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七侠五义

石玉昆 天津古籍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天津古籍  

作者:

石玉昆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七侠五义》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前70回简要叙述了包公的身世、学历、仕历外,以较多的篇幅描写了包公折狱断案、惩处权贵的故事。后50回除写众侠客遍游天下,除暴安良外,主要写了襄阳王赵珏谋反,包公门生颜查散,奉旨率众侠客前去侦察,欲盗盟书而未得,反送了白玉堂性命的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七侠五义 PDF格式下载



  读这本小说的初衷本是排遣旅途中的无聊,来回三十几个小时绿皮火车的晃动中竟读完了,一目十行,小时候看的电视剧着实有助于了解故事情节,也不得不说那些年拍的电视剧还是很赞的。侠义这个词真不是随便就可以担的起的,虽不封官拜相,但凭一颗赤诚之心行侠仗义、铲恶锄奸,真是佩服,也令我辈汗颜。再者,婚配并未特别讲究门第,反而是相信缘分和对对方家庭的信任,也不得不说大气的很。


  大四快毕业时看的七侠五义,学校图书馆文学库照例让侠义小说破破烂烂,远不及那些一进门什么上架当代畅销新书来的光鲜。在时隔几个月后再次回忆起那本封面简陋的书,仍有满心向往。
  看着那本书的时候,就总是奢望着幻想着,如果我生活在那样的一个年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一本某个年代的小说或读本或多或少总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而我所了解到从前让我憧憬。
  如果生活是简单的鲁莽的热情的不假思索的,那该是无敌的了。
  
  现在电脑里放着Jay的《稻香》,轻快地调调,
  记住的几句话是:追不到的梦想 换个梦不就得了。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
  
  


  读史读经的人可能都有这个感受,古人的价值观粗看很简单,无非忠孝仁义礼信六字。但能全其一者,甘以性命易之。但有失其一者,愿以性命全之。这种价值观的存在,到底是简单?还是复杂?
  余以为,简单若读其字面,复杂若行其字义。何谓忠、孝、仁、义、礼、信?谬以十八字概之:忠于君,孝于长,仁于外,义于朋,礼于世,信于人。
  反观今人之价值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名逐利,自古如此,今日为盛。此诚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七侠所言,狭义二字。五义所行,狭义二字。言如其行,行遂其言。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战,终于看完了《七侠五义》《小五义》及以《续小五义》。本来我是打算只看《七侠五义》的,谁知故事还没完,书就戛然而止了。原来以上三套书并非是《射雕》《神雕》以及《倚天》的关系,而完全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这一系列书里面的人物,我大致分为三类:智者、侠客、浑人。
  智者:代表人物蒋平、智化。
  我原来以为《七侠五义》之类主要讲包公和展昭呢,大不了再加上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以及公孙策,谁知只有《七侠五义》上半部讲了包公办案的事情,展昭也不是重要人物,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以及公孙策都是小人物,基本不提的,本领也不出众。
  整部书里面,倒是五鼠中的四爷翻江鼠蒋平成了一号人物。水下本领蒋平自然是第一的,陆上本领一般,但是一出事,群雄都听蒋平吩咐。蒋平智谋出众,又能随机应变,也会说话,所以很多本领比他强得多的人也要听他的部署。
  黑妖狐智化,也是个聪明机敏的人,学问见识也多。破铜网阵时,他拼着性命盗取盟书,拿到王爷谋反的最有力证据,成为第一功臣。但让我感动的是后来破藏珍楼时,智化本来要出家当道士的,大众非要他帮忙。那天夜里,几个侠客出发,到藏珍楼时,发现机关已经被破,他们毫不费力地拿到了想要的东西。当时几个人就说,必定是智化,他以身犯险,把功劳留给大家,自己远遁了。
  侠客:代表人物南侠北侠。
  侠客嘛,不用说,仗义疏财罢了。关于“盗亦有道”,宁财神已经借助白展堂的口在《武林外传》里说清楚了,我很同意。不过《七侠五义》里面的侠客倒是每次动手后会想到如何处理,要么放火,要么教给目击者们一套言语,保证大家无事的。书里侠客甚多,但什么样的都有,我只挑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作代表,他们武功非常高,而且心地忠厚正直。其他的人,作者认为是侠客,我可不以为然。山西雁徐良是穿山鼠徐庆之子,也是《小五义》中的一号人物,他相貌丑陋,但本领高强,比较机智,也做了不少好事,但是动不动把人的鼻子耳朵削掉,我实在不能接受,即使他伤害的是穷凶极恶之人。锦毛鼠白玉堂,年轻俊美,文武双全,但性格高傲,目中无人,虽然也行侠仗义,但行事大胆狠毒,最后硬闯铜网阵,万箭穿心而死,其实全是活该。大部分侠客,完全不把人命当回事的。他们行侠仗义的方法大部分是打听到歹人的住处,等天黑时翻入院墙,伺机将歹人杀了,但为了杀害目标,他们常常连院子里的丫鬟仆人都杀,难道坏人身边的人,都是坏人么?就算是是坏人,那全都该杀么?
  浑人:代表人物徐庆、韩天锦
  浑人不多,写得比较多的是穿山鼠徐庆、彻地鼠韩彰之子韩天锦、赵虎、于奢(怎么不是“鱼佘”?)、蒋平徒弟鲁士杰。我是最讨厌浑人的,什么都不懂,别人的话也不听,就知道横闯蛮干。写在书里有时候还算有趣,要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就麻烦了。
  这些书都是清朝人写的,文字基本就是白话文。除恶扬善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一致愿望,但有些观念我还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这书里有男侠,也有不少女侠,可是从来没写过男侠和女侠之间的什么。侠客娶妻室也基本是由长辈牵头的,夫妻双方根本订下婚姻之前根本没接触,即使见过面也不过是看着差不多就是了。都清朝了,怎么看着觉得还不如《诗经》进步呢。婚后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结婚跟没结一样。这些人云游四海,根本没有家的概念,徐良长到二十多岁都不知道自己的爹长什么样,不过也幸亏徐良没在徐庆身边长大,要不然世上又多一个浑人,多麻烦。书中对于奸夫淫妇批判得厉害,这也就忍了,可是对于被侮辱和有可能被侮辱的妇女都鼓励她们行拙志,为了保全名节。中国人真是好面子,为了名声,什么苦都愿意承担,真是没必要,况且我也不认为行了拙志就肯定能保全名节。
  


  我不敢保证每个人都喜欢这本小说,因为它和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不同,思想是古代的,所以便受到认知的局限。
  这算是一本公案小说么?或者是本侠义小说?
  其实我也说不清楚。
  但是就是这样一本书,却让我从此爱上了书中的一个配角——白玉堂。
  
  第一次被“白玉堂”吸引,是广播中的长篇评书《龙图侠义》。记得当时雷打不动的听,正好赶上这只白老鼠大闹开封的故事。虽然具体内容忘记了,但从白玉堂的第一次出场,那精彩的描述下,就让人认定了他的不凡。听着故事,脑海中勾勒着这个穿白挂素,面目清秀,身形高挑的少年,听完之后又是满足又是期待。
  
  喜欢锦毛鼠白玉堂,起因于评书,但是痴迷却是在此书中。
  记得书中展昭和白玉堂的第一次相逢,展昭见到白玉堂,深感其年少才俊:“武生打扮,眉清目秀,年少焕然”,“展爷不由得的放下酒杯,暗暗喝彩,又细细观看一番,好生的羡慕”。进而展昭看其武功,也暗觉不在自己之下。
  能让展昭有如此评价之人,通篇再无其二,可见其才貌之出众了。
  于是,身为一个白衣癖者,即使夜间行走也穿白挂素张狂的五爷,怎能不走入我的心中?
  
  及到了白玉堂闹开封斗“御猫”的环节,此人真性情毕露。“虽暗昧小巧之行,却是光明正大之事”,让皇帝也为之赏识。打破常理出牌,一股江湖侠气。所谓仗剑江湖,意气江湖。一个年少的出众侠客,本就该意气风发,狂傲张扬的,更何况如此一个嫉恶如仇,惩强扶弱的义士?或许白玉堂冲动,或许他行事太过狠辣决绝,但我欣赏一个果断豪爽的白玉堂,而非瞻前顾后的白玉堂,我欣赏他侠义在胸,性烈如火的个性。白玉堂,永远活在江湖中,任侠而为之。
  白玉堂不是展昭,因为他永远也不可能像展昭处事那么沉稳。只为了“猫”与“鼠”的称号,就可以闹出那么多的事情,这也是展昭所无法拥有的率性与可爱吧!
  白玉堂供职开封府后,生活不再任侠,但平淡中却见真情。
  
  书中白玉堂的结局,是“血溅冲霄”,这曾让我在很长时间里无法接受。一个精通机关的人,竟最终丧命在机关之下,乱箭穿身,连尸身都留在了敌人那里。
  后来我终于释然。高手,不一定要死在高手对决中。白玉堂也是人,即使武功高强,终难以血肉之躯,抗住万箭齐发。感情上,认为高人一定能创造奇迹,实际现实中,没有人不在阴沟里翻船。
  石老先生让白玉堂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有人曾说,或许是因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喜爱使然。的确,岁月会磨去一个人的棱角。我很难想象也很难接受一个老迈、沉静、满脸皱纹、颐养天年的白玉堂。残忍一点,我宁可让死亡带走他,留下永远年少的印象。
  
  掩卷而思,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愈加难以释卷。
  


呵呵 时光荏苒
我是在我四年级的时候,偷偷翻开爸爸的书柜,记得拿的第一本是《流星蝴蝶剑》,第二本就是《七侠五义》不过能读懂的也是在高中年代。
快剑恩仇,一言不和,便拔刀相向,那是个怎样憧憬的时代?


 如果生活是简单的鲁莽的热情的不假思索的,那该是无敌的了。
这句话真好!


如果生活是简单的鲁莽的热情的不假思索的,那该是无敌的了。
这句话真好!
是的,赞。


蒋平在书里真的是太会说话了~


知音难觅,难觅知音!


你不知道,他是怎样激起了对侠客充满幻想的小女子的饥渴。


以前看过《七侠五义之捆龙索》,里面有一个场景一直都记得很清楚,展爷对小白说:“白玉堂,今天我绝不会依你!”
后来看了很多网友写的猫鼠同人志,不禁就想:那……展护卫,你今天不依他,明天就依他了,好不好……? 因此觉得那叫阿敏的女子好碍眼……
玉昆爷爷,楼主,请原谅小女子是如此邪恶。只是,真的没有哪个女子,能够坐得上白五爷的厅堂。


唉,五爷的冲霄楼。。。。原著迷们心里永远的痛。


唉,五爷的冲霄楼。。。。。。痛了20多年了,还在痛呢。。。。。每次到那儿我都能像严查散和卢大爷一样差点痛晕了。


刚看完“三探冲霄楼”的时候,连续几天梦见这一幕。。。。。。一晃过去六七年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