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宫六朝水粉写生艺术教学系列(古建筑)

宫六朝 花山文艺
出版时间:

2004-6-1  

出版社:

花山文艺  

作者:

宫六朝  

页数:

46  

内容概要

.

作者简介

宫六朝,著名水粉画家,1952年生于河北文安。现为河北省水彩、水粉画研究会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精于水粉画的色彩和技巧运作。其作品的绘画语言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加以有机的融合。观其水粉作品,既非常客观,又颇具主观,画风严谨淳朴而又不失

书籍目录

一、古建之韵二、观察和认识自然景物的色彩三、写生的方法与步骤四、色调变幻五、画面主体与画中“点睛”六、现场感受、室内加工七、避免画面色调的千篇一律的毛病八、惜色如金、惜水如金九、简谈“艺术真实”

章节摘录

书摘 一、古建之韵 我国至今仍保存着大规模的古建筑群,它们大都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今天我们能看到的最多最完整的建筑多是宫殿、官衙、寺庙、陵墓和园林,另外还有古代富商的豪宅以及乡间地主、乡绅的大院。这些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共同特征一般是外形雍容大方,材质坚固耐用,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仍能以优雅的丰姿完好地屹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全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作为画者,要想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古建筑,有一定的困难,只能在有限的写生之路上走马观花地获得一些较为肤浅的感官印象。撇开北京、西安、开封、南京等诸朝古都的建筑不谈,仅从一个画者写生的角度去领略那些我曾画过的古村镇,都足以令我叹服于那古建筑壮观的气势和形式的精妙了。 坐落于承德的清朝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依山环水、规模宏伟。园林中亭、台、楼、榭、殿、阁、廊、坊各类建筑形式无不齐备。环拥四周的外八庙,其建筑形式更是意味无穷。清西陵位于易县境内的一片“风水宝地”,此建筑群风格雄浑大气,在高大的苍松、翠柏的掩映下尤显巍然,仿佛一座群山环抱中的故宫。 山西平遥古城在高大的城墙堡垒般的环绕之中,其百余座豪宅由牌楼连接成街巷。那古县衙署至今保存完好,城中还有很多类似于窑洞的拱门窗建筑。在清一色的青灰砖瓦建筑群中,房前屋后挂满了大红灯笼,这红彤彤的色彩点缀着白天,也燃红了黑夜。古建、古风、古韵带给人一种悠悠的怀古之情。此外,乡间还有豪族大院,山中又有晋祠、关帝庙等多处名胜古迹。可以说,山西民居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另外,北方的太行、沂蒙山区,一些古村落的石头建筑也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它们虽无奢华,但富有一种古朴的乡间情趣,同样也很入画。 从空间上讲:室外观察,视野开阔,景物的色彩空间透视也会发生明显变化。随空间的推移,景物的明暗和色彩对比显著变弱。一般色彩的透视变化规律为:暖色相的景物随空间的推远而变冷变灰,冷色相的景物随空间的推远而变弱变灰。不管晴天还是阴天,各种景物色相在空间透视下都会逐渐向天际边的色彩(蓝紫色或其他光色)靠拢而变得模糊隐约。空间越大,此现象越显著,甚至万物均被蓝紫等色笼罩,这也是室外与室内作画在空间透视上一个最为突出的区别。 从色彩感觉方面讲:室外景物在阳光照射下,受光部分暖,背光和投影部分较冷,向地和透光部分较暖,朝天空部分较冷;反光部分受环境色影响较大,明暗交界部分较暗且含明暗两部分色彩,它与明部对比突出,中间色(景物亮面侧受光部)部分固有色较明显。由于时间的差异,光色对景物冷暖影响也不一样,中午阳光直射,光源趋于白光,空气阻隔也小,且因受天光影响,景物会发生受光面偏冷,背光面偏暖的现象。阴天,景物在偏冷的天光照射下,受光部分一般较冷,背光部分一般较暖,这种情况下,光对景物固有的色彩影响小,相对景物固有色成分多些。随阴晴雨雪的变化,景物受环境气氛的一致性影响较大,色彩空间变化也突出,所以,在作画时,要认真观察景物与光照、气候等多种因素对色彩的影响。 总之,由室内的色彩训练,到室外的风景写生,从景物到光色,室外与室内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由于空间的推远、气候的突变、光源的移动造成光与色更为复杂的变化。这就要求画者在描绘时,要结合具体景物的状况,将各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和认识,抓住特定对象在特定时间、光线、气候、环境下的光色特点进行描绘,才能把具体景物的光色状况表现出来。同时,以上所介绍的光色状况,仅仅是一般景物的色彩变化基本规律,在实践中,我们所遇的问题要更复杂得多,这就需要画者以敏锐的目光和灵活的头脑,在描绘物象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图1)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宫六朝水粉写生艺术教学系列(古建筑) PDF格式下载



收到的几本书中,有几本都很陈旧,翻阅时发现,有的书怎么里面还有好多铅笔作的记录?旧书也当新书卖!特别说明:这本书印刷走色很严重!另外几本"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也如此.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