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画传
2006-9
上海画报
王中秀
196
无
黄宾虹,我国现代的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早年为贡生,酷画,任小官吏,后弃官参加反清活动,1907年逃亡上海,后任编辑、记者,并在昌明艺专、新华艺专、上海美专任教授, 1937年赴北平,任北平艺专教授。1948年来杭,历任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华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在他90寿辰时颁发荣誉奖,誉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他的山水画以浑厚的笔墨层次,表达他对山水自然丰富的视觉映象和内心感受,并达到蕴含力量而不粗疏、高雅文气而不纤柔的境地,具有浑厚华滋的个人特色。他的绘画创作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著述宏丰。 这本小书是对黄宾虹人生和绘画的通俗演绎,包含着梳理老人生平的《黄宾虹年谱》和梳理老人绘画理念和笔墨特性的《虹庐画谈》的个人心得。黄宾虹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实践不是一眼能看透的,正因其不能一眼看透,才造就了学术界的争议。审美是多元的,是有不同层次的,不能强求一致,不同层次的人对同一幅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因此,争议并不可怕,它推动我们思考,推动我们前进。
画之初 沟通欧亚绘画的尝试浓墨法之变虚实之变炼狱 脱化之初 阴面山之变简笔画之变后记
一次,倪翁说,画画啊,先得把画纸张挂到墙壁上,一天两天三天,不 断地对着它看,看看看,直到在白纸上看出画来,然后才能落笔画。 黄宾虹在一侧偷偷暗笑,这老伯太会骗人啦!老伯的这些乱涂的画难道 就是这样画出来的吗?画画不就是用笔画吗,干嘛费这么大的劲呀,看白纸 ,白纸上又能看出什么东西来?骗人吧?黄宾虹再看看父亲脸色,一点没有疑 惑的样子,奇怪,他们在玩什么猫抓老鼠的游戏吗?大人间的事真叫人琢磨 不透。倪翁一走,他便缠上父亲问个底朝天。 父亲说,你大概不知道唐代王勃“腹稿”的故事吧?这个大文豪每逢要 做文章的时候,总是先研好墨汁,然后就拥被倒在床上,他不是去睡觉,而 是蒙在被窝里想,肚皮里面打稿子,待打好稿子一跃而起,大笔一挥而就, 一个字也不改。倪老伯说的就这个意思,画画讲意在笔先,就是说画画要先 在肚皮里打好稿子,胸有成竹才动笔。倪老伯说得很有道理,你还小,大起 来就会懂得的。 黄宾虹没想到画画居然还有这么些讲究,心想下次一定要老伯教教自己 。只过了一夜,第二天倪翁又来找他父亲聊天了,黄宾虹一见喜从天降,急 忙向前请安,请老人指点指点画法。倪翁没料到这个常在一侧不声不响的小 孩子居然喜欢画画,没料到还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冷不防被他这么一问,一 下子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才好。黄宾虹一看老人不作 声,急了,再三再四地求老人教教画法。老人看他这样,才说:“画画啊, 当如作字法,笔笔宜分明,这样才不致于落到画匠一流里去。”听他这么一 说,原来画画法就是写字法,也不理他什么是画匠不画匠的,黄宾虹立马就 请老人教他写字之法。倪翁说:“写字可难啊,练字先由勉强起手,经过多 年下苦功,不断练习,才能够掌握用笔方法。” 这是喜爱画画的黄宾虹第一次听到的直截了当的画理表述,尽管对六七 岁的孩子来说,似乎不免太高深了些,难于消化,但给孩子造成的那种似懂 非懂朦朦胧胧的意识,强化了黄宾虹一探究竟的意念。他恳求父亲拿出他护 如头目的古画来给他参悟和临摹。
无
整本书就像一本画册---全铜版纸,众多的画作。
黄宾虹跨越同治,宣统,光绪,民国,新中国几个时代,印象中的他就始终是穿着长袍,留着胡须,慢慢走的样子。
这本书谈他的艺术变化之路,少谈他的生活细节,觉得还是不能完全了解这个人的生活背景。他的艺术心路历程大概只有看他自己的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