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

萧梅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

萧梅  

页数:

33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20世纪前66年中国的民族音乐学家以及相关人士所从事的实地考察为对象,通过对相关史实的梳理,探讨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术背景下呈现出的考察者的观念、方法及其考察的成果,并探讨它对于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建设意义和对学科发展的深远影响。其中,为了参照这个历史阶段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生存状态以及实地考察的不同方法,本书还单列出一章介绍和评述部分外国人在中国所做的相关工作。   中国音乐知识分子(民族音乐学者)试图建立的新民族音乐体系,是建立在与西方对话的前提上的。一个世纪,筚路蓝缕。我们终于有了专业的音乐学院,有了超越地方性的、为民族认同所象征的“普遍知识体系”。但如果回首那个起点,中国的民间音乐在中国老百姓的眼光里,本来并没有什么凋敝和颓败。他们有着自己活动的空间、大红大绿,如歌如泣。他们的地方性认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其自己生长消亡的轨迹。因此,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民族振兴和救亡图存、救亡图强的政治性,转化到思想或文化的领域,我不能不设想一个问题,即西方的冲击带来的危机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危机感,它是否等于中国文化本身的危机?这种危机感所渗透的,有多少欧洲或西方近代的价值观念和历史框架?不过,当笔者阅读沟口雄三有关中国历史的论述时,虽然有这些问题,笔者也要对自己说,历史就是历史,笔者的解读必须建立在史料的事实上,否则会陷入虚无。

作者简介

萧梅,音乐文化人类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主要社会兼职为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东亚音乐研究小组执委,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多年来坚持在中国的汉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统音乐的实地考察工作,积累了包括蒙古、纳西、锡伯、苗、侗、土家族等21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民歌及民间仪式的第一手采访笔录、音响、照片、幻灯、录像资料。主要著作有:《音乐文化人类学》(合作),《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田野萍踪》等。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古代“采风”的历史回顾第二章 非音乐界人士的最初介入 第一节 北大歌谣运动(1918-1936) 第二节 凌纯声等学者对少数民族的考察(1929-1936) 第三节 其他学者的作业(1926~1944)第三章 外国探险者、传教士、文化学者的几次考察第四章 音乐界人士的初步努力(1916-1949) 第一节 记录——乐谱与唱片 第二节 个体——刘天华与杨荫浏 第三节 群体——延安的音乐家们第五章 建设新中国与实地考察的新环境第六章 学术重镇——音乐研究所的作为 第一节 音乐考察理想图的初步实现 第二节 河曲之行——重点考察的尝试 第三节 湖南普查及其他 第四节 涉入新天地——少数民族音乐考察第七章 《中国民歌集成》与《民族音乐概论》——整合资源的尝试与学术研究的第一个硕果不结束语附录一 黑色幽默——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民族音乐学附录二 1900—1977年中国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大事记附录三 人名拼音索引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大陆1900~1966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编年与个案 PDF格式下载



民族音乐学的实地考察工作是繁重而又极具学术价值的,值得一读


历史脉络清晰,资料翔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