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象与跳蚤

查尔斯·汉迪 北京琼版图书经销部(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  

出版社:

北京琼版图书经销部(海南出版社)  

作者:

查尔斯·汉迪  

页数:

222  

字数:

200000  

译者:

潘东杰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二十多年前,查尔斯·汉迪就预测末来的生活将会是组合式生活,全职就业的人数将不到就业人口总数的一半。四十九岁时,他开始亲身体验自己的预言,成为一只“跳蚤”。 在这本有如自传的新书中,作为独立工作者(跳蚤)的作者,回顾了自己一生。他体会到,在现在及末来这个更弹性的世界里,每个人都会经历成为跳蚤的转变,可是,我们该如何学习推销自己并自我定价?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发展?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与婚姻,并找到自己生命与工作的意义呢? 查尔斯·汉迪从各个方面探讨了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对那些欲了解工作环境与生活问题正在发生何种变化的人来说,无疑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作者简介

查尔斯·汉迪,英国当代著名管理大师。以“组织与个人的关系”和“末来工作形态”等新观念闻名于世,对当代企业组织的变革影响很大。2001年,《金融时报》评选十大管理师,汉迪获选第二名,第一名是彼得·杜拉克。其作品有《空雨衣》、《管理众神》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年才当跳蚤第二章 陌生童年对一生的影响第三章 学校教育要求新求变第四章 旧大象与新大象第五章 新旧经济的交接第六章 资本方义面面观第七章 跳蚤的归属感、梦想与学习第八章 均衡充实的工作组合第九章 聪明有弹性的生活组合第十章 最后的思虑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大师论汉迪  如果说彼得·德鲁克使管理登上大雅之堂,汤姆·彼得斯将其推而广之,那么查尔斯·汉迪则赋予了管理所缺失的哲学的优雅和雄辩。    ——领导力大师 沃伦·本尼斯  汉迪的著作深得我心。组织的基本模式将如何发展,工作生涯的未来将会怎样,对于这些重要问题他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精辟回答。阅读他的著作是我生命的里程碑,他的观点深深震撼了我。    ——管理大师 汤姆·彼得斯  汉迪总是如此的优雅,他是管理领域真正的大家,在世界众多的管理思想家中堪称翘楚。    ——《从优秀到卓越》《基业常青》作者 吉姆·柯林斯查汉斯·汉迪:喜用比喻的管理大师/斯特凡·斯特恩,FT中文网·《金融时报》  三叶草、空雨衣、公文包、大象和跳蚤:在过去30多年里,查尔斯·汉迪借助他的书籍及其标题,不断探究英国语言的隐喻潜能。现在这项工作还在继续。  这些意象的确引人入胜,而且总有一种严肃的深层用意。作为一位“管理大师”,汉迪并非汤姆·彼得斯那种喜欢炫耀的人。他说话声音没那么大,没那么戏剧性,但却不乏坚定。  在汉迪新出版的《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对话式回忆录中,他回顾了一生中启发他写下管理和组织方面著作的种种经历。  他把焦点放在生活中的重要瞬间,来阐明一些更深刻的主题。因此,我们很快就能把他生命中的重要时期串联在一起:英裔爱尔兰教区牧师的儿子、攻读希腊哲学家思想的牛津大学生,后来为壳牌公司招募大学毕业生而驰骋于东南亚地区。  书中也勾画了其他重大事件:与引人注目的伊丽莎白结婚、脱离壳牌、创立伦敦商学院,以及投身自由作家的“公文包生活”。  所有这些事件都支持着书中提出的各种建议和见解。虽然汉迪已经出版了好几本书,但仍有更多的经验可以传授。  他回到经典著作中,特别是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eudemonia(通常被译作“幸福”)概念,希望从中获得灵感。但是汉迪说,这个词“更好的译法是‘尽情盛放’,或者是尽最大努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有趣的是,这个概念也用于组织机构中,只是现代商业大师们称之为‘优化核心技能’。我更喜欢亚里士多德的解释。”  不幸的是,很难用“尽情盛放”来形容战后时期的许多英国企业。汉迪在探究许多曾经辉煌的英国企业毁于一旦的根源时,对这个问题的感悟很有意思。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许多英国管理人员都受军队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一时之间,英国企业热衷于类似军官食堂的做法,管理人员可以享用有3道菜的正式午餐,而低级别的人只能将就着吃盒饭……但商业组织的运营环境却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在这里,发号施令的权利要靠自己去争取,而且商业组织不能指望别人会自动接受权威以及随之而来的特权。”  汉迪认为,英国工业表现不佳的另一个根源在于会计职业的主导地位。直到汉迪及其同事开创了对英国企业老板的正规管理教育之前,在各种职业中,只有会计师能够夸耀获得了公认的正规培训。  “为会计师提供的会计培训并没有错,”汉迪写道,但是,“会计职业却意外地成为了英国的商学院。”汉迪的言下之意是,会计师可以告诉你花了多少钱,但不应告诉你该花哪些钱,以及怎样花。  汉迪说,一个给人印象更深刻的关于组织效用的理论可以在剧院里找到。节目单把每个人的名字列出,而不论他们的贡献有多么微不足道。“演出公司不会把演员称为人力资源——要是这么做,就没有演员会为他们工作了……‘经理’一词只用于管事(而不是管人)的人。”  节目单上最瞩目的位置让给了与顾客直接沟通的人:演员。而且他们所接受的是指导,而不是管理。事实上,导演在剧目进入轨道后就退居幕后。  身居导演这个职位的人相信演员们可以独立完成剧目,而演员们往往能在导演离开后对剧目做出改善。“信任带来激励。”到最后,真正重要的人会提供直接反馈。  这正是汉迪的长处:仁慈、体贴且严肃。实际上,他喜欢自称为“社会哲学家”,奉行“常识的学术研究”。他愿意看到企业致力于变得更好,而不必变得更大。管弦乐队或葡萄园需要每年扩大规模吗?也许我们更应该关注质量而不是数量。  “组织不是机器,”汉迪写道,“这是我所有著作的中心思想。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活生生的团体。要描述它们,我们需要使用团体的语言和个人的语言。”别把事情复杂化。“管理不是什么神秘或概念上难以理解的东西,”他写道,“难就难在理念的运用,而不是理念本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象与跳蚤 PDF格式下载



在二十多年前,查尔斯·汉迪就预测末来的生活将会是组合式生活,全职就业的人数将不到就业人口总数的一半。四十九岁时,他开始亲身体验自己的预言,成为一只“跳蚤”。
  在这本有如自传的新书中,作为独立工作者(跳蚤)的作者,回顾了自己一生。他体会到,在现在及末来这个更弹性的世界里,每个人都会经历成为跳蚤的转变,可是,我们该如何学习推销自己并自我定价?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发展?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与婚姻,并找到自己生命与工作的意义呢?
  查尔斯·汉迪从各个方面探讨了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对那些欲了解工作环境与生活问题正在发生何种变化的人来说,无疑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社会中必有大象,但21世纪以后的社会,将主要由跳蚤来支撑,谁先懂得这个道理,无论你是政治家,社会学家,还是企业家,并积极为此作准备,谁将如鱼得水,在动荡中遨游。尤其在今天当就业成为中国社会的首要困窘之一时,更是如此。李亚平,康菲顿思创始人/首席执行咨询师


非常好的一本书,汉迪的作品我非常喜欢。
希望以后能继续买到
感谢当当,让我用很少的钱能倾听大师的教诲。
本来到新华书店很不舍得。现在有了当当好极了


跳蚤基本上是一个人的事业,作者的体验非常真实。


精神饕餮


人生好比一个容器,除了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外,并无他物,全看你往里面装什么。思想、情感、朋友、财富、名誉等各种事物有时被我们装到容器里来,有时又被我们扔了出去。人与人的差别大概就在于选择在这有限的容积里盛上什么,舍弃什么,各种事物的比例调配。这么比喻也不是太贴切,仿佛把复杂的人生简单化了,人生到底没有这么随意,不是我们想拿来什么或是想舍弃什么便能一切如愿的。究竟要怎样选择我们要拿来什么?怎样尽我们所能争取到我们想要拿来的?这可能就是人生的意义。一生很长,如果没有一些我们为之心动的事,那必定是冗长乏味的几十年。一生很短,如果心中茫然,那只能是做了一回生命的匆匆过客,几十年也是弹指一挥间。人生的长短虽是我们无法左右的,人生的意义却是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每个人可以自己为自己定义的。如果说人的一生中有一些东西是尤为重要的,每个人的容器里都要有的话,那么职业便是其中之一。职业意味着经济来源、物质基础;意味着人的社会地位;甚至代表着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就业的权利被写进了法律,这是受到保护的权利。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告知“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以后才能找一份好的工作”。每年一到毕业招聘的时候,各个招聘会场都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大学毕业后渴望就业的人们拿着简历四处奔波。现实证明,考上大学和找一份好的工作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再看看工作后的人们:有的工作清闲,成天无所事事;有的加班加点,苦不堪言。没有工作也不行,失业的人多了更是了不得,失业如今已成了一大的社会问题。“工作狂”、“职业病”等各种与职业相关的词中都透露出职业占据了人生活的大部分。人们在忙乱中忘记了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工作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不是为了工作。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必须要有收入,生活才能维系。当我看到《大象与跳蚤》里展现的另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时,我为之激动不已。是我们每个人都该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的时候了,不光我们自己,为人父母的人也该好好想一想。父母要想想该让孩子接触些什么来培养他们拥有幸福的能力,哪些是他们在人生路上真正需要的,拥有些什么能力才能让他们觉得人生快乐而充实。孩子都太小,他们独立思考不了将来的人生,也不知道哪些是真正需要学习的,所以父母该来帮助他们思考。教育者也该想想,他们的教育是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科学家吗?他们能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科学家吗?他们该给下一代一些什么才是真正受用的。要是教育者注重的都是些跟效绩有关的形象工程的话,是没有功夫来思考这些的。所以还是父母帮助孩子比较容易些,毕竟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好的。可是这必须要父母先清楚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是要孩子在做不完的作业,补不完的课里成为“人才”呢?还是开发孩子的长处,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更好地应对社会,更好地生活。然而也许只有整个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好转才是最有益的。作为我们每个已经可以独立思考的人,在踏入社会之前,我们更要想清楚,难道我们要一辈子去做那些我们讨厌的事情,仅仅是为了有饭吃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起来轻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一定就是自己的职业。也许职业最大的功效还是给我们带来经济收益。当然,要是够幸运的话,喜欢的事情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职业。这需要我们擅长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要我们喜欢做的这件事情对社会有帮助,有市场。如果我们的职业并不能让我们有什么激情的话,那可能也要做一些调整,不能让工作成了我们的全部生活,要尽量留出一些时间来做我们想做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选择的工作不是那么耗费时间,或者我们很擅长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然而现在的工作制度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时间的安排上太不灵活,即使你完成了工作量,也要按时签到签退。查尔斯•汉迪干脆退出了这些组织,做了个体户,用组合式工作的方法解决了自由与收入、时间与爱好之间的矛盾。像这样最大程度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生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专长,否则这一切都无法实现。培养专长关键先要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喜好,再了解这些能对自己适应社会,贡献社会产生什么作用。市场上哪些领域需要这些特长。了解清楚了以后,在朝着自己擅长的方面努力下功夫,结合市场需要把它培养成自己的专长,以后便能有用武之地。自己也能更自由快乐的享受工作,享受生活,在这种愉悦的过程中对社会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人生自然更有意义。这本书与其说是在介绍怎样处理个体与企业的关系,不如说是在告诉我们怎样更好地去实现人类文明永恒的话题——自由。让我们的心更自由,工作更自由,生活更自由。让我们有能力依据自己设定的意义来活出精彩人生!


for the people who has a career


之气在书店随便翻翻,感觉尚可,买来看。


这本书前面的四章最好,后面的内容写了很多观察,但是内容浮泛,缺乏论据,只是倾诉感想,令人只想快点翻完。但大象与跳蚤的比喻确实能够抓住人心,这可能也是该书最成功的地方吧。


书皮被水泡了,希望当当发货时检查好啊


给妹妹买的,她说收到的书很旧很黄,呜呜


现在的大学生应该看看,好好思考一下自己适合当个跳蚤,或是入住大象组织机构,我看了本书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工作的看法变得灵活了,原因是这个世界变得灵活了。


正在拜读老爷子的一系列,感觉受益匪浅,虽然以前也看过一些类似的书籍,但是此次读来感觉还是不一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