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之歌
2005-5
上海远东
叶肯昕、陈静芳译
369
343000
无
邓肯,一位举世闻名的舞蹈天才,她摒弃古典芭蕾的严苛性,主张以自由流畅的方式呈现舞蹈,据此创立了自成一格的全新的舞蹈模式,从而成为现代舞的先驱。 邓肯,一位浪漫又多情的现代女性,她藐视婚姻,特立独行,曾与多位世界著名的艺术家相知相恋,谱下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情爱之歌。 双肯,一位历经创痛的坚强母亲,先后遭受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和刚刚出生的儿子三个孩子离她而去的重创,饱受思念骨肉亲情之苦,几度绝望又几度重生。 邓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民生,一位历尽风霜的女性,一位20世纪杰出的女性。 《舞者之歌——邓肯自传》坦率,真诚,被誉为世界自传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878年5月 生于旧金山,如同她自己经常说的:“正当金星(爱神维纳斯)上升之际。” 1899年 与母亲、哥哥雷蒙,姊姊伊丽莎白前往芝加哥发展,试图在当地展开跳舞事业,并获得奥古斯丁·达利的面试,使她得到在纽约参加表演的第一次机会。 1900年 邓肯一家前往伦敦,伊莎多拉在那儿为伦敦社交圈献舞,结识上流社会的所有名流,其中包括威尔士王子。 1904年 伊莎多拉在柏林遇见剧场设计师克雷格,两人成为情侣。 1905年 女儿黛尔蒂出生(与克雷格所生)。 1910年 生产缝纫机的百万富翁,派力斯·辛革(书中称为洛翰葛林),对其展开追求,并成为她的情人。 19lO年 儿子派区克出生(与派力斯·辛革所生)。 1913年 两名子女与保姆所乘的汽车冲入塞纳河,三人不幸溺毙。 1922年 伊莎多拉前往苏联,并于5月与诗人叶赛宁结婚。 1924年 与叶赛宁离婚。 1925年 叶赛宁于苏联自杀。 1927年9月14日 住在法国南部撰写回
推荐序前言第一章 天生舞者第二章 青涩初恋第三章 寻梦之旅第四章 剧场生涯第五章 失意纽约第六章 远渡重洋第七章 初试啼声第八章 至高赞誉第九章 拜见罗丹第十章 崭露头角第十一章 甜美爱情第十二章 希腊圣地第十三章 天籁之音第十四章 重现希腊合唱队第十五章 瓦格纳歌剧第十六章 未来之舞第十七章 俄罗斯旋风第十八章 建立舞蹈学校第十九章 情人克雷格第二十章 爱情与艺术第二十一章 舞动的美国第二十二章 富有的情人第二十三章 儿子降生第二十四章 邓南遮的追求第二十五章 痛失爱子第二十六章 心灵的挣扎第二十七章 抛开阴霾第二十八章 再遭重创第二十九章 绝望的谷底第三十章 美国之舞第三十一章 迎向新世界生平大事记
即使尚在母腹中,孩子的性格也已然成型。在我出生前,我母亲一直处在强烈的精神煎熬与悲惨状态中。除了冰牡蛎跟冰香槟外,她什么都吃不下。假如有人问我是何时开始跳舞的,我会回答“在我母亲腹中”,或许是由于牡蛎跟香槟的作用吧!那是属于阿佛洛狄忒的食物。 当时我母亲正遭逢悲惨的体验,以至于她常说,“这个将出世的孩子必定非比寻常。”她准备迎接的是一个怪物。事实上,由于从出生那一刹那起我就开始摇手顿足,激烈的程度让我母亲不得不喊着说:“你瞧,我说得没错,这孩子可真疯狂!”不过在往后的日子里,我穿着娃娃装站在桌子中央,会随着飘扬的任何音乐舞动,成了全家人及朋友们欢乐的泉源。 我记得的第一件事是一场火灾。那时自己是从楼上的窗口被抛到警察的臂弯中。当时我不出两三岁大,即使周遭一阵骚动,充满着尖叫声与火焰,我却仍清楚记得警员的保护,及我双手环抱他颈部时所产生的抚慰感。他一定是爱尔兰人。我听见母亲激动地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还看见她被人群挡住,不让她冲进误以为困有我两个哥哥的楼房里。后来我记得那两个男孩被发现正坐在一家酒吧的地板上穿鞋袜,然后就是一辆马车的内部,再来是坐在柜台前喝热可可。 我是在海边出生的,我也注意到自己生命里所有的重大事件都是在海边发生的。我对于舞蹈、对于动作的原始灵感,显然是来自于海洋的韵律。我的命宫主星是由也在海洋诞生的阿佛洛狄忒女神所掌,因此每当她的星上升时,我的运势也都非常顺遂。在这些时刻,我的生命相当平顺,我也充满创作灵感。我还发现伴随这星辰的消逝而来的往往是厄运。或许在今天占星术并不像在古埃及或加尔底亚王朝时那样举足轻重,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心理状态的确受星体影响,所以如果父母们能了解个中道理的话,他们就会为了要创造出更美好的孩子而潜修星象学了。 我也相信,一个孩子的命运会因为他是在海边或在山上出生而大相径庭。海对我总有一股吸引力,而山却让我感到微微的不适且引发我想飞的欲望。山带给我的印象一直像是个大地的囚犯。仰望山顶,我并没有一般游人所会产生的仰慕之情,反倒是渴望纵身一跃逃开。我的生命与艺术是源于海洋的。 还好我们小时候母亲相当贫困。她无法为孩子们请仆人或家庭教师,这个情形赋予我一个自然不受拘束的生命,让我能表露童稚之情且永葆赤子之心。我的母亲是个乐师,也以教音乐为生,当她在学生家上课时,通常整个白天加上夜晚几个钟头都不在家。此时只要我得以逃脱学校的监禁,我就自由了。我可以独自一人在海边游荡,漫天幻想。我是多么同情那些老是有保姆跟家庭教师随侍在侧,总是被保护、照顾,还有精心打扮的孩子们。他们对人生还有何选择呢?由于母亲太忙,无法顾虑到她的孩子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因此我跟两个哥哥才能随脱缰野马般的念头做事,有时也因此会有一些冒险奇遇,这些遭遇要是被我们的母亲知道的话,她肯定会急疯了。幸运的是她很有福气,对这些事一直浑然不知。其实幸运的是自己,因为真的是这狂野、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激发了我表现纯粹自由的舞蹈创作灵感。我从未受制于在我看来只会徒然糟蹋孩子生命的、永无休止的“不可以”。 在5岁初时我上了公立学校。母亲大概是谎报我的年龄了,因为她当时必须找地方安置我。我相信一个人日后的作为,在小时候就已经清楚表明了,像我当时就已经是个舞者跟革命家。爱尔兰天主教家庭中受洗成长的母亲,在发现父亲并不如她想像中完美之前,一直是个虔敬的天主教徒。觉醒后她离了婚,带着四个孩子一起去面对这个世界。那时起她就弃绝天主教信仰,转为一个十足的无神论者,她成为英格索尔。的信徒,当时她常向我们朗诵他的作品。 她对一些事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像多愁善感就被她视为毫无意义。在我还很小时,她就向我们揭发了圣诞老人的秘密,这造成有次在学校圣诞庆祝会上,当老师边发蛋糕跟糖果边说:“小朋友,你们看!圣诞老公公带什么东西给你们啊”时,我站起来冷冷地说:“我不相信,才没有圣诞老公公呢!”惹得老师气急败坏。她说:“只有相信圣诞老公公的小朋友才有糖果!”我说:“那我不要你的糖果!”当时那个老师很不智地发了火,并且为了好好教训我,命令我坐到前面的地上。我走到前面,面向全班同学,发表了生平第一次的著名演说。“我不相信谎言!”我大喊,“我妈妈告诉我,她穷到没法扮圣诞老公公,只有有钱的妈妈们才能装成圣诞老公公送礼物。” 这时那位老师一把抓住我,拼命要使我就坐,但我双腿打直紧抓着她,所以最后她也只成功地让我的脚后跟碰着拼花地板。她无法逼我坐下,便改让我到角落罚站,不过即便我站在那儿,还是掉过头去大喊:“根本没有圣诞老公公,根本没有圣诞老公公!”直到最后她不得不送我回去。在回家的路上,我仍不断地大喊大叫:“根本没有圣诞老公公!”只因为说实话就没有糖果吃、被处罚,我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永远无法释怀。我跟母亲重述此事,问她:“我错了吗?根本就没有圣诞老公公,不是吗?”她回答:“根本没有圣诞老公公,也根本没有上帝,只有你自己的灵魂才能帮助你。”那晚,我坐在小毯子上依偎在她脚边,听她为我们朗诵英格索尔的讲章。 在我看来,孩子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普通教育完全没用。记得以前在班上时,我不是被看成绝顶聪明且名列前茅,就是被视为没救的蠢材,且成绩敬陪末座。这关键在于记忆这玩意儿,看我是否费工夫去强记上内容,但我真的不懂这一切有何意义。无论我是名列前茅或是酗末座,对我而言上课都是一样地无趣烦闷,我总是巴望着时钟指针走到3,然后就自由了。我真正的教育是从晚上开始,母亲会为我们弹奏贝多芬、舒曼、舒伯特、莫扎特、肖邦的音乐,或大声为我们朗诵莎士比亚、雪莱、济慈或彭斯。的诗篇。这些时光总让我们心醉神迷。大部分的诗词母亲都朗朗上口,基于模仿的心态,有一天在学校庆祝会上,当时6岁的我当众吟诵了威廉·菜托的《安东尼致克丽奥佩脱拉》,震惊全场: 死亡离我不远,埃及啊,离我不远了! 生命的狂潮倏地退去。 还有一次,老师要学生们写下个人的生命经历,我的故事是这么写的: 当我5岁时,我们住在廿三街的一幢小屋。因为付不出房租,我们不能继续住在那里,只好搬到十七街去。过没多久,又因为缺钱被房东赶走,所以又搬到廿二街。可是在那里我们还是无法平安过日子,又被迫搬到第十街去。 过去就像这样,以永无休止的搬迁不停地继续着。当我起立为全校师生朗读上面这篇文章时,老师生气极了,她以为我在恶作剧,送我到校长室,妈妈也被请来。当我贫困的母亲读到这篇作文时,泪水夺眶而出,她对他们发誓里面所说的句句属实——这就是我们流浪生涯的写照。 我希望学校教育已经跟我小时候不一样了。在我的记忆里,公立小学的教学既残忍又不了解孩子。我还记得当时必须空着肚子呆坐在硬板凳上的悲惨情形,或者是冷冰冰的双脚浸在湿淋淋的鞋子里。在我看来老师是冷血无情的怪物,只会折磨我们而已。孩子们对这些委屈总有苦说不出。 我从不记得曾经因为家里的贫困而受苦,因为我们总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只有在学校时我才会觉得苦不堪言。对一个骄傲又敏感的孩子来说,我印象中的公立学校制度就跟监狱一样羞辱人。我一直都在反抗这种制度。 大概在我6岁时,有一天母亲回家发现我召集了一些还不太会走路的邻居小娃儿坐在地板上,我站在前面教他们挥舞双手。母亲问时,我告诉她这是我的舞蹈学校。她高兴极了,坐到钢琴前开始为我们伴奏。学校就这样继续着且大受欢迎。后来邻近的小女孩们也来了,他们的父母会付给我一点教学费。这就是我后来成为极有赚头工作的开端。 我10岁时,这些课已经排得满满的,我告诉母亲说,既然已有谋生能力了,再去上学也没什么用,只是徒然浪费时间。我觉得赚钱比读书重要多了。我把头发扎在脑后,向人宣称自己已满16岁。由于我在同龄孩子里个子很高,因此大家都尽信不疑。之后,由奶奶带大的姊姊伊丽莎白也来与我们同住,并加入教学的行列。姊妹两人行情看俏,在旧金山多位富豪家中教课。
撼动人心的阅读之旅。 ——《纽约时掇》 她写作如同说话般率直,因此读其文字一如亲闻其言。她的回忆录包含了大量的资料,透露了她所理解的生活真相,毫不隐瞒、辩解或妥怖。 ——《纽约先锋论坛报》 从没有一本书能如此撼动召唤我,以至于当我看完的第二天就跑去上了生命中的第一堂舞蹈课。邓肯通过她的文字,唤醒了沉睡在我内心深处的舞魂,我的身体仿佛大梦初醒,我生命的舞步从此改观。 ——陶馥兰
邓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一位历尽风霜的女性,一位20世纪杰出的女性。她坦率,真诚,被誉为世界自传文学史上经典之作。《舞者之歌:邓肯自传》坦率,真诚,被誉为世界自传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无
率真的写作风格。我喜欢。符合本人的性格。感叹邓肯人生的丰富。
书不错,用来送朋友生日礼物,朋友很喜爱!
能吸引我一口气读完的书不多,《舞者之歌——邓肯自传》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我非常喜欢舞者的气质,挺拔的身姿、淡定的神情,总给人美的感受。邓肯不仅是一位划时代的舞蹈家,而且是一位罕见的才女,读她这优美动人的《邓肯自传》,我惊叹她那渊博的才学以及对艺术的深层次的追求,一生孜孜不倦的艺术朝圣之旅。
读她的自传,难能可贵地是能真真切切地读到她的坦率与真诚,在我看来,不管是美,抑或有丑,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个真实的舞者。甚至根本不需要我们有太多的联想,只是安静地默默地在旁边看着这样一个生命,用热爱点燃着生命激情火把,就好像欣赏一段非常精彩的乐章,或者是一副酣畅灵动的油画一样,光是这样,我们的灵魂可能已有一些提升。
形式不重要,形式一文不值。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人,就会有高山仰止的崇拜,希望可以像ta们一样生活,看ta们看的书,去的地方,或者模仿ta们的生活方式。其实这些都是很外在的东西。偶像怎么做怎么想一点都不重要,关键在于你如何在平等的沟通中一步步更加完善自己。你自己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你自己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平衡,杰出的人们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相比于普通人更多的尊重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并积极地把这些想法实践到自己人生的运作模式。这样的人,如果还能有一颗悲悯之心宽容自然的看待人是万物,那简直太迷人太优雅了。
毫无疑问,邓肯女士一定是这些杰出人物中耀眼的一颗。
她是一个生活在自己绚烂美梦种的女人,如此自由如此勇敢,因此读她的这本自传总令我陷入无法自拔的激动。她有无与伦比的脱俗舞姿,有饱览群书的睿智,并结识了当世几乎所有最有智慧的思想家艺术家,但这些不过都是她勇敢灵魂的外在表现形式。
就像我最开始说的,形式不重要,形式一文不值,只要我们可以勇敢一点,drop everything now。虽然这样有时会显得固执甚至是不合时宜,单人的最大特点不是机动灵活因地制宜么?在方式方法上做适当的调整肯定是必要的。小人物也可以在自己的小宇宙绽放光彩,对吧?发挥点小聪明,照样可以在满足世俗期望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理想愿望。
在绝对美的震撼下,俗世的欢愉仿佛变得微乎其微。看她的自传和七八月去西藏带给我的感觉有些相似,耀眼炫目又有些不真实,包含着一种深刻又自由的哲学。尽管从未看过她的舞蹈,但我的脑海中却有那样的画面。文字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将跨越了时空界限的思想用静默的姿态传递给读者。
经历了无数场惊心动魄的炽热恋爱,最后却觉得经由肉体发现灵魂的爱情奇怪而又可怕;年轻时跋山涉水来到她魂牵梦绕的雅典,在荒凉的山坡上修建神庙,最终因为资金和水源问题不得不放弃;多次尝试在多过建立舞蹈学校,最终因为思想过于超前而不被世人皆那,反而视她为异端。在她人生的巅峰时期,爱情,亲情,友情,艺术事业都灿烂无比,却转瞬遭遇人生巨大的灾难,一双儿女在车祸中不幸罹难,原本如胶似漆的请人也离他而去。人生哪,是不是总会在最美好的时刻全盘崩溃?就算如此,她也终究找回生之希望,回到她无法割舍的艺术事业中,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与希望。究竟是什么赋予了她如此可怕的蓬勃的生命力呢?
最灿烂的火焰在最终也必将成为一团灰烬么?答案不得而知。这样的人生,是非功过,我们不必评说
看到后面有点疲了,总是去某某地巡演,偶遇某某,迸射出激情,语言层次又不明显,只能说,这个人了不起,这本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