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策划经典案例

崔秀芝 广东海天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广东海天  

作者:

崔秀芝  

页数:

36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思维方式是策划的源泉,一般是不传之秘,但这本书却合盘托出;案例文集是策划的经典,一般是难以求全,但这本书却涉及面广。  她,获得过几乎所有中国策划的最高奖:1996年当选“中国十大策划人”,2000年获“博奥策划元勋奖”,200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人”,2004年荣获“中国策划最高奖”(当前策划界唯一获奖者),2005年获“中国策划业12年杰出功勋奖”。她,就是本书作者崔秀芝。在本书中,作者精选了自己近30年策划的经典案例,揭示了策划的基本规律、核心理念、思想体系和最高境界。作品通过全国23位名家精准点评,使读者更准确、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策划的真谛。本书是学习策划专业的路标,提高策划能力的基石,攀登策划高峰的扶梯。

作者简介

  崔秀芝:人民日报社原公关信息部主任、资深记者、著名策划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共青团中央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策划顾问,中国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策划研究院副院长,受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和一些城市、企业的高级顾问,被誉为大型公共策划的选遣、创新策划的先行者、战略整合策划和公关策划专家。

书籍目录

序言COSCO——“航母”战略中国公关之路——行业发展战略策划案例点评:刑颖“吹”出的名牌——“蝙蝠”电扇“军转民”的策划案例点评:林力源全展新闻策划案例点评:陈国庆千里北上西柏坡——推动老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案例点评:任玉岭推广低钠盐——改变中国人五千年吃盐习题案例点评:华红兵疏堵并举整治搭售——促进解决社会问题案例点评:汪钦湛江——一本书,一个市案例点评:雷鸣雏众人托起“大图集”支持文化事业的倡导案例点评:陈德禄“金狮”吼名牌——巧借策划开拓市场案例点评:范云峰,徐殿龙1987年:中国彩电的“特殊展销”案例点评:谭新政一石多鸟——“宝洁”产品拓展中国市场案例点评:李兴国“洁莱雅”——打造“民牌”中的“名牌”案例点评:唐丰义为改革策划——推动莱芜交通体制改革案例点评:艾丰“玉环”生死边缘——企业危机公关案例点评:余明阳“热水器”行为保卫战——行业危机公关案例点评:郭惠民小“庆典”的大意义——山东蒋震高等工业学校首届开学庆典案例点评:潘绍棠全国掀起劳模热——安徽“商之都”开业庆典案例点评:汪秀英特殊的“脑策划”——贵阳脑科医院开业庆典案例点评:孔繁任,舒咏平芒果进京的“小题大做”——帮助老区创新发展案例点评:徐刚让五星红旗飘扬全球——“天远”策划纪实案例点评:陈放让中医药自主创新走向世界——国家宏观战略建议案例点评:仝小林编后记(关于秘笈)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实施过程  新闻策划其目的,是通过新闻效应的社会反响,引起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尤其是尽量落实中央主要媒体的新闻专版报道,以全面宣传的深度和力度,造出新闻声势,引起中央领导重视和公众的兴趣,吸引前来参观展览,全面了解电子工业发展,进一步给予支持,达到举办展览的预期目标。同时,根据不同的报刊和媒体具体要求和侧重点,统筹安排,多方兼顾。  中央主要媒体的专版报道是展会新闻策划的重中之重,必须突出重点,从政策性、新闻性、启发性、指导性等方面,宣传电子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正确引导舆论,不能就事论事。制定方案时必须增强计划意识,以谋出新、统筹安排,力求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根据会展新闻宣传的定位,开始大量收集展览会的有关资料和素材,了解电子工业的现状和历史状况,选择具有典型推广意义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同时,以我国电子工业现状,与国外现状进行对比,为媒体宣传提供宏观指导、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为了确保工作进度,开始分门别类撰写新闻素材,通过纵横对比,分析、阐述、突出主题、强化传播效果。然后,拿着提前准备好的内容丰富的新闻素材与稿件,主动与媒体沟通,多方进行游说,让媒体领导及记者们对展览会的重要意义和展出内容有所了解,争取媒体支持。同时,根据不同报刊的具体要求,提供所需的新闻素材和稿件,确保一定的见报率。  开展媒体公关,是全面落实策划方案,保证新闻宣传见到成效的关键。专版和专栏,需要媒体主管部门领导认同,才能最终拍板。精心进行新闻策划,首先要向他们逐一进行游说,得到支持后,再与版面负责人或记者进行沟通,根据具体要求,提供全方位、多角度、有深度的宣传素材和稿件,争取让专业性的报道写得具有深度和力度。  策划新闻专版,应从组合稿件着手,实行规模性供给,在选择媒体与落实新闻专版、专栏和文章内容上,全面考虑各媒体的读者群,综合匹配,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掀起新闻宣传高潮,以新闻效应造成社会影响,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是会展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为此,选择《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参考》、《光明日报》、《市场报》等中央主要媒体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组合,配成套餐,有的放矢实行规模性供给,组织专版、专栏的系列报道。同时,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电子工业展览的重要性、提出发展电子工业迫切性,重点逐家落实专版的策划方案,引导记者进行深层的新闻报道,力求最佳效果。  《人民日报》专版安排在展会期间刊出,形成会期的最高宣传规格。专版中不仅对我国电子工业进行了整体概述,并且专门撰文论述《我国计算机水平与国外相比的差距》突出了计算机的宣传报道,图文并茂介绍了计算机激光编排,整个专版有成绩、有前景、有新技术、有新产品也有差距,令人信服。此专版作为首项重中之重的新闻策划,落到了实处,就能见到成效。  接着,主攻《经济日报》新闻专版。按策划方案,力争安排在展览会开幕前刊出。  为了尽快完成《经济日报》专版任务,立即向办公厅主任汇报。经安排,定于8月20日进行专访。两家中央报刊和专版稿件。在一周的时间内,由政策研究室主抓,完成了重点稿件的撰写,其余稿件均由我进行组稿、约稿和自己撰稿。  新闻策划的第二项内容,是将策划方案落到实处。《经济日报》专版定于8月27日见报,开幕前的新闻策划以此为主要见成效。新华社于8月27日发出通稿《我国电子工业五大变化》,江西日报、辽宁日报、新华日报、天津日报、青海日报、河北日报、浙江日报等多家报刊刊载,集中宣传的声势,形成了展览会开幕前的宣传高潮。此时,《工人日报》于9月5日、9月9日先后两期进行整版报道。  《市场报》专版安排,新闻专版主要宣传内容是行业发展和产品报道,专版见报时间,9月2日见报,落实在开幕第二天。这样一来,几次专版宣传的时间持续连接,宣传内容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各自突m观点,突出新产品宣传。  中国新闻社于8月26在展会前进行报道,《经济参考》落实了三次报道,安排在展会期间,《中国日报》8月25日……  中央主要媒体的新闻专版,实现了会前与会中,此起彼伏预期的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磨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市场报》同意刊登新闻专版;《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以不同的版面进行专栏报道。我抓紧时间,逐一落到实处。  各家媒体宣传报道的版面与内容安排之后,当务之急准备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还要具体落实参加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的媒体单位和记者名单,准备新闻通稿和新闻素材。  为记者提供内容丰富的新闻素材,是确保宣传效果的基础。  按照常规,撰写新闻发布通稿较为简洁,也可以很省力地完成任务。也不可能大篇幅地采写专业性很强的"高科技报道"。其结果,必然会出现千篇一律的"豆腐块"小消息,这样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P65-67


编辑推荐

  思维方式是策划的源泉,一般是不传之秘,但这本书却合盘托出;案例文集是策划的经典,一般是难以求全,但这本书却涉及面广。  她,获得过几乎所有中国策划的最高奖:1996年当选“中国十大策划人”,2000年获“博奥策划元勋奖”,200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人”,2004年荣获“中国策划最高奖”(当前策划界唯一获奖者),2005年获“中国策划业12年杰出功勋奖”。她,就是本书作者崔秀芝。在本书中,作者精选了自己近30年策划的经典案例,揭示了策划的基本规律、核心理念、思想体系和最高境界。作品通过全国23位名家精准点评,使读者更准确、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策划的真谛。本书是学习策划专业的路标,提高策划能力的基石,攀登策划高峰的扶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策划经典案例 PDF格式下载



或许作者的策划经验丰富,思维前瞻,书中案例也很典型,值得参考,但很抱歉,个人不太喜欢此书。主要原因有几点:1.书中内容空泛,不够实在、具体,只是一味地说案例如何重要,难度如何高,形容词十分多,但具体如何解决,有什么技巧,只能从形容词里猜测;2.官方说法太多了,有点像看教科书,什么倡导XX,加强XX,深化XX,似乎许多字眼都是可以忽略的形容词,有时实在看不下去....3.案例太旧了,书中竟然有一个1980年的案例,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距离现在的社会、经济、市场环境相差太远了,市场都是变幻莫测的,旧的一套能否套上新的观点来应用呢?有时真的像看历史书~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也是不才的理解,不敢奢望得到专家们的认同~~


感觉不太实用,可能不适合我看吧!


老师推荐阅读的书。刚开始看,可能自己深度不够,感觉书一般,还过得去吧。有点稍理论了,或者说是涉及秘密不方便透露吧,讲的有点空。就是书本身的质量不太好,书背面印刷是歪的,里面的印刷也不太合理,两边留白太多,文字都挤到中间,看着破难受。应该是出版社的问题。


商品很不错 快递也很好


这书不用说的了,我觉得平装的这样的包装真的不错。


因为案例真实,行文踏实,我看得很有安全感,也明白了策划的真正价值。一个健康的社会离不开这样稳健而富有远见与使命感的策划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