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跨文化视野中的影视艺术

陈犀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5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陈犀禾  

页数:

454  

字数:

310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现代传播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影视艺术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国际性的艺术。采用一种跨文化的视野和方法对影视艺术进行研究,已经成为当代影视研究的一个基本趋向。这一研究方向采用跨文化的视野和方法研究中国本土的影视艺术和产业、世界其他国家的影视艺术和产业,以及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范围包括中外影视的节目类型、形式风格、人物作品、理论美学、产业结构、经济运作、国家政策、文化内涵,以及观众市场等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这一比较研究在影视学的整体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本土影视艺术和产业的历史和现状,也有助于我们打开眼界,了解世界各国的影视艺术和产业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把握影视艺术和产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方向。在当今世界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和中国已经加入WTO的现实面前,这一研究方向使我们能更清醒地把握自己,调整步伐,应对挑战,发展和壮大我们民族的影视文化。因此,这一研究方向不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本书所收入的文章是我近年来围绕“跨文化视野中的影视艺术”这一主题所作的一些研究和翻译,分为“比较篇”、“域外篇”、“理论篇”、“翻译篇”和“附录”五个部分。其中,“比较篇”是在跨文化视野中对中国或中外影视或美学的比较研究,“域外篇”是对国外影视产业和艺术的研究,“理论篇”是在跨文化视野中对一些影视理论问题的思考,“翻译篇”是有关跨文化主题的一些翻译作品,“附录”是一篇介绍国内外影视网站的资料性文章。我自己的研究文章大都是近几年来已经在各种刊物中发表过的作品,只有《中国电影美学的再认识》一文最初发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是此文近年来被一些电影理论文选多次收入(如《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丁亚平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也可以勉强算作近年发表的作品。翻译文章中《好莱坞与世界》和《电影和电视》两文选自《牛津电影研究指南》(The Ox ford Guide to Film Studies),其余选自《信息社会中的大众媒体》(Mass Media in Infor-mation Society)。特此说明,并致感谢。  2002年10月,上海

内容概要

在中国电影即将迎来100周年华诞前夕,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组织本院的骨干教师,编选推出这套“影视新视野学术丛书”,是十分及时和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可以为目前正在日益扩大与繁荣的影视专业教学、科研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用书。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已有学术成果进行有系统的编纂和整理,为人们对影视学术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总结和反思提供必需的文献准备。 书中编选的文章,一部分是国内外影视学术界专家学者的最新学术成果,也有一部分出自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师的研究心得,其中的字里行间,无不忠实记录着这些作者们在影视学术研究领域孜孜探索和艰辛和甘苦。

书籍目录

比较篇 大陆、台湾、香港新电影中的“中国经验”——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电影及其文化内涵 中国电影美学的再认识——评《影戏剧本作法》 试析中美电视谈话节目之差异 行为貌合 理念神离——中美电视黄金时段的政府调控机制比较域外篇 被制造的另一个现实——西方知识界对当代媒体文化的研究和批评 “做电影首先是做生意”——谈九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和市场的关系 美国电视产业的结构 美国电视的新闻节目 美国电视的娱乐节目理论篇 论影视批评的方法和类型 永恒的魅力——好莱坞关于影视娱乐性的心理学原则和美学要素 虚拟现实主义和后电影理论——数字时代的电影制作和电影观念翻译篇 电影与电视的融合 好莱坞与世界 媒体全球化趋势及问题 变化中的传媒环境 传播媒体理论附录 视觉媒体:电影、电视和录像 因特网上的影视网站纵览

章节摘录

  中国人早在刚开始拍摄电影之初,就开始了对这一实践的理论反思。当时许多有见地的电影艺术家和批评家都提出了自己对电影的看法和观点。而对于建立中国电影理论作出开拓性贡献的,以今天所能接触到的材料来看,则是侯曜。他从中国人独特的哲学和文化观念出发,建立了一个中国式(或称“东方式”)电影理论体系。  侯曜是1921年5月创办的“长城画片公司”的主要编导人员,广东人,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学的是教育,但喜欢戏剧,曾参加过当时的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也是侯曜这一时期的创作思想,在他发表的几个舞台剧本中,都提出了社会问题。“长城”公司最初两年的出品,绝大部分都是由侯曜参加编剧、编导或导演的。“长城”公司的第一部出品《弃妇》(1924年),是侯曜根据他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除了《弃妇》以外,还有《摘星之女》(1925年),《爱神的玩偶》(1925年),《一串珍珠》(1925年),《春闺梦里人》(1925年),《伪君子》(1926年)。侯曜在创作了这些影片后,离开“长城”公司,转入由香港迁上海的“民新影片公司”,又编导了《和口平之神》(1926年),《海角诗人》(1927年),《复活的玫瑰》(1927年),《月老离婚》(1927年),《西厢记》(1927年),《木兰从军》(1928年)和《战地情天》(1928年)。  他的电影理论著作《影戏剧本作法》完成于1925年,出版于1926年,由南京泰东图书局印刷发行。  而在此前后,法国的先锋派电影代表人物路易·德吕克发表了纲领性的电影论文《上镜头性》;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发表了《杂耍蒙太奇》一文,开创了电影创作实践和电影理论研究的新阶段;匈牙利籍的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撰写出宣告电影哲学和电影美学诞生的书:《可见的人》;法国文艺学家、法国共产党员莱昂·慕西纳克发表了论文集《电影的诞生》,对电影的综合特点和现代艺术特点做了系统的分析: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的《电影剧本》,《电影导演的电影素材》两篇重要论著问世;法国电影先锋派导演让·爱浦斯坦发表了在电影理论史上的占有一定地位的著作《从埃特纳山上看电影》。⑥作为一种独立的电影观念和电影理论著述,《影戏剧本作法》的出现并不迟于西方,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电视新闻业的下一个阶段反映了一个充满怀疑主义和玩世不恭的时代。许多观察家认为,这一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  1.水门事件  1972年6月18日,一条奇怪的新闻报道出现在《华盛顿邮报》上,后来又出现在电视新闻报道上。事情似乎是:在水门大楼,一幢华盛顿的办公大楼和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总部所在地,发生了一起盗窃事件。在现场的一本笔记本上,人们发现了写有“霍华德,亨特—WH(白宫的简写)”的字样。这是一条直接与白宫有关的线索。  在尼克松当总统的接下来两年期间,一个有关间谍和“肮脏伎俩”的阴谋网不断被揭露,并越来越清楚地表明这一丑闻与总统本人有关。这一出戏的大部分场景都在全国的电视屏幕上曝了光。1973年春天,参议院主持了一项关于水门大楼的听证会,由来自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山姆·欧文当主席并对电视报道开放。到当年夏天,水门大楼的听证会成了最受关注的电视节目,白天的收视率远远超过猜奖游戏、肥皂剧和电影。当晚上重播这些听证节目时,收看的观众人数多得令人惊愕。收看听证会令当时的观众入迷。  在1972年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后不久,在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尼克松总统的支持率高达百分之六十八。但是到了第二年夏天,这一数字下滑到百分之三十一。然后又是一年,全是电视听证、内幕揭露、破坏性的录音磁带(它们记录了总统办公室会议的内容,其中一盘磁带有一段长达近二十分钟的明显缺口)以及进行中的弹劾活动等。1974年8月8日,尼克松总统辞职了。毫无疑问,电视新闻帮助推倒了一位总统。  现在回过去看,“水门事件”对政治和电视两者都产生了重大和长远的影响。在全国的范围内,在总统和采访白宫的新闻机构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的调子。电视新闻记者和他们的全国观众对政治领导人及其政治活动越来越持怀疑态度。  电视对它在水门事件报道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十分自豪。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有人称它为“有冲劲的”或“爱出风头的”)是七十年代中后期电视新闻业的标志。在全国性电视台水平上,CBS的《60分钟》猛然上升到收视率的顶峰。它的进攻性技巧、顽强地追踪被采访人和突然带着转动的摄像机出现,成了著名的“伏击新闻采访”。  在地方电视台的水平上,各电视台开始了它们自己的进攻性报道。从下午五点到晚上七点,在大多数城市,地方新闻从半小时扩展到一个小时或更多。在七十年代中期,便携式摄像机和磁带录像机使得地方新闻人员可以采取《60分钟》和其他一些全国性电视节目的技巧。一套新的电视新闻业语言出现了。下文中详细论及的电子新闻采集和电子记者采访,在地方新闻中已成为常用语,它们显示了一种新的自信。摄像机可以到任何地方,并且确实也如此做了。地方新闻主管用奖金鼓励那些“富于视觉化的”新闻报道,于是对地方政治丑闻、谋杀、自然和人造灾难的详尽报道一时充塞了美国的电视屏幕。同时,在新闻从业人员中也形成了一种好寻根究底的行为倾向。  2,愉快的谈话(Happy Talk)  在整个这段历史中,电视新闻的身份由它们的主持人和记者所代表。在全国新闻网和地方台两个层面上的新闻从业人员都倾向于显示一种有力、严肃或像有些人所说的庄重和保守的形象。在全国电视网中,有沃尔特·克朗凯特、爱立克·赛瓦瑞特、约翰·钱塞勒、大卫·布林克立、南茜·狄克森和其他许多人。在纽约,有比尔·必特尔和吉姆·简森;在芝加哥,有法赫·富林;在洛杉矶,有克立特·罗伯茨;在迈阿密,有洛夫·雷尼克。在每一个主要城市,都有在电视新闻业中公认的人物,他们每一个都有着无瑕的信誉和一种新闻从业人员的正直和自信的风采。  在七十年代后期,一支新的新闻从业人员开始出现了。他们更年轻、更大胆,甚至有点“鲁莽”,经常穿着最时髦的服装,许多人还留着胡须(这在以前是尽量避免的——除了克朗凯特用以炫耀庄重的胡须)。  妇女也第一次出现在主持人的位置上。像那些新的男性新闻从业人员一样,她们年轻而富于吸引力。上镜头感、动人的音容、魅力和性的吸引力至少已和新闻职业的训练和能力一样重要。  这支新的队伍不仅看上去与众不同,而且行动起来也和他们的前辈不一样。他们在播音中互相交谈,有时他们谈论刚刚看完的新闻报道,有时候他们谈的似乎是我们在大多数办公室可以见到的私下悄悄话或俏皮话。这种处理电视新闻的新方法受到了较严肃的报刊媒体的严厉批评,它被称为“愉快的谈话”。有人担心电视新闻正从所谈论的问题转向谈论问题的个人,从信息变为娱乐,从严肃的新闻变为“低劣”节目。研究似乎也证实了这种断言。研究发现,追求“愉快的谈话”的电视台比传统的新闻报道有着更多的轰动性和暴力的内容,他们也同时有着更高的收视率。  在四种主要的娱乐机制中,快感包含的美学因素最为丰富。了解这些能给人以快感的因素,能使创作者丰富自己的节目内容,使之对观众更具吸引力。影视作品中的快感来自于奇观、逃生体验、两性关系、秩序与均衡、惊奇,以及幽默的某种组合。  从幼儿开始,那些能触发某种感觉的现象和声音就对我们充满了诱惑。尽管“奇观”从字面上看只涉及视觉,但在此要对其做更为广泛的解释——用以描述那些极具感官吸引力的因素,主要指“声音”、“运动”和“色彩”。我们可以观察孩子的玩具并注意它们是如何综合运用这些元素的:拨浪鼓(声音)、能动的会转圈的塑料动物(色彩、运动)、八音盒(声音)、发条动物(色彩、运动)、旋转木马(色彩、运动)。  长大后,同样的奇观因素继续吸引着我们。每逢节日,我们放焰火,看艳丽的火花划过天空。我们看万花筒,窥视其中变化多端的色彩和图案。我们也看游行,被盛装的队伍、漂亮的乐队女指挥和用鲜花与少女装扮起来的彩画所深深吸引。我们去马戏团看小丑表演和高空杂技,看驯兽表演,听美妙的音乐:这是一种声音、动作、色彩的杂乱组合。  我们这里所说的奇观,不仅限于灿烂夺目、生机勃勃的景象,也包括感官吸引力中令人恐惧的因素。如(1)雷电、野火、洪水、风暴等可怕的自然力量;(2)违反自然法则的东西。第二类主要包括魔法、幻觉、压力、驱妖术和鬼怪精灵等等。像空中悬物、靓女分身、大象匿迹等传统魔术师的戏法儿仍然能吸引我们,因为这些都违反逻辑和自然规律。这些娱乐项目既是奇观(违反自然规律)又是难解之谜。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悬浮于空中的人,不由得困惑于他们是怎样办到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跨文化视野中的影视艺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