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崖史话

周学海 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作者:

周学海 编  

页数:

457  

内容概要

  金崖镇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明清时期甘肃绿烟种植和水烟加工的主要基地,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众多。位于榆中县北部、苑川河中下游,距兰州市区18公里、榆中县城20公里。东临夏官营,南接连搭,西靠来紫堡,北与哈岘接壤。全镇辖16个村委会,79个社,5888户,24755人。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8万亩。苑川河由东向西横贯境内,河南土地相对较为宽广,是高原夏菜的种植区;河北土地较少,工业企业较多,是省内重要的塑编加工基地。陇海铁路、兰渝铁路、风巉柳高速、309国道、东金公路穿境而过。

书籍目录

历史回眸苑川河流域的变迁话说苑川金崖镇历史沿革汉代牧师苑丝绸之路途经苑川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西秦建都苑川东晋高僧法显在苑川“夏坐”唐代的苑川明初移民兴苑川清冯浚光苑川见闻苑川烟草三百年民国18年的饥荒民国时期的金崖镇远去的水车沧桑岁月金崖金姓的来源金城陆氏根在昆出陇右邴氏来源岳飞后裔与岳家巷郑文奥随甘军抗击八国联军回忆陇海铁路建设苑川河的五次治理20世纪中叶的苑川河新中国初期繁华的金崖古街解放大军初到金崖镇压“无极道”叛乱始末新中国初期的烟民改造共和国总理视察梁坪肃王府、肃王与肃王墓风雨沧桑三圣庙金崖驿站寺背后金氏家庙周家祠堂郑家祠堂张家家祠金崖村金氏家祠福元泰烟坊白马庙雷祖庙关帝庙金崖四合院苑川“七月官神”甘肃第一个农村党小组—— 邴家湾小组甘肃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金崖支部抗战时期党在金崖的革命活动皋榆工委在金崖建立的组织中共金崖工作委员会解放战争时期党在金崖的活动甘肃最早的共产党员张亚衡金自山北平就义窦香菊心中最美的记忆金天华打游击李屏唐的革命生涯薪火相传的革命父子陆长林痴心为革命从放牛娃到将军郑重远播火记窦志安的峥嵘岁月彩虹依旧灿烂星火耀苑川张一悟、窦时寻与陆长林陆善亭艰苦岁月见真诚金色理想的守望者郑氏三兄弟的革命人生大智大勇的金焯三教育家陆润林一心革命的沈秀峰苑川河畔“阿庆嫂”皋榆工委的第一部电台百年经济文苑华彩苑川骄子轶闻趣事方域物产民间传说苑川新貌后记

章节摘录

  历史回眸  在苑川河流域几千年的发展中,历史上的数次移民起到了巨大作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内地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使这一地区逐步由游牧转向定居农耕,农业开始发展。东汉陇西太守马援,以苑川河谷为“龙马之沃土”,奏请光武帝批准,将客居武威的金城居民3000余口,迁回旧邑,并将苑川河一带耕地划出一部分让他们耕种。魏晋南北朝时期,原处蒙古高原的鲜卑族人也内迁,进入陇西和河西走廊,这些氏族也注重农业生产,如氐族建立的前秦形成的“关陇清宴,百姓丰乐”的农耕丰乐景象。  明初,朱元璋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了军屯、商屯、民屯等形式的移民垦田政策。在这次大规模的移民中,形成了苑川地区的移民小环境。明洪武二年,因河南、河北、安徽、湖北遭受严重的水灾和虫害,而山西却获得丰收。于是,很多灾民聚集到山西洪洞县一带。洪洞县有棵大槐树,树冠很大,号称“绵延二里”。因为正在夏天,明王朝在大树下设粥棚,舍粥赈济灾民。但是杯水车薪,大槐树下的几口锅救不了几个省的几十万灾民。面对这种情况,明太祖朱元璋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向西北、东北移民!这样,将一方赈灾变成了全国赈灾,减轻了山西的压力;通过移民,推动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  从洪武二年到永乐三年,明王朝实施了两次大的移民。直接移到榆中苑川的没有一人,而是移到皋兰、定西的灾民辗转定居榆中苑川,苑川地所到移民将近200人。到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家是从山西大槐树底下来的。”桑园子、邴家湾的周姓就是那次移民时迁来的。据说,在往甘肃的路上,移民中有个姓白的和姓魏、姓金的关系密切,但魏金二人膝下无子,姓白的汉子便将自己的老二、老三过继给魏金二人,到了榆中后,白姓定居在北山哈岘,魏姓定居在青城和什川,金姓定居在苑川河下游。很长时间内,白、魏、金三姓不通婚。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金崖史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