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龙旗飘落

余桂芳 白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白山出版社  

作者:

余桂芳  

页数:

423  

前言

  20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充满希望的世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世纪之初的10余年间乃至从19世纪中叶起就已步入它的垂暮之年。中华民族这个拖着病老虚弱躯体的东方睡狮,在虎狼的撕咬中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在血与火中,跨进了20世纪的大门。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能否赶上世界性现代化浪潮的关键时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凡是在19世纪最后20年进行过现代化努力,并取得成效的国家,在20世纪就成为现代化国家;凡是没有机会努力或经过努力没有成效的国家,在20世纪依然是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无论他是一种理论推测,抑或是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客观总结,20世纪来临的时刻,对世界各国来说都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抓住了机遇,就可能在新的世纪里占据有利的发展地位,全方位地提高本国社会的全面文明与进步。  然而,20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仍处在业已没落的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之下。如果说这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它的初期还有一些活力: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呈现过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和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的话,那么,在它的晚期却把中国一步一步拖进了灾难的深渊。  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宣告了中国社会独立发展历史的终结。一个历经数千年沧桑的文明古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明由南向北一步步冲开了中国的大门。及至1900一1911年,命运之神似乎对中华民族特别不公,有意要考验中华民族的生存能力,兵连祸结,苦难交集,灾害连着灾害,不幸产生着不幸,呈现出一幅领土被肢解,主权被侵夺,财富被榨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惨景。  平心而论,20世纪之初的中国所遭受的社会苦难,并不是清朝统治集团的主观愿望。问题在于,19世纪以来的中国已经不可能在不受任何外来干扰的情况下重复自己平静、安逸的生活。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资本主义文明如同滚滚波涛,汹涌地漫向世界各地,以武力和资本为自己开辟着前进的道路。这种冲击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不管愿意不愿意,古老的中国的确已经被拉入了这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之中。  20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华民族已经饱尝了由野蛮的强盗行径和先进的工业文明混杂而成的西方文明楔入所带来的社会苦难。伴随着西方的军人、官员、商人、传教士由沿海到内地,由社会的表层到底层的渗透,洋枪洋炮、洋货洋教、西学洋器、洋建筑洋玩意……也如水银泼地一般渗入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鲜明的、强烈的压力和挑战。  20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已经经历了25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沉浮。大清朝也走过了257年的漫长岁月。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曾经代表过人类进步的潮流,当它在中国率先产生和巩固下来时,不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文明国度,而且,由专制主义制度所表现出的政治文明式样,特别是官僚体制和文官制度,曾受到不止一位外国学者的热情而又羡慕的赞扬。然而,斗转星移,面对更为进步的社会政治制度的产生,面对由生产力的飞跃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式样的冲击,封建专制主义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桎梏。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统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最后岁月的最高统治者也是一个步入垂暮之年的老妇女——憨禧太后,她生于1835年,到1900年时已是65岁,可以说已步入老龄化的行列。她由所谓“同光中兴”走上最高权力的宝座,到她因衰老而亡故,在晚清政治舞台上活动了近半个世纪,可以说,晚清社会的每一项社会苦难都与她直接或间接地相关。进入20世纪时,中国已遭受了五次西方列强大规模的武装侵略,在炮口下被迫签订了上千个不平等条约,丧失了无数的主权、利权;被迫开放了沿海、沿江、沿路数十座城市,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发展殖民经济、掠夺中国财富的桥头堡。正是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中国的大好河山已被搞的四分五裂、人民生活穷困潦倒。  民族生死,前途未卜。西方文明的轰击既给中国人民套上了新的枷锁,但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引入了反抗封建统治的新型武器。于是,在救亡图存这一历史主题下,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明这个既矛盾又紧连的新课题。  历史的发展总是二律悖反的。20世纪来临时的中国已充满着矛盾,统治者难以照旧统治,被统治者也不愿照旧被统治,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中外矛盾、新旧矛盾……纵横交错,杂为一体,动摇着、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在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各族、各阶层、各阶级人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尽管参加者的主观动机并不完全是明确的反封建、反专制,有的是以阶级矛盾为基础的抗粮、抗租、抗捐;有的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秘密会党活动;有的是以“扶清灭洋”相号召到变为“扫清灭洋”为目的的义和团反抗活动等等。从反击外来侵略,到抵制洋货,从改朝换代的企盼到追求民主共和,武装起义、暴动暗杀……,在民族主义、民主主义风雷激荡中,清朝的最后12年结束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命运。  一种社会政治制度的衰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总归一句话,之所以衰亡就是因为它已失去了存在下去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悠悠两千年,它创造过辉煌,但也逐渐使中国社会陷入停滞,落后于西方。因此,突破停滞,步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解脱困厄的关键问题。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桎梏,尽管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没有马上给中国带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政治环境,但它毕竟炸毁了封建专制主义最为显著的外壳—_皇帝制度,这无疑是政治上的巨大进步。由此,民主观念迅速传播,深入人心,任何称王称帝的举动都遭到了人民的反对和唾弃。  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推翻清王朝是一种综合力量的结果,反封建倡民主也仅只是一部分参加者的意愿。作为一种文化心理的皇权意识,仍有着根深蒂固的社会基础。可以设想,如果当时统治中国的是一个汉人王朝,那么,革命的发生或许就会大大推迟,前有太平天国建立的长达十四年的新王朝,后有许多参加起义的会党宗旨都表明,他们并不反对封建制度。湖南的洪江会就有这样的口号: “勿狃于民主共和之成说,旦得我汉人为天子,虽稍形专制亦为家中祖父!”显然,满族贵族的封建统治,是激发民族情绪和民族矛盾的媒体,使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覆盖着极为浓烈的民族复仇主义的色彩。可以想见,它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封建专制主义的社会基础,导致了以后三个10年的继续动荡,直到临近20世纪的中叶,中国才步入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新时期,为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起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即便如此,文化形态上的反封建任务依然没有完成,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依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它与殖民主义思想、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共同交织,构成了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人文障碍,反对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任务依然是长期的、艰巨的。  清王朝的最后12年,也是一个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觉醒的激动人心的时代!  苦难中孕育着希望,烈火中凤凰永生。  在经过长期的压抑之后,在迷梦惊醒走向世界之后,一批批民族精英,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时代大潮中,他们振奋,他们呐喊,他们热血沸腾,他们义无反顾……  为了独立、自由、尊严,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他们既如炽烈的火团,在漫漫长夜中大放光热,又如巍然的山岩,在腥风血雨中愈显嵯峨。  他们以自己浮雕般的形象,唤醒了万千志士仁人,引爆了旋转乾坤的冲天怒吼。  在这冲天怒吼中,夕阳残照,禾黍生悲,黄龙旗无可奈何地飘落下去,千年帝制最终陨落。  中国,这条巨龙已经苏醒,而当它腾空而起时,世界将为之震惊。

内容概要

20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充满希望的世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世纪之初的10余年间乃至从19世纪中叶起就已步入它的垂暮之年。中华民族这个拖着病老虚弱躯体的东方睡狮,在虎狼的撕咬中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在血与火中,跨进了20世纪的大门。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能否赶上世界性现代化浪潮的关键时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凡是在]9世纪最后20年进行过现代化努力,并取得成效的国家,在20世纪就成为现代化国家;凡是没有机会努力或经过努力没有成效的国家,在凹世纪依然是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无论池是一种理论推测,抑或是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客观总结,20世纪来临的时刻,对世界各国来说都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抓住了机遇,就可能在新的世纪里占据有利的发展地位,全方位地提高本国社会的全面文明与进步。 然而,20世纪来临的时候,中国仍处在业已没落的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之下。如果说这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它的初期还有一些活力: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呈现过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和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的话,那么,在它的晚期却把中国一步一步拖进了灾难的深渊。

作者简介

  余桂芳,女,1963年生,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现为洛阳大学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不少研究成果见诸报刊。
任军,男,1963年生,毕业子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及现代化研究,有多
项成果获得省市优秀成果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有《现代化进程中的东方发展道路》、《大学生法律与道德修养》等著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瓜分豆剖 一幅触目惊心的时局图 恶虎扑向长江两岸 北极熊再次逞凶东北 白头雕俯视华夏大地 一根肠子缠绕山东第二章 狂飚骤起 京郊发现奇异石碑 顶着花翎的“福音”传播者 耶稣成了犬羊不如的畜牲 沾“洋”寧的东西夺走了人们的饭碗 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止住天 “国际玩笑” 中国基督徒身临前所未有的“教难” 联军总司令的哀叹第三章 大难临头 一封信招来八国强盗 自动请缨的西摩尔连遭败绩 清政府咬牙下了“逐客令” 大沽口的炮声 枪炮声中,西太后变成大脚村妇 火海、血海、坟场、劫掠场 萝卜青菜各有所得 东南无战事 一艘豪华轮船将拔锚起航 ……第四章 最后一博第五章 新生力量第六章 御侮搞暴第七章 暮色苍茫第八章 时代英豪第九章 风起云涌第十章 枪声响起第十一章 龙旗飘落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瓜分豆剖  当历史的车轮悄悄地驶向1900年的时候,对世界上少数几个先期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来说,预示着又一个充满希望和诱惑的新世纪来临了。  1900年这个年份,在中国的旧历和纪年方式上显得毫无意义,十分平常。这一年不过是清德宗光绪26年;甲子纪年中的庚子年。当时没有采用公历的中国既不会在1900年1月1日这一天庆贺元旦(我国的元旦都是农历正月初一),更不会意识到这是新的世纪的开始。  然而,庚子年的来临,对中华民族来说却蕴含着更为沉重的民族灾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一幅图景啊!  长达半个世纪的武装侵略,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受到极大的损害。20世纪来临时,中国已经是被列强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势力范围的、徒有虚名的主权国家了。  主宰中国命运长达257年的大清王朝的基业,开始走向自己最后的历程。  二千余年绵延不断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也临近了历史使命完成的时刻。  世纪之交的中华民族在灾难中呻吟,更在沉沦中追寻着新的希望。  ◆一幅触目惊心的时局图  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中国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  让我们把时光前推一个世纪。  19世纪初的清王朝虽然已经走过了它的壮年,但依然保持着国家主权的完整。这时的中国地域辽阔:东濒太平洋,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南到南沙群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的库页岛,西南的西藏和东南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都属于中国的版图之内。  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19世纪初的西方尽管已酝酿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时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依然处在世界的前列。  绵延百余年的“康雍乾”盛世,把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最为富庶的国家。这时的中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经济繁荣,国力臻于鼎盛:  人口:从雍正末年的1734年到乾隆中期的1764年,全国的人口增长了7.7倍,史无前例地突破了两亿大关。  耕地: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全国耕地数量已达。780万顷,超过了明代末年的最高数字。  手工业:规模宏大,种类齐全。特别是制陶、矿冶、纺织等行业发展迅速。仅就清代广州的炼铁场而言,“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这就是资本万金以上,直接生产者八九百人的大规模手工企业,实属空前。  商品货币经济活跃:一批城市相继兴起。此时的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的中枢。美国著名学者魏斐德在《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赞叹地说:美洲新大陆发现的绝大多数好处被中国人享受了!  语出惊人!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美洲贵金属的确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这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不得已发出的评论。广为流传的乾隆皇帝致英王的诏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强盛的情状。  政治宣言摘录1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乃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今尔国使臣于定制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  至于尔国所奉之天主教,原系西洋各国向奉之教,天朝自开辟以来,圣帝明王垂教创法,四万亿兆率由有素,不敢惑于异说。即在京当差之西洋人等,居住在堂,亦不准与中国人民交结;妄行传教,尤属不可。  (摘自《东华续录》乾隆朝118)  这是一篇充满豪气,又略带霸气的诏书。诏书中透出的“气”,固然有对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要求割让岛屿、全面通商的无理要求的愤懑,也含带着英人不尊大清见驾礼制的恼怒,但毕竟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强盛的一面。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是一个由百余人组成的庞大阵容,如果仅仅是为了通商谈判,无需如此兴师动众。  史实表明,英国使团来华肩负着双重使命:阳为谈判通商,打开中国的大门;阴则考察中国的现实与科技,搜取为英国所用的技术。使团中除二十几人为外交人员外,余则多为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学术权威、技术专家和有名望的学者。  英人的目标是明确的,来华的理由也是充分的:为乾隆皇帝补祝八十寿辰,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由头。  英国使团的访华,在外交和通商贸易上未捞到任何东西,只得到了E述充满鄙视的一纸诏书,马戛尔尼十分悻悻。意外的是,他们却游历了北到热河山庄,经京杭大运河,南迄苏杭沪东南繁华区域,据说收获颇丰,仅搜罗到的他们认为英国没有或较中国落后的农业、手工业、艺术方面的技术就达七八十项之多!  其中的船舱密封技术,是一项当时极其尖端的技术!  说来奇怪,一个以海洋为生的民族,在解决船只航行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运载量问题上长期一筹莫展。船舱密封技术的获得,竟使英人欣喜若狂,带回国后迅速在曼彻斯特造船中心加以推广,大大提高了船只的吨位和质量。  不难想象,这项技术对一个以海上力量造就的“日不落帝国”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19世纪初的中国就是这样一幅图景!  ……


编辑推荐

  20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充满希望的世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在世纪之初的10余年间乃至从19世纪中叶起就已步入它的垂暮之年。中华民族这个拖着病老虚弱躯体的东方睡狮,在虎狼的撕咬中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在血与火中,跨进了20世纪的大门。《龙旗飘落:清朝最后十二年》通过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去发掘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龙旗飘落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本召唤民族魂,而非为大清帝国招魂的书,其中一些内容足可引起我们对当今,对未来的深思,比如引用的“政治衰败”一环节,很容易令人浮想联翩,再者,对于李鸿章这位影响了晚晴,,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人物,论述似乎有点浅尝辄止,而且把主要笔墨放在了外交而非洋务运动,要知道弱国无外交,再长袖善舞的外交家又能做到什么程度?曾纪泽固然为挣回伊犁立下汗马功劳,可是,饶是建立在左宗棠的军功之上还是牺牲了不少的利益,而后来的巴黎和会上的顾维钧又能怎么样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