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美)余英时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

(美)余英时  

页数:

22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取其中一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为全书之名,实涵有两重意思。第一是“两个世界论”为全书的中心理论,其他诸篇多少都是环绕着这一中心而产生的。第二是作者曾指出,不但《红楼梦》本身具有两个世界,红学研究中也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曹雪芹所在经历过的历史世界,一个则是他的虚构的艺术世界。前者一向是红学考证的对象,后者则是本书特点关注之所在。《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是分不开的,红学研究中的两个世界也同样无法截然划分。所以本书中有几篇讨论曹雪芹生平和所谓“脂批”的文字正是属于传统红学考证的范围。这些考证文学都是为“两个世界论”服务的,因为它们同样具有摧破“自传说”的作用。自传派的红学考证从来就不是纯粹客观的东西,它是在“自传说”大前提的指导之下搜罗所谓“证据”。因此有时不免曲解证据,甚至把完全不相干的历史资料当作“证据”来运用。在“自传说”深入人心的情况下,以考证破考证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作者简介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述与中国情怀》、《中国怀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控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书籍目录

○ 增订版序 ○ 自序 ○ 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个学术史的分析 ○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 眼前无路想回头——再论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兼答赵冈兄 ○ 敦敏、敦诚与曹雪芹的文字因缘 ○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和思想问题 ○ 曹雪芹的“汉族认同感”补论 ○ “懋斋诗钞”中有关曹雪芹生平的两首诗考释 ○ 江宁织造曹家档案中的“西花园”考 ○ 曹雪芹的反传思想 ○ 附录:《红楼梦的两个世界》英译

章节摘录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我想分别叫它们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落实到《红楼梦》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作者曾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譬如说,“清”与“浊”,“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风月宝鉴的反面与正面。我们可以说,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主要的线索。把握到这条线索,我们就等于抓住了作者在创作企图方面的中心意义。  当然,由于曹雪芹所创造的两个世界是如此的鲜明,而它们的对比又是如此的强烈,从来的读者也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但在最近50年中,《红楼梦》研究基本上乃是一种史学的研究。而所谓红学家也多数是史学家;或虽非史学家,但所作的仍是史学的工作。史学家的兴趣自然地集中在《红楼梦》的现实世界上。他们根本不大理会作者“十年辛苦”所建造起来的空中楼阁——《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相反地,他们的主要工作正是要拆除这个空中楼阁,把它还原为现实世界的一砖一石。在“自传说”的支配之下,这种还原的工作更进一步地从小说中的现实世界转到了作者所生活过的真实世界。因此半个世纪以来的所谓“红学”其实只是“曹学”,是研究曹雪芹和他的家世的学问。用曹学来代替红学,是要付出代价的。最大的代价之一,在我看来便是模糊了《红楼梦》中两个世界的界线。1961至1963年之间,大陆上的红学家曾热烈地寻找“京华何处大观园”。这可以说是历史还原工作的最高峰。这就给人一种明确的印象,曹雪芹的大观园本在人间,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红楼梦》里的理想世界被取消了,正像作者说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但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也并不是没有人特别注意到《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早在1953或1954年,俞平伯就强调了大观园的理想成分。以想象的境界而论,大观园可以是空中楼阁。他并且根据第十八回贾元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诗句,说明大观园只是作者用笔墨渲染而幻出的一个蜃楼乐园。俞平伯的说法在红学史上具有库恩(ThomasS.Kuhn)所谓“典范”(Paradism)的意义。可惜他所处的环境使他不能对他这个革命性的新观点加以充分的发挥。1972年宋淇发表了《论大观园》,这可以说是第一篇郑重讨论《红楼梦》的理想世界的文字。他强调大观园决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是作者为了迁就他的创造企图虚构出来的空中楼阁。宋淇更进一步说:  大观园是一个把女儿们和外面世界隔绝的一所园子,希望女儿们在里面,过无忧无虑的逍遥日子,以免染上男子的龌龊气味。最好女儿们永远保持她们的青春,不要嫁出去。大观园在这一意义上说来,可以说是保护女儿们的堡垒,只存在于理想中,并没有现实的依据。  这番话说得既平实又中肯,我愿意把这一段话作为我讨论《红楼梦》的两个世界的起点。关于五十多年来红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可能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我已在《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个学术史的分析》一文中作了初步的检讨。所以详细的论证和根据,这里一概从略。  说大观园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理想世界,会无可避免地引起读者一个重要的疑问:如果大观园是一个“未许凡人到此来”的“仙境”,那么作者在全书总纲的第五回里所创造的“太虚幻境”在《红楼梦》全书中究竟应该占据一个什么位置呢?我们当然可以说“太虚幻境”是梦中之梦、幻中之幻。但这样一来,我们岂不应该说《红楼梦》里一共有三个世界了吗?庚辰本脂批有这样一条:  大观园系王见与十二钗之太虚玄境,岂可草率?这里“玄境”的“玄”字其实就是“幻”字,一定是抄者的笔误,因为这一条里还有好几字写错了。所以根据脂砚斋的看法,大观园便是太虚幻境的人间投影。这两个世界本来是叠合的。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脂砚需到底是谁。但他和作者有密切的关系,并且相当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向,大概是不成什么问题的。我们虽然不能过于相信脂批,可是在内证充分的情况下,脂批却是最有力的旁证。让我们现在看看《红楼梦》本文里面的直接证据。第五四宝玉随秦可卿“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这个所在其实就是后来的大观园。怎样证明呢?就风景而言,第十七回宝玉随贾政入大观园,行至沁芳亭一带,书中所描写的恰恰就是“朱栏白石,绿树清溪”这八个字的加评和放大。就心情而言,我们应该记得第二十三回宝玉初住进大观园时,作者写道:“且说宝玉自进园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细心的读者只要把前后的文字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太虚幻境和大观园是一种什么关系了。  如果说这条证据还嫌曲折了一点,那么让我再举一条更直接、更显豁的证据,以坚读者之信。故事还是出在第十七回,宝玉和贸政一行人离了蘅芜苑,来到了一座玉石牌坊之前。“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贾政又命他作题,宝玉只顾细思前景,全无心于此了。”贾政还特别补上一句:“这是要紧一处,更要好生作来。”宝玉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石牌坊的呢?宝玉自己也许忘了。可是读者一定还记得,第五四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坊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宝玉在记忆中追寻的岂不明明就是这个地方吗?所以脂砚斋特别在此点醒读者日:“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玄境况。”贾政说:“这是要紧一处。”是的,《红楼梦》中还有比太虚幻境更要紧的所在吗?这个石牌坊,宝玉事后是补题了题的是“天仙宝镜”四字。也就是这座牌坊,后来刘姥姥又误认作是“玉皇宝殿”,而大磕其头。总而言之,“蓬莱仙境”也好,“天仙宝镜”也好,“玉皇宝殿”也好,作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点醒我们,大观园不在人间,而在天上。不是现实,而是理想。更准确地说,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  大观园既是宝玉和一群女孩子的太虚幻境,所以在现实世界上,它的建造必须要用元春省亲这样一个郑重的大题目。庚辰本第十六回有一段畸笏的眉批说:  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事,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  作者安排的苦心尚不止此。第十七回开头一段叙事便很值得玩味。园内工程告竣后,贾珍请贾政进去瞧瞧,有什么要更改的地方,并说贾赦已先瞧过了。这好像是说,贾赦是第一个入园子的人。其实这段话是故意误引读者入歧途的。因为后文又说:“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命人带他到园中来戏耍。”紧接下去,便是宝玉避之不及,和贸政劈面相逢,终于被逼着一齐再进园子去题联额。这段叙事的后半截至少暗涵着两层深意:一、宝玉是最早进大观园去赏玩景致的人。贾赦、贾政等都是在园子完工后才进去勘察的,而宝玉早在这以前已去过不止一次了。二、大观园既是宝玉和诸姐妹的乌托邦、干净土,则园中亭台楼阁之类,自然非要他们自已命名不可。大观园这个“未许凡人到此来”的仙境是决不能容许外人来污染的。所以庚辰本十七回的总批说:  宝玉系诸艳之冠,故大观园对额必得玉昆题跋。  同本又有一条批语说:  如此偶然方妙,若特特唤来题额,真不成文矣。  这些地方,脂评都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的原意。《红楼梦》之绝少闲笔,我们有时也要通过脂评,才能体会得更深刻。

媒体关注与评论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汇集美籍著名学者余英时教授研究《红楼梦》的八篇专论考证缜密,论述生动,对把握《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探寻曹雪芹的思想轨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编辑推荐

  《红楼梦》本身具有两个世界,红学研究中也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曹雪芹所经历过的历史世界,一个则是他所虚构的艺术世界。前者一向是红学考证的对象,后者则是《红楼梦的两个世界》特别关注之所在。汇集美籍著名学者余英时教授研究《红楼梦》的八篇专论,考证缜密,论述生动,对把握《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探寻曹雪芹的思想轨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PDF格式下载



本书取其中一篇《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为全书之名,实涵有两重意思。第一是“两个世界论”为全书的中心理论,其他诸篇多少都是环绕着这一中心而产生的。第二是作者曾指出,不但《红楼梦》本身具有两个世界,红学研究中也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曹雪芹所在经历过的历史世界,一个则是他的虚构的艺术世界。前者一向是红学考证的对象,后者则是本书特点关注之所在。《红楼梦》中的两个世界是分不开的,红学研究中的两个世界也同样无法截然划分。所以本书中有几篇讨论曹雪芹生平和所谓“脂批”的文字正是属于传统红学考证的范围。这些考证文学都是为“两个世界论”服务的,因为它们同样具有摧破“自传说”的作用。自传派的红学考证从来就不是纯粹客观的东西,它是在“自传说”大前提的指导之下搜罗所谓“证据”。因此有时不免曲解证据,甚至把完全不相干的历史资料当作“证据”来运用。在“自传说”深入人心的情况下,以考证破考证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余先生的《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与索隐派,自传说,斗争论的研究方法都不同。余先生的话说是:用文学论证文学,而不是自传说的历史追溯。让红学研究真正把《红楼梦》看作一本小说,还原其小说的真正身份。两个世界论,在红学研究史上确实是不可忽略的,红学爱好者可以看一看。


余先生强调《红楼梦》应从文学和史学两个维度来研究,所谓两个世界就是此意,反对此前考据索隐派的史学在红学中独霸的现象,他本人却是纯粹的史学视野。


研究红楼梦 余英时虽然算不上专家 但是这两篇文章写的很有分量 值得参考


余英时的红楼梦研究,观点新颖,让人耳目一新,值得拥有。


各人都有自己的角度研究红楼,而这本书的两个世界说不无道理


余先生对红楼梦的解读,有观点。


这本书呢,总体很不错,但是太严肃了,一直讨论着学术问题,不过关于红楼梦的书,我都很感兴趣。


有点儿意思,就当是红楼梦的另一种见解


这是历史学家所写的《红楼梦》》评论,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读。


不错,喜欢红楼梦的人,可以看一下


很迷红楼梦,和红楼梦有关的书都不会错过


喜欢红楼梦,喜欢阅读相关书籍


读懂红楼梦,此书必读。


历史学家的红学研究与方法,很不错


余先生不是专职红学家,但这本书的水平绝不在红学家之下。


国人能写这样的红学文章,很少


余英时真不愧当代中国史学界和文学界的大家,他的很多观点都是独出心裁超人一筹。他受大陆极左思潮和学风不正的影响极少,不像我们身边的大师基本上都逃脱不了环境的局限。建议多看看余先生的书


余英时 观点独到


客观,还有些方法论的意义:)


这本书相当不错 对高中选文科的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更深的了解名著红楼


以前在图书馆里大略翻过,书做得蛮有特色,内容详实。


帮人买的书 不错


不愧是大师的作品。


活动时买的,现在看到当当上有图书优惠活动就有买的冲动。要控制一下,买回的书也没有看,美其名曰是收藏。不过还是真心的希望当当多做一些优惠活动,确实很实惠


还不错!没细看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视野开阔,史学角度切入,启发心智


一种全新的观点


好书,很有学术价值,值得收藏,值得品读


不同的角度,可鉴


VeryGood!!............................................................


书的内容当然很好,但是质量有问题,好像是积压的一样,有很多褶皱,要知道我们不仅看重知识,我们对藏书也很感兴趣,这样的书一点收藏价值都没有,令人失望。希望当当网能妥善保管书,不要让它受不必要的伤害


个人觉得是比较经典的一部书,看后很受启发


《红楼梦》本身具有两个世界,红学研究中也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曹雪芹所经历过的历史世界,一个则是他所虚构的艺术世界。前者一向是红学考证的对象,后者则是本书特别关注之所在。


本书的论文均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成,余先生的“两个世界论”让我叹服,红学研究中这样的探讨和研究值得提倡。本书195页倒数第5行“郭氏兄弟”应为“敦氏兄弟”,可能系排印之误。


红楼梦的两个世界 很好


两个什么样的世界~


余英时老先生的作品,真的很不错。看着也不累。


余英时杰作,值得推荐,为旧版重印


这是余先生偶尔涉及的领域,非其力作,却有这样的高水平,令人钦佩。


平装本,无塑封,封面微有点脏,拿布擦洗就好了。


分析细腻,例证充实


她很满意。


偏学术。只是因为很喜欢读红楼才买的,但是内容实在是让我没有读下去的欲望。一直闲置着,没仔细看下去。


简单翻了翻,还是蛮喜欢的。客服态度很好


除非红楼梦原著已经读了很多遍的人看这本书应该还能看懂,不然根本看不下去。我没看两眼就扔一边了。


一本纯学术著作。对于红楼梦而言,如果不搞研究的话,看此书收获不大。
正版,质量不错。


喜欢里面的内容 其他一般


简单地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