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散文玉屑

赵丽宏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8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作者:

赵丽宏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可以说是波澜起伏多彩多姿,中华民族在这一百年中的灾难曲折,时代生活的跌宕嘈杂,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一个缤纷的大花园了。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智慧、情感和良心的结晶,如以此论20世纪的散文是最值得向读才推荐的。一百多年来,多少显赫一时的文字逐渐被人淡忘或者遗弃,但那些描绘了历史和社会真相,展示了作家真性情的散文,却一直保持着生命力,历久弥漫,被几代读者传育,所以到了21世纪,向年轻的读者介绍了20世纪的散文,还是会被感动,引起共鸣。因为,这些散文的生命力,是建筑的一个“真”字上的,另外,它们在写作上所表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也值得现在的读者借鉴。   关于20世纪的散文,已经有很多选本,我这个选本,也许有我个人的偏好,也许选得有些随意,但选入其中的文字,曾经感动过我,启发过我,相信不致使读者失望,这样规模的一个选本,当然不可能全面展现20世纪散文成就,这只能是沧海一粟,只能是大花园中的一个小角落,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但愿读者能管中窥豹,通过这个选本体会过去百年中国散文的博大和丰繁。

书籍目录

  序 赵丽宏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蔡元培  呵旁观者文 梁启超  社戏 鲁 迅  祖先崇拜 周作人  五峰游记 李大钊  追悼志摩 胡 适  月蚀 郭沫若  落花生 许地山  登雁塔 叶圣陶  增订(伊索寓言) 林语堂  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  雷雨前 茅 盾  灯蛾埋葬之夜 郁达夫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曹靖华  秃的梧桐 苏雪林  离别 郑振铎  辞缘缘堂 丰子恺  儿女 朱自清  灵魂的伤痕 庐 隐  小橘灯 冰 心  野草 夏 衍  谈魏晋间文人生活 曹聚仁  陶然亭的雪 俞平伯  不死的青春 胡 风  绿 沈从文  墓畔哀歌 石评梅  人彘 台静农  怀念萧珊 巴 金  胡子的灾难历程 张友鸾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冯 至  论老年 施蛰存  在一个边境小站上 戴望舒  山色 李广田  萩原大旭 李健吾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吴伯箫  忆眸子 陈白尘  囚绿记 陆 蠡  哭一多 吴 晗  鹰之歌 丽 尼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  谷之夜 师 陀  尺八夜 卞之琳  鲁迅先生记 萧 红  老王 杨 绛  幽径悲剧 季羡林  雨前 何其芳  散文三题 孙 犁  荔枝蜜 杨 朔  床虱 黄苗子  向日葵 冯亦代  ……

章节摘录

  来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并有《来自清全集》出版。  儿女  朱自清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十年前刚结婚的时候,在胡适之先生的《藏晖室札记》里,见过一条,说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是不结婚的;文中并引培根的话,“有妻子者,其命定矣。”当时确吃了一惊,仿佛梦醒一般;但是家里已是不由分说给娶了媳妇,又有甚么可说?现在是一个媳妇,跟着来了五个孩子;两个肩头上,加上这么重一副担子,真不知怎样走才好。“命定”是不用说了;从孩子们那一面说,他们该怎样长大,也正是可以忧虑的事。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自然,“子孙崇拜”,“儿童本位”的哲理或伦理,我也有些知道;既做着父亲,闭了眼抹杀孩子们的权利,知道是不行的。可惜这只是理论,实际上我是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在野蛮地对付着,和普通的父亲一样。近来差不多是中年的人了,才渐渐觉得自己的残酷;想着孩子们受过的体罚和叱责,始终不能辩解——像抚摩着旧创痕那样,我的心酸溜溜的。有一回,读了有岛武郎《与幼小者》的译文,对了那种伟大的,沉挚的态度,我竟流下泪来了。去年父亲来信,问起阿九,那时阿九还在白马湖呢;信上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我为这句话哭了一场;我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待我们来着!人性许真是二元的,我是这样地矛盾;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    萧红(1911~1942),女,原名张迺莹,黑龙江呼兰县人。小说家、散文家。散文集《商市街》、《桥》、《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并有《萧红选集》出版。  鲁迅先生记  萧 红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  “这叫什么名字?屋中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快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他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我还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著有《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晚翠文选》、《蒲桥集》等。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炒米和焦屑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粘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刘心武(1942~  ),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钟鼓楼》,中篇小说《如意》,短篇小说《班主任》,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及散文、随笔多种。《钟鼓楼》获茅盾文学奖。  人情似纸  刘心武  不要续上一个“薄”字。不是那意思。  把许多复杂的事物归结为一个简单意思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离开了简单的归结,许多人又不知如何面对复杂。其实,从来都复杂。难道以前不复杂吗?也许,从前无论如何不如今天这般复杂。但细想,从前也复杂。  提心吊胆地说真话那阵,说了那么多。毋庸提心吊胆便可倾吐真话这阵,却什么也懒得说。  我曾到那间小屋子去看他。其实根本不是一间小屋子。只有门,没有窗,甚至没有透气孔,因此,人进去以后便必须把门敞着。那是个储藏室。空间极狭小。气息极窒闷。但我们交流得很畅快。至少在我这方面是这样想。有的话还得压低嗓门。眼波的流动中也有许多的情谊。但现在他有了二十、三十倍大的空间,许多的门许多的窗,门紧闭着,窗半开着,“硬件”好,“软件”更棒,我却不去迈进那门槛。他也不来请我迈进那门槛。似乎也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只是不再有那么多的情感了。淡了,薄了,甚至弥散了。  据说人情似纸的“纸”现在不是“秀才人情纸半张”的那“纸”,而是赵公元帅笔下的那“纸”,即通货。由“官本位”向“金本位”转化,值得欢迎。但我更渴望“人本位”、“情本位”。社会的物质繁荣据说必须付出精神沦丧的代价。又据说落伍者看来是精神沦丧,而先锋眼中却是可喜的精神瓦解,但先锋们犹未能指出旧精神瓦解后应运诞生的新精神究竟是什么,有的先锋中的先锋则说只需瓦解无需重构:“凤凰涅槃”是可笑的,凤凰只应焚毁,何必重生?  我却仍愿抓住一点自认是永恒的东西,哪怕只有游丝般微弱。那永恒的东西里就有人情,似纸的人情。纸很薄,却可以写情书,写诗,写温情的句子,写必要的问候,当然还可以画画儿,可以折成一只小船,放到小溪里,任其顺细碎的波浪旋转着漂向远方。  转眼一年整了。一年多以前正在美国。记得到纽约的头一天,傍晚时分。曼哈顿万家灯火中,也有了我小小的一盏。在简单而舒适的下榻处,桌上有小小的花瓶,小小的花束,还有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写着温暖的句子。人情似卡片么?我却自从去冬以后,再没给留下卡片的人寄去哪怕是一张薄薄的纸。我总埋怨着别人的情在淡在薄在弥散,自己呢?从别人的眼中看我,该也吃了一惊吧,怎么会变成了这样?比以前冷,比以前硬,比以前懒,却比以前更会为自己辩解。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散文玉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