聊,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一整天站得笔直不能动地方,穿高跟鞋的双脚也很疼,心想这钱并不那么好挣。  第二天我又一次毛遂自荐,建议他们不送玫瑰花而是为一些带小孩的顾客拍“一次成像”的照片,那不是更吸引顾客吗?于是我得到了胶卷和相机,至少可以在这大楼里上上下下地走,有时小孩子们会围住我叫着要再拍一张……工作变得有意思多了。  这次打工经历使我看到有许多女孩子愿靠青春而不靠专业挣钱,但青春是易逝的。小时妈妈给我读过《银手套和金手套》的童话故事,两个学手艺的徒弟都想当个好裁缝,仙女让他们自己挑有魔力的手套,银手套戴上就可做出极好的活计,不用去学;而金手套可以让你学会的本领永世不忘。师兄偷懒要了银手套,师弟要了金的,两人都成了名师。有一天师兄的手套  被老鼠咬破,他的本领也随之而去。妈妈告诫我要好好学本事,要戴“金手套”。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我面临了去留的问题。照道理我是和一个访问学者团一起来的,应该一起回去。当时国家规定研究生毕业回国后要在本单位服务五年以上,才能再出国,但这时俞霖已经争取到博士奖学金,可以继续留在德国。同济大学领导也很希望他继续深造。所有的朋友和家人都认为我应该与他一起在德国继续读书,俞霖的态度非常明确,如果我回国,他一定会和我一起回去,宁愿放弃读博士。可这种奖学金真是“千里挑一”的人才能得到,虽然回国也有许多事可做,但拖累了他我于心不忍。我很犹豫,希望学校通融,但时间不多了,也不知有多大希望。不管怎样我们还是作了两手打算。  在最后两个月里,我去打听留下来的可能性。据说只有两种方式,即需要有一个学习或工作的位子,或者有人为你做经济担保供你读书,可是这谈何容易?通常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至多被承认两年的“同等学历”,研究生毕业也不一定承认你有毕业设计资格。我虽然在中国名牌大学里前后学习整整八年,但在德国并没有认真上过一天的建筑系课程,也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一种考试。用德语来参加他们博士资格考试。用德语来参加他们博士资格考试,难道是短短两个月能胜任的吗?我们的进修任务又很紧张,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    我知道安斯佳喜欢我,但我不能给他爱,这一点我非常明确地告诉了他。我对他说,做个好朋友也很好,因为真正的好朋友也很难得。他似乎也能正视这个现实。  他多次对我讲过他对人生对爱的理解,非常理想主义,比如他们奉为艺术而生、为爱情而死是最崇高的。慢慢地我发现他是一个十分敏感、忧郁、孤独的人,常常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脱离现实的梦幻世界里。  最后一段时间,我更没有时间跟他见面,偶而他会打电话来,有一次他说,我电话里的声音和他回忆的声音不同。我对他说在我的生活中回忆和想象总是比现实更好些,他说对我的回  忆和想象与我的现实同样美好……  他的死是很突然的,但又似乎顺乎情理,特别是在熟悉他的人中间,这点是我在参加他的葬礼之后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的。徐志摩曾经说过:“在爱中,人的心理是最复杂的,说是最不  合理的可以,说是最合理的也可以。”  他曾经对我讲过他最大的遗憾是在年轻时没有演罗密欧,当时导演让他演了第二号男角,即罗密欧的好友帕里斯,但他以为自己能非常好地理解罗密欧,这理解有一般人达不到的深度。后来我和他的导演谈论过这一话题,导演也很后悔没让他演这个角色。说他是极少见的、投入整个身心去创作角色的好演员,而且他的文学修养很深,对剧本的理解独特。当我问导演安斯佳在他那里工作了多久时,他纠正我说:“安斯佳不是在我这里工作,我们是共同创作了十五年。”  他属于那种艺术与现实分不清的人。我想正因为此,他太过于投入,以至于用生命演出了他所理解的罗密欧。他好像就是为艺术而生的。因为过于执著地追求“绝对的完美”,而这实  际上很难达到,所以他失望了。“不是为躲避丑恶而死,就是为追求完美而死”,他离现实生活实在太远。  我想起澳大利亚一本小说《荆棘鸟》里讲到的传说中的这种鸟,从它离开巢穴的那一刻起,就在寻找荆棘树,找到后歇息下来,把身体扎进长长的荆棘刺上,在奄奄一息时,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唱出一生只唱一次的歌。在死亡时它生命的意义才得以实现。  他对我说过,他这一生中只碰到过三个他爱的女人,都曾让他失望,我是他碰到的第四个,我是让他觉得现实与想象同样美好的一个人,这种内在与外在、现实与理想统一的人他没有遇到过。这种感情,在他生命中只出现过一次,虽然他知道我不能给他以回报,但我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梦。  我对他说过我决定回中国的事情,他说他也要到中国来。我问他在中国语言不通怎么演戏?但他说,只要能经常见到我,他便满足了,他并不企求更多,因为他尊重我。我想是我的拒绝造成他的死,但我不可能不拒绝他,而且我以为有时候仁慈便是残酷,而残酷便是仁慈。也许我对他太无情了,没给他留下丝毫希望?  最初我不明白,为什么他那么风华正茂,负有盛名,事业蒸蒸日上,崇拜他爱慕他的人那么多,他还会走上这条绝路?但细细回忆他对我说过的一些话后,我慢慢地理解他了。  他曾多次说过关于死亡的话题,比如说:生命终结了,痛苦也终结了。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太少了,但真正极致的美总是给人以悲伤,总有悲剧色彩,因为它和消逝、幻灭总是不可分的。他信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论点:存在的真正根基是虚无,我们被虚无抛出,又被虚无吞没。我们囿于日常生活对存在这种毫无根基视而不见,一旦有所领悟,就会主动走到虚无之中去,这样才能超越日常生活,实现独特的自我……人生有那么多死的可能,病死是种无可奈何,老死未必有意义,而人总有一死,无谓的死天天发生:车祸、凶杀、战争……唯有为爱而死才是最神圣的。只可惜很多人没有这种机会体验一种真正的爱、一种值得为之献身的爱。如果说为爱而死是最值得的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大舞台,舞台只是浓缩了的生活的话,为什么不能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一次罗密欧呢?只是无人喝彩而已,但这喝彩本是无所谓的事……  ……


编辑推荐

  其它版本请见: 《我的视觉日记(珍藏版)》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这些对美好瞬息的珍爱,不期而遇的欢愉,还有淡淡的惋惜,构成一种低调的人生诗,一种又苦又美的心境,一种抓住感动了她的事物便牢牢不放而刻骨铭心的气质。这是好的作品,其实也是她自己。艺术的发现都是发现自我,艺术是把自己个性的灵光投射在世间万物上,然后再一点点收回到自己的作品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的视觉日记 PDF格式下载



不仅了解了中国人在国外的生活,而且能从王小惠身上看到/学到很多~


摄影师对生活的记忆。


很厚重,感觉很好,让我了解了这个人,也了解了一些历史。而且颇有意义。


非常喜欢,王小慧的文笔似一位亲切的姐姐,讲述她普通却不平凡的经历


没有国界的爱,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打破了传统观念,她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意义~~


如果你正在学习摄影,她将会是你的艺术指导。


因为她喜欢我才买的


真的很受启迪


非常棒,超值精彩。


王小慧是个很有才的女人,很羡慕她的感情生活,虽然他的老公死的早,可是他们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希望我也能有这样一个人陪我走过自己的人生


读着读着,不觉进入了作者的生活,前两段关于情感的故事很感人。之后有一段不太值得一提的事情对全书有一些影响。总得来说还是很喜欢这本书和书中作者的一些心灵感悟。


有图书馆可以借的同学们实在没必要花这个钱。


很好用的一本书,有小朋友的,大家值得一看!!


我的视觉日记:旅德生活十五年


内容生动加上图片,很能够理解作者的心境!


一个名人的生活日记


我的視覺日記:旅德生活十五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