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社会系统论

姜井水 上海学林图书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04-05  

出版社:

上海学林图书发行部  

作者:

姜井水  

页数:

19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这门以社会运动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科学,论述其研究方法,概念构筑体系,体系内在联系,体系蕴含理论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言一、社会系统论的研究对象二、社会系统论的研究根据三、社会系统论的研究动因四、社会系统论的研究目的第二章 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理论来源三、研究方法的个别模式四、研究方法的一般模式五、研究方法的模式简解第三章 社会基本矛盾一、社会系统论的研究起点——消费二、消费和生产矛盾运动的立体模式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立体模式四、公有制和私有制矛盾运动的立体模式五、全民性和阶级性矛盾运动的立体模式六、民主制和专政制矛盾运动的立体模式第四章 概念构筑体系一、概念的属性依据二、概念的具体类型三、构筑的理论体系第五章 体系内在联系一、消费和生产的运动形态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形态三、公有制和私有制的运动形态四、全民性和阶级性的运动形态五、民主制和专政制的运动形态六、三个系统的内在联系第六章 体系蕴涵理论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二、社会运动的基本规律三、社会革命的基本原因四、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第七章 苏式唯物史观批判一、无视摩尔根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二、排斥马克思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三、曲解社会基本矛盾四、残缺不全的理论体系五、简要结论后记

章节摘录

  这就是说,商品形态的变化,是以“二种商品”——“一个普通商品和货币商品的交换”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就谈不上商品形态的变化。当然,在物物交换阶段,也是二种商品的交换。但那时二种商品的交换,实际上是二种不同的普通商品或二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的交换。因此,交换的结果,不过是二种不同的普通商品或二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的转手和易位,并不引起商品形态的变化。  那么,为何只有“一个普通商品和货币商品的交换”,才能完成和实现商品形态的变化呢?马克思考察说:  交换过程使用商品二重化为商品和货币,一种外部的对立,让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部对立,得以在其中表现出来。在这种对立中,有当作使用价值的商品和当作交换价值的货币互相对立。另一方面,对立的双方又都是商品,所以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但是差别物的这种统一,对两极来说,却是相反地表现在每一极上。而且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同时表现出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商品实际是使用价值。它具有价值的性质只是观念地表现在价格上。价格才使它和对立方面的金发生关系,把它当作它的现实的价值形式。反之,金这种物质却只是作为价值的体化物,货币。所以实际就是交换价值。它的使用价值不过还观念地表现在相对价值表现的系列中。在其中,它和各种商品互相对立,把这些商品的总和当作它实际具有的使用形态的总和。而商品这些互相对立的形式,也就是商品交换过程的现买的运动形式。  这就把问题揭示得极其清楚了。因为,随着物物交换向商品流通的过渡,商品,也就随之“二重化”为“当作使用价值的商品和当作交换价值的货币互相对立”的两极。这两极,同任何矛盾双方的两极一样,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却是相反地表现在每一极上。”具体来说是: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它内部所具有的价值,则以价格的形式,观念地表现在与其相对立的一极——货币(金)上;货币,作为交换价值,它内部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则以“相对价值表现系列”的形式,观念地表现在与其相对立的一极——商品上。正因为如此,所以商品和货币两极的外部对立,便在运动中,可以让每一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部对立,得以在其中表现出来”。但在静止中,每一极则又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由于商品和货币的相互关系如此,因此,两者的交换,必然引起商品形态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情形如何呢?马克思接着写道:  商品的交换过程,是在两个互相反对又互相补足的形态变化—由商品转化为货币,再由货币转化为商品—中完成的。商品形态变化的要素,同时就是商品所有者的行为—卖,以商品交换货币;买,以货币交换商品;并且这两种行为的统一,是为买而卖。  此话说明:商品形态的变化过程,就是“由商品转化为货币,再由货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这两个转化,是“互相反对又互相补足的”。在这个过程中,从商品所有者(卖者)的行为而言,是“以商品交换货币”;从货币所有者(买者)的行为而言,是“以货币交换商品”。据此,马克思便把商品形态的变化过程,概括为如下的形式:  商品一货币一商品W-G-W  这个形式,准确而科学地揭示出商品和货币矛盾双方的互相关系。即商品的一极,相反地表现在货币一极上;货币的一极,相反地表现在商品一极上。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对两极来说,却是相反地表现在每一极上”。从这种互相联系中,可以看到:商品连接着货币,货币连接着商品。或者说,商品与货币直接同一,货币与商品直接同一。正因为它们的关系如此,所以马克思又把这个形式,分为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W-G。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或卖。”第二方面是:“G-W。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或结束形态变化:买。”然后指出:  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同时就是货币到商品的转化。这一个过程是一个两面的过程。从商品所有者方面看,是卖;从对方的货币所有者那一方面看,是买,或者说,卖就是买。W-G同时就是G-W。  按照马克思的考察和分析,鉴于商品在矛盾形成历史过程是首先取得独立形式的一方,即正题或肯定的一方,因此,所谓“商品形态的变化”过程,我把它概括为“正题形态的变化过程”,或“肯定形态的变化过程”。此外,由于事物或矛盾双方的本质形态是立体的,立体的东西具有正面和反面之分,因此这个过程,我又把它称为“矛盾运动的正面过程”。这个过程的特点,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两面的过程”。所谓“一个过程”,即“商品一货币一商品,W-G-W”,实际就是商品和货币矛盾的一个统一体的运动过程。所谓“两面的过程”,即“W-G”和“G-W”,实际就是商品和货币矛盾两个对立面的运动过程。    一、社会系统论的研究起点—消费  在考察和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之前,首先应该而且必需讨论社会系统论的研究起点问题。这是因为,一般而言,任何一门基础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都有它的研究起点的问题。研究起点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其理论展开范围的正确与否,而且直接关系到其理论体系构筑的正确与否。换言之,研究起点的问题,是关系到理论范围的展开和理论体系的构筑的正确与否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虽然理论界讨论甚少,但马克思却为后人选择和确定研究起点的问题,作出了正确榜样。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选择和确定商品,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为什么要选择和确定商品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呢?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科学,而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遍、最广泛、最常见的范畴,就是商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分析和考察商品所层层包含的矛盾—商品和货币、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和资本、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物化资本和人化资本(死资本和活资本)、物化劳动和人化劳动(死劳动和活劳动)等等矛盾,从而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性。  仿效马克思的这个榜样和方法,那么《社会系统论》的研究起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消费!只有消费,才是社会系统论的研究起点。理由如下:  第一,消费是人类遗传于生物界和动物界的一种先天本能。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在生物界,任何一种生物,都是以消费空气、阳光、水份、养料等而生长和繁殖的,如不消费空气、阳光、水份、养料,就无所谓生物。在动物界,任何一种动物,都是以消费各种饲料而生长和繁殖的,如不消费各种饲料,亦无所谓动物。作为从动物界脱胎而来的人类,自然遗传了消费的这种先天本能。所以,任何人都是以消费各种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为其生存、蕃衍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如不消费各种衣、食、住、行的生活资料,就无所谓人类,从而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  第二,消费是整个人类社会最简单、最普遍、最广泛、最常见的范畴,它时时刻刻存在于任何人的生活之中。在人类社会,并不存在比消费更简单、更普遍、更广泛、更常见的范畴了。  第三,消费同商品一样,其内部亦层层包含着许多矛盾。前面所列的五对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都是消费内部所层层包含的矛盾。因此,如果分析和考察商品内部层层包含的矛盾,可以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正是这样做的),那么,可以相信,通过分析和考察消费内部所层层包含的矛盾,同样可以揭示出整布协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性。这一点,读者将在后面可以看到。    六、民主制和专政制矛盾运动的立体模式  任何社会的管理机构,都要采取一定的管理形式,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没有管理形式或管理制度的社会管理机构,亦是不可设想和不存在的。因此,社会管理机构的管理形式和管理制度方面的“民主制和专政制”的矛盾,同样是贯穿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同样属于社会基本矛盾。  那么,这对矛盾形成的历史过程怎样呢?让我们看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原始社会的氏族议事会、部落议事会、部落联盟议事会的论述。  关于氏族议事会,恩格斯写道:  氏族有议事会,它是氏族的一切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这种议事会选举、撤换酋长和军事首领,以及其余的‘信仰守护人’;它作出为被杀害的氏族成员接受赎金(Wergeld)或实行血族复仇的决定;它收养外人加入氏族。总之,它是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  它的全体成员都是自由人,都有相互保卫自由的义务;在个人权利方面平等,不论酋长或军事首领都不能要求任何优越权;它们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同胞。自由、平等、博爱,虽然从来没有表述为公式,却是氏族的根本原则,而氏族又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单位,是有组织的印第安人社会的基础。  关于部落议事会的情形,恩格斯接着说:  有讨论公共事务的部落议事会。它是由各个氏族的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这些人是氏族的真正代表,因为他们是随时都可以撤换;议事会公开开会,四周围着部落的其余成员,这些成员有权加入讨论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决议则由议事会作出。按照通例,每个出席的人都可以随意发表意见,妇女也可以通过她们所选定的发言人陈述自己的意见。在易洛魁人中间,最后的决定需要一致通过,跟德意志人的马尔克公社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一样。  在有些部落中间,有一个最高的首领,但他的权力并不大。他是酋长之一,当需要紧急行动时,他应当在议事会召集会议做出最后决定之前采取临时的措施。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具有执行权力的官员的微弱萌芽,不过它在进一步发展方面多半都没有结果……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这个册子,是我整个研究项目的第四部专著。  促使我进行这项研究的动因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传统哲学不仅始终落后科学,而且一再批判科学。先后批判过摩尔根的遗传学、量子力学共振论、控制论、人工智能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甚至批判过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的理论。这些被批判的科学,几乎都是20世纪的重大发现。而作为“批判武器”的东西,则又是挂着“马克思主义”招牌的哲学。这便引起国内外若干造诣精深的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怀疑、反对和反批判,从而严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世界的崇高威望和影响。  这个问题,引起我的浓厚兴趣。认为深入研究和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世界的声誉和影响,对于垫补哲学与科学之间长期存在的鸿沟,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那么,传统哲学为什么长期落后科学和经常批判科学呢?原因在于:哲学和各门科学(包括各门自然科学和各门社会科学),虽然研究范围、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相通的研究东西——矛盾。哲学是否合乎科学,根本的问题是在于矛盾模式。只有合乎科学的矛盾模式,才能对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起着促进和指导作用。不合乎科学的矛盾模式,只能对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起着阻碍和抑制作用。传统哲学所以长期落后科学和经常批判科学,根本原因,就在于其静态的和平面的矛盾模式。  找到这个原因后,我花了约五年的时间,反复研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哲学的贫困》和自然科学等著作。于是从这些原著中,发掘出一个与传统哲学根本不同的矛盾模式,即动态的和立体的矛盾模式。我称之为“矛盾运动的立体模式”和“经典的立体模式”。  这个动态的和立体的矛盾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事物或矛盾双方每一方内部的二重因素(二重性)为遵循的客观依据和展开的逻辑导向,将矛盾运动分为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发展的逻辑过程,历史过程分为差异和生成与分离和对立两个阶段,逻辑过程分为正面过程和反面过程。然后将正面过程和反面过程组合起来,便构成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动态的和立体的矛盾模式。因此,人们只要承认事物或矛盾双方每一方内部的二重因素具有客观普遍性,就应承认这个矛盾模式具有无可辩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就应承认这个矛盾模式对各门科学(包括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普遍适用性。  由于这个动态的和立体的矛盾模式,是中外哲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型的矛盾模式,因此,这项研究所写出的四部专著,都可以说是新型的理论体系。但应指出:这个动态的和立体的模式,并非是我创立的,而是马克思创立的。我所做的工作或者说贡献,只是把它从马克思的原著中发掘出来,应用于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形成新的哲学体系、新的社会学体系和科学技术体系而已。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社会系统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