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颜真卿

权海帆 权海帆 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0-10出版)
出版时间:

2010-10  

出版社:

权海帆 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 (2010-10出版)  

作者:

权海帆  

页数:

334  

内容概要

  颜真卿,一个令人无比敬仰的名字!您也许知道,这个名字标志着的是一代书法巨擘大师,是风骨健劲的颜体的开山祖,却可曾知道,颜真卿笔下的一竖一横,出自忧国忧民、壮怀激烈的伟大灵魂,一撇一捺,熔铸着对申华河山土地、对庶民百姓的深深热爱之情?可曾知道,颜真卿的名字,因为一串虽然古老却令人心神悸动、热血沸腾的故事而更加流光溢彩?

作者简介

权海帆,陕西澄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撰著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丝路之父》(合著),文艺评论集《文坛呐喊录》、《文海苦航》,喜剧美学专著《中国西部幽默论》,散文随笔集《新凯旋门前》;主编出版《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学》等十余部作品;在省级以上十余家报刊发表评论、散文等二百余篇。获多项省级以上大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狂风骤来第二章 忍羞负辱第三章 以假作真第四章 销魂荡第五章 血色的雪第六章 誓师结盟第七章 智取土门第八章 清河借兵第九章 招请贺兰第十章 接纳客奴第十一章 以子为质第十二章 义释兵权第十三章 古槐劫难第十四章 虎口脱险第十五章 驿站婚喜第十六章 与狼为伴第十七章 礼尚往来第十八章 忠而见谤第十九章 身陷囹圄第二十章 一贬再贬第二十一章 捕风捉影第二十二章 烈火忠魂附1 主要年代对照表附2 主要地名对照表后记

章节摘录

天宝十五载的新年在凛冽的寒风中来到了。然而,没有鞭炮声,没有锣鼓声,更没有丝竹管弦声。人们似乎忘记了过年,忘记了辞旧迎新。正月初三,史思明的军队分三路向常山开来。颜杲卿得知,派出百余人马为先锋,马尾上都绑着柴草,至城外树林中,往来驰驱。远远望去,灰尘蔽天,若有千军万马。颜杲卿又使人放出话去,朝廷派出十万大军通过土门,开赴常山,希望借以拖延时间,等待王承业派兵驰援。史思明远远望见常山附近景象,又听到朝廷大军到来的消息,心中惊惧,忙令全军调头后退,一面派出细作,刺探消息。五六天后,史思明终于弄清楚朝廷并无大军来到,又带领人马再次向常山进发。颜杲卿等候卢逖搬兵回来,一直杳无消息,心里像着起了一团火,一面布置防守,一面再次打发使者去太原向王承业求助。使者出城不久,史思明的军队便密匝匝地将常山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颜杲卿带领将士守卫在城头,两相对峙,剑拔弩张。史思明站在城下呼喊:“颜杲卿,快快出城投降,留你一条狗命,若敢抗拒,血洗常山!”颜杲卿大骂道:“史思明,骚胡狗!你从一名市井无赖,受朝廷重恩,成为副将。本应安分守己,报效国家,你却跟随叛贼安禄山作乱,攻城掠县,扰害百姓。试问,你还有人味么?本官劝你早日退回,闭门思过,脱去狗皮,换一颗人心。要本官投降,痴心妄想!”史思明恼羞成怒,喝令部下攻城。颜杲卿一声号令,城上土石砖块俱下,叛军当即死伤不少。史思明一声:“放箭!”飞箭流矢,急雨般直上城头。城上没有来得及举盾牌或躲避的,纷纷倒了下去。趁着叛军重新搭箭的工夫,颜杲卿急令:“放箭!”城上的箭镞便刷刷刷地疾飞而下,叛军中箭者甚众。史思明没有料到一个小小的常山竟如此顽强,不得不暂令后撤。常山守军无不欢呼雀跃。当夜,颜杲卿与袁履谦商定,他和崔万德守西北,袁履谦和冯虔守东南,各自动员百姓向城墙上运送砖石。颜杲卿让自己家的成年男女一齐出动,与百姓们一起通宵达旦地往返运送。百姓中有的人连自己家里房上的瓦都揭了下来,运上城去。第二天凌晨,史思明发动了第二次进攻。颜杲卿、袁履谦指挥将士们又一次以砖石打退了叛军。常山守军再一次为胜利而欢呼了起来。颜呆卿却忧心如焚。城垣加固工程没有完成,西北角有一段可能坍塌;城内粮饷不足,兵器箭矢缺乏,砖石也不充足,难以与叛军对峙下去。他举目远望,太原方向没有一点儿动静。他强自压抑着内心的忧愁,以严肃而颇为自信的口吻对将士们说:“史思明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定会再一次发动进攻。大家要百倍警惕,严阵以待。”果然,个把时辰之后,叛军又一次呼啸而来,在史思明亲自擂动的隆隆战鼓声中,前方的兵士搭弓放箭,后方的兵士抬着云梯飞快地向城墙靠近,企图强行登城。颜杲卿双目喷火,牙齿咬得咯嘣嘣响,挺立在急雨般的箭矢中,一声呼喊:“砸!”砖石像雨点般纷纷向叛军落下。正弯弓的、正登云梯的叛军一个个被砸得头破血流;有几个将要登上城头的叛军,被城头上的将士挥刀砍去,结果了性命。叛军又一次不得不退了下去。然而,中箭的常山将士有数百人之多,死去的也有二三十人。颜果卿左臂也中了一箭。他一伸右手拔下来远远扔去,忽觉口内硬硬的有一块什么东西,吐了出来,竟是一颗牙齿!哦,一定是刚才咬掉的!他顾不得包扎伤口,顾不得怜惜咬掉的牙齿,一面指挥救护伤员,一面焦急地远望着通向太原的道路。然而,望穿双眼,大路上仍然空空荡荡。常山将士一直坚持了五天五夜,王承业终究没有派来援兵。弹尽了,粮绝了,房上的瓦揭完了。死伤者上千,冯虔等将领已战死,崔安石负了伤,颜果卿身中五箭,仍然坚守在城头。将士们无论受伤的、没受伤的,忍着饥饿,看着颜杲卿凛然挺立城头的威严神态,没有一个畏惧的,没有一个脱逃的,一个个怒目圆睁,置生死于度外,决心与城池共存亡。第六天——天宝十五载正月初八,下午,叛军第十六次呼啸而来,架起云梯攻城。常山军民没有了箭,没有了砖石,颜杲卿命令将士推倒城上的女墙,砸死了无数敌兵。然而,令颜杲卿不胜忧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叛军的轰击中,城墙西北角轰然坍塌,叛军蜂拥而进。而常山将士们虽然一个个伤痕累累,仍然有刀的执刀,有枪的操枪,与叛兵面对面肉搏;那些手无寸铁的,抱住敌兵厮打着,用牙啃着、咬着……有的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敌人的生命后溘然倾倒;有的已筋疲力尽,还咬掉了敌兵的一只耳朵;有的已停止了呼吸,还死死地搂抱着敌兵……然而终于难免被叛军所获。颜杲卿拔剑在手,连砍数敌,被敌团团围定……史思明耀武扬威,指挥叛军血洗了常山,杀害官员百姓万余人。颜呆卿家族中死于刀斧之下者三十余人,除了季明的新婚媳妇翠芳,凡在常山的,无一幸免。据说,翠芳的父亲张献直归顺了安禄山,安禄山命令史思明不得伤害张献直的这位爱女。翠芳虽免于一死,得知父亲做了安禄山的可耻爪牙,愤而出家为尼。颜杲卿的长子颜泉明被王承业软禁在太原后脱逃,成了颜家存留下的一条独根。

后记

这部书所写的,是曾经活跃在唐代中期安史之乱前后历史舞台上的颜真卿,是《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颜鲁公文集》等历史文献中存在着的颜真卿,也是我想象中、心目中的颜真卿。他是叱咤风云,气壮山河的忠烈;是以身许国、疾恶如仇、金刚怒目式的英豪;是笔走龙蛇,铁画银勾,笔迹清正健劲的书法大师,颜体一脉的开山鼻祖;也是血肉鲜活,有哭有笑、有爱有恨,有喜怒哀乐、有怒火中烧,有涕泪滂沱、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当我阅读关于他的文献时,曾为之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我记述他的传奇事迹时,常常为之热泪纵横,敲击键盘的双手不得不一次次地停顿下来,又接续下去。反复如此,如此反复……我十分清醒:我是在写小说,在写历史小说。小说,不是信口胡说,小说是“说人”,是向人“说人”,说人的人性,说人的生死命运、悲欢离合、生存状态、精神情感、心理世界……这一切,总通过故事而显现。因此,一言以蔽之,小说是向人说人的故事。这里包含着三重逻辑内容:一是对谁说,二是说什么人,三是怎么说。对谁说似乎是个并不存在的问题,大凡小说,没有说给自己的,都存在着说给平民大众与高人雅士或文化“精英”之别。这大约便造成了通俗小说、大众小说、流行小说与纯文学、精英文学、先锋小说之分野。一般地说,前者通俗,重视可读性和消费价值,后者高雅,重视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我将自己的作品定位于通俗小说,但却不放弃对纯文学所富有的那种高雅诗意的追求。究竟属于前者还是后者,我并不刻意考虑,让文本自身选择自己的归属吧。其次是说什么人。小说所“说”的人物,或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或者是凭空虚构的,故事则或者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或者是杜撰的。虚构的人物的真实故事是不存在的,因而小说便很自然地分成三种类型:说虚构人物的虚构故事的,说真实人物的虚构故事的,说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古朴而优雅的文字,写实、象征与心理透视的笔法,大笔勾画的史实记叙,情韵交织的人性描写,氤氲为这部不凡之作的独特艺术气象。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几乎所有会书法的人都知道不朽的颜体书法,但却只有很少的人知道构成他书法人格底蕴的那个以身许国、忠君爱民、疾恶如仇、刚直不阿的真实而全面的颜真卿。作者以高山仰止的崇敬、澎湃的激情、严正的历史眼光和文学叙述,让这个中华文化巨人形象,巍然矗立于当代读者面前,其意义不只在于怀古,更在于今人的文化人格建设,可谓立意高远,用心良苦。  ——李星(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茅盾文学奖评委)《颜真卿》将一代书法巨匠和一代能吏廉臣生命中最辉煌的一段传神地展现了出来,大开大阖,波澜壮阔,创造性地还原出颜真卿这个有血性、敢担当、心忧天下、宁死不屈的历史人物形象,打通古今,震撼人心。  ——杨乐生(西北大学教授、评论家、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推荐

《颜真卿》:西风烈丛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颜真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