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庄子

庄子|主编:徐潜|译者:韩维志 吉林文史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吉林文史  

作者:

庄子|主编:徐潜|译者:韩维志  

页数:

220  

译者:

韩维志  

前言

  庄子是战国初年人,是先秦道家学派继老子之后影响后世最大的人物。他是宋国蒙(在今河南省商丘县的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的小官,但也就到此为止了。他不肯用学问换荣华富贵,一生自甘淡泊,安贫乐道。据《庄子》本书,当梁惠王召见他的时候,他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用麻绳当鞋带,就这样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艮同情他,庄子对他说:“人有道而不能施行,那才是潦倒。衣服破了,鞋带掉了谈不上潦倒,只是穷罢了。何况我生在乱世,国君昏庸,相国乱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把梁惠王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把他请走。  庄子穷了一生,却也快活自在地过了一生,他死之后,留下了一部不朽的浪漫主义巨著——《庄子》。这部书对后世的读书人影响极大,其成就,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  《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内篇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己写的;外篇共十五篇,杂篇共十一篇,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学写的。总的来看,内篇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文笔的雄奇瑰丽上,都代表了庄子的最高成就,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这一部分的文章,都是议论和比喻交错使用,而纯议论很少,主要是由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构成,篇与篇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外篇和杂篇,一般是以篇首的两个字为篇名。篇与篇之间,甚至一篇内的各节之间,很少有组织与条理,因而一般称之为“杂纂”。  庄子相信人的本性是天然的,是好的。他反对儒家的仁义教化,认为这些外在的施加物会改变人的天性,会造成人性变恶。  对于庄子的文章,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一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洋自恣以适己。”可谓切中肯綮。后人之所以喜爱《庄子》,除了爱它的思想外,更主要的原因便在于《庄子》的文章。明代的胡应麟说:“庄周文章绝奇,而理致玄妙,读之未有不手舞足蹈,心旷神怡者!”  这本书因篇幅所限,所以不是全文照录,而是尽量选取最能代表《庄子》思想特色与文学特色的篇目与章节。

内容概要

  《庄子(彩图全解)》介绍了关于庄子的文章,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洋自恣以适己。”可谓切中肯綮。后人之所以喜爱《庄子》,除了爱他的思想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庄子》的文章。明代的胡应麟说:“庄周文章绝奇,而理致玄妙,读之未有不手舞足蹈,心旷神怡者!”

书籍目录

『内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外篇』骈拇马蹄肱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秋水至 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杂篇』徐无鬼则 阳外物寓言让王说剑渔父列御寇


编辑推荐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继老子之后影响后世最大的人物,他死之后为我们留下了这部不朽的浪漫主义巨著——《庄子》。《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内篇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己写的;外篇共十五篇,杂篇共十一篇,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学写的。总的来看,内篇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文笔的雄奇瑰丽上,都代表了庄子的最高成就,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这一部分的文章,都是议论和比喻交错使用,而纯议论很少,主要是由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构成,篇与篇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本书选取了最能代表《庄子》思想特色与文学特色的篇目与章节,并对之作了详细的解读。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庄子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