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 编 内蒙古文化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内蒙古文化  

作者:

蘅塘退士 编  

页数:

636  

前言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标志,是文学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阶段,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的最重要的栽体。没有古代文学,可以说就没有灿烂的古代文化。从现存的近五万首唐代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开拓。唐代也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仅《全唐诗》所录即达两千多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负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唐代开宗立派,影响久远的大家,不下二十人。其余特色显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也有百人之多。唐代诗坛多种艺术风格的争奇斗艳、诗歌体制的完备成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伟观,可以和思想史上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前后媲美。唐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灿烂、最珍贵的部分之一,同时,唐诗繁荣的局面是和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等特定条件分不开的,也是诗歌自身传承发展的结果。今天我们重新整理出版《唐诗三百首》是为了让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唐诗的艺术成就。如果一个现代的中国人,对唐诗宋词等文学艺术没有起码的认识,那很难说他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无论他在其他方面获得多高的名声和业绩。

内容概要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标志,是文学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阶段,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古代文学是古代文化的最重要的栽体。没有古代文学,可以说就没有灿烂的古代文化。从现存的近五万首唐代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开拓。

书籍目录

魏征述怀卢照邻长安古意咏史骆宾王在狱咏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杨炯从军行广溪峡杜审言登襄阳城赠苏绾书记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沈俭期古意夜宿七盘岭宋之问度大庾岭灵隐寺郭震古剑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感遇送魏大从军登幽州台歌春夜别友人贺知章咏柳回乡偶书张旭山中留客张九龄感遇感遇答陆澧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诸子登岘山春晓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李颀听安万善吹臀篥歌送魏万之京放歌行答从弟墨卿王昌龄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采莲曲祖咏望蓟门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长干曲王维终南山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汉江临眺观猎使至塞上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鸟鸣涧少年行老将行鹿柴杂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峨眉山月歌渡井4门送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嘲鲁儒丁都护歌乌栖曲蜀道难子夜吴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秋登宣城胱北楼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秋浦歌赠汪伦赠何七判官昌浩古风永王东巡歌早发白帝城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日出入行塞下曲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静夜思登金陵凤凰台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长干行横江词江上吟金陵酒肆留别南陵别儿童入京送友人入蜀沙邱城下寄杜甫寄东鲁二稚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北风行将进酒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古朗月行赠钱征君少阳送友人高适封丘作塞上燕歌行送李侍御赴安西塞上听吹笛别董大营州歌听张立本女吟张巡守睢阳作闻笛杜甫望岳画鹰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月夜春望北征石壕吏垂老别秦州杂诗蜀相春夜喜雨戏为六绝句水槛遣心石犀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登楼绝句负薪行白帝秋兴咏怀古迹阁夜登高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登岳阳楼岁晏行房兵曹胡马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兵车行前出塞丽人行醉时歌后出塞哀江头悲陈陶羌村赠卫八处士无家别梦李白不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三绝句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又呈吴郎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江南逢李龟年小寒食舟中作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火山云歌送别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章节摘录

  天宝十四年(755)冬,杜甫困居长安十年之后,才得到一个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就职前,于十一月初从长安到奉先探望妻小,这首诗就是返家后所作。这时安禄山已经在渔阳起兵叛乱,而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杜甫当时还不知道安禄山叛乱。但从全诗的内容看,杜甫对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是有预感的。  首先,诗人概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忠于朝廷的信念。其中充满了求官不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想归隐江海,但又恋念国君不忍诀别的矛盾心情;也有着自视甚高而仕途坎坷,欲去不能的愤懑;还有对当权者不满的情绪。由于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杜甫滞留长安十年,备尝辛酸,因此对统治集团的腐朽,社会的黑暗有所认识,发出了“穷年忧黎元”的喟叹,这有其进步意义。但是,杜甫在述志中自比葵藿,终要倾向太阳(皇帝),表现了浓厚的忠君思想。同时把唐玄宗美化为“尧舜君”,这些都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其次,杜甫从经过骊山时所感,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生活,抨击他们恣意搜刮,聚敛无已;指斥他们歌舞酣饮,挥霍无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千古传诵的名句,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阶级对立的现象,宫墙内外,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大胆地揭露,清晰地勾画,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应该充分肯定。不过,杜甫把造成这种罪恶现实的责任只是归罪于权贵不能体念君心,行惠于民。至于希望朝廷中有“仁者”执政,匡世济时,挽救危局,不过是一种幻想。  再次,诗人通过返家后幼子饿死悲痛心情的描述,从另一个侧面来反映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像杜甫这样的家庭,都有断炊之困,亡子之痛,那么广大被压迫人民更悲惨的遭遇可想而知。于是由个人家庭的不幸转向社会,为“失业徒”、“远戍卒”的悲苦而叹息。这说明了杜甫对社会危机的忧虑。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唐诗三百首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