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荒人手记

朱天文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

朱天文  

页数:

29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荒人手记》为台湾著名女作家朱天文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朱天文被美国学者王德威划归为“张派作家”,小说师法张爱玲。1994年,朱天文创作了长篇小说《荒人手记》,并一举夺得台湾首届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大奖首奖。朱天文对这部作品也最为自负,称,有了这部作品,“终于可以和张爱玲平了”。  本书采用同性恋的视角,以一个中年同志的手记形式来写作。实际上作家与第一人称是分离的,身份特征被作家借用。全书遣词造语极端风格化,精炼而浓稠度甚高,句句箴言,故事性方面则涵盖许多面向,形式独特,近似意识流手法,将生活事件拆散成充满生命力的碎片加以知觉化的重组,传达对生命与生活的思考,一度曾被质疑其是否可归类为小说样式,引发讨论。  作家阿城评论说:“没有人能像她这样奢华的写作”,其奇特敏锐的人世感应、抒情如梦呓的内心独白、描摹生命图景兼具象征色彩,又据以探讨人类文明、社会文化、人性特质等大的命题。台湾学者黄锦树为该书所作的论文《神姬之舞》也将被全部收录在书后。据称,该文受到作者重视,即在于黄氏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创作初衷——整部《荒人》即是朱天文对乃师胡兰成及其《女人论》的致敬致祭之文。同时,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寓言色彩,也是一部警世之书。对朱天文自己而言,则是一场文字的修行。今天,作家本人回忆这部巴洛克式的作品,特别引用了弘一法师的诗句来形容它——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该书出版后相继被译为日文、英文,其英文版当年即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曾获纽约时报极高评价。

作者简介

朱天文,台湾女作家,王德威所称的“张派传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胡兰成和张爱玲为师。台湾新电影的重要编剧之一。祖籍山东临朐,1956年八月生于高雄凤山。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出身文学家族,曾主编《三三集刊》、《三三杂志》,开办三三书坊,现专事写作。1982年与陈坤厚、侯孝贤结识,从此与台湾“新电影”导演、编剧、影评人往来频繁,多方参与“新电影”的发展。1983年之后,与侯孝贤导演长期合作编剧,创作了许多为台湾电影赢得巨大国际声誉的电影作品;其间亦不断出版电影剧本及原著小说,与电影各自成为独立的作品。1994年以长篇小说《荒人手记》获得首届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奖。著有《淡江记》、《炎夏之都》、《世纪末的华丽》、《巫言》等。

书籍目录

荒人手记附录 奢靡的实践 来自远方的眼光 废墟里的新天使 神姬之舞

章节摘录

  我兼程飞抵东京,换青梅线到福生,福生病院里见到凹陷在床褥之中的 阿尧,和他一起度过他生命的最后五天。我依旧会说,爱滋诚可怖,孤独价 更高。 阿尧在托带给我的录影带里跟示威群众呼喊手势,“Actup,Fight back,Fight AIDS”,未曾打动我,说服我。他相信组织和运动,我却悲观 得从不参加任何三人以上的会谈,嘉宝说,让我独自一人。我废然道,世界 最好把我忘了罢。阿尧勇猛迎战爱滋,生命像沙漏眼看它流光,我恍见萤光 幕上乌贼如恒河沙数来不及的盲乱交配把海水都炽成霞红,好像阿尧无法餍 饱的杂交的一生。 我得出去走走,阿尧的母亲端坐床边盹着了,密闭窗外是无声的台风雨 。阿尧待人热络多情,而把所有的乱暴都发在他母亲身上。我始终厌恶他用 坦白不遮蔽的态度对他母亲,堂皇将情人带回家,我说阿尧,房子不是你的 吔。我们屡次为了这种事斗气,我怪他侵犯别人的感觉,加诸他母亲,则根 本是拿着利器在不断戳戮一只没有防卫能力的无壳蜗牛。我说阿尧,我们的 世界,狂野又荒凉,妈妈她一辈子不会理解的。不是不愿意,是不能。不能 的,一般人都不能,他们秩序的宇宙是也很脆弱的啊。 永无结果的争辩,花落人亡两不知。注定了,与时间拔河热烈投入交欢 的阿尧,鼓吹同志爱,同志反攻,同志空间,同志权利,他是走上街头的正 片。我昵,我不过是乡愿的负片,懦弱藏身于幽暗橱柜里,以昼为夜,苟活 于纲常人世。 阿尧母亲视我如子,早年我喊她黄伯母,后来依随阿尧喊她妈妈。我每 说妈妈,一种叙述句的语态,仿佛太尊敬一个人以至不够资格对话,便托虚 像以陈辞。我离开妈妈和病床,安静如雪的病院,暴露于强风大雨里。伞撑 好了,浑身已湿。但我得出门走走。 我用伞吃力顶住风雨,雨就像风箱吹出的宇宙尘,一股一股,片刻忽止 ,跟着瀑天瀑地不要命的浇下,又陡然变向,把伞刮翻去像掀掉我整块头皮 。但我得出来走走。 昨天午前阿尧从耗弱无息中醒来。我说的醒,是他只剩下两个窟窿的眼 睛渐渐汪出水光,聚拢成一浅泉,够把我映照其上,于是他也看到了我。我 守候这一刻过久过长,屏气凝神,好怕一点呼吸把它吹散。往事,往事,如 露亦如电。没有阿尧,我的少年时代将是一片空白。阿尧醒来的眼睛,从我 脸上移开,他是想移往我背后的亮影罢。然而来不及了,台风前悍晴无云无 灰无垢的白白光线就可以除灭他。他眼中一黯,消失了,昏迷至今。他醒来 的一刻可谓稍纵即逝,可喜我们没有错失,刹那叙别了此生种种,我已干涸 无泪。 九○年阿尧感冒消瘦去检查,果然得病。八八年就有了的,彼时他在纽 约和旧金山。对象是谁,不复记忆。服AzT七个月,掉发,厌食,呕吐。停 止用药后病情还可稳定,胃口稍有。去年春天我来东京看他,他当时的体力 ,居然任我跟他聊了两整夜。都是回忆我们少年和青春期,每一部电影,每 一条主题曲,像落魄王孙在出太阳的冬日里把绫罗绸缎取出晾晒。我唱着, “纠正,无法纠正的错误。触及,无法触及的星辰。战胜,无法战胜的争战 。实现,无法实现的梦幻。”梦幻骑士,彼得奥图和苏菲亚罗兰,我们总是 唱他们的歌曲,想我们的心事。樱花开到六分,日日新闻抢报花讯,我们亦 终于解谜了昔年一件公案。 考上大学的暑假,我们骑一辆他家的铃木一百CC去十分瀑布玩,两人轮 流载。瀑布区常有人烤肉,熏黑的岩壁左折右拐,爬过洞前望见里头残肴弃 掩很像史前人居。雄武的金狗毛撑开蕨叶大伞遮蔽了天空,数片阳光倏现倏 隐,精灵般在林中狡黠嬉戏,忽而停在阿尧发上,忽而飞过他脸颊,忽而扑 来盖住我眼睫使我目盲。我们越走越急促,鞋下厚厚的腐叶踩出泡沫叽叽叽 作响。我们乱了脚步,他追我还是我追他,互相叠沓,狄帕玛的窒息人的跟 镜把我们逼到水边。无路可退,我一步跨出跳上水中岩,定一定,再跳上一 个石墩,再一个,回头顾他。不料他几乎是踏住我的影子跟过来的,迫我弃 地跃出,同时二人落在前面一块苔石上,险险滑跤,扶持抓住。水帘从我们 头顶射过,阳光精灵穿梭而去幻造出万千虹霓,冰彻的溅在脸上。我以为要 跌到水里了,会嗤地冒起白烟。但我离石仆在岸边,爬起来站往一丛阔叶木 下面,心如击鼓,打得我晕眩。有黑甜之香弥漫,蛇样的藤物吐放着白兰花 。阿尧没有跟上来,停留瀑间,仰着脸大口吃水珠。好久,久得把他浇熄, 把我歇止。我未明白期待的是什么,只感到一股结结实实的落空坠得腹底难 受。P3-7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不是对官能世界的诱惑有著由衷的好奇,写不出那样的欲海浮世绘;不是对时间及回忆的虚恾有著切身的焦虑,写不出那样具有惊梦意境的道德剧。游旋于道德与颓废间,她的文字模棱周折,千回百转,十载红尘历练,朱天文的世纪末美学,至此发挥得淋漓尽致。-——王德威它华丽符表正宛如一场畸色的大雪,以华靡素朴、洁癖的叙事、森严的“宝石切割原则”,华丽洁净为其本体,《荒人手记》因而犹如一座精雕细琢的神殿,她以信仰的虔诚去构造之。古中国文化符码、中国文字、日神信仰,其色相,其身姿,共同构成了她这一支神姬之舞。  ——黄锦树  我十几年前写长篇小说《荒人手记》的时候,发觉对时间的态度是挑战的,姿态非常张狂。我一直就说《荒人手记》的那个姿态跟世界是宣战的,它是非常巴洛克式的,非常张狂的,它的整个的样子就很像弘衣法师那句很有名的诗——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朱天文  航向色情乌托邦?不是激进的同志文本,而是警世之书,道德箴言 零点叙事里,藏蕴一场文字修行之旅,救赎之行  《荒人手记》整个是一则寓言。假如荒人的身份——gay的角色,是个隐喻,那么它的四十九层意义里的一个意义也许可以是,它暗示着一个文明若已发展到都不要生殖后代了,色情升华到色情本身即目的,于是生殖的驱力全部抛掷在色情的消费上,追逐一切感官的强度,以及精致敏锐的细节,色授魂与,终至大废不起。进步的风暴刮来,旧的好东西瓦解为废墟。荒人迷惑的发出疑问,这是不是“同性恋化了的文明”呢?  ——朱天文   这是颓废的年代,这是预言的年代。我与它牢牢的绑在一起,沉到最低,最底了。 我以我赤裸之身做为人界所可接受最败伦德行的底线。在我之上,从黑暗到光亮,人欲纵横,色相驰骋。在我之下,除了深渊,还是深渊。但既然我从来没有相信过天堂,自然也不存在有地狱。是的在我之下,那不是魔界。那只是,只是永远永远无法测试的,深渊。  当我以前恐惧一次次飞蛾扑火的情欲席卷来时,以及情欲过后如死亡般的孤独,我害怕极了面对那种孤独。而现在,我只不过是能够跟孤独共处。安详的与孤独同生同灭,平视着死亡的面孔,我便不在恐惧。  ——节选自《荒人手记》


编辑推荐

●张爱玲、胡兰成“张派胡说”的嫡系继承人 ●朱天文对乃师胡兰成及其《女人论》的致敬致祭之文 ●“朱笔著天文”的文字炼金术士的集大成之作 ●一部“某类现代知识分子的忏悔录” ●1994年台湾首届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大奖首奖之作 只有她可以这样奢华的进行写作——阿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荒人手记 PDF格式下载



因为很花力气边读边体会所以要很久之后再读一次如果想买这本书建议要么能接受同志先当同志文看一遍要么接受不了纯理性地看或者干脆别买了真的有时候身临其境,拍案叫绝还是留给身临其境过的读者或者研究家去做


第一次在卓越购书。就有这样的状况发生。书籍 竟然 是 污损的而且还带着勒痕。这令我十分的不满。以后不会再往卓越买东西了。


已经买了,没有令我失望,是我喜欢的类型,并且,现在的价格也很好.


这次的包装加了一层泡泡保护,本以为书不会被损坏,但是打开时还是有一本的书封被折到,有一本放在中间的封面到前十页都被磕破了,这说明在发书之前就坏掉了的,这样还发出来。时不时就会发生书受损的情况,太打击购买欲望了,本来还挺喜欢在亚马逊买书的,出现的次数多了就超过容忍范围了。


快递人员真的很业余,除此之外,书还是蛮好的,只是封面真的已经很破烂了啊


一页纸上没有多少字,莫名其妙的词语


朱天文一家的文笔在台湾都有声誉,整本书充满了一种悲伤的气氛,四十岁的中年gay的惋惜和对往事的回顾。作者用同性恋来象征现代文明的衰退这种观点我很不喜,想想生气勃勃的古希腊文明吧!


心心念念很久的一本书,一直爱朱天文的风格


心里很不满意!!!书皮上还有指印什么的 书壳也坏了一点


总体没啥问题 非要吐槽的话封皮太薄还是白色的 加上这个质地 易脏易折损 保存须留意(封皮用纸真的要这么省么)页边距太大 这样充页数太不环保了又不是厚了就好其它还好


amazon上的书质量真的是越来越差了,我严重怀疑是不是盗版的!花了正版的钱买了纸质非常差的盗版,客户的心情可想而知!太失望了。


感觉不错。整体风格可以


书还没看,但是一看到封面都破了就心里非常不舒服。本人对书一向来都很爱护,这本书送来就塑封全都裂开,封面都撕破书角又脏又皱简直就想扔回去!!拜托卓越以后发书前仔细检查一下再发好么,有些人对这种细节不在乎但是有些人非常在乎,要不还要塑封干嘛啊!!


发货很快,是和最好的时光一起购买的,非常不错的书,推荐。


因为一条微博,喜欢上了这本书


内容还没看,质量很不错,亚马逊的送货一直很给力!


才女就是才女,满书的才气想看不见都不行。不过能力不行看不全懂。


封面极薄,比里面的纸张还薄,送来的时候不知道是受潮了还是怎么,封面有些皱,亏外面还包着一层塑料包装,可惜还裂开了一个口子。纸张虽然是淡黄色的很舒服,但碎屑太多,随手翻了两页,手上就是磨磨唧唧很不舒服。而且气味过重了,这倒是对看书喜欢凑得近的人很有好处,因为凑近了根本受不了这呛人的味道。


很受益的一本书,值得好好看!


很不错,使用的效果很好


  這是一部同志小說。
  我想,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要對別人說的第一句話,這也是我第一次讀這樣純粹同性戀題材的小說。因為一開始我並不知道,閱讀的時候一直很驚詫。
  朱天文的文字真的很美啊。那樣子的文字功夫真是驚豔,綿綿的,精緻的,精雕細琢,意味深沉。有時候這篇小說像是抒情散文,有時候像遊記,有時候像哲學理文,有時候又像是在記錄生活的小瑣碎。於是,小說的情節性並不強。與我一同閱讀此書的朋友說,她並不喜歡這本書。她說,這就是一個gay佬的矯情,詞肥意瘠。
  詞肥意瘠未免太過苛刻,精緻的話語難免給人一種刻意的感覺,但是小說的字裡行間蘊含著一個男同志的感情,對生死、生活、愛情、時間、性別、宗教的感悟,總給我一種頹廢到消極的感覺,一種淡淡的憂傷,其中的意蘊無限。小說寫得很碎,各種情景情節肆意交替,穿插著許多說理、抒情與描寫,甚至是許多無關的意象的堆砌,不像一般的小說那樣連貫順暢,但是現實生活中,那些細膩的人兒就是這樣活著與思考著,介懷著人世與人事。
  小說以一個男同性戀者為視覺,交叉講述了他同其他幾個男同性戀的相遇相識。但是,這並不是一本簡單的獵奇性愛小說,這甚至可以說是一本很純潔的小說。對於性的描述十分含蓄,但是美奐絕倫,那稱得上是同性之間情與性的交融之美。 逾越的文字並不多,倒像是一個愛他人與被他人所愛的細膩的自白,真的很細膩。於是,也是不習慣吧,我總是很難很自然地把小說中的“我”理解成男性,往往需要繞一個圈,也許,我的潛意識中依然無法完全接受同性之愛。
  不過,對於朱天文所說,這部小說使得她“和張愛玲平了”。我倒是覺得還不夠。張愛玲給我的感覺是陰沉的,像是憋不出雨的陰天,雨最後也沒有下,但是天憋得很,讓人無所適從。但是朱天文卻是另外一種,明明下著雨,卻是蔚藍的天,頹廢卻又細膩與多情,哪怕是深淵。而張愛玲是一直陰沉沉的天。
  真的好寂寞。我覺得,就是因為遇到了很多人,所以很寂寞。有杰、阿繞,永桔,蓓蓓,所以很寂寞。我們來不及去回憶與思念,來不及道別與團圓,急著去感傷,急著去感懷,只待老去,剩下一腔的多愁善感,開始的開始,分明是微不足道。讀寂寞的文字,很累,生活里的我明明就足夠寂寞了。
  朋友說,像你這樣的青春熱血的少女,這樣的文字不可常讀,容易變得像個綠茶婊,文藝婊。她不過就比我年長個四五年,分明也比我更加陽光,哪怕她是一個哭包子。我說,沒什麼,我本來就是一個碧池。
  2013年11月21日寫於宿舍。
  


   这本书,嗯,很特殊,男同性恋视角,坚持到20%,实在是看不下去,恶心感强烈
  
   还是那句老话,我支持同性恋的恋爱自由,但是作为直男对同性恋确实感觉恶心。。。
  
   就书来说吧,男主角在回忆一位好友故去前的过程中抒发对生活、对生命的感受
  
   文字也还算细腻,感情也算温润,平平淡淡,至悲至切
  
   但是,矫情
  
   大老爷们儿,男子汉,老像个小女生一样悲离合痛分别,葬花这事儿还是让林黛玉去干吧
  
   所以我挺喜欢《18岁给我一姑娘》的文风
  
   可惜18岁没谁给我一姑娘
  
   不过话又说转来
  
   男主角是个男同,这么矫情,估计是个受
  
   也算正常


   94年台湾就出版的书,终于在2009年等到了简体版.
  朱天文,台湾女作家,王德威所称的“张派传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胡兰成和张爱玲为师。书香世家.光这背景,就很是吸引.
   说到本书,其实很有种无法下笔的感觉.个性化实在是强烈.本书夺得台湾首届时报文学百万小说大奖。朱天文对这部作品也最为自负,称,有了这部作品,“终于可以和张爱玲平了”。感觉作者的援引过于丰富,雅俗两界兼有,不像小说,反而像大号的散文集.不是一本流畅到,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因荒凉而觉得无比的沉重.唯有一口一口的咽下去,直至心灵深处.然后,深呼吸,再缓缓的回味.
   本书采用同性恋的视角,以一个中年同志的手记形式来写作。实际上作家与第一人称是分离的,身份特征被作家借用。全书遣词造语极端风格化,精炼而浓稠度甚高,句句箴言,故事性方面则涵盖许多面向,形式独特,近似意识流手法,将生活事件拆散成充满生命力的碎片加以知觉化的重组,传达对生命与生活的思考,一度曾被质疑其是否可归类为小说样式,引发讨论。
   朱天文的聪明太外露了,象一只猫一样,不停的舔着自己的毛,牵着你的目光,惟恐你注意不到她旮旯里的聪明。朱氏姐妹,胡兰成的私淑弟子,都像她们前师母张爱玲一样,生就一个娃娃脸的老灵魂,出道就站在高峰,你几乎看不到她成长的痕迹。聪明人每见不得蠢笨的人或事,放不下身段,然凭她怎么炫技,在领会不了的人面前也是锦衣夜行.
   “在我之上,从黑暗到光亮,人欲纵横,色相驰骋。在我之下,除了深渊,还是深渊。但既然我从来没有相信过天堂,自然也不存在有地狱。是的在我之下,那不是魔界。那只是,只是永远永远无法测试的,深渊。止于此,止于我.经上说,不可试探你的神,到此为止."开篇便于文字上带来的别样的惊艳和沉重感.
   “如果你等我,我会回来。但是你必须耐心等候,等到日头西落,等到天下黄雨,等到盛夏的胜利,等到音讯断绝,等到记忆空白,等到所有的等待都没有的等待。"大爱这句出自西蒙洛夫的诗的句子.那意境足以让人,闭上眼睛,享受这样的哀伤.
   “看呀沙暴天空下,都在竞筑摩天城,吾等不见太阳久矣。那沌灰的半空中开过去四节蓝白车厢,我跟永桔指其约誓,将来此车正式营运时,我们必得牢记,互相提醒,千万莫搭以免烧死。
    时间是不可逆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然则书写的时候,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
    因此书写,仍然在继续中。”
   书是这样完结的.或许通篇皆晦涩,却是一本让人可以一读再读的书.不过,前提却是不能把他当成小说来读.因就故事情节的趣味性而言,通篇都在自顾自的挥洒那些灵光乍现式的感悟,曲折有限地说事,情节交代得太少,封闭性太强.换个角度,或许才能悟到他的好.
   这次的读书笔记实在是有些偷懒,"美文不可译".又岂是我一篇小文字心得所能说的好的.
   有亲说,忘记朱天文这个名字,或者铭记于心,这或许是最有可能的两种选择。
   不过,对我这样看杂书的人,便只是锦上添花的存在了.


  一位女性作者写男同性恋的书,在心态上写得深入而真实,让人觉得格局很大。
  
  非常多极其细腻的感受,很多通感与移情,比较魔幻。
  
  最好的是关于荒人这种心理的捕捉,借由同性恋的身份述说,而写出了边缘,荒的感觉,一种所有人都可以共同体会的情感。写同性恋者无祖国,写最好的时候最害怕失去,写`我们都已经收山拼命保养身体只剩下阿尧还在老骥伏枥´, 还有写那个回不去的,异国情人故乡的乡愁。 虽是从个别群体出发写得,但这些情感是所有人都相通的。这是最成功的地方。
  
  功力很深。没指望一遍读懂那些明喻暗语,每过几年回头读,都有新的感动,读这本书是件开心的事。而那些她剖开来给我们看的情感,每一天都在身边,她教你冷眼旁观。
  
  真的是用整个的生命在滋养写作这件事的作家。


  作者写了个gay,但这个gay的脑子是作者的,从头到尾都是作者自己在说话。所有的人物浮光掠影般过一过场,是为了作者最后的开悟。她从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议题,内容是不断地分析得出这个议题的结论,顺便扯点情节,所有的场景为这个议题而存在。并不是循序渐进地通过生活的现象表达故事再映射出哲学命题或厚重的底蕴。小说之所以不同于散文杂记是因为它有人物情节气氛或者炽热的感情。不是置身于生活之外,不冷不淡地说些空话。如果是想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可以记日记写散文,如果想表达自己的读书感悟,可以写读书笔记,借用一个gay的身体,说自己的话有什么意义呢?把人物弄成怪物,错位错得离谱。
  
  如果想要表现一个沉浸肉欲的灵魂渴望解脱,为什么又没有性爱的详细描写?三言两语便代过,形象的外在行为更能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几句琐碎的自省就行了?这里的主角明明是在进行苦痛的自我挣扎,语言表现却像是一个不在状态的冷静路人。与永桔莫名其妙爱得难舍难分,两人之间根本没有充分的互动,都是作者在自说自话。
  
  一个作家的生活中只剩下了写作,还真是可怕。那时他都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只能成日地胡思乱想了。
  


  电影,小说,人类学,佛教,基督,都掺杂在一起,配合煽情的描写,场景是大的,又是美国又是印度又是日本又是罗马。可实在写了些什么呢。其实我觉得列维斯特劳斯和福柯,还有日本那个传说,都不是很相关,那些为了让描写更有画面感的电影联想,其实是把叙述更拉平了层面。媒介信息太繁杂,提到一个东西,比如颜色就絮絮叨叨罗列开来,偶尔用之就好了,用那么多美感消减。只是一幅画过度到另一副画。不如老老实实地工笔白描。只是这样很让人怀疑文字功力。因为你把传说,轶事,甚至书评夹杂进去总是好办的。
  
  张派传人什么的,更接近的是胡兰成吧。文字少节制,联想太频繁却少洞察,哪里有张一半幽深睿智。可能我比较倾向老成的文字,这个青春气息逼人。可能是日本元素加入太多,像看漫画一样不经意。把用的古典也都冲淡了。
  
  世纪末的华丽我觉得要好得多。


   我看《荒人手记》并没有多大兴趣,因为我还无法理解那种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微妙情感。我是冲着朱天文那句骄傲的话“写完这本书,我就像张爱玲了。”而兴冲冲在书店买下了,回头仔细看的时候,才发现这书中所言与我真的不是一个人世。我不得不羡慕起朱家姐妹来,二十三岁这个年龄,小么?是不是小到无法写出人性?但朱天心17岁就写下了《击壤歌》,只要一想到朱天心,我就觉得我的人生真是失败得过头。
   再说这《荒人手记》,要说像张爱玲,不见得,似乎更偏向意识流些,是伍尔夫么?朱天文的成文布局又没有她那么行云流水。我颤颤地以为,这是朱天文惯用的作文风格了,她学了张爱玲三分像,文章里也只能用到这三分。而把整篇文章竖起来看,分明又是她自己的创作风格,跟任何人无关,如同那部《巫言》,大概朱天文自己也是模仿大家,一会儿是卡尔维诺,一会儿是胡兰成,在世人面前又说是张爱玲,到底是哪个呢?天下文章从来都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的,当下想学什么便学了,最怕的是学什么都不像,又标榜是学了哪位大家或是大人物,最后落得媒介批评如潮,做人又有了负担。
   但我总相信文章向来是要多看多学了才能写好。因为不是在乎写得多,是要写得真,还要深刻。写谁不会呢?拿起笔就是了,写完了,把这写好的一千份垃圾扔进纸篓,等到一千零一份,也许是好文章,也许还是垃圾。哎!懊悔起来了,要么把时间浪费得更有意义些,要么不要浪费。那些用来睡到想吐的岁月,我原可以用来见识得更多,更广,然而时间不可逆,生命不可逆。除了书写时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那么,让书写,继续。
  
   我不知道他去的排练场在哪里,他的工作伙伴们,社交圈,他的家人。我和他之间缺乏任何人际网络,只有爱情。爱情迷乱了我的眼,以为全世界都在这里了,这个窝,这张床。突然这一天,雾障消散,只剩我一人独在荒野,我们的欢乐华屋原来是青冢一堆。
   ——《荒人手记》
  
   痛笑一场之后,他瘫痪躺在木板窗台上,窗檐上是斜斜的相思树枝,和枝叶之上无云无尘的大气层。他觉得整个人很充满,很荒凉,想要堕落沉沦,万劫不复,也想要飞扬天涯。哥哥发现存习的存款少了很多,隔着房间提声骂他,骂他把钱乱花都花光了以后怎么过日子。过日子?过日子不简单吗?他翻个身,睡着了。
   ——《童年往事》


  大概是第三次读荒人,竖版的繁体字,将心魂拉拽至遥远的古中国,荒腔走板的古老文字,是谶是魔。
  
  中间,阅读断断续续。各种琐事缠身,所以腾不出大段时间以供悉心赏读,但好歹在一个相较不算太热的周末读完了。
  
  篇末,朱天文说:“时间是不可逆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然则书写的时候,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因此书写,仍然在继续中。”
  
  前几次的阅读,似乎总有意犹未尽之感,大抵是因为书写在继续的缘故,多少有戛然而止之嫌。但今次,却读得好生凄凉,甚至有不忍淬读的感觉从心底冒出。那种末世感,荒凉无稽,却如鬼魂纠缠,而朱天文的书写又那么生冷决绝,凉透纸背,啃噬人骨髓。
  
  虽然已过千禧年,但注定了,经历末世的一代,终究走入越来越混沌的现世界,再无安身立命之所。
  
  天文尚有文字可立命,且那么笃定的,“我将居于那大壑之崖,目睹多少人物跟世代从我旁边经过走入大壑不返,我亦日渐干枯变为一具执笔蹲踞在那儿的木乃伊,而依然,书写不休”。
  
  而荒芜如我辈者,何以自赎自救?
  
  我找不到答案了。
  
  因为于我,这答案太过沉重。
  
  犬儒主义者,那个住在木桶里的怪客,从里面看到的世界是不是不一样呢?
  
  有那么多次,我认定了,那个木桶就是全部世界,以致周围的所有一切都消失隐遁,只余下一人一桶,足够了。但终究自欺欺人罢,世界以它的法则定制了木桶,而以木桶立命,仍是逃不脱宿命之劫,何其悲凉呢!
  
  于是,在掩上书页的时候,我看着封面上疑似基督殉难的插画,以及“荒人手记”四个艳红大字,久久不得排遣。
  
  那将是刻进我生命印记里的文字劫吧,余生都不得脱困。


  一句让世人都警醒的话,“很多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我们时常要心怀感激,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看了后记才发现原来不是要写同志的,只是作者的一个同志朋友给了她继续的“能量”。
  
  这么看来,“同志”只是一个“幌子”,托“物”言志而已,对于那些希望在故事中真正找到“同志关怀”和“被认可”的人,这本书会让你失望。
  
  
  但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作者刻画的“我”和以下几个人的那些细节倒是真的留在我的脑里。
  
  1.阿尧。黄书尧。他们的越洋电话写得最动人、最扎实、最有生活味。阿尧打给“我”,说只是想听听“我”的声音,然后就一直沉默。这个镜头一瞬间击中“我”。
  
  
  2.严永桔。“我”费了很多笔墨刻画的一个人,最记得作者用“浑翘结实”来描述他!这四个看得我心花怒放啊。“我”和严永桔在罗马教堂结婚,“我”看他吹小号和自由摇摆的样子就醉了,那一段真的让人陶醉。画面纯粹、干净,“我”的冷静和敏锐,又给这种温暖的画面加入了深度——幸福的时刻,我总感到无常。
  
  3.fido dido。那个让“我”感觉青春不再的男孩儿,“我”对他说的“就这样吧”——我心里表示就此分手,再也不见——在他眼里却完全体会到那层意思,两代人的“隔阂”和“我”无法生效的“老练”,形成了非常耐人寻味的审美特色。
  
  4.杰。那个让“我”“习惯这一切”的舞者,让“我”捉奸在床的人。“我”反复回到台北看看杰的窗户的片段,我也深有同感——你爱的人,当你还没全部看懂他就分了手,那么你一定会对他念念不忘,而他对你的“伤害”往往还强化了这种“念念不忘”,让你在不同的人生时刻,总是回到“那个窗户”、“那张床”、“那句话”。
  
  
  后半段,作者用了好多精力在议论全书的精神内核,我觉得很无力,底气不足的感觉。宗教介入到“我”和作者的想要传达的东西中,显得硬生生,少了灵动,可能也正是“同志”题材只是作者托的“物”罢了,是不是有更好的题材让朱天文来审视这篇小说,说不定就有更好的选择。
  
  


  首先要说这个三星完全是基于不影响大家队此书印象的做法。我不会给这本书打分,就像我不会给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打分一样,既然作者的追求之一就是不希望读者太轻易地看懂,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下面几点只是我个人阅读时的感受,随便和大家分享下。
  
  1。场景与主观体验
  意识流的一大特征就是强调作者的思维意识,而场景,或者说包括社会环境,都只通过主观体验感知与表达。很遗憾的是,就我个人而言,会更喜欢她在<巫言>里的行文,有远有近,有疏有亲。正因为有疏离的关系,才显得近景下的人物情感更易共情,少了一种做作的荒诞感。
  
  2。张派之名
  很喜欢张爱玲,尤其是她早期中期的一些作品,我看到的是精致细腻的情境塑造,人物内心纠结与社会环境束缚之间的张力。在那个时代而言,这样精致的主观描写的确少见而出众,就好像作者努力在此书里打破对小说的固有印象一样。也许正是"荒人"的身份,让这一次的故事里游离了那些"得体或不得体"之类的观念束缚,在百无禁忌之后仍然努力拼凑出所谓"荒人"的生命的重量。有人欣赏,也有人不,关键却是理解"荒人"在现代性的乱世中浮生一梦,里外呼应,犹如张氏写倾城之恋时的风雨漂泊。


  不过女人到底是女人,日子久了就任由感情泛滥萌芽,至今日造成伤心的局面。女人都痴心妄想,总会坐大,无论开头是一夜之欢,或是同居,或是逢场作兴,到最后老是希望进一步成为白头偕老,很少有真正潇洒的女人,她们总是企图从男人身上刮下一些什么。——《胭脂》
  我想到了这句话,可我却试图一直放开他的手,我什么都没有得到,得到的不过是他对他曾经给我的爱的极度否定,可笑的的是这个男人却从我的身上刮去了那个叫亲情的东西,爱情,我没有弄懂,他们也未必懂,时间缓和了悲痛却一生都无法抹掉被亲情背叛的阴影。


  回复@编剧郭延:对。写剧本也是一样,需要沉浸,需要时间,需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就像潜水一样。 //@编剧郭延:剧本也是同理吧。
  @咆哮女郎柏邦妮 : 看朱天文的访谈,她谈到“小说的伦理”:“你以为小说随时都可以写的?不是呀!若你一直都不在这个状态里,小说是会不认你的呀!小说有它的威严,也有它的法则和伦理,它的伦理很严格。没有累积,没有存款——情感也是要存款的呀!一味消耗就没了,写小说也是一样。”这几句话简直让我悚然而惊。


  花了几个晚上睡前故事的时间读完了这本小说,感觉非常喜欢,总让人想要继续读下去,虽然是意识流的写法,没有传统小说那样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情节,但是独特的内心剖白还是非常吸引人的。不过若是真的要与张爱玲想比,我认为还要差很远,这本书里描述的苦修者碎片似的灵魂,杂糅的科学理论,引用联想的媒介,这其中很多地方过于牵强附会了些,远不若张爱玲的那般深刻,一针见血。


  
  
  正是因为读社会学专业,所以,囫囵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一个看待他者的态度,尽量感受着一个越轨荒人的越轨感受,但并不切肤。所以,却完全不够。希望待到阅历积累到一定地步,再重新读它。
  
  很喜欢这本书的叙事顺序,作者将这些故事碎地恰到精妙之处,点点星光,处处精妙,让我对时间的感受,除了顺序逆序,重复等,又有了另一种感受,就是碎在一起,无序中的有序。
  
  另外,对最后一句印象颇深:
  
  时间是不可逆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然则书写的时候,一切不可逆者皆可逆。
  
  作为一个书写者,真是幸福。


  前前后后两个星期,有些章节和故事反反复复地咀嚼了多次,才恋恋不舍地把书归还给图书馆。而且看完之后有种冲动,很想立刻再买一本来放在手边,可以做笔记,可以写书评,可以圈圈点点,堆砌自己内心最真切的震撼和猛醒——也许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事物,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朱家姊妹的文笔向来是温婉悉娑,犹如硬硬新织就的光亮锦缎。朱天文不兴波澜却又万丈波澜的笔法让人爱绝。“他用他前半生的繁华旖旎做成水露,供养他後半生了寂无色的花枝。”
  
  眼睛扫到这样的句子,顿时脑里有一块地方就闷闷地爆炸开了,犹如当头一棍,片刻的呆愣之后,竟然无比惶恐地急急读下去,唯恐错失了什么比之更好的字句。
  
  再往下读,作者所借的身份的逐渐公开,更是吸引了我的注意。阿尧是直接的正面的炽烈的,把生命投入到与时间的热烈的交欢,鼓吹同志之爱,他是走上街头的正片,而“我”呢,不过是乡愿的负片,怯懦藏身于幽暗橱柜里,以昼为夜,苟活于纲常人世。
  
  这是一道一击即中的闪电,这样的视角和叙述让我害怕,急忙避了同学,跑到图书馆偏僻角落里继续看。有片刻面红耳赤的羞赧,仿佛自己已经被人剥开外衣,坦露在白日之下,斑斓隐秘的旧事被逐一晾晒公之于众,那些我曾经独自经历的悲喜,顽固收藏不愿告人,以一己之力抵抗着时间、抵抗着遗忘的少年秘密。
  
  然而公平地说,抛却叙述主角的身份认可,单是从语言和文体来看,这也是部极好的作品。
  
  “我”的故事继续下去,其他的几位我生命中的男人的故事也一一陈列:
  
  最初纯洁懵懂的恋人阿尧,在美国的时候放纵欢爱染上艾滋,返台之后接受化疗,在日本的家里终了残生,死前应允了妈妈的恳求,皈依上帝,火化之时妈妈眼里仍有深沉悲悯的泪光。
  
  在台南服兵役时期的男友杰,一个生性狂浪的舞者。身形健美却随性而轻率。这样艰苦的异地恋情全靠北上的火车昼夜与出租房里短暂汹涌的宣泄,最终灵肉的损耗伤及自己,方才看清了爱情的另一面。
  
  而永桔,永桔作为最后相伴一生的人,则是另外一个不同的形象。这是把自己压低到卑微里,再谨慎地选择之后所携到的手,故此永不分开。在经历过爱与被爱,期冀与失落,冲动与冷静,生死与别离等等一切必须经历的关于相爱的课程之后所对眼的人,故此不渝相爱。
  
  想了一想自己,至此已喟然。
  
  曾经有很多年少的情事,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不敢再去面对那样的场面,不敢再设想那样的夜:自己跟自己对峙静坐,生生剥离开早已黏附在骨头和神经上的残存的纪念,又要重新面对一遍那时的自己,看着那个懵懂不识物的少年,一步一步走过万千人潮中的旷野,一步一步远离最初的本原,一点一点揭开掩饰的标签,直至战栗着面对最真实的自己——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却不得不相信。
  
  但是如果不写,任凭时间和世事这样打磨,再尖利的刃也会有钝的一天。我不想看到结局,故我永远在回避开始。但结局先我而至,相距不过一盏茶的时间。
  
  所以为了安慰自己,把这样的一句话抄在了本子上:
  
  “我还活着。似乎,我必须为我死去的同类做些什么。但其实我并不能为谁做什么,我为我自己,我得写。
  
  用写,顶住遗忘。“
  


  读这本书总是心里有种茫茫然
  描述很刻骨
  感情的招摇和隐秘,因为作为少数的存在而被放大
  人心里的无助和要强
  书不长,看了很久,并不是那么能看下去,书附录对此长长的分析评论也无力再去看
  朱天文似在世外看着世上种种,想起那个词:临水照花
  


  书本这样物件给予作品地址,使之安顿下来。时报文学当年的荒人手记编辑另起炉灶,小说便跟着那编辑,算帮衬新出版社。而我看过的版本是从网络上一段段抓取并自行汇集打印的一刀A4纸。书名为自己郑重写上的荒人手记四个黑字。此后收了英文版送人,也收了印刻的全集,没有碰过这本。因此这白白封面的新经典版是所阅的第一个印刷版。
  
  这次重看,怎么翻一翻就没了,且“文从字顺”,不象从前我的打印本,动辄以?代替应出现的字词。扫描仪不熟印刷繁体字。
  
  新版里后附几篇英译本出版后赴美所作的演讲稿,包括 废墟里的新天使,和 来自远方的目光。前言里朱回忆世纪之交这趟美国之行旁观道琼斯指数涨破万点,即想起台湾世纪末的浮躁与萧条。
  
  “尔时至今,台湾已历经两次政党轮替,唉经济奇迹后亦政治奇迹啰”“我说这些,由于《荒人手记》改版新出,一起过来的老读者们很知道我在说什么。至于新读者,有新读者吗?我讶嗟此书写成时作者三十八岁,简体字版的书腰带广告作者是 眼界大千皆泪海 为谁惆怅为谁颦 弘一法师的诗。但我现在想,众生哪有那么多泪呀。”
  
  书中爱情感受之准确,若干年后让作者也叹服自己。那位忏情者,最后得出规训自己与爱人的结论,本人经历过无责任杂交的阶段,因此对“食伤”年代的抱怨不容置喙。但这种确凿在读者得知作者身份后不知有否松动,毕竟,食伤年代的人愈来愈不要相信专情、繁衍、守贞这种“旧的好东西”,那种不信的强烈,是连荒毁也在所不惜。
  
  而荒人里的引用部分依旧指点迷津,当年一定是因为读了打印版去看的李维史陀,及总也看不光的福柯,现在好了他们总归不会再写新的。当然荒人背后有未直接道明的胡氏全集。今年朱天文编撰的胡书信集出版,不知多少新旧相识与之同往。
  
  


  说起来,这已是第二遍读《荒人手记》了,第一遍是电子版,我向来是个一目十行之人,但匆匆浏览下来,却不禁被其中的深刻与句子的张力所吸引,放慢了速度,这是多年没有遇见的事了。一遍之后有种深深被震撼的感觉,便渴望着能够拿到一本纸质版,在指腹与书页的磨合间,在旁若无人的静谧里,享受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个不曾接触过的全新的世界,一个边缘人的世界。
  
   是的,那是一个边缘之人,一个被自我异化了的同性恋者,瑟缩于世间这座荒城里。他是个荒人,殊不知这个世界比他的内心更为荒芜。他在手记里不止一次疑惑地发问,这是否是“同性恋化了”的文明?他说在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同性恋社会如朝露一般,稍纵即逝。那个色情乌托邦是他对自身的宽慰还是对世人的辩解,或许我们是不知了,朱天文或许也不知,但愿他自己能懂得吧!
  
   他柏拉图式的恋人阿尧,却是另一个对立面,他在纽约上街游行,投入至各种争取同性恋权益的活动当中。文中他说“他是正极,而我是负极”他永远无法在他人面前启齿。阿尧是张扬的,肆无忌惮的,伤害着他人,甚至包括自己善良的母亲,也在不停地自伤。
  他纵身于声色犬马里,不知疲倦。最后的了艾滋,萎缩成一具干瘪的尸体,干涩而凝滞。
  
   对于荒人而言,情欲已是一种食伤的消遣,没有热爱,也没有了排斥。在开头他便说“我也不是弘一法师那样,他用他前半生繁华旖旎的色境做成水露,供养他后半生了寂无色的花枝。”他是一个立在隐遁与焚堕之间,接受风化雨蚀之人,生怕向后一步便叛了同族,向前一步,则坠入深渊。
  
   荒人,是这个荒芜之城的荒凉之人。他用一双眼注视着世间一切。阿尧的情事,在我眼中如螳螂,过后即弃。他说,他们是终结者,亲属单位的终结者。所有那些曾经存在的同性恋文明“因为它们无法扩大,衍生,在愈趋细致,优柔,色授魂予的哀愁凝结里,绝种了。”
  
   他如同巫一般书写,衔接着堂而皇之地文明社会与阿尧所在的那个声色糜烂的世界。他说“我写,故我在。直到不能再写的时刻,我把笔一丢,拉倒,因为我再不会有感情有知觉有形体了。”他不仅是一个传述者,更是一个曾经的实践者,在追逐青春的过程里用性来麻痹自己。他用文字忏悔,却并不希望得到谅解。
  
   G是不被祝福者,是乡愿的负片,懦弱藏身於幽暗橱柜里,以昼为夜,苟活于纲常人世。在自觉是偷来的幸福里患得患失,每一次的分离,都诚惶诚恐地以为是生离死别。人生本是无常,但G的世界里有着更多飘忽不定的因素。所以永桔是“永吉”,一种不甘心的寄托。
  
   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性与社会的命题,朱天文不厌其繁地用李维史陀、傅柯理论与经验来佐证,是否社会终有一天会发展至那样一个阶段——“性远离了原始的生育功能,升华到性本身即目的,感官的,艺术的,美学的色情国度。”这是荒人所希望的,亦是他所恐惧的。
  
   荒人是伶仃的,一如书写者,写在寂寞蔓延时。书中的荒人仍在等待着永桔的归来。书写仍在继续。
  


  荒芜之城,荒凉之人
  荒凉的人,寂寞的人,肮脏的人。
  在一个光华璀璨、内心荒芜的城市,写一个人的文,如同末世的族类。
  寂寞荒凉的文字,少了很多标点,纸张素素的和内心一样空白。
  寂寞荒凉的文字,写一个人的颓废生活,写得文不成文,探讨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文体是多余的。
  寂寞荒凉的文字,记录了很多名人,如同在记录自己一般。写一个人终身沉陷在自己迷乱的性意识之中,但他开始渐渐研究他、看清他、叙述他的时候,已经没有生命将这一场漫长的叙述完成。写一个人类学家,研究远古的男女意识,固执地去捕捉那些早就已经消散的历史,只能在纹身和图腾中探寻几千年前的痕迹。写弘一法师,他前半生的绚烂的情事,足以芳华他后半世向佛的素心。写迈克尔杰克逊,为自己建造了一座游乐园,在一个人的夜,孤寂的夜,身着睡袍,坐在旋转木马上,做他在童年未曾做过的事,这个本应欢快的地方,在他的周围是一副末世的景象。
  寂寞荒凉的人,一个人静静和鱼相处,像对待人一样疼惜他们,像对待人一样埋葬他们。一条困在鱼缸中的鱼,有时就是她最好的伴侣。
  寂寞荒凉的人,读书观影。从无数的文字中寻早解脱自己羁绊的论据,在电影寂寞凄迷的镜头中看见了自己的命运。
  寂寞荒凉的人,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拥有过阿尧、杰和永吉,以及无数个不知道名字经历的同性性伴侣。他年轻是因为阿尧而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对同性的性萌动,却唯独没有和他发生过关系,所有应该做的和不应做的都粉碎在他的脑海里。他曾经深爱过杰,却因被抛弃,开始他滥交糜烂的岁月,而后在岁月中墓居,层层剥皮,企图走向一个新的自己。他渴望正常的婚姻,却无法和没有张力的女性在一起,他开始慢慢畏惧他妹妹家那平淡的家庭空气。当他和永吉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结婚之后,深深陷入忽然没有他的恐惧之中,他的平淡的人生中依旧处处弥漫着不安。
  当他观赏正在听音乐的费多,无法融入他的电脑游戏之中,他忽然羡慕他的年轻。那刻,他才明白,他只是一只古老的变蝇人,有着太多的古典的人伦的畏惧。他是一个出来玩却放不开的渣子,不想新兴人类一般可以放开自己的肉体亦可放开自己的心灵。
  寂寞荒凉的人,常常纠结与色欲满足前的躁动和色欲满足后的空虚。他自渎或渎人,带着一身激情后的疲惫走在狂乱凄冷的街头,不知哪里是爱欲后的归宿。他与陌生人野合,不付情感,只萃取自己需要的,余皆弃忘。他奢想着最丰盛的性飨宴,也承受着生命深处袭来的孤寂。
  寂寞荒凉的人,不愿去参加团体活动,因为性取向而不合群,在边缘化的生活状态中逃避、固守。
  寂寞荒凉的人,在永吉不再的日子里,不愿再回到那段迷乱的岁月,于是去印度旅行。忽然在这一趟佛性的旅途中,他想起自己寂寞的心绪,想起那些颓唐的岁月,又想起佛陀的悟道,想起历史在人心中的纠缠。这个荒凉的人,带着寂寞的过去,带着荒芜的心绪,仿佛坐化在自己的曾经。
  寂寞荒凉的人,他的阿尧终究因为艾滋而死去,仿佛带走了他的整个曾经。但是他说,他的故事还会继续。他将继续沉溺与那些文字带给他的欢愉,续写荒人的手记。


  繁盛得像朵有千层花瓣重重叠叠在一起的,灰蓝的,草绿的,褐红的,绚烂又变了色的牡丹。细腻地让人几乎不堪承受。但是你在空地里,田野上,百花丛中,无需对比也无需孤立地,立刻便被她吸引。这是它的文笔。
  
  你一旦看进入,你便与它绑在了一起,一同入水,一同下坠。这是她讲的故事。


  用写,顶住遗忘。
  
  我读,故我在。 
  
  
  
  一本很烈的书,烈如陈酿。
  
  在我不多不少的读史里,此书必独树一帜,遥遥隔绝于众。
  
  阅读,并非内容,亦非结构,是思想在那一页页纸面上的擦痕。
  
  一个个方块字堆叠一气,便有吞魂蚀魄的诡密。
  
  我缜密地读,私解偶有的少见不识的某字,以维其蕴,过程中时似行走,时又似游离,但总在似离未离之际,又被某一句击中神经之要害。
  
  如她说:寂寞是不能排遣,打发的,遣而遗之,随即,它又来了,而且这回,它要得更多。寂寞唯有一途,就是与寂寞彻底共处。
  
  
  
  我很诧异此文出自一个女子之手,单单词藻,全书毫无窠臼,每引必新,每喻必奇。
  
  如果这是胡兰成的教育成果,那张爱玲那著名的“低到尘埃里”也不全是无智商的爱情。
  
  纵三流人品,与旷世才华并无相悖。
  
  朱天文是胡兰成的弟子,如果你曾迷失于侯孝贤那著名的长镜头电影里,你也就明白朱天文(她是侯的编剧)的派别风格了。
  
  
  
  同性爱,爱无异,他看着恋人之他形容道“我的人整个像只剩下一泡裸露无任何自卫力的心肠,软嗒嗒淌着水晾晒于白昼下。”
  
  《男孩不哭》与《蓝宇》后,我曾尽量避开同性作品。你知道,不是你的那盘菜,无以置评。
  
  读《荒人手记》前,我只谓其声名远播,而实不知此书论述同性爱。
  
  我们社会果若发展至完全不以繁衍而性,不以性别局爱情的时代,那亦不是我的时代。
  
  这是个虽不见怪,但仍稍私以为怪的种族,恕我保守之心吧。
  
  不以为异便谈不上救赎,何况“救赎是更大的诿过”。
  
  
  
  当然,这不是耽美小说。
  
  男男爱,湎于肉欲,死于爱滋——这些在当今仍有些刺目的字眼不过是作者铺陈其思域识海的道场。
  
  内容从来只是艺术的伪饰,真正的内涵只有思想,生之灭之的思想,又或是空。
  
  朱天文给我们看的是一块思想彩布,无规浸染,又诡异合谐,烟视媚行于目下。她给这块布起的名字——色情乌托邦。
  
  你可以不言喜恶,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你毕生未见。
  


说得好,替我省下一本书的时间啦!~


你看过巫言么,很多地方貌似也是没节制絮叨的感觉。。。


@食菠萝 没看过,我看过她早期的几本,感觉都还行啊。她是不是比较适合写中短篇。长篇吃力了。


完全赞同你的观点啊!!!


我还没有看完,里面一些话很难咀嚼出意思。


慢慢品味就能感受了,特别是在一个人的时候~


矮油小明


夜猫族啊。


因为你的评论,我提前把这本书放在要看的书单前面开始一览,已经看到书的中间段,感觉知识量很强大,作者淡淡吐出,读者却很吃力跟上作者的步伐,每个段落都耐人寻味,看着有点王家卫电影的感觉,那段养鱼的描写,还有大象之死。。。好吧!继续看。。。


不要急,需要慢慢品读,这是本好书!


如这本书 我就没读完 现在估计在图书馆也遇不到了 T.T


@Azeril
没关系,不喜欢就不要读,强读也没好处是吧。
后面四分之一是论文……里面也有很多新知识,但是我找不到电子版,又不想手打了。


因为台湾书读太少了的缘故吧 想充实自己的阅读来着。
朱家那几个貌似都很强啊


@Azeril
效兰师……
话说胡兰成故居就是我姑妈家隔壁的那幢土房子………………我下次要去围观一下。


这个敢情不错啊 ……


写的好好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