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高垲楷书滕王阁序

[[清]高塏书] 上海书画
出版时间:

2004-5  

出版社:

上海书画  

作者:

[[清]高塏书]  

页数:

2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高垲(1769-1839) 清代篆刻家,字子高,號爽泉,浙江杭州人,曾為阮元幕客。篆刻宗浙派,秀勁有法。書法秀麗絕俗,頗見功力,又善小楷。曾手寫薛氏鐘鼎款識並釋文考證。  高垲的此本《滕王阁序》汲收了唐朝诸大家之长,融会贯通,不惟点画精到谨严、一丝不苟,而且笔致灵动秀逸,方圆兼具,是难得一见的上佳楷书范本。从字的结体来看似取赵孟頫,而书写的飘逸性又接近褚遂良,内中透露出的温润的气息则来自于虞世南。当然还有一些妩媚的味道。写楷书最易坐陷板滞之弊,能在决不苟且的点画书写中掺入飞扬的意味决非易事,所以,高届的楷书能在这一点上立稳脚跟。但他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缺乏个性,点画、结体都采用了一些“公共性的语言”,而没有将某些部分加以符号化,在这一点上,前辈大师就显得高人一筹。

媒体关注与评论

  高垲一一七六九——一八三九一,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书家。浙江仁和人。字子才,又字子高,号爽泉。早弃举子业,专力学书。嘉庆中,阮元抚浙,延请其校金石文字,当时江南江北名胜碑版不少出自其手。阮元在《定香亭笔谈》中认为高垲司工书,楷法极似虞永兴〈庙堂碑〉,能诗。〈清稗类钞〉日:一垲工行、草,尤精小楷,树骨于率更、河南,取姿于口天兴』关于他的某些资料可参见黄安涛《真有益斋文编》、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卷四百四十二。  唐朝楷书使中国书法纳入了一种法理化、规范化的渠道,它剔除、汲收、整合、发展了书法的各种因素,使书法以端稳、庄严的面目行之于世。尽管如此,唐朝诸大家的楷书还是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的:欧阳询的谨严,虞世南的圆润、褚遂良的灵动、颜真卿的宽博、柳公权的劲挺等等,使楷书显得多姿多彩,灿烂夺目。后代写楷者无出其右。  高垲的此本《滕王阁序》汲收了唐朝诸大家之长,融会贯通,不惟点画精到谨严、一丝不苟,而且笔致灵动秀逸,方圆兼具,是难得一见的上佳楷书范本。从字的结体来看似取赵孟頫,而书写的飘逸性又接近褚遂良,内中透露出的温润的气息则来自于虞世南。当然还有一些妩媚的味道。写楷书最易坐陷板滞之弊,能在决不苟且的点画书写中掺入飞扬的意味决非易事,所以,高垲的楷书能在这一点上立稳脚跟。但他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缺乏个性,点画、结体都采用了一些一公共性的语言,而没有将某些部分加以符号化,在这一点上,前辈大师就显得高人,一筹。例如欧阳询的隶书钩及相背结构,虞世南那圆起圆落的内敛用笔,褚遂良的摇曳生姿的点画及宽朗的结体,颜真卿的鹅头钩及相向结构等等,都是力图在某一局部强化个性的因素。明清之际的馆阁体楷书就是因为四平八稳缺少个性,而将书法的艺术性减弱,过分地强调了它的技术性,从而导致了楷书僵化的最终结局。  高垲在明清之所以属于二三流书家其原因大概也就在这里。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在进行书法学习的时候,一方面要进行严格的基本功的练习,另一方面也要对所学习的范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的取舍,而不是一股脑儿吞下去,丧失自己的辨别能力。我以为高垲的这件作品作为初入书法之门的学习参考是极佳的范本,可以结合唐楷来练习,同时,我们也可一窥明清楷书的风貌此为海外华裔私人藏品,今影印出版,以飨同好。  胡传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清高垲楷书滕王阁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