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入土为安

张剑光 广陵书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广陵书社  

作者:

张剑光  

页数:

294  

字数:

15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远古时期,人类处于蒙昧状态,并不懂得人死后要建造坟墓来安葬。这时的人们还没有鬼魂观念,对死者遗体的处理与对待野兽尸骨一样,并没有特别尊重。人类学家推测这时的人们会将尸骨遗弃于原野,有时候可以能还会将其分而食之。由于当时的生活条件相当恶劣,为求生存,人们可能较多地采取分吃尸体的方法。《孟子·腾文公上》指出:古代常有不葬其亲的现象,亲人死后,就举而委之于沟壑,这样尸体就被狐狸残食、被蝇蚋姑嘬。 墓葬的起源,从我国来说,大概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一万多年,至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所占比例尤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墓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墓葬的遗存。在一些老年男子、中青年妇妇尸骨的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人们推测这可能表示给死者以新的血液,赋予新的生命。也可能表示他并没有死,只是长眠罢了。也有可能是希望死者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此外,还有一种讲法认为当时的人对于红色某种特殊崇拜。再如长江上游的云南元谋大墩子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共发掘了37座墓葬,其中有埋葬幼童的瓮棺葬17座,葬具上往往有意识地开凿一至三个圆孔。专家认为这种圆孔是供死者的灵魂出入用的,是灵魂不灭观念的一种反映。 古人类的葬式中,也无不反映出灵魂观念。如最早比较多见的仰身直肢葬,一般认为这是代表睡眠的姿势,含有请死者放心安睡的意思。二次葬是相当流行的葬俗,有在二次捡骨后将其按坐式摆入瓮棺,大概含有坐看人世的意思;有将遗骨挖出后随民族一起迁移后再葬的,大概有让死者灵魂永伴的意思。屈肢葬也是古老的葬式之一,在广西桂林甑皮岩、四川巫山大溪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等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十分流行,这种葬式有将死尸捆成胎儿状,大概意谓怎样来到人世,还是原样离开人世间的意思。还有一种讲法,说是含有让死者尽快投胎、投身的意思。

书籍目录

前言 灵魂不灭与两界信仰第一章 入土为安第二章 敬鬼事神与第一次厚葬高潮第三章 系统化的居丧礼俗第四章 崛起的坟墓第五章 帝陵制度的建立第六章 墓阙、石刻与黄肠题凑第七章 两种对立的丧葬观点第八章 一个提倡薄葬的时代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的丧事风俗第十章 帝王陵墓的潜埋和石刻的完备第十一章 唐人的厚葬热流第十二章 唐代的居丧祭扫第十三章 隋唐五代的帝王陵寝第十四章 西域人的丧葬第十五章 宋朝的薄葬风气第十六章 宋朝的丧葬陋习第十七章 火葬的流行和佛事习俗第十八章 宋陵的山水风脉第十九章 契丹、女真和党项人的丧葬第二十章 元人的灭迹丧葬第二十一章 明代的宝城与宝顶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帝陵第二十三章 明清的厚葬风俗第二十四章 民国丧葬的变革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入土为安 PDF格式下载



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不等于中国人没有终极追求。中国人敬鬼神而远之,那是对待自己不熟的人的鬼神的态度。对自己熟悉的人是事死如生。个人认为,这本书很能反映古代人的生死观。研究中国人的死亡哲学的可以看,研究民俗的可以看,研究古代陵墓建筑的也可以看,甚至研究古代地理的也可以瞧瞧,至于研究风水什么的似乎也可以看到一些东西。文化的流变在这里体现无疑。


不错,可以了解


选这本书本是为了解些民俗,读下来,确使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对文物有了些了解。谢谢作者!


比较系统,图文并茂,浅显易董。但有些部分还比较浮浅。


还不错,这类书挺多了。因此要有特色才能吸引眼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