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甘肃农业史话

武文斌,刘志民 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作者:

武文斌,刘志民  

页数:

352  

内容概要

  《甘肃农业史话》的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甘肃农业发展历史的各个方面,融史料性、趣味性、故事性、可读性为一体,是一部深入解读甘肃农业历史与现状的通俗性读物,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出版该书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农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甘肃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古文明遗址遍及陇原。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存证明,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已在陇原大地上从事耕耘、纺织、狩猎、养殖等原始农事活动。汉代,经过移民实边,开垦屯田,甘肃农业已有了长足发展。丝绸古道的开通。农业开始引入栽培作物和家畜养殖,如胡麻、大蒜、胡萝卜、蚕豆和大宛马等,农业技术得到重视和推广,使甘肃河西走廊成为物产最为富庶之地。隋唐时期,各地广泛种植麦、豆、棉花和各种蔬菜瓜果。六畜已为农家广为饲养,牛、马为役畜。各地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农牧业兴旺的繁荣景象。宋代,甘肃农业又有较大进步和发展。

书籍目录

悠悠千古话农桑走近远古时代·7800年-2000年前的甘肃农业周秦先民与河陇早期农业汉代农业五凉诸国农业鼎盛时期的唐代农业宋元时期农业明清时期农业民国时期农业陇东老解放区变工组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甘肃省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甘肃特有的抗旱农田——砂田甘肃农业科研机构之最早期的水利提灌工程——兰州水车耕作方法的历史变革新中国成立后省级农业机构的更迭秀美山川育物华功不可没的“甘麦”姊妹系品种大漠戈壁上的吨粮田临泽县全国梯田化第一县庄浪县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之最当年“救命豆”今日“金蛋蛋”金榜题名的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享誉国内外的临夏大蚕豆陇东蚕桑创新路陇上名药甘肃纹党小草做出大文章颜色独特的金鳟鱼群英荟萃展风采白兰瓜传人张心一兽医学教育先驱盛彤笙首位农业科技功臣周祥椿推动养猪业发展的畜牧专家刘孟洲情系陇原大地的“洋芋王”王一航……科教天地竞芬芳盛世农业谱新篇

章节摘录

  1983年10月,张九畴被调任山丹县农业局局长。  在农业局工作的14年,他一面借全县机构改革的机会,重新整顿农业系统两级领导班子和科技队伍;另一面认真总结借鉴前任工作的重要经验,确立了“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分类指导,科技优先”的工作思路,开创了全县两高一优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新局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粮油产量翻番,农民收入稳增。农业结构布局先后进行过三次大的调整,稳粮扩经,发挥优势,结构更趋合理。全县粮食产量每年递增6.4%,到1997年达到2.18亿斤,比大包干前30年的增长数还要多出2904万斤。  增产措施广泛应用,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他把推广新的先进科技技术和提升精华与传统增产措施相结合,集县、乡、村技术力量,充分发挥四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坚持点上创新,面上抓实,使以良种推广、优化施肥、地膜覆盖、设施栽培、间混套种植、病虫防治、抗旱保水、节水送溉、根外追肥、旱作农业技术等为内容的10大技术措施广泛应用,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24%增加到1996年的46%。  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县以农技中心为枢纽,乡农技农经站为骨干,村级科技技术员为栋梁,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加强,9个乡配备了脱产农技农经技术人员37名,村级配了科技副主任105人;每个乡争取省上扶持2万元,改善了乡级服务站的办公、住宿、经营条件,大大推进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科技承包领域拓宽,农民培训效果突出。“七五”“八五”期间,由张九畴负责组织的农业科技承包项目达20多项(次),40多人获得了省、地、县各级成果奖。他自己作为“小麦丰收计划”、“千斤田”建设,粮食作物整乡承包,“地膜小麦示范”、“粮食338”增产工程、油料甜菜基地建设等项目主持人,也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地县级科技成果奖14项。1996年又被评为全省“八五”期间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被列入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受到省上重奖。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甘肃农业史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