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个人的谈话

邵洵美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

邵洵美  

页数:

198  

Tag标签:

无  

前言

建国以后的文学史研究,大抵以作家的政治态度为分野,现代文学史研究尤其如此。以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为例,左翼文学是坐标轴,也是研究的重点,别的派别则渐远渐疏,到得与左翼对立的文艺,则除了几句政治批判的语言之外,就没有什么内容了。然而,不研究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又如何能够客观地加以评论呢?改革开放以来,研究的路子有所拓宽,一些久被冷落的作家。好像出土文物似的,一下子早了出来,有的还被炒得火热,但这往往是海外学者先炒起来的,海内学者则是跟在后面添火鼓风。这种现象,也未必就是研究的常态,倒不如沉下心来,将当时产生过影响的作家和流派的资料都整理出来,加以研究,这才能看出那个时代真实的文学风貌。邵洵美作品系列的出版,无疑对现代文学研究是有好处的。虽然他的子女编辑这套书系,多半是带有纪念意义,但书籍一旦出版,就有它自己的命运,至省可为研究者提供许多第一手资料。邵洵美并非等闲之辈,他是30年代海派文学的重要人物,不必讳言,他与左翼文坛有过摩擦,受过鲁迅的批评,但他也帮助过一些左翼文人,比如:当夏衍的生活发生困难时,他接受了夏衍的书稿,并预支稿费,以救其燃眉之急;在胡也频牺牲之后,沈从文护送丁玲母子回湖南老家时,邵洵美也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到得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协助杨刚翻译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他自己编辑的英文刊物《直言评论》上分期发表,并为之秘密出版单行本——这里他所帮助的,就不仅是左翼文人了。邵洵美的有些理论观点未必精当,但他兴办过许多文学事业,对海派方文学的繁荣起过推动作用。

内容概要

本书是邵洵美作品系列之一,艺文闲话卷。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文艺随笔集。邵洵美在书中采用他所喜爱的“谈话”即个人独白的方式,阐述他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一系列看法,还深入浅出的介绍西方现代文学尤其是诗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文笔生动,使人读了趣味盎然。

作者简介

邵洵美(1906—1968)浙江余姚人。原名云龙。诗人、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家。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后到法国,入法国画院。1927年回国。曾办金屋书店,出版《金屋》月刊,后接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和《诗刊》,又办时代图书公司,先后出版《论语》《时代画报》《时代漫话》《良友画报》《万象》等刊物。早年推崇“为艺术而艺术”,风流倜傥堪与徐志摩相媲美,与胡适、梁实秋、林语堂、徐悲鸿、郁达夫、沈从文、施蛰存等过从甚密。1949年后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晚年凄凉寂寥。著有《天堂与五月》《花一般的罪恶》《诗二十五首》《一个人的谈话》等,译有《解放了的昔罗密修斯》《麦布女王》等。

书籍目录

序一个人的谈话附录:1935年上海第一出版社出版《一个人的谈话》单行本小序关于《花一般的罪恶》的批评色彩与旗帜永久的建筑电影剧本的编制电影演员的生活问题从中国戏说起花厅夫人画报在文化界的地位文化的护法舞台剧夫妇诗人谈翻译艺文闲话文化的班底一个艺术家的劝告给青年写作者盘肠大战不朽的故事小说与故事抹杀事实文体与题材神怪的文学木版画文学的过渡时代伟大的晦涩写作人的观察战争文学一位真正的幽默作家幽默杰作百年纪念幽默真谛幽默的来踪与去迹领袖与幽默编后小言

章节摘录

有了固定的“班底”,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省力不少。譬如蚁社的“班底”就很大;所以办事情总不会失败。其实做“班底”也并不难,只消稍微丢掉些车钱,费掉几个钟头的时光就行。我希望蚁社的“班底”,将来变成一切文化工作的“班底”,就是说,旁的同样性质的团体要是有什么举动的,诸位最好也去撑撑场面。主事的人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外人也感觉到热闹有趣,无意中你们便是最有力的提倡者了。“文化的班底”还可以培养。外国的交际社会,便是一种培养“文化的班底”的场所。他们不像我们的交际社会一样;旧式的只懂吃吃酒席,打打麻雀;新式的只懂跳跳舞,谈谈爱情。他们极注重谈话。谈话一定要有题材,而且要新奇;于是他们便可以利用一本新出版的书、一出新上演的戏、一个新开的展览会,来互相讨论、叙述、与批评。那时候,你要加入这个交际社会,你便非得也随时留心新的书、新的戏、新的画不可。自然而然新书便有人买了;新戏便有人看了;展览会便也有人参观了。“文化的班底”越扩越大,文化便这般地一天天进步了。我是一个对一切艺术都感到兴趣的人,又是最喜欢赶热闹。七年前无日不怂恿着会著作的朋友写文章,会画画的朋友开展览会,结果是什么都失败了。


编辑推荐

《一个人的谈话.艺文闲话》:邵洵美作品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个人的谈话 PDF格式下载



还没读,不过很期待


诗人、大少爷、出版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