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使者
2003-8-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马小鹤,张忠达
127
无
各种类型的文化,在这里生成衍变,碰撞融合。彪悍粗犷的游牧文化只是一个侧面。绿洲里的城邦,农耕社会的安定生活,同样产生了灿烂的文明。凭借横贯其间的欧亚“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传递播扬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有精神。中世纪晚期的大城市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成为人类智力探索和艺术创造的杰出中心之一。内陆地域的相对封闭,为各民族创造样式丰富而永不过时的艺术精品,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
马小鹤,在上海复旦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访问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后在香港《亚洲周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图书馆工作。现任哈佛燕京图书馆工作。
主编寄语引子 薰血异俗,化为蔬饭之乡; 宰杀邦家,变为劝善之国Ⅰ 摩尼的生平 亲受明尊清净教命 宣说正法Ⅱ 文献和绘画 摩尼教与书籍 七部大经与图 大经之外的文献 摩尼教艺术对波斯绘画的影响Ⅲ 摩尼教教义 初际 中际:第一、二次召唤 第三次召唤 后际Ⅳ 教阶、寺院和仪规 五个教阶和四部之众 寺院 仪规
亲爱明尊清净教命 摩尼教(Manichaeism)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216—约274年)所创立的世界性宗教。摩尼的母亲满艳(Maryam)与波斯的安息(Arsacids)王室有亲戚关系,其父跋帝(Pattig)原住波斯的哈马丹(Hamadan),后来迁居到底格里斯河畔泰西封(Ctesiphon,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南面)附近的玛第奴(Mardinu),参加了基督教的伊尔查塞(Elchasaites)派。这个教派以禁欲和实行烦琐的浸礼仪式为特点。摩尼于216年4月14日诞生于苏邻国(Suriston,即巴比伦[Babylonia]北部的玛第奴)。 汉文《摩尼光佛教法仪略》记载,因为摩尼亲受最高神只明尊(即大慈父)的清净教命,所以他的异号之一是光明使者。摩尼的形相为“顶圆十二光王胜相”,穿着白色的袍子。高昌发现的壁画IB6918是被男选民拱绕的一位教会大人物。画面上的这个大人物,甚至比真人还大;身穿华丽的摩尼教大祭司法衣,这是一件白色长衫,与那些教士穿的白色法衣类似。这个大祭司位于画面左侧,头部保存得相当好,是一个可敬的老人面容。大祭司的头上戴着一顶形状奇特的高帽子。这位大祭司的头光,与摩尼教其他一切绘画上出现的头光不同,它是一个白色镶边的大红圆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轮红日,被黄色月牙围绕着。在摩尼教神话中,太阳和月亮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们一出现,大概就象征这个教的创始人来到了我们面前。 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科隆大学收藏的纸草文献中,发现了一部希腊文的小书,通常被称为《科隆摩尼古卷》(Cologne Mani Codex)。这份古卷为摩尼的生平、特别是他的早期生活提供了许多第一手资料。摩尼从4岁起就被他父亲带到伊尔查塞教派生活,他自称12岁时就受到了启示,这启示来自光明王国之王。带来启示的天使被称为神我(阿拉伯文Tawm),他告诉摩尼要与这个教派分离,但是摩尼年纪尚幼,仍需要暂时留在原来的教派里。摩尼24岁时(240年4月19日)受到神我(希腊文Syzygos)一次最重要的启示,涉及以后摩尼教的主要基本教义。摩尼决定向这个教派公开他所受到的启示,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摩尼向他们指出,每天浸洗食物是无用的,每天进行洗礼也是无用的,这种教规并非出自救世主的命令,我们所说的洁净乃是出自灵知的洁净,伊尔查塞教派中的有些人倾向于他,承认他是一位真正的先知,但也有许多人反对他,认为他要废除根据法规而进行的浸礼时,他便是取消基督的命令,他们甚至要求处死摩尼。教派领袖们召开了一次宗教会议,与摩尼辩论。他们无法说服摩尼,就抓住他,揍了他一顿。如果不是摩尼的父亲跋帝加以劝阻,他们可能会将摩尼杀死。最后,他们散去,留下摩尼一人,摩尼对自己在这个教派中的前途深感绝望。这时,神我又出现在摩尼面前,鼓励他离开这个教派,周游各地传播福音。摩尼遂与伊尔查塞派决裂,踏上了创立新宗教的艰难历程。 七部大径与图 摩尼非常清楚,自己的宗教与以前的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佛教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其他宗教的创始者没有亲自写定经典,以致继承者莫衷一是,自己则在有生之年就写定经典,使继承者有所适从。敦煌出土的汉文《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列举了摩尼教七部大经及图,可以与《布道书》(Homilies)等科普特文摩尼教文献中的记载相印证:即《彻尽万法根源智经》(《生之福音》[Living Gospel])、《净命宝藏经》(《生命之宝藏》[Treasures of Life])、《律藏经》或称《药藏经》(《书信》[Epistles])、《秘密法藏经》(《秘密书》[Secrets])、《证明过去经》(《专题论文》[Treatise])、《大力士经》(《巨人书》[Book of Giants])、《赞愿经》(《诗篇和祈祷书》(Psalms and Prayersl),此外还有《大二宗图》(《图集》(Picture Bookl)。上述七部大经是摩尼亲自用古叙利亚文写的,如今大部分已失传,有的还能找到一些断简残篇。此外,在阿拉伯史料中,把摩尼用中古波斯文所写、题献给沙卜尔一世的《沙卜拉干》也列为经典。 第一,大应轮部:《彻尽万法根源智经》(《生之福音》) 吐鲁番发现了一些残片,但是还不足以对它的内容提供一个清楚的轮廓。全书分为22章,每章以叙利亚文的一个字母起头,叙利亚文一共有22个字母。中古波斯文残片M17(以粟特文残片M172校补)是第一章的开头部分。残片先赞美了耶稣,光明童女、神圣宗教,善男信女、圣父、圣子、圣灵等,然后说明摩尼教导生命福音,传播正义的果实。接着,摩尼以第一人称写下去,自称耶稣的使徒。 《科隆摩尼古卷》中引述了摩尼的福音的开头部分,显示了摩尼对自己受到上帝启示的深信不疑。他自称是耶稣基督的使徒,出自最高神真理之父。摩尼把自己的第一部大经命名为《生之福音》,当有与耶稣的福音书比美之意。 第二,寻提贺部: 《净命宝藏经》(《生命之宝藏》) 阿拉伯科学家,历史学家比鲁尼(al-Blnlni)的《印度考》(Tahqiq Ma ii-al-Hind)中引述了这部经的片段,讲到光明世界的居住者的情况。基督教哲学家圣奥古斯丁(Augustine)的《善的性质》(de Natura boni contra Manichaeos)中,相当完整地引用了这部经的一大段,主要讲述最高神大慈父召唤出第三使,第三使在雄魔面前呈现为裸体童女,在雌魔面前呈现为裸体的美少年,引诱他们,把身上囚禁的光明分子排泄出来。在汉文史料中也有这个故事的痕迹,见《下部赞》的“赞夷数(即耶稣)文”。这些描写虽然放在赞美耶稣的诗中,但无疑是复述第三使神通变现,引诱诸魔之事。 第三,泥万部:《律藏经》,亦称《药藏经》(《书信》) 在阿拉伯书目学家奈迪木(al-Nadim)的《群书类述》(al-Fihrist)中列举了76封书信的题目,写信人并非摩尼一人,也包括他的继承者,地点包括印度、亚美尼亚、泰西封、波斯等地,发信者和收信者当中,有一些人名见于其他史料。 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吐鲁番出土的中古伊朗语和回鹘文书信译本残片。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中古波斯文的“最后的信”(The Letter of the Seal)。这是摩尼去世前在狱中以自己和身边的末冒(Ammo)等弟子的名义,写给所有的承法教道者、侍法者、纯善人、兄弟姐妹、老少长幼信徒的信。可惜残片只剩结尾部分。摩尼教徒每年举行庇麻节(Bema festival)时,都要宣读这封信。 《新约》27篇中,除了四福音、使徒行传、启示录外,均为书信,其中尤以使徒圣保罗(Pau[)的书信为多(13封)。摩尼以新时代的保罗自居,无怪乎以书信作为第三部大经。 第四,阿罗瓒部: 《秘密法藏经》(《秘密书》) 在《群书类述》中,奈迪木列举了此书共19章的题目,其中第一章是“提及戴桑尼云(Daysan ī y ū n)”,即诺斯替派巴戴桑(Bardesanes),第13章是“戴桑尼云关于精神与身体的教义”,第14章的题目是“驳戴桑尼云关于生命的精神的教义”。可见摩尼是熟悉巴戴桑的教义的。一般认为,巴戴桑的思想是摩尼教的渊源之一。 比鲁尼在《印度考》中引述的《秘密经》表明,摩尼认为不接受真理的人,灵魂将受到惩罚。这与巴戴桑派的信念不同。巴戴桑派相信灵魂可以通过肉体得到净化。但是由于没有残片保存下来,我们对这部经所知有限。 第五,钵迦摩帝夜部:《证明过去教经》(《专题论文》) 这部经的题目为叙利亚文中希腊文借词πραγατεια,一般史料中这部经的名称也都是音译,由于缺乏残片,甚至没有关于它的引述或介绍,我们对它几乎一无所知。《宋会要辑稿》刑法二,宣和二年(1120年)的一条记载中讲到的明教经文《证明经》,或许就是这部经。 第六,俱缓部: 《大力士经》(《巨人书》) 《大力士经》保存下来的残片多一些,基本上可以判断出这个故事是以《旧约》。创世纪”第六章和犹太次经《以诺书》(Book of Enoch)为基础的。“创世纪。第六章中说,上帝创造人类以后,地上的人口多起来,人类生育女儿,上帝之子们看到人类的女儿漂亮,就随意选取她们作妻子。上帝之子们和人类的女儿结婚并生儿育女之际,地上住着一些巨人。 埃塞俄比亚文的《以诺书》中说,200个守卫者即天使来到地上,娶了人类的女儿,他们的后代就是蹂躏人间的巨人。 《大力士经》把《以诺书》中的守卫者改成魔鬼。他们本来是被囚禁在天上,置于十天大王(Great King of Honour)的管辖之下,地震之际,他们乘机叛乱,后来被重新捕获,但有200个逃到了大地上,为非作歹,把奇技淫巧教给人类,把天上的秘密告诉人类。最后,他们被四大天使捆绑起来,囚禁在黑暗之中。巨人的儿子则被关在36个城市中。最近的研究显示,摩尼教的宇宙论是受犹太教《以诺书》的影响而形成的。 第七,阿拂胤部:《赞愿经》(《诗篇和祈祷书》) 吐鲁番出土的伊朗语摩尼教文献残片中,有不少属于此经。摩尼教科普特文《赞美诗集》第241首(庇麻节赞美诗)中,把摩尼的七部主要经典比作良药和医疗器材,其中第七部称为两首诗篇。这两首诗篇的帕提亚文译本残片(M40R,M538,M75)保存至今,都是赞美最高神大慈父的。帕提亚文书M4a包括几首赞美诗,其中一篇写道:“我是一个感恩的学生。我来自巴比伦的土地。我来自巴比伦的土地,我站在真理的门口。我是一个年轻学生,来自巴比伦的土地。我来自巴比伦的土地,对世界大喝一声,”这里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作者当为摩尼本人。有些赞美光明夷数(耶稣)的粟特文、帕提亚文和中古波斯文的诗篇,也被认为出自摩尼之手。诗篇中用了许多宗教象征符号,也是汉文《下部赞》“赞夷数文”中使用的,比如:慈悲父、第三能译者、解脱门、大医王、大法药、慈悲手、怜悯子、能救父、最上兄,慈悲母,救苦者、性命主等等。《下部赞》中有一篇“叹无上明尊偈文”,是颂扬最高神大慈父的,题为“法王作之。。法王可能指摩尼,这篇诗可能是第七部大经中某一诗篇的汉译本。 大门荷翼图一: 《大二宗图》(《图集》) “门荷翼。为音译,出自帕提亚文,意为基本原理。这与汉文意译“二宗”相合。大二宗图在科普特文史料中被称为《埃空》(Εικ-ων),意为图像。它是一种图画,可能不止一幅,用来形象说明摩尼的宇宙学说,即创世以前、以后、世界瓦解等各个阶段中光明与黑暗 的斗争。在帕提亚文文献中,大二宗图被称为《阿达罕》(Ardhang),在波斯文学中,摩尼的图画享有很高声誉。据记载,晚至11世纪末,在阿富汗的加兹尼还可以看到图集的摹本。在吐鲁番出土帕提亚文书中,有一残片(M35),称为《阿达罕注释为(Ardhang Wifras)。在新波斯文文献中,保存着一些摩尼画技高超的故事。有一个故事说,摩尼在一个洞窟里度过了一年后才将他画好的《图集势显示于世,人们看到这本《图集》无不惊奇,摩尼宣称这是他从天上带来的,是他执行预言的使命的信物。波斯绘画中也保存着一些表现摩尼善于绘画的画面。《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也记载,明教主人所念经文及绘画佛像中有《图经》。这可能是大二宗图的摹本。
这是一套多角度巡视欧亚文明的小丛书。 “欧亚”,主要指以欧亚草原(Eurasia Steppes)为核心的“内陆欧亚”(Eurasia),地理位置约为东起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西抵多瑙河、伏尔加河流域。主要包括中国的东北部和西部地区,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阿富汗、中亚五国、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以及伊朗东北部。 这片广袤的大地上,草原与沙漠同在,戈壁与绿洲共存,山地滋养着森林,平川孕育着城市,她向来是大陆人口流动的中转站。从荷马史诗《奥德塞》中的基密里安人,到希罗多德笔下的斯基泰人;从逼迫中国皇帝不得不竭尽人力物力修筑长城的匈奴人,到一度将帝国版图扩大至拜占庭的突厥人;从早已声名远播的契丹人,到突然在13世纪时大笔改写欧亚史的蒙古人……气候、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大迁徒,使他们特别能够吃苦耐劳;世世代代的马背生活,培育了他们骁勇善战的性格。 各种类型的文化,在这里生成衍变,碰撞融合。彪悍粗犷的游牧文化只是一个侧面。绿洲里的城邦,农耕社会的定居生活,同样产生了灿烂的文明。凭借横贯其间的欧亚“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传递播扬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有精神。中世纪晚期的大城市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成为人类智力探索和艺术创造的杰出中心之一。内陆地域的相对封闭,为各民族创造样式丰富而永不过时的艺术精品,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 探索这个神秘而有趣的文明宝库,不必担心路径陌生,“大行走”书系将是你忠实的向导;更不必担心故事的真实性,丛书各专辑的作者,是当今海内外对欧亚文明史颇有研究、富有成果的专家,那一出出娓娓道来的故事,是他们多年研究的心血结晶!看似神神秘秘的遗址器物,乃至思想文化,其实都有可靠的文献、实物为佐证。 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一个工程浩大的科研计划,旨在揭开长期以来遮蔽这片土地的神秘面纱,我们这套小丛书,就将引导读者前往那个还不很熟悉的地方,行走一番……
无
东西不错,速度也比较快。
价钱还行
摩尼教的际论和吐裕沟石窟的资料比较翔实,是目前摩尼教研究方面绝版的开山性书籍。
很浅显的普及型读物,不适合专业人士研究
了解明教的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