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乾坤
2009-11
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9-11出版)
浙江省博物馆 编
206
无
浙江省博物馆创建于1929年,初名“浙江省西湖博物馆”,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经过八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多个馆区分布于杭州城市中心,包括西子湖畔的孤山馆区、大运河边的武林馆区、老和山旁的文保科研基地、栖霞岭下的黄宾虹纪念室和昭庆寺东的沙孟海旧居等,展示着浙江自古迄今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着一种开拓进取、历久弥新的浙江精神。自建馆以来,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及社会各界的支持,藏品总数已近十万件。其中,以稻作文化为基础的河姆渡文化的遗物,实证文明起源的良渚文化玉器, “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国文化遗存,支撑“瓷器之国”的越窑青瓷、龙泉窑青瓷,装点“东南佛国”的五代两宋的佛教文物,以及南宋时期的金银货币,汉代会稽镜,宋代湖州镜,古代漆木器等,不仅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而且还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此外,历代名家书画、玺印,现代革命文物等,也都是影响浙江乃至中国历史,推进文明进程的宝贵遗物。为发挥藏品的作用,本馆除了在省内举办各种陈列、展览外,还曾在全国各地和德国、日本、新加坡、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展出具有浙江特色的文物艺术品,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和兴趣。与此同时,各种反映本馆藏品的专著和图录亦陆续出版,对繁荣文化事业、推动学术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陈列展览不仅内容有限,而且难以与人朝夕相伴,既往的出版物又未能全面、系统展示本馆藏品的基本面貌,所以,在信息化的新世纪,我们以图书为载体,将本馆收藏的具有代表性的藏品编辑成《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十二种出版发行,以冀使更多的人了解浙江的历史与文化,准确地掌握本馆藏品的基本信息,促进展览交流、学术研究、艺术鉴赏,为文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和精神的累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物艺术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不仅是逝去时代各种信息的载体,而且对当今社会的进步也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发掘其固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浙江省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的出版,意义正在于此。
浙江省博物馆创建于1929年,初名“浙江省西湖博物馆”,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经过八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多个馆区分布于杭州城市中心,包括西子湖畔的孤山馆区、大运河边的武林馆区、老和山旁的文保科研基地、栖霞岭下的黄宾虹纪念室和昭庆寺东的沙孟海旧居等,展示着浙江自古迄今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着一种开拓进取、历久弥新的浙江精神。 自建馆以来,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及社会各界的支持,藏品总数已近十万件。其中,以稻作文化为基础的河姆渡文化的遗物,实证文明起源的良渚文化玉器, “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国文化遗存,支撑“瓷器之国”的越窑青瓷、龙泉窑青瓷,装点“东南佛国”的五代两宋的佛教文物,以及南宋时期的金银货币,汉代会稽镜,宋代湖州镜,古代漆木器等,不仅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而且还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此外,历代名家书画、玺印,现代革命文物等,也都是影响浙江乃至中国历史,推进文明进程的宝贵遗物。 为发挥藏品的作用,本馆除了在省内举办各种陈列、展览外,还曾在全国各地和德国、日本、新加坡、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展出具有浙江特色的文物艺术品,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和兴趣。与此同时,各种反映本馆藏品的专著和图录亦陆续出版,对繁荣文化事业、推动学术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陈列展览不仅内容有限,而且难以与人朝夕相伴,既往的出版物又未能全面、系统展示本馆藏品的基本面貌,所以,在信息化的新世纪,我们以图书为载体,将本馆收藏的具有代表性的藏品编辑成《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十二种出版发行,以冀使更多的人了解浙江的历史与文化,准确地掌握本馆藏品的基本信息,促进展览交流、学术研究、艺术鉴赏,为文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知识和精神的累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物艺术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不仅是逝去时代各种信息的载体,而且对当今社会的进步也具有显而易见的现实意义。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发掘其固有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文化交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浙江省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的出版,意义正在于此。
序综述战国秦汉六朝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图版目录后记
插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印应该还算得上丰富,从战国古玺直到今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的篆刻作品,大致有一条承接有绪的印史脉络;若从捐赠者的角度(虽大者为藏印家或篆刻家后辈捐赠),我们还能看到一个近代印学的脉络,如黄宾虹、马衡、沙孟海、刘江等,皆是著述颇丰的印学研究大家。虽因年代与篇幅设计的原因,刘江刻印未入编,但刘江的《中国印章艺术史》也是我们编辑过程中必备的参考著作。所以,在编辑过程中,除了解、认识我馆的藏印外,研读他们的印学著述,是我们最大的收获,也为今后的学习找到了路径和方向。在此要特别感谢的是我们曾经的馆长、当今考古学家、文字学家曹锦炎。从二年前的《黄宾虹藏古玺印展》到这册馆藏印选,从选印到定名、释文、定时代,曹锦炎老师亲力亲为、悉心指导。我的同事、历史部主任黎毓馨为我们提供了出土汉印以及唐、宋、元、明官印的相关考古报告。我的朋友鲁大东也为部分明清印作了鉴识及相关资料的搜集。在此我们一并表达深切的谢意。没有他们的支持帮助,这册藏印集很难完成。我和我的同事魏萍、任晓华在编辑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钤拓印蜕和边款,原来也是我们所措手不能及的专业技能。由于钤拓技艺可有不同的效果,是一种具艺术追求的制作,因而竞有不同的风格,所以它不仅是篆刻家,甚至也是金石家、印学研究者一门必备的技能。好在我馆有韩登安的后辈韩经世是钤拓高手,在退休前他为我们钤拓了部分印章,继而有印学博物馆的馆长吴莹带领她的同事帮我们做完了全部的钤拓工作,也让我们见识到了西泠印社保留至今的这项传统技艺,原来如此迷人。我们还碰到一个难题是,因时代转折也即朝代更替过程中某些跨朝代印人的归属问题。比如秦印,比如明末清初的程邃、清末至近现代的吴昌硕等。我们把程邃归入清,是侧重他在清初的影响力;把吴昌硕归入近现代第一家,是因为我们把西泠印社作为近现代印史的核心事件,而吴昌硕是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但仍有个似乎矛盾的编排是,后来成为西泠印社社员的瑞安叶墨卿放在了清末最后一家,理由是从印款看,这是他在1905年为卒于1908年的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国学家、孙诒让所刻印,此际西泠印社尚未正式成立,而孙诒让是清末与近代学术的一个重要联结点。当然,这是一个可商榷的编排方法,我们会继续思考这个问题,也期望方家指教。我和我的同事魏萍、任晓华于印史、印学者是初学,接受并努力完成这项工作,除给自己一个学习机会外,也期望给读者、研究者提供藏品及研究线索,错漏未免处,真诚期望批评和指教。最后要感谢馆领导的信任和指导,感谢摄影师郑旭明的精心拍摄,也要感谢浙江古籍出版社诸位编辑的辛勤工作。
《方寸乾坤》: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
无
呜呜……这么早,怎么门铃响了。开门一问才知是卓越的快递到了。哈,真好,负责送快递的先生真是勤快,辛苦了!原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定下了《方寸乾坤》这本书,主要想看看三代古玺,秦汉印章……打开包裹,拆去包塑,翻开内页——印刷不错,清晰。仔细一看介绍,原来浙博馆藏的战国玺印以原黄宾虹老先生旧藏为大宗,这书中所选的几乎是宾老的藏印再看秦汉六朝印章,也以宾老藏印为主……明清流派印中有两方程邃的“茶熟香温且自看”“卓荧观群书”也是宾老的旧藏……近现代印人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宾老的自用印章……呵呵,这可以说是一本宾老藏印用印选集了。实在话,如这本书一样水平的在现今很少了……看着看着,喜不自禁,就写下了上面这些文字。
自战国始。。。。。近代的多了点。。。。。
不错,印刷清晰 资料库
书很好,印刷质量不错,值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