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读莎士比亚

歌德 等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歌德 等  

页数:

305  

译者:

王元化,张可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原为张可和我译述的《莎剧解读》。一九九八年初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现在改版刊行,删除了几篇与莎剧无关宏旨的文字,期望使它更精炼些。全书以介绍西方论述莎士比亚的名篇为主,这些文章除去三篇是节译外,其余都是原文的全译,末作删节。我们选择的标准,可以说是人弃我取,即将那些既有研究价值,而被人所忽视,没有违译过来的重要篇章介绍给国内读者。但这点小小心愿往往不大为人知晓。有一位我们并不认识的李伟民先生评介我们的译本说,根据他查阅的结果,《莎剧解读》收入了《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中所没有收入的一些文章,他尤其推重本书把威廉·席勒格的《戏剧艺术与文学讲演录》中的有关莎氏的篇章介绍给读者。他说,这表明译者对世界经典相当熟悉(见一九九九年第四期《四川戏剧》)。这是我们听到对我们上述苦心唯一表示同情理解的声音,使我们感到心灵上有一种亲切慰籍之感。本书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刊行后再版过几次,现在上海书店出版社又要将它改版重印,说明它至今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恐怕李伟民先生所讲述的情况也是原因之一罢。张可和我都是喜爱莎士比亚的。但在译这本书时,我正处在漫长的苦难日子里。没有社会交往,没有工作,在政治上沦为贱民,我感到了人生的无趣和冷酷。但是幸亏我有个温暖的家,家人没有嫌弃我、抛弃我,是他们鼓励我重新恢复了希望和勇气。张可拉我和她一同研究莎士比亚,使我逐渐燃起了工作热忱。这本书是以她为主编译成的。她为了让我那颓丧的心重新显发出光来,用这种方式使我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如今这本小书得以改版重印,可是她已经去世一年又一月有余了。本书改版重印,书名亦作了改动,改为《读莎士比亚》,以便和《读文心雕龙》、《读黑格尔》合在一起,称作“三读”。这三部书写作前后,几乎全在我上文所说的,正是我处在漫长的艰苦岁月中的时候,写这三部书也就是我耗去了不少心血去认真学习它们的过程。所谓“三读”只是我读它们的一点心得和笔记罢了。我觉得这个“读”字才能比较妥切地表达出我这三本拙著的性质。二00七年九月十一日

内容概要

  《读莎士比亚》录入了两位作者共同翻译的西方有关莎剧的评论。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美学和享受,更是对人性的深入把握,加深对社会人生的领悟。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解读莎翁吧!世界文坛,群星灿烂。四百多年前的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甚至被称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  文学其实质是人学。文学史实际上是人性发展演变的历史。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曾说:“每一个重要的剧作家都不能不注意莎士比亚,都不能不研究他。一研究他,就会认识到莎士比亚已把全部人性的各种倾向,无论在高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描写得竭尽无余了。”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美学和享受,更是对人性的深入把握,加深对社会人生的领悟。  莎士比亚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对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各种新版本和译本层出不穷日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

作者:(德)歌德 等 译者:张可 元化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另有,耳机品牌歌德。

书籍目录

在莎士比亚塑像揭幕仪式上致词序泰纳莎士比亚论第一节莎士比亚的生活和性格——家庭——青年时代——婚姻——他.成为一个演员——阿唐尼斯——十四行诗——爱情——气质——接交——忧郁——富于创造力和同情心的性格素质——智虑明达——成家立业——退休第二节风格——形象——毫无节度的磅礴气势——不协调——无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区别第三节风度——心心相印的交流——强烈的风度——相鲁的语言——谈话与行动——风度与作风的一致第四节登场人物——他们来自同一族系——野兽和白痴——卡列班、哀杰克斯、克洛登、普隆涅斯、乳媼——不自觉的想象力何以能够产生在理性萌生以前或理性泯灭之后第五节才智之士——理论家的才智和艺术家的才智的区别——迈邱西奥、琵特丽丝、罗瑟琳、裴尼狄克、丑角——福斯泰夫第六节女性——苔丝德梦娜、维琪莉霞、朱丽叶、密兰达、依慕琴、科弟丽霞、莪菲莉霞、伏仑尼霞——莎士比亚怎样表现爱情——他为什么使美德建筑在直觉或激情的基础上?第七节坏蛋——埃古、理查三世——为什么纵情色欲、缺乏良心会造成妄想第八节主要人物——想象的放纵和病态——李尔、奥瑟罗、克丽奥配屈拉、科利奥兰纳斯、麦克佩斯、汉姆莱脱——莎士比亚的心理学和法国悲剧作家的心理学的比较第九节幻想——莎士比亚的想象力和观察力的一致——富于感情和具有传奇色彩的喜剧的趣味性——《皆大欢喜》——存在的观念——《仲夏夜之梦》——爱情的观念——作品的多种成分之间的和谐——艺术家及其作品之间的和谐赫兹列特《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论》序言《奥瑟罗》歌德论《汉姆莱脱》关于汉姆莱脱关于莪菲莉霞关于普隆涅斯关于罗森克兰兹与基腾史登关于巡回伶人关于《汉姆莱脱》剧本关于剧本和小说的区别却尔斯·兰姆关于莎士比亚的悲剧及其上演问题柯勒律治关于莎士比亚的演讲(选)关于莎士比亚的英国历史剧的札记《理查二世》(摘)《李尔》(摘)《罗密欧与朱丽叶》(摘)汤姆士·怀特莱理查三世和麦克佩斯尼古尔·史密斯《莎士比亚评论集》序言威廉·席勒格莎士比亚研究上篇(原书第二十二讲)英国剧场和西班牙剧场的比较——浪漫主义戏剧的精神——莎士比亚——他的时代和生活环境下篇(原书第二十三讲)莎士比亚是无知还是有学识的——莎士比亚对服装的看法以及如何运用服装——莎士比亚是描绘人物的圣手——他的真的激情的剖析——俏皮话——道德的优美——讽刺——悲剧与喜剧的混合——傻子和丑角——莎士比亚的语言和诗的写作跋

章节摘录

第一节莎士比亚的生活和性格——家庭——青年时代——婚姻——他成为一个演员——阿唐尼斯——十四行诗——爱情——气质——接交——忧郁——富于创造力和同情心的性格素质——智虑明达——成家立业——退休莎士比亚的一切全都来自内部,我的意思是说来自他的灵魂和他的天赋;外在环境对他的影响很少。他和他的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说,他通过经验,熟悉了乡村、宫廷和城镇的风土人情,研究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物。至于他的生活的其他方面是很平凡的;他所经历的那些艰难、困苦、激情、成就,总的说来,正像我们随时随地都能遇到的那样。他的父亲,一个手套和羊毛批发商,家境优裕,娶了乡里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做过市参议会委员和乡镇镇长;可是,在莎士比亚十四岁的时候,他已临近破产的边缘,只能抵押妻子财产,辞去市政厅职务,让儿子中途辍学来协助自己的商务。这个年轻人,虽然全力以赴,但也并不是没有遇到困窘和走入歧路的;如果传说可信,他是当地的一个酒徒,力图为自己的家乡博得好酒量的盛誉。据说有一次他在别德福特的一家小酒店里与人赌饮比赛,喝得酩酊大醉,蹒跚而归,或者根本无法回家,而是和几个伙伴在路旁的一株苹果树下过了一夜。无疑地,这时他已经开始写十四行诗了。他像一个真正的诗人那样到处漫游,跻身嘈杂的乡村聚会,参与快活的田园剧,过着充满诗意的丰富而大胆的异教徒的骚动生活,这是在当时英国乡村里所常见的。总之,他不是一个奉行礼法的典范。他的情欲是早熟的,也是轻率的。他还不满十九岁已经娶了一个年长八岁的富裕的自耕农的女儿,她很快就做母亲了。他的其他荒唐行径也同样带来了不幸后果。他追随当时的风尚,热衷于偷猎,据理查·台维斯牧师说,“他常到路西爵士的林苑去偷猎鹿和兔子,路西爵士常鞭打他,有时还禁闭他,最后把他驱逐出乡村…;而他的报复心却是如此强烈,后来竟使路西爵士成为他笔下的一个蠢法官。更不幸的,几乎就在这时,莎士比亚的父亲被关进狱里,经济濒于绝境,而他自己已有了三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他必须生活,可是在家乡却无法糊口。于是他到伦敦,投入舞台生涯,从事最下等的职务,做一个“剧院仆役”,也就是说,一个学徒,或者一个临时演员。有人甚至说他开头的职务更为低贱,在剧院门口为听戏的绅士看管马匹谋生。总之,他历尽艰难困苦,不是从想象而是从事实体验到了尖锐的苦恼、屈辱、厌恶、强迫劳动和代表人民力量的公众蔑视。他是一个喜剧演员,“国王陛下的一个可怜的戏子”。这是一种悲惨的职业,这种职业历来都因为较之其他职业相形见绌及其逢场作戏的性质而偏于卑位。当时由于群众蛮横,他们经常用石子去扔演员,又由于长官严酷,他们有时竟用割耳之刑去惩罚演员,这种职业就被贬于更低贱的地位了。他体会到了这一切,满怀辛酸地说:唉!这竟是真的,我曾经走遍各地,让自己在世人面前穿上彩衫,割裂自己的思想,廉价出卖最贵重的东西。他又说:在失去命运的眷顾遭到世人冷眼的时度,我独自哭泣自己孤苦无依,用徒劳的呼吁去冒渎聋聩的苍天,回顾身世飘零,诅咒命数不济,但愿我像那个更有希望的人,有他的光景,也有他所享有的友情……我最不餍足的就是我最欣慕的;这一类思想几乎使我看轻自己。我们还可以在他笔下的那些忧悒性格中看到这种长期忍辱含垢的痕迹,他这样说: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微贱者费尽辛勤所接来的鄙视,要是他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结算他自己的一生?但是这种卑贱地位的最坏的影响就是它腐蚀人的灵魂。在一群丑角中间自己也会变成丑角。生活在污秽的地方,就无法保持清洁,这是办不到的;一个人纵使竭力振作也无济于事,环境会迫使他同流合污。布景的机械刻板,服装的庸俗杂乱,蜡烛和油脂的臭味,再加上所谓优雅高尚的夸耀,矫揉造作的低级表演,嘘声和彩声的喧哗叫嚣,不分贵贱的结交,玩弄人类感情的习性,这一切都非常容易损害一个人的灵魂,驱使他走向放纵的下坡,引诱他失态无礼,在后台胡作非为,和跑码头的女演员谈情说爱。莎士比亚像莫里哀一样无法逃避这种处境,也像莫里哀一样为此而悲伤——啊,请为我去谴责命运女神吧,那迫使我从事有害职业的罪恶女神,没有为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东西,只有公众风习培育出来的共同方式。伦敦流行着一种说法:他的一个伙伴,扮演理查三世的勃贝琪曾约定一位市民的妻子幽会,而莎士比亚却捷足先登,受到很好的接待,等勃贝琪到来,莎士比亚已欢度了良辰,他通知勃贝琪说,“征服者威廉”比“理查三世”早来一步了。你不妨把这件事看作诡计的一例,或者看作是接二连三出现在戏剧圈子里面的布置好的某种粗俗的阴谋。他在剧场外面和一些时髦的年轻贵族潘勃洛克、蒙高茂莱、塞桑普顿等人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热烈奔放的青春以意大利的欢乐和优雅的风范,哺育了他的想象和感情。除此之外,如果再加上诗情的狂喜和陶醉,再加上当世界头一次在这些人面前展开时,他们头脑里所产生的一切力量和意念的融会交流和汹涌沸腾,那么你就能够理解“他所创造头一个成果”《维纳斯与阿唐尼斯》了。事实上,这是他头一次发出的声音,在这声音里面他显示了自己的整个面貌。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一颗心在接触到美——任何一种美的时候,会发出这样激动的颤抖,对新鲜灿烂的事物会感到这样忘我销魂,它是这样热烈兴奋地陶醉在自己的爱好和向往之中,是这样一心一意地专注在极度的逸乐里面。他笔下的维纳斯是举世无双的;没有一幅铁相的画像比他更为辉煌绚烂,也没有一幅丁托列托或者乔尔乔涅的圣洁妓女画像比她更为温柔美丽:她乘着盲目的激情开始攫取,脸上冒着热气,血在沸腾……像饕餮者一般贪心无餍;她的嘴唇征服,他的嘴唇俯顺,任凭蹂躏,甘心交付赎金;她的欲壑难填,要把他唇上的珍宝榨尽。像一头空腹的苍鹰,因饥饿而凌厉,用尖喙撕裂羽毛和骨肉,扑动翼翅,狠命吞噬,直到心满意足,牺牲告罄;她就这样去吻他的前额、双颊和下颏。吻完了一遍再吻一遍。

后记

《莎剧解读》的校样全部校完了。编者为松要我再写一篇跋,交代序言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我觉得这确有必要,所以再向读者说几句。现在编成的这本书,是我们两人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共同工作的一点纪念。我把当时分别译出的莎剧评论,誊抄在两厚册笔记本上,共有四百五十多页,我们对这项工作是抱着一种虔诚认真的态度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敬业精神罢。当时正是大跃进年代,思想界批判了厚古薄今,出书的政治要求极为严苛,像这样的著作想要出版是不可能的。自然我们也不会料到四人帮粉碎后发生了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变化。我在誊抄这部译稿时,在每一篇题目下都标明了“未刊印”字样,就是为了让后来看到这两本译稿的人,多少可以领会一点当时环境的艰辛和我们心情的寂寞。龚自珍在《纵难送曹生序》中说,在他那时候一些追求真知的人,没有同伴,没有指导,也得不到帮助。他们不去做这些事不会受到督责,当他们去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会不会因为寂寞而感到悲哀?会不会由于颓丧而感到气馁?……这几乎是历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不过那时读了龚自珍的这些沉痛的告白,倒反而使我们得到了几分慰藉。这两本莎剧评论的译稿,都是由我一人誊抄的。而张可誊抄我的手稿就更多了。我的长篇论文《龚自珍思想笔谈》、《韩非论稿》以及译稿《文学风格论》等,都是由她誊抄的。几年前,我已将它们捐赠给上海图书馆的手稿室了。我的手稿和笔记由我自己誊抄的也有好几种。去年一位由江西来组稿的编辑,看到我读黑格尔的两本笔记,一定要拿去,最近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影印出版了。这两本《莎剧解读》的抄本,等到校印完竣以后,我也准备捐赠给上海图书馆的手稿室。这并不是由于它们具有什么特别值得保存的价值,而是想让后人知道,我们在并不良好的环境下,对丁作昕怀有的那一点愚忱。现在出版的《莎剧解读》是手边所保存的全部译稿。其中尚未译完的,如汤姆士·怀特莱的那篇《麦克佩斯与理查三世》,虽是全文的一小部分,也收入书中了。这不仅因为通过它可供读者窥见这篇值得注意的评论的一斑,而且也由于我们想要留下那时期的一点生活痕迹作为纪念。还应说明的是现在出版的这本书,并不是我们译出的莎剧评论的全部。那时的译稿也有尚未誊抄就已遗失了的。我感到最为遗憾的是那篇莫里斯·莫尔根的《论戏剧人物约翰·福斯泰夫》。这篇文章和怀特莱那篇《麦克佩斯与理查三世》堪称双璧,可以说是在莎剧评论中从事人物性格分析的开山之作。它们在英国享有盛誉。当我即将译完莫尔根这篇文章的时候,《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发表了另一位译者的译文。那时我们有一种想法,如果有了别人较好的全文翻译,我们就不必重复,所以我的译文纵然即将完稿,也仍旧停下来不再翻译下去了。这篇译稿虽未誊抄,但我一直保存到我们搬到吴兴路寓所之后,可是,最近当我想要找到它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不过,福斯泰夫这个人物却深深留在我的印象之中,他引起我的兴趣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他使我联想到我们文艺作品中的猪八戒。这两个角色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存在着差异。但他们也有相同的地方。猪八戒像福斯泰夫一样,有个沉甸甸的大肚子,形状丑陋,好吃懒做,撒谎吹牛,贪婪好色。他也常常让自己陷于周围人们的嘲笑、斥责、詈骂、捉弄的尴尬境地,又总是嬉皮笑脸做出一副认输乞怜的样子将自己巧妙地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中国读者像英国观众喜欢福斯泰夫一样喜欢猪八戒。记得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和周围的小朋友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这个为我们童年增添生气带来欢乐的丑陋怪物的。我们在故事中,戏台上,年画里,市场的玩具摊头……随时随地都会发现他的踪影,似乎他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我在翻译这篇论述福斯泰夫的论文时,童年的记忆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上来,变得越来越活跃,引起了我想写一篇《猪八戒论》的欲望。我想借此探索一下,为什么这个丑陋的、有着恶习的、品德败坏的角色,竟会引起人们这么大的乐趣,甚至得到儿童的普遍喜爱?作者凭什么本领化腐朽为神奇,从丑中提炼艺术的魅力,显现人性的弱点,却又用滑稽突梯把辛辣和苦涩变为可笑?……我的这个写作打算后来虽未付诸实现,但一直萦回脑海中的猪八戒形象,却给那段枯燥沉闷的日子带来了不少生趣,使我至今难忘。这里还需要说明本书所辑录的俄国仵家的评论,系大多取自友人的译文。这就是满涛的有关普希金和别林斯基的译文,辛未艾的有关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译文,姜椿芳的有关杜勃罗留波夫的译文。在辑录别车杜三家的评论时,可能有一两段是出于其他译者手笔。比如别林斯基《智慧的痛苦》那一小段,看来不像满涛的译笔,可能是选自人民大学所编纂的莎剧评论资料的油印本,由于年代久远,译者是谁已经记不清楚了。至于本书所辑录的赫尔岑的那段文字,也是同样情况。这里顺便说一下,在那些年代里,大学还没有重理轻文,只关心可以迅速直接收到效益的应用学科,因此文科还是办得比较认真的,文科的资料工作也作得较好。可是不久资料工作不再受到重视了,从而形成一种以引证代替论证而不从论据进行论断的空疏学风。今天这种不良风习已逐渐消退,可是代之而起的,却是赶时髦,喜炫耀,以艰深文浅陋的逐新猎奇的风习。那时,我们辑录莎剧评论只是为了供自己查阅,一般性的或参考性不大的不录,虽然重要但容易找到的也不录。比如马克思书中有不少地方涉及莎士比亚。五十年代中期,我在读一九五三年版郭王合译的《资本论》第一卷时,发现书中涉及莎剧的地方不下十处,有些地方译者加注说明。有些地方由于译者不知道是出于莎剧而没有注明。例如第一卷第十二章第五节讲到门纳尼亚斯·阿格列巴(即朱译美尼涅斯·哀格利巴,MeneniusAgrippa)的“无稽的寓言”,译者未作注释,我怎么也不懂马克思引用这件事是怎么一回事。费了很大力气才查出原来出于莎剧《科利奥兰纳斯》。查明典故,《资本论》的意思也就明白了。我本想根据朱生豪译本将有关字句抄下来,但后来马恩论艺术这类书出版了,这些问题已解决,我就不再去抄录了。但是也有我本应该做而没有去做的。这就是抄录黑格尔《美学》中涉及莎剧的文字。这些文字虽然多半是寥寥数语,但往往言简意賅,不乏独到之见。过去我曾写过一篇谈到黑格尔对于莎剧具有某些偏见的短文,收入《思辨随笔》中。其实,总的来说,黑格尔是赞赏莎士比亚的,他对莎剧的分析往往烛隐发微,颇足启迪人的思考。这些地方我在本书序言中只是略加涉及,如果把黑氏《美学》中谈到莎剧的文字全都辑录下来,我想对于读者一定会大有裨益的。但由于精力和时间所限,目前我已无法做这方面的工作了。我们出版本书,如前面所说也有我们个人方面的考虑,即作为我们过去生活的一点纪念。张可自一九七九年中风后,思维能力受伤,后渐渐读写俱废。她的译述除了本书中所收的几篇莎剧评论外,主要就是奥尼尔的独幕剧《早点前》(曾收入1997年的《莎剧解读》中,在本版中删除了)。最后需说明的是本书每篇译文的《译者附识》都是我写的。王元化一九九七年八月尾


编辑推荐

《读莎士比亚》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一段与莎士比亚的精神因缘,一部读莎士比亚的心血之作,与《读黑格尔》《读文心雕龙》并称“清园三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读莎士比亚 PDF格式下载



这是张可和王元化老师的98年的书,这次再版改名为《读莎士比亚》,里面翻译了歌德、赫兹列特、兰姆等对于莎士比亚的解读。我特别喜欢解读《奥赛罗》的文章。你可以通过此书更加了解莎士比亚。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元化集》第三卷就是關於莎士比亞劇作解讀的一卷。兩書比較起來,湖北教育出版社的集子此卷多出了幾篇俄羅斯作家論莎士比亞的文字。有普希金、別林斯基、赫爾岑、車爾尼雪伕斯基等人的。但是就裝訂和價格比較,此書小巧玲瓏,裝幀別致,手感質感都很不錯。《王元化集》貌似厚重感過之,但是沒此書更讓人愛不釋手。就價格來説《王元化集》第三卷單卷定價100人民幣,打折後也八十。而此書只要二十多元,可以說物有所值。


内容只看了前言,有一些感动。其它待定。


就读莎士比亚而言,本人更喜欢另外一个《阅读莎士比亚》


书内容不用说,虽然有些翻译的比较...提香被翻译成了铁相(应该是) 装帧很好


书中,众多的大师解读莎士比亚,让你对其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