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境外谈美

陈望衡 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3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作者:

陈望衡  

页数:

284  

字数:

22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很高兴能在新加坡民朋友们讨论美学问题。新加坡是个幸福而又美丽的国家。在这样一个环境谈美,的确是很高雅的事。审美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作基础。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对于饥肠辘辘的人来说,还有什么美食不美食之别呢?虽然人只要解决生存问题就有对美的追求,但是优物质生活越优裕也就相应地对精神生活包括审美要求越高。新加坡社会就是这样吧。

作者简介

陈望衡,湖南邵阳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规划中心主任,国际应用美学研究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副主席。主要从事美学、艺术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学术月刊》、《人民日报》等报

书籍目录

谈审美美学与成人忧患人生的卓越指南——《周易》的人生智慧禅宗与中国美学否极泰来——《周易》的启示圆之美——佛教的审美境界观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潘受书法的艺术成就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学魅力“技术理性”与技术美美是什么——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体论研究中华文化的感性智慧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美学琴心剑气,风清骨峻——方修诗歌的美学品格华夏审美意识基因初探 “天人合一”的美学意义中国文化中崇阳恋阴情结及其美学开显儒家伦理与全球危机中国古典美学中“美”的概念辨析中国商周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文化意蕴之比较中西美学本体论比较味觉与中国传统美学中国古代的农业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审美活动的这种主客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也可以说是精神高度自由的状态。庄子喜欢讲“鱼相忘于江湖”。鱼在水中,那水对鱼是不存在障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就是鱼另一体,无水就无鱼。鱼的生命就在于水。生命的合乎本性的存在,就是自由。应该说一切生命的本质都是自由,人的本质也是自由。人的自由与别的生物的自由之不同,就在于人不仅现地追求着自由,实现着自由,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精神上品味着自由,反思着自由(反思未必都是理性的、自觉的),这种精神上反思过且品味着的自由就是审美的自由。 情感与想象是审美心理最为重要的两翼。情感是审美的产物也是审美的动力。审美活动自始至终表现为情感的活动。包括情感感受、情感移动、情感品味、情感判断、情感造形、情感创造,等等。 想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人类另一重要的创造活动是思维。想象与思维之不同,在于它是非逻辑的、联想式的、跳跃式的、超常规的,因而更为奇诡,更为丰富。 以上说的还只是审美心理中的可以自觉把握的层面,其实在审美中更为大量的是非自觉的心理活动。特别是直觉。直觉,表面上看来同于知觉,其实与知觉有质的区别。知觉属认识中的最低层面,它不含理性的内容。直觉就不同,只要一知觉到事物,它就同时对事物做出了理性的判断。与陌生人见面,凭直觉就能做出判断:好人还是坏人?聪明人还是愚笨的人?审美往往表现为直觉。看见漂亮的人,眼睛顿时为之一亮,这就是直觉。第一次去游张家界,猛一见那山,情不自禁地说:“啊,真美!”这就是直觉。审美直觉与别的直觉不同在于,审美直觉是情感性的。它虽然包含有对事物的认识,但是以体验的形式表现的。它有对事物的判断,但那不是逻辑的,而是情感的。 审美直觉后面还有大量的潜意识、无意识活动。目前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够。 总起来说,审美活动是个体的这样一种对外界事物的关系:一、它是非物质功利的;二、它是精神性的,这种精神性主要表现为体验,但其中有认识;三、它往往以直觉为形式,而其本质则为情感性的想象;四、它的高峰体验为物我两忘,自由愉快。 二、审美实现 审美活动是令人愉快的,但审美活动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 就主体方面来说,能不能进入审美状态至关重要。人的生活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上班就处于工作状态,下班就处于休息状态。工作状态与休息状态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它直接影响到人对事物的态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我们的生活之路撒满了金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它们,因为我们一心想着我们的目的地,没有注意我们脚下的道路;即令我们发觉了它们,我们也不能够弯身拾起来,因为‘生活的马车’制止不住地载着我们向前奔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就是如此;但是我们到了驿站,寂寞地踱来踱去等待马匹的时候,我们就会很注意地观看那也许根本不值得注意的每块洋铁牌——我们对待艺术的态度就是如此。”这里说的对待艺术的态度就是审美的态度。审美的态度是超越功利的。作为审美对象的事物,它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服务于其他手段。朱光潜先生说在阿尔卑斯山的马路上立有这样的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在阿尔卑斯山驱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赶路,那就要快快走;另一种是为了审美,那就要慢慢走。同为阿尔卑斯山的路,前者,它是行人达到目的地的手段;后者,它自身就是行人审美的目的。 能否进入审美状态,需要条件。人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处于审美状态。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可见,衣食无忧或者说基本的生存是进入审美状态的前提。马克思还说过“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矿物商人,自然不会有衣食之忧,为什么他不能进入对矿石的审美状态呢?矿物既具功利价值也具审美价值。不能说矿物商人不具有审美的能力,或者说没有审美的需要,但是,矿石作为他们的财源,在他们的眼中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过强的功利态度,压抑甚至克制了他们对矿石本应具有的审美态度。 影响审美态度的因素很多,比如心情。心情是一种不稳定的情绪,虽然它未必有很强的理性做支撑,但影响力很大。心情不好,很难激起审美欲望。游山玩水讲游兴,没有游兴,再美的风景也会觉得味同嚼蜡。再比如审美修养,它对审美态度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自然美可以说是最普遍的美了,人人都能欣赏,但修养不同,还是有很大区别。对于审美修养很高的人,即使是平凡的景物,他都能从中发现美来。 美的生成也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情况有关。客观事物其拥有的美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的丰富,有的贫乏。我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甲”,不是别的,而是它的审美潜能。审美潜能是指事物本可以引发人们审美兴趣甚至成为审美对象的因素,包括外在形式方面的,诸如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富于变化之类,也包括其内在的历史文化意蕴。这些因素我之所以称为审美潜能而不是美,是因为官在未遇到审美主体前,没有转换成审美价值。不过,一旦它们在遇到“知音”’即合适的审美主体,就能产生美。 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愉快的精神邂逅。讲准确些,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欲望、审美感官、审美心理与审美对象的审美潜能(形式及内涵)愉快的邂逅。 审美活动的产物,一是美,二是美感。它们同时产生,实质上是一个东西,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而言。美感侧重于审美主体的心理感觉而言,美侧重于审美客体的审美价值而言。 难道能离开美来谈美感,或者,离开美感来谈美吗?我认为很难。 中国美学界颇有人认为美是客观的,美感是对美的反映。这个说法,貌似有理,然经不起探究。说美是客观的,即是说有种不受人的主观感觉影响的美存在。这种客观的美到底是什么呢?古往今来,不少的人在寻找它,找来找去,要么找到的是一些形式上的规律,即我们上面提到的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富于变化之类;要么找到的是别的价值,这些价值要么归属为善,要么归属为真。真与善诚然是构成美的要素,准确地说也只是美的潜能,它们并不是美。所以,对于审美不能只从客体方面来说,也不能只从主体方面来说,而需从主客体两方面的统一来说,它们的统一就是审美活动。 换句话,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美才产生。而美的产生,惟一的标志,是美感的产生。能说我们不感到美,却有了美吗?不能。 典雅是“典”与“雅”的结合。“典”即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名城都有悠久的历史。能体现悠久的历史的文物都是十分珍贵的,哪怕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留下的一枚骨针,一个砍砸器。中国武汉最早建于商代,距今已有3500年了,原城名为盘龙城。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武汉在周代时属于楚国,楚人崇凤。因此,武汉的古老图腾兼有龙凤二者,可说是龙腾凤翥。“典雅”的“雅”是高雅的意思。这是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精粹。武汉的黄鹤楼系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223年。它面临长江,崇宏的建筑与壮丽的风光相得益彰。黄鹤楼得名于仙人骑鹤飞升的传说。中国许多文化名人如李白、孟浩然、刘禹锡、苏轼等都登过此楼,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有人说,关于黄鹤楼的诗文,几乎成了中国古代半部文学史。武汉的名胜——琴台,流传有一个动人的故事:3000多年前,一位叫伯牙的琴师,琴艺极为高明。一天,他在演奏时,一位名叫钟子期的樵夫恰好在此经过,为琴声所吸引。钟子期听一会儿,情不自禁地叹道:“多么雄壮高大啊,好比一座大山。”伯牙接着弹另一首曲子,钟子期又赞叹道:“浩浩荡荡啊,好像流水。”伯牙听了,非常惊讶,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这个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中国最为看重的就是这种知音式的朋友。武汉琴台,相传就是当年伯牙奏琴的地方。 以上这样的传说或者说文化,就是我说的“雅”。“雅”就是文化的精华。凡历史文化名城都是高雅文化集中的地方。不仅中国如此,世界上各个国家也都如此。法国的凡尔赛宫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它是法国文化的精粹所在;它不仅是法国人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也是一座规模巨大的古罗马式建筑,这里珍藏的文物与图书资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我曾参观过槟城的一座佛教寺庙,它是东南亚的最大最美的庙宇,庙宇拥有一座高耸人云的七层佛塔,其风格是中国、泰国、缅甸建筑、工艺的完美结合。尼泊尔帕坦不仅是座宗教城,还是座艺术城,它生产许多独具特色的工艺品,整个城市就像是一座博物馆。以上举例,都是高雅文化的代表。 “崇高”是历史文化名城另一种重要的审美品格。美学上说的崇高,一般来说,它外形高大,雄伟;内涵深刻,神秘,具有重大的意义。欧洲的教堂都具有崇高的风格。汉堡的圣米歇尔教堂(St.Miechsaelirche)建于17世纪,巴洛克风格,非常壮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的,高达300米,已成为巴黎标志性建筑。具有崇高风格的东西一般外观不那么精细、不那么秀丽,甚至还有些残缺、粗糙,如中国北京的圆明园遗址、雅典的帕特农神庙、罗马的斗兽场,但它们具有甚至比优美巨大得多的审美魅力。具有崇高风格的历史遗存让人想起悠远的历史,想起人类走过的艰辛的道路。它们是肃穆的、庄严的、伟大的。城市应该保留这些东西,它为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据说柏林火车站附近,就有意保留一座被二战焚毁的教堂。我认为这非常之好。 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巨大的财富。它的财富就是历史,就是它的名胜、文物。这些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也是巨大的精神资源。它们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二是如何保护这些资源。 ……


编辑推荐

《境外谈美》主要内容:美学的成立是以人的审美活动为提前的。美只能存在于人的审美活动之中。谈美学不能不从人的审美活动开始。会审美,当然未必一定要懂美学,但懂美学对于提高审美修养无疑是有帮助的。美,总是充满灵魂的迷幻色彩,它是感性的,活生生的。但美学是理论,决难免有些枯燥。但愿我的讲演,不致败坏大家对美的兴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境外谈美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