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2007-6
陕西西安
李颖科,丁海燕著
206
编著《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正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第一章 吕不韦与秦国 第一节 吕不韦其人及其所处的时代 一 战国末年的华夏社会 二 吕不韦入秦前的秦国 三 邯郸经商与西游秦国 第二节 吕不韦与秦国政坛 一 吕不韦与秦庄襄王 二 吕不韦与秦庄赢政 三 吕不韦对秦国的贡献 第二章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第一节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一 《吕氏春秋》成书的时代氛围 二 《吕氏春秋》的成书年代与书名 三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的编纂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体例与内容 一 自成一体的编纂体例 二 丰富多彩的写作内涵 三 褒多贬少的历史评说 第三章 《吕氏春秋》与战国百家之学 第一节 《吕氏春秋》与诸子之学 一 集众狐之白成千镒之裘 二 《吕氏春秋》与诸子著作之差异 第二节 《吕氏春秋》与战国文学 一 《吕氏春秋》之古朴文风 二 《吕氏春秋》与史论文学第四章 《吕氏春秋》的政治军事思想 第一节 《吕氏春秋》的政治军事思想 一 天下一统,贵公尚信 二 治天下必先公 三 洗生王与法后王 第二节 以民为体,德刑兼用 一 以民为本 二 德刑兼用 第三节 君臣有职、分而治之 一 为臣之道:修身、无为、任贤 二 为臣之职:善为 三 治民之策:因民之欲 第四节 《吕氏春秋》中的军事思想 一 战争论 二 “义兵”的思想 三 战略战术思想第五章 《吕氏春秋》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以农为本的农业思想 一 先务于农 二 先务于农的体制保障 三 尽地利之教 第二节 不废工商 第六节 《吕氏春秋》的天人观 一 生于阴阳,化于太一 二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辩证思想 第三节 《吕氏春秋》的认识思想 第七章 《吕氏春秋》的历史思想第八章 《吕氏春秋》的养生及乐律思想第十章 《吕氏春秋》与中国文化后记
一以民为本《吕氏春秋》具有明显的民本思想。它认为,君主的产生本身就是因为民众有这方面的需要。《恃君》篇说:“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扦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辟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然且犹裁万物,制禽兽,服狡虫,寒暑燥湿弗能害,不唯先有其备,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于群也,君道立也。故君道立则利出于群,而人备可完矣。”这是说,人本身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却能成为万物的主宰,其原因就在于人能结合成群而互相帮助,而为了使这个群体获得更多的利益,就产生了君主。这种观念表明,君主并非是为了统治人民而出现的,他应该是为民众服务的角色。 从统治者的角度,《吕氏春秋》也对民的重要性作了充分的论述。《务本》篇说:“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民之治乱在于有司。”这是一个带有循环色彩的论述,但在这个循环中的各个环节却有轻重缓急上的差异,其中给“民”的定位是“宗庙之本在于民”,已是十分基层的定位,如果将前三句话依次推论一下,则结论就是“安危荣辱之本在于民”。虽然从便于统治的角度,在此后还有一句“民之治乱在于有司”,那是因为民众人数太多,要想实现对其的统治,只能通过有司来进行,这并不影响前述的“宗庙之本在于民”的结论。 ……
了解一下相关内容还可以。
是本不错的书,有学术性、趣味性,至少让人觉得没白买,没买错
我买了这本书,感觉作者更像大学老师,都是将给要参加高考的学生的那种文风来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