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弹中国文人
2006-2
天津古籍出版社
赵金铭
213
179000
无
本书收录的这三辑文章,第一辑和第二辑是我在天津《今晚报·今晚副刊》上连续刊发的专栏文章。第一辑的专栏名为“重读经典札记”,第二辑名为“文坛琐记”。承蒙天津古籍出版社在我刊发文章时就愿为出书,因而,此次结集时,感到原名对读者似乎不甚了然。文章写的是 先秦文人,却称重读经典;“文坛琐记”一名也颇为模糊,既没冠年代为 何时文坛,也未清琐记何指。故而,为读者阅读此书能够知其所以然,就改为现名。 综观文人的历史,可谓大浪淘沙,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也充斥了规行矩步的真小人;既有经世致用的国家栋梁,也充斥了空谈心性的社会蛀虫;既有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又多掮客讼棍的穷酸恶俗;既有李白的狂放,杜甫的真诚,又有张居正的机变,海青天的愚忠。志士风骨与奴才嘴脸,独立意愿与权力心结,天下情怀与小圈子意识,大地山河与风花雪月,道德文章与书画琴棋……鱼珠并陈,风尘缭乱。“仁以为己任”的天下书生们依违于进退之间,彷徨于公私之际,既挺起了民族的坚强脊梁,也造就了传统最腐臭的渊薮。 本书以文人为题,缘文论史,既有逆流而上的追溯,又有沿波而下的浏览;既有严肃的研究讨论,又有轻松的撷英拾趣。一卷在手,古今入抱,风流满怀,非独文心益智,亦可助谈资,发幽怀,遣偶然之兴。
序 他在报人和学者之间第一辑 谈先秦文人 文人的诞生 用士的理论 入仕之途 士无定主 再说“士无定主” 道家有主吗? 民本思想? 孔子的选择 孔子的有备入仕 孔子的游说 何以“知其不可而为之” 文人之于士 孔子失败对文人的启示 儒家的分化 关于子张之儒 关于子夏之儒 所谓礼贤下士第二辑 谈现代文人 梁启超“腰子”引发的争辩 “恋爱大家” 一颗滑过天幕的流星 鲁迅所写下的一篇奇怪文章 “诗怪”李金发 诗刊与“三一八”惨案 珞珈三女杰 苦命的女作家 胡适对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态度 “创造社”发行股票 郭沫若郁达夫发泄醉一回 林语堂画“鲁迅先生打叭儿狗图” “泪浪滔滔”引发的轩然大波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情诗 郭沫若为什么没有加入文学研究会 郭沫若与茅盾的论战 陈西滢其人的性格特点 胡风为萧红小说起名《生死场》 周作人心中的“两个鬼” 鲁迅为什么没获诺贝尔文学奖 说一点“新月派” 胡适和“三个火枪手” 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的全面否定 “问题与主义”之争之我见 周作人对鲁迅的理解 胡适的改业 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为什么选择白话 自我为难的胡适 随笔一点张爱玲 走进雪林 关于敬隐渔以及他所引发的一桩公案第三辑 随笔文人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随感 随笔三则 他曾给中国人一种新眼光——严复译《天演论》百年 感悟陈寅恪 千年杜甫 我看屈原:一个人格 由王小波谈到的 中西文化中一个观念的比较 能否触动国民精神的那一根神经 现实主义的“间隙量” 因读《时间简史》所扯出的话题后记
无
文人写文人,有意思,有趣味,也更能入骨三分吧。不过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文人,觉得他们大部分酸溜溜的,勇气和魄力都不足,而且大多自恋,没有阳刚之气。实在没什么意思,既不能称之为男人,也不能称之为女人,大概介于二者之间吧,有点不男不女的味道。文人又大多喜欢算计,记仇,小心眼,背后使绊子,不够光明正大,女人应该不要找文人做丈夫或者情人,会被这种没骨气的第三种人伤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