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谢国桢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1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谢国桢  

页数:

24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明史研究大家,谢国桢先生的史识自是独到和高明。寓明清之际的社会、政治面貌于东林党争、复社、几社等集会结社活动的背景考察。对记载党争、结社文籍的钩索亦巧妙地呈现明清社会的状况和士大夫的风气,从而反映明清之际历史的一个侧面。从分散零乱、互有异同的大量史料中清理史事;严谨的史料处理与强烈的历史人文关怀恰到好处地结合,是史家深厚的治史功力和传统的史学方法最好的见证。读本书可领略和体验此中的美丽。

作者简介

  谢国桢(1901-1982),号刚主,河南安阳人,著名明清史专家及版本、目录学专家。早年在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就读,受教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诸先生,对明清史和目录学用力尤多。毕业后,主要在北京图书馆担任编纂兼金石部收掌之事。全国解放后,曾任教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底,调到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直至去世。主要著述有:《顾亭林学谱》、《黄梨洲学谱》、《孙夏峰、李二曲学谱》、《清初东北流人考》、《南明史略》、《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增订晚明史籍考》、《明清笔记谈丛》、《明清笔记稗乘所见录》、《江浙访书记》、《明末清初的学风》、《明季奴变考》、《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等。1982年9月4日病逝。

书籍目录

一 引论二 万历时代之朝政及各党之纷争三 东林党议及天启间之党祸四 崇祯朝之党争五 南明三朝之党争六 清初顺治康熙间之党争七 复社始末上八 复社始末下九 几社始末十 大江南北诸社十一 浙中诸社附闽中诸社十二 粤中诸社十三 余论附录一 明季奴变考附录二 清初东南沿海迁界考附录三 清初东南沿海迁界补考附录四 记清初通海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PDF格式下载



  花了近两周时间,断续翻完谢国桢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其书还收录了《明季奴变考》、《清初东南沿海迁界考》、《清初东南沿海迁界补考》及《记清初通海案》,明白讲不喜欢这样的文史书。此书为谢国桢青年时所作,当时鲁迅曾以“钩索文籍,用力甚勤”勉励之,然此书亦止于这八字评语,略检谢氏所引据各家史书、笔记、文集、方志,凡近百种,连篇累牍之录原文比比皆是,用力的确“勤”,要成大家固然以“勤”为基,然仅以“勤”名世终非大家。附录几篇钩沉亦不能不说勤,而孟森先生在《读明季奴变考》一文开篇即言“刚主先生辑明季奴变事”,一个“辑”字的是切中要害。史学并非史料学矣。
  
  【注:《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 中华书局82年11月1版1印 竖繁 10400册】
  


  看谢国桢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以前看到他说张苍水的女儿是全的母亲,是不确的。张的女儿嫁入全家,应是全的族母吧。两人相差六十多岁,全十六七时,张的女儿已八十多了,年龄上也不合。此书对党、社的源流讲得很清楚。讲明末的士风学风,离开党社就讲不清楚。用现在的话讲,所谓党,就是抱成了团相斗,谋到集团利益的最大化。党徒之间,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社,一开始是民间学子为研究八股文章(制艺)结成的,没想到后来掺入了政治,再后来,结社而吟,楚囚相对,全是遗老气和失败气息了。
  
  


史学并非史料学矣
古文里面“矣”字通常不这样用啊
多读书,少议论人,行文自然就准确了
是不是呢


多谢书友指教~
议论二字实在不敢,不过是翻几页书随手记记感想罢了,似乎对谢公令名也无损~~
至于“矣”字通常如何用法,您也可再翻翻书来,大家都翻翻,呵呵


翻另一个人的书,指出谢国桢的好多错误·····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