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瘗鹤铭

方传鑫 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2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者:

方传鑫  

页数:

8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瘗鹤铭》于南梁天监十三年刻于丹徒(今江苏镇江市)焦山麓摩崖上,书自左至右,碑高八尺,广七尺四寸,原楷书十二行,每行二十五字左右。后因山崩,石堕江中,裂为五块。北宋年间找到一块,南宋时又找到其余四块,然因石在江中,要椎拓需待冬季水枯石出时,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他得字最多,有六十多字。康熙五十一年冬由谪居镇江的曾任江宁、苏州知府的长沙人陈鹏年会同其门人,历时三月,将《瘗鹤铭》残石拉上岸来,并对其进行了清理剔垢,共计得字八十六字,其中全字七十七,残字九。并按前人考证时的摩崖石刻行次排列,无字处用空石镶补,在焦山定慧寺大殿左侧将其砌入壁间并建碑亭以护之。  《瘗鹤铭》拓本以康熙五十二年为界,此前为[水前本],此后则为出水后拓本,一般以罗振玉印杨大瓢藏本、日本博文堂即五文治跋本为优。  本书以水前本为底本,并结合[鹤州本]之优影印出版,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

书籍目录

此书无目录。

媒体关注与评论

  《瘗鹤铭》简介  《瘗鹤铭》于南梁天监十三年(五一四)刻于丹徒《今江苏镇江市》焦山西麓摩崖上,书自左至右,碑高八尺,广七尺四寸,原楷书十二行,每行二十五字左右。后因山崩,石堕江中,裂为五块。北宋年间找到一块,南宋时又找到其余四块,然因石在江中,要椎拓需待冬季水枯石出时,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他得字最多,有六十多字。康熙五十一年冬由谪居镇江的曾任江宁、苏州知府的长沙人陈鹏年会同其门人,历时:一月,将《瘗鹤铭》残石拉上岸来,并对其进行了清理剔垢,共计得字八十六字,其中全字七十七,残字九。并按前人考证时的摩崖石刻行次排列,无字处用空石镶补,在焦山定慧寺大殿左侧将其砌入壁间,并建碑亭以护之。  对于《瘗鹤铭》的作者问题史家多有争论,然以为陶弘景所作为多。陶弘景为齐梁间思想家、医学家、书法家。工草隶,行书尤绝妙,去仕后常年隐居句曲山(茅山),故自号『华阳陶隐居』人称『上皇山樵。』其书法风格师法钟王,具有淡雅萧远的韵味和神采,他与梁武帝萧衍数度通信,讨论王羲之书法作品的真伪问题,所以,其声名远播江南一带。  宋代黄庭坚曾对《瘗鹤铭》具有很高的评价,他说:『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无过遗教经。』可见,他将其推为『大字之祖』《瘗鹤铭》纯以圆笔藏锋运行,故而筋力内蕴而不外显,笔道浑厚而充藏,结字由中宫向外作辐射状,显得宽博舒展,如仙鹤起舞,仪态端方,飘然欲仙,所以,练习《瘗鹤铭》不但可以使笔力内功得到强化,同时,也可避免学书时容易产生的拘蹇之弊,所以,清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说:『山谷一生得力于此,然有其格无其韵,盖山谷腕弱,用力书之,不能无血气之勇也。』依黄山谷之功尚且如此,故而书此碑需有些大气鼓荡,力扫千军的气势。  《瘗鹤铭》拓本以康熙五十二年为界,此前为『水前本气此后则为出水后拓本,一般以罗振玉印杨大瓢藏本、日本博文堂即王文治跋本为优。  本社以水前本为底本,并结合『鹤州本』之优,将其影印出版,以飨读者。  胡传海


编辑推荐

  《瘗鹤铭》于南梁天监十三年刻于丹徒(今江苏镇江市)焦山麓摩崖上,书自左至右,碑高八尺,广七尺四寸,原楷书十二行,每行二十五字左右。后因山崩,石堕江中,裂为五块。北宋年间找到一块,南宋时又找到其余四块,然因石在江中,要椎拓需待冬季水枯石出时,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他得字最多,有六十多字。康熙五十一年冬由谪居镇江的曾任江宁、苏州知府的长沙人陈鹏年会同其门人,历时三月,将《瘗鹤铭》残石拉上岸来,并对其进行了清理剔垢,共计得字八十六字,其中全字七十七,残字九。并按前人考证时的摩崖石刻行次排列,无字处用空石镶补,在焦山定慧寺大殿左侧将其砌入壁间并建碑亭以护之。  《瘗鹤铭》拓本以康熙五十二年为界,此前为[水前本],此后则为出水后拓本,一般以罗振玉印杨大瓢藏本、日本博文堂即五文治跋本为优。  本书以水前本为底本,并结合[鹤州本]之优影印出版,以飨读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瘗鹤铭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