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遭遇史景迁

王海龙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王海龙  

页数:

17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史景迁的治学领域极为宽广,他古今兼治,中西双擅;以治明清思想史和文化史为经,以治西方汉学史为纬,纵横交错,东西兼顾,从而在这宏观的背景上编织出深远的、富史诗般意境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史景迁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文笔十分波俏优雅,富有英国式的幽默和美国式的清新开朗。他力图把古老、枯燥的汉学带人当代社会。他文采斐然,妙笔生花,在西方社会一般层面上极大地拓宽了汉学的视野和影响力,开掘了读者群。

作者简介

王海龙,旅美文化人类学者,作家,美国人类学会会员,美国影视人类学学会会员。现任教于纽约歌伦比亚大学。著有:《人类学电影》《人类学入门:文化人类学理论的深层结构》《哥大与现代中国》《留学美国的童年》《纽约意识流》等,翻译《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文集》等。

书籍目录

遭遇史景迁史景迁缘起史景迁悖论史景迁的文笔“史家”史学人类学与史景迁的史学史景迁凭什么?史景迁五章题解冒牌康熙帝之女的法国宫廷生活海外奇缘:唯一相继受法王和英王礼遇的中国人魂断巴黎:才如江海命如丝黄奴吁天录:胡若望的巴黎《天问》篇失足惜千古:春风不渡玉门关汉学的悲剧汉学魔咒与怪圈西方最早为汉学献身者:屈死的贝耶关于神秘汉语的种种离奇传说葡萄牙文版的《天方夜谭》被美化了的中国和西方“恶魔化”中国的端倪勃朗哥的《东方专制主义》和黑格尔的推波助澜为虎作伥的汉学家及汉学界西方关于中国的早期刊物西方早期关于中国的书籍之概况

章节摘录

插图:这样看来,史景迁到底凭什么?中国的学问对史景迁来讲,毕竟有点“隔”,有点陌生,有点不得要领。那么,他,一个隆准深目的洋人凭什么在这个中国人的领域里横冲直撞?史景迁凭就凭着这“隔”,凭他的史胆史识。中国的东西中国人看,看了几千年,看惯了、看厌了、看得没有感觉了。那么,自家人见怪不怪看不见,长期刺激已无新鲜感,审美或审丑的感觉都早已没有外来人敏锐。这种口常的经验我们都有,我住在纽约多年,但对纽约的熟悉程度往往不如一个匆匆来纽约旅游的游客。慢说犄角旮旯的地界儿不如他们知道得多,连一些名胜旅游点都不如他们知道得那么充分。为什么,盖因为我“太熟悉”纽约了。同样的情形我相信也会发生在老北京、老上海那里。史景迁凭什么?他并不仅仅凭的是中国或中国史,他的中国史是一种奇异的,让中国人感到有些陌生的中国;这有着异国情调的中国史,正如早先清朝的皇帝从意大利人郎世宁的油画中读到的清宫和他自己一样,是从别人的镜子中照见了的自己。可这里的“自己”一点都不比他豢养在画苑里的那批中国工笔或写意画家满纸烟霞朦胧一片中给自己绘的圣像差,而且甚至感到它比这些中国画师的作品更像自己。凭什么?凭的不一定就是歪门邪道。凭的是透视、造型和色彩的科学,凭的是素描的真功夫。除了宣纸徽墨,除了墨分五彩,世界上还可能有另一种绘画,这另一种绘画在造型上未必就比中国人差。我不敢恭维史景迁的书法(它也许不比中国一个小学二年级女孩儿的作品强),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他的中国历史书。


编辑推荐

《遭遇史景迁》是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遭遇史景迁 PDF格式下载



全书看完了,立论中肯。前面有一篇诋毁般的评论,不知撰写者是何居心。你把一个全球闻名,有真正盛誉的大名家的文字说得一文不值,请你拿出自己的“见得了人”的东西给大家看。不负责任乱说话真是可耻。中国人之耻!要知道做事难,学者要做出成绩也很不容易。喜欢责全,站得住脚的理由还都没有(书里一个错误的图释就可以用来以偏概全、上纲上线),你可真够文革的!


3月初陆陆续续挑买了一批上海书店出版的小精装系列书籍,轻阅读本,平均半小时不到翻看1册。隔天忍不住便宜,再买了这个系列的其它7本,挺沉!拎着逛街拖回家都成了一个问题。 这些小精装本一一翻过去,最入迷的却是当初最不准备买的——《遭遇史景迁》,里面的文章首推史先生的演讲,话语平和犀利,当下内地难得少见、活脱脱刻画出丑陋的中国人。 当然,这书里面的插图有误,好在与史景迁无伤大雅。


作者显然与史景迁有不少关系,观点颇偏袒这位美国汉学家,但是论据并不充分。书中把汤若望穿着清代官服的画像误作明代的利玛窦,还振振有词地注解。上海版的图书经常如此令人失望!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撰写的关于史景迁的生平以及他们两个之间的故事;第二部分为作者翻译的史景迁的五篇演讲稿;第三部分为作者论述的一些汉学或中国学在西方的发展。老实说,只有第一二部分有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