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气质

浙江古籍出版社 编 浙江古籍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浙江古籍  

作者:

浙江古籍出版社 编  

页数:

386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一个人懂得欣赏别人气质、讲究自身气质的时候,表明他开始成熟了;当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气质对世界产生影响力、感召力的时候,表明她开始强大了。  几千年来,中国人经常把对人格或气质的追求,作为人生实践的起点和哲学思考的终极,从而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和人格审美体系,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人要有大气度,民族国家要有大气概,因而气质问题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如果要对中国气质作一个概括,恐怕非“君子之气”或“君子之风”莫属了。因为君子是中国人关于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君子又不是一个狭隘、封闭的概念,或仁爱或宽厚,或豪迈或谦冲,或担当或逍遥,或风骨或智慧,凡此种种君子之气都有各自的魅力与合理性。同时,君子的境界很高,而起点很低。有时圣贤高士知不足,有时凡夫俗子堪企及。正因为君子是一个多元开放、可不断刷新的概念,所以今天我们倡导以君子之气为核心的中国气质还是具有普世价值的。  基于上述理解,《中国气质》在策划编写中努力把握这样几个原则:第一是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结合。我们以儒学价值体系为基本框架,以丰富的思想传统和生动的历史人物事迹、人物品鉴文献为依托,概括出几千年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二十种气质类型。在命名分类、文献裁剪、人物标榜等方面,既遵循传统伦理尺度、语言习惯、审美标准,又用今天的眼光、立场和方法进行整合提炼,以期体现对丰富和深化当代中国人精神内涵这一当下命题的关照。  第二是道德意义与审美意义兼具。气质讲求文质彬彬、内外兼修,既是内在的,也是可外化的。我们把历史上各种代表人物在不同社会阶层、时事局势、人际关系、个人遭际中所呈现出来的典型人格、气度、情貌加以类比解读,既揭示气质的道德示范意义,又品藻气质的审美价值,让读者在感怀先贤风范、倾慕君子之风中得到提升、引领和化育。  第三是个体性与民族性的结合。中国气质的丰富性、多元性是由几千年来、千万亿中国人的气度表达与人格呈现汇聚凝练而成的。今天,作为每一个个体,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气质的丰富性,把握中国气质的核心,对于净化、充盈、提升自我有益;作为整个中华民族,把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气质通过普遍认同、集体彰显,对于增强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心有益。

内容概要

《中国气质》一书经过对仁爱、宽厚、忠贞、志杰、风骨、担当、信义等20种中国气质关键词的解读,重现20位中国气质历史榜样,归纳200则中国气质人物故事,诠释了作为一种有气度、有担当、有修养的中国小人抽象和蕴涵深沉的小人气质。 《中国气质》就是要鼎力阐扬以小人之风为中心的中国气质的当代魅力。在中国经济崛起、民众生活日益富有的大背景下,引发人们关于气质的考虑与追求,完成从自足向自信的跨越。

书籍目录

前言仁爱宽厚忠贞志节风骨担当信义秉公坦荡豪迈谦冲逍遥菩学奋发勤俭智慧乐群恩爱容止修辞

章节摘录

  总之,孔子多层次、多角度阐发“仁爱”的内涵,但其“仁爱”思想还是着重停留在“亲亲”的层面,认为孝悌是仁爱的根本。  孟子继承孔子“仁爱”的思想,在“亲亲”基础上提出“仁民爱物”的思想,突破了血缘亲情的界限。孟子将“仁”视为人天性所带有的“不忍人之心”、“测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这种仁爱势必要求推己及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又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即是说,仁者之爱应在满足血缘亲隋之后,将爱心由己及人,由近及远地外推。这就是“亲亲而仁民”。这是孟子“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虽然孟子也讲到“爱物”,但孟子只是将万物狭义地理解为有生命的自然物,即便不爱对人并无损害。  唐代韩愈提出“博爱之谓仁”(《原道》),意在恢复被遮蔽已久的儒家“仁爱”思想原旨。宋明两代的理学家们则沿着这一思路,进一步提出“万物一体”的观点,从而使儒家的“仁爱”内涵真正达到了“爱物”境界。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二程遗书》卷二)张载提出“民胞物与”的思想,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蒙·乾称》)明代的王守仁指出:“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气质 PDF格式下载



信息量很大,粗略翻了一下,还没来得及系统阅读,概括的中国人气质很全面,也很到位。


传统文化,装帧精美。


朋友很喜欢,具体内容我没有看,朋友叫给好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