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留德家书

俞天白,俞可 著 上海远东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上海远东  

作者:

俞天白,俞可 著  

页数:

28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俞天白,因《大上海沉没》而在文坛内外引起震撼的中国作家;俞可,俞天白之子,自1991年至2005年留德14年,获博士学位。  《留德家书》——从这对父子14年往来的2000余封家书、140余万字中撷取300余件,真切展露父子间14年的心路历程。由求学、求知,而求生存;由家事、国事,而天下事;由亲情、友情,而儿女情。凡人生所遇,无不涉及;凡叙述所及,无不感人。  虽是一对父子的私人对话,却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  书中涵容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生所遭遇和思考的一切。  这是本土作家俞天白和他的留德博士儿子的人生对话,时间跨度长达14年。《留德家书:一个本土作家和他留德博士儿子的人生对话》是父子之间的私人对话,也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真切展露了父子间14年的心路历程,由求学、求知,而求生存;由家事、国事,而天下事;由亲情、友情,而儿女情。

作者简介

  俞天白,知名作家。浙江义乌人。曾任《萌芽》杂志副主编、《沪港经济》杂志总编辑。著有“大上海人”系列等长、中篇小说30余部。一部《大上海沉没》被誉为“80年代的《子夜》”,引起一时震撼。作品曾多次获各类文学奖。对儿子俞可潜心教育,自诩最好的作品是——“我的儿子”。

书籍目录

引言 父亲的话 我们为什么要公开这些家信1 出国之前的一个习惯与一个观念2 两个“世界的一半”3 我们彼此都需要了解、承认和适应这个社会4 从“父母的我”到“社会的我”5 迷失:出国这步走错了?6 核桃肉的暴出:“德国外籍留学生的榜样”余音 一份来自联邦德国内务部的电子信件和一个谜结语 儿女的话 我们父子的一段“社会化历程”编后感言 留德家书——不仅是家书 刘冬冠

章节摘录

  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一习惯是俞可自幼在家庭的氛围中养成的。其主要途径,就是写日记。这从小学老师教他写作文以前就开始了。1982年,俞可小学五年级,父亲从他所写的日记里,发现了童心里那一份真挚的爱,建议他将有关素材写成一篇短文。文章写成,寄给了《儿童时代》。不久就被这家杂志作为“小苗圃”的征文发表,并获得这次征文奖,而且名列榜首!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难忘的小伙伴》,全文是这样的:  我常常会想到我早已死去的“小伙伴”——一条一只眼睛的金鱼。  本来,我家养着三条可爱的小金鱼——红色、黑色和红白色的。这三条金鱼是外婆的邻居李伯伯送给我的。可是,我没有养鱼的经验,养了三天就死去了两条,只剩下一条黑的。我想:这条金鱼太孤独了,要给它找几个伙伴才好。想向李伯伯再讨几条,可是又不好意思。我就请小舅舅去买了两条小金鱼。  金鱼买回来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鱼缸里。哈,这条黑色的小金鱼活跃起来了,和另外两条金鱼一起游来游去,显得非常高兴。我也非常高兴。这三条金鱼成了我的“小伙伴”,我天天亲自给它们喂食。  一天早上,我给它们撒进一些鱼虫干。两条金鱼大口大口地抢着吃,可一条比较小的红色金鱼反应很慢,只吃到了一点点。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盯着这条小金鱼仔细看,原来这条金鱼只有一只眼睛是明亮的,另一只左眼却不知怎么瞎了。  这件事被表姐们知道了,她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把它丢掉算了;有的说别去管它,饿死就饿死!总之,她们都不喜欢这条金鱼。我不同意她们的意见,这条金鱼虽小,可也是一个小生命呀!它又瞎了一只眼睛,多可怜!它像残疾人一样苦恼,我们应该同情它,爱护它,怎么能丢掉它,让它饿死呢?  于是,我每次喂它们的时候,总是先用网罩把另外两条金鱼隔开来,让这条一只眼睛的金鱼吃一会儿,再让它们一起吃。  就这样,它和另外两条金鱼一样,能够吃得饱,玩得快乐。它天天和它的同伴一起在水中玩耍,东游西荡,和睦相处。我看了,心里高兴。  暑假到了,我要到姨父家去住一个星期。谁来照料这几条金鱼呢?我想带到姨父家去,又怕金鱼在路上死掉,只好托表姐们照料它们。特别关照大表姐,要照料好那条一只眼睛的金鱼。  大表姐笑着说:“什么好宝贝!你放心吧,不会死的!”  一个星期以后,我从姨父家回来了。一到家,就急忙先到阳台上去看我的金鱼。一看,鱼缸里只剩下两条金鱼,那条一只眼睛的金鱼不见了。我急得哭起来。  大表姐走进来,对我说:“你别哭了,反正是只有一只眼睛的,死掉就算了。”这会儿,我哭得更厉害了,边哭边质问大表姐:“是你没有养好它,我要你赔!”大表姐看我这样伤心,一下子被感动了。她说:“好吧,我就赔你一条!”说着,她转身就走了出去,一会儿,她手里捧着一个小饭碗走了进来。我擦了擦眼泪,睁大了眼睛看着碗里那条鱼。我以为大表姐在跟我开玩笑,把一只眼睛的金鱼藏起来,现在又拿出来了。我仔细一看,这不是那条一只眼睛的金鱼,但我非常熟悉这条金鱼。乌黑的鳞片,瘦瘦的身子,尾巴三长两短的,长得很不齐,看上去非常难看。表姐惭愧地对我说:“这是我向李伯伯讨来的,他不喜欢这条金鱼,早想把它丢掉。我们一起来养这条小金鱼吧!”  过了几个星期,这条金鱼被我和大表姐养得胖胖的,好像尾巴也齐了。它有时候活泼地跳跃出水面,好像在说:“小主人,谢谢你救了我!”  今天,我看到这条金鱼的时候,就会想起和我一起度过一段童年生活的“小伙伴”——一条一只眼睛的金鱼。  文章自然幼稚。然而,这巩固了他写日记的习惯,开始了他与文字的难解之缘。

媒体关注与评论

  2005年5月中旬,我儿子俞可获得联邦德国哲学博士学位并决定归国的一个月前。在我老家一所重点中学的阶梯形教室。  我应邀向文学社的数百名同学谈我的文学创作之路。我谈到了我的父亲如何给我播下文学的种子;谈到了我如何以文学作为一条人生出路,走出了人生困境;也谈到了我因某一部长篇小说引起全国轰动以后,差一点卷入了一场漩涡……报告以后,照例留一点互动的时间。现场气氛相当热烈。即将结束之际,有位同学突然向我提出一个问题:  俞老师,您认为,您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  “我的儿子!”我脱口而出。  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出现了这场报告会最感人的一幕。  ——俞天白  写家书的岁月,我们父子彼此都在成长——  我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关注,学会了感悟,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唤醒,也学会了享受成长的喜怒哀乐,我们更学会了面对书信而聆听心声。  ——俞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留德家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