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时代

松本重治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3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松本重治  

页数:

656  

字数:

555000  

译者:

曹振咸 沈中琦 等译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上海时代》主要是—部政治和外交回忆录,又兼具新闻工作回忆录的特色。书中每每以浓墨重彩描写3O 年代许多大权在握的中方官僚、军阀、财阀、买办、报业 巨头、学术名流和著名记者,日本在华的少壮派军人、大 陆浪人、陆海军长官,更多的则是活跃在外交战线上足智多谋的资深官员、谈判高手、情报专家等等人物;有头有脸,更富有各色人物的思想、心态和性格。从这方面说,这部书也可以说是—本人物略影录。全书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于史事的回顾记述中倾诉了对历史的深沉的反思。 然而,《上海时代》对于中日关系史上若干重要史事的观点和论断,却与我们存在着原则性的分歧,是我们所不能苟同的。

作者简介

松本重洽,日本侵华战争中内阁首相近卫 文磨的“智囊”,一个“超派阀的重量级人物”, 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30年代,以日本同盟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名义常驻中国,凭其特殊的身份和广泛的人脉,跻身于国民党上层及世界各大国驻华使团之间,成为中日关系舞台上最活跃的角色,也

书籍目录

《上海时代》:回忆和反思1930年代的日本与中国——松本重治对华回忆录中译本序说序章 第一章 去上海第二章 中国的知交第三章 在沪的外国人第四章 满洲、华北之旅第五章 蒋、汪合作政权第六章 有吉外交的成果第七章 开展对日外交第八章 二元化的对华外交第九章 广田三原则第十章 华北自治工作 第十一章 昭和十一年的新局面第十二章 “二二六”事件的影响第十三章 调整邦交的基本国策第十四章 日中外交谈判之搁浅第十五章 蒋介石和川越的会谈第十六章 日趋高涨的抗日运动第十七章 抢先报道“西安事变”第十八章 作为兵谏的西安事变第十九章 决定命运的半年第二十章 卢沟桥事件爆发第二十一章 踏上不归路第二十二章 和平努力的失败第二十三章 战线大与和平之努力第二十四章 在日中和平工作的漩涡中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时代 PDF格式下载



时代不同,地点相同,可以侃侃


七七事变前的中国,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知之甚少.政治,历史教科书上多着重于党内路线斗争.阅读该书,可使我们多些了解过去.(尽管立场不同)


有助于从不一样的角度去了解那段近代历史


  1、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的政策
  
  2、汪精卫对日新外交
  
  3、蒋介石使用各种手段瓦解地方军阀,实现统一。
  
  4、法币改革
  
  5、日本统治阶层内部的分歧和斗争、二元外交、外务省、文官政治和军部的矛盾,陆军和海军的矛盾,参谋本部和陆军省的矛盾、关东军和天津军的矛盾、驻华日军和军部的矛盾。
  
  6、蒋介石所期望的日中关系及领土范围。受孙文革命时的影响,蒋对东三省似乎毫不在意。他的底线是保住华北。因为兴中会及后来的同盟会最早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东三省是满族人的地盘,不在中华之列。后来革命成功,建立民国,口号才改为“五族共和”。
  
  7、日本并不想扩大为全面对华战争,因为第一准备不足,第二要防备苏联,第三会引起欧美各国的担心和制裁。而是想以出兵为恐吓,捞取更多的政治利益。但在鹰派的策动下日本过分步步紧逼,在开战后又企图逼迫蒋介石妥协求和,但占领地区越多,抗日风潮越强烈,而蒋介石就越不敢和谈,因为这样一来,他的统治合法性就建立在抗日的基础上,除非日本能退出华北,恢复到1933年伪满洲国时的状态。但红了眼的军部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因为毕竟已占领了半个中国。
  
  8、卢沟桥事变的来龙去脉,谁开了第一枪,事态是怎么迅速扩大的,为了挽回和平双方的努力,努力是怎么样失败的。
  
  9、汪精卫叛国问题。我个人认为不管汪精卫的爱国心有多强烈,是多么为了中国而忍辱负重,客观上确实起了汉奸的作用。
  
  10、提出最大的赢家是共产党,我双手赞同。


  终于看了《南京、南京》,终于知道了陆川的“艺术”功力。那搭建布景中的战争惨境,被影片结尾处的一通不明就里的憨笑淡成了无聊。那一长者,战斗序列中罕见的胖,在12月、或许是1月的冬寒中,顺手拈来了几枝春天才开的浪漫野花,孩子接了,嘟起本该就乳的小嘴,一吹——雪绒花般的唯美,化成了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为什么能够活下?在暴力美学营造出的刺刀、机枪和满视野的尸骸下(还有几具骇人的女性裸体的美!),他们竟携手走入了大空旷的全景。那是一幅与暴虐的真实,与凄寒的冬景完全不合的“希望”的田野。他们徜徉在绿下——用黑白质感表现出的人文的绿——将黑色的血,瞬间就忘却在焦烤的废墟和本该污秽的床上。
  
  影片的结尾,还有一场藏头不避马脚的“灵魂”之戏。是陆川手脚互搏,肉体委顿,魂灵出窍后的“戏中之戏”——那虔诚士兵庄严和神圣的祭悼步伐啊,那张清秀和稚嫩的侵略者的脸。——陆川,以极天赋、极深刻,极是大悲悯地才华,为观众爬梳出了一场曾经真实发生在南京废墟上的慰灵仪式。时间或该定格在1937年12月18日的下午2:00整?——也就是兽军屠城后的第5天。陆导此处并不尊重史实。他要运用他创作者的裁剪功力,把这个浓腥、诡谲的场景搁置到38年的新年之后。或许他要为一段同样“感人”的戏份让路?他要安排角川君在38年新年的那个温馨早上,给哭着的慰安妇代表百合子小姐(日妇市值5元?陆川在影片中披露给我们的细节,实否未考)献上了一份饱蘸人性的贺礼——糖果、羊羹,还有结上家乡草绳的清酒。
  
  书袋一节取自松本重志的《上海时代》中的文字,看看陆川导演究竟是从什么地方获得了慰灵意识的灵感的。“慰灵仪式定于下午2点开始,出席慰灵仪式必须在仪式开始前半个小时进场,我与深掘报道部长一起,急匆匆赶往举行仪式的故宫飞机场。那天是阴天,风虽不大,但感到刺骨的寒冷。昨晚的小雨已经变为雪花,仿佛给会场化了淡妆。参加仪式的部队在规定的时刻以前已经排列整齐。观看这个场地,会场中央设有铺着白布的祭坛,祭坛朝着东面,祭坛上面放着神酒,供奉了许多山珍海味的供物。在其后面,竖着几米高的四方型的白木,上书‘中支那方面军陆军海军战病殆将士灵标’。战死的随军记者、随军摄影师也被合在一起祭祀。在周围,并排树立着垂挂白布的神木,野战斋场简单朴素而又森严。松井最高指挥官代表陆军、中国方面舰队司令官长谷川代表海军担任斋主。在规定时刻,随着喇叭声响起,俩人来到会场,坐在祭坛附近。后面是朝香宫中将、柳川中将、近滕战队司令官,再后面是各部队首脑机关将士约五百名的队列。祭祀仪式按神道方式进行,松井、长谷川两位指挥官严肃地诵读祭文,接着,日高参事官代替川越大使读悼词,两斋主供奉玉串,这时陆海军的喇叭手吹奏‘镇国曲’,参与祭祀的将士举枪行礼,慰灵仪式在庄严的气氛中结束。”——毋庸说,影片中,这种“庄严的气氛”确实是被陆川准确地传递出来了。
  
  当然,全片并非皆是败笔。若从一处的细节话来,还是多少能看出陆川导演的认真的。那就是那场活埋俘虏的片景,耽得上真实和准确——他一定是照某张著名的照片临摹来的——由静而动,使静止的画面流动起来,该算是陆川此番劳作的一点贡献吧。
  
  


嗜血的狼怎会丢下在口的猎物,再说,侵略红利反哺本国发展本就是明治以来日本不言自明的国策,只不过在轻重缓急,前进方向上,其内部有争议,所以中日全面战争不可避免。毛说它成功有三大法宝,我看两条就够够了,民族主义的虚假外衣,土地革命的虚样红利。


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能阅读这么多书,真的是很佩服。应该向你学习。


阅读是我的爱好,一点也不痛苦。可惜现在只要一上网就停不住手,所以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我也是,书快长虫了


一个留日中国博士写的讲汪精卫的文章,很长,我几年前读过,挺有趣。的确是客观上起了汉奸的作用。
不过就法学而言,日本人至少在台湾,让台湾法律得以兴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