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家庭国学读本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古籍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浙江古籍  

作者:

浙江古籍出版社  

页数:

443  

内容概要

《家庭国学读本》为本社所编国学读本系列之一,上承《领导干部国学读本》和《青少年国学读本》。如果说《领导干部国学读本》立足于“
政”,基调是刚健和中正,《青少年国学读本》立足于“教”,基调是奋发和励志,而本书则以“情”为其立足点,以温馨和亲和为其基调。它着眼于家庭阅读,旨在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高家庭成员的国学素养。本书体例上分为原典、注释、题解三个部分。原典选取国学精粹,将有代表性、有现代价值的文本原汁原味地推介给读者,在受到教益的同时,也可以提高阅读、欣赏古文的能力。注释力求简明扼要,旨在扫清阅读中的障碍。题解则引申发挥,纵论古今,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家庭国学读本》后另有附录,辑录有关人伦日用的文献材料,帮助读者了解古代历史文化,便于阅读时参考,增强读本的知识含量和使用价值。

书籍目录

蒙养篇——爱子,教之以义方
教子有方
过庭之训
教子义方
导之以道
曹操诫子
遗子清白
教儿婴孩
苏洵诫子
爱子以道
慈母多败子
勿谓小儿无记性
父母不可妄憎爱
尊重儿童的天性
徐媛训子
教子严与宽
教子金科玉律
曾子杀猪
孟母择邻断机杼
谢安身教
严教与偏宠
欧阳修母教子学父
凯风
游子吟
示三子
教子读书
学贵有恒
读书自强
为己之学
欧阳修诲学
读书精与博
旦暮读书
量资教子,乐习不倦
学非记诵
年少勤读书
尊师重教
读书莫惜书
圣贤话在心中
读书做人
过目成诵之弊
学犹荷担趋远程
读书“三到”
皇甫谧母勉子向学
小时了了
立志要学蜀贫僧
劝学
冬夜读书示子聿
明德修身
饰面与修心
勿以恶小而为之
淡泊明志
立志不二
慎交游
不窃人之美
“让”字箴言
论俭与侈
责己恕人
善于处事
凛然正气
周怡示儿
少年须有春暖之意
严教儿明理做好人
勿待明日
历尽艰难好作人
敬姜论劳逸
责子受金
千古风范陶侃母
不媚权贵
张耒示子
孝悌篇——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以孝事亲
为仁之本
事亲必敬
色难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亲其亲、长其长
不孝者五
大孝终身慕父母
出必告,反必面
柔声以谏
孝之三层次
父母爱之
庶人之孝
子全而归之
五者备而事亲
争子
妻子具而孝衰于亲
子欲孝而亲不待
上孝养志
孝在实质
孝于亲则子孝
事事躬亲
不以市道孝父母
教妻孝父母
以父母为中心
孝亲爱国
考叔“纯孝”感庄公
缇萦救父
司马迁继志著书
姜诗妻孝感义军
司马芝临危护母
陆绩怀橘
子路百里负米
闵子骞情感后母
陆陇其孝行感少年
朱寿命三千里寻母
崇明老人一家亲
少年刘琪十年寻父
大孝子魏兴
兄友弟恭
司马牛之叹
兄弟怡怡
不藏怒、不宿怨
宽裕比顺
友悌
陶渊明教子
兄弟和睦
广事兄之义
兄友弟恭
和妯娌
爱之以德
赴难认弟
桃园三结义
孔融让梨
七步诗
王祥有个好兄弟
阿豺教子
陆南金兄弟争死
郑均劝兄做清官
李勋谦恭敬姊侍疾
薛孟尝分家让弟
黄玺梦诗寻兄
棠棣
狱中寄子由
恩爱篇——在天愿作比翼鸟
谈情说爱
郎才博女貌
文君当垆
韩寿分香
阮咸追婢
妒妇津
异国姻缘
西洲曲
四愁诗
相思
菩萨蛮
鹊桥仙
摸鱼儿
谈婚论嫁
婚为礼之本
攀附的代价
郑女择夫
陈平娶妻
东床佳婿
缘结今生
榜下捉婿
马光祖成人之美
关雎
鸾凤和鸣
御者贤妻
专诸惧内
牛衣对泣
张敞画眉
举案齐眉
家有丑妻
卿卿我我
学术鸳侣
闺房记乐
无题
一往情深
相敬如宾
知夫莫若妻
晏子不弃老妻
相思树
庄子鼓盆
归遗细君
夫妇重聚
糟糠之妻不下堂
黄允弃妻
苟奉倩深情
破镜重圆
你依我依
潘世恩萦情故剑
遗夫人书
怨歌行
留别妻
上邪
怀良人
春怨
雨霖铃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马嵬
思亲篇——人情同于怀土兮
亲情
李密陈情报祖母
郗鉴吐哺
韩愈悲情祭侄儿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陟岵
杂诗
杂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月夜
逢入京使
寒食寄京师诸弟
踏莎行
江城子
友情
益友与损友
君子之交
立德、立言、立功
与朝歌令吴质书
欧阳修祭友
东坡率性作书
知音难遇
挂剑许友
管鲍之交千古颂
范张鸡黍生死交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荀巨伯舍生视友
管宁割席绝华歆
柳刘患难与共
寇準、张咏真诚相助
顾贞观奔走救朋
鹿鸣
赠范晔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别董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梦李白二首
赠卫八处士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
吹笛二首(其一)
乡情
安土重迁
燕人还国
但愿生人玉门关
莼鲈之思
登楼赋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春夜洛城闻笛
春望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
寄京华亲故
村行
临安春雨初霁
苏幕遮
苏幕遮
天净沙·秋思
颐年篇——夕阳无限好
老有所乐
君子三乐
荣启期三乐
洛阳耆英会
赵季仁平生三愿
处闲之道
养花种草之乐
行乐当及时
意园记
楚人重谐花烛
归田赋
老有所安
君子三戒
达生之情
人生四大化
华子健忘
豁达杨王孙
人生五计
五福杂论
酒德颂
百年歌
戏老
老有所为
老而好学
楚丘先生
马援老当益壮
勉学
百岁著书
东亚老人
酬乐天咏老见示
浣溪沙
老有所养
养生若牧羊
五禽戏
颜之推论养生
明目六法
老人养寿之道
王昭素善摄养
梳头浴脚
治眼齿
小劳术
独睡丸
护齿三要
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
百岁老人长寿术
步出夏门行
百一诗
家业篇——成由勤俭破由奢
治家有方
贪富务大,家业不兴
疏广不为子孙留财
樊重治家
不可过为节俭
颜之推论治家
柳氏家法
王旦理家
家长之责
家业因人而兴
和家之道
施惠
岁计
居家须是能容
孝睦房训辞
多子多贫
新城王氏家法
咏史
生财有道
不龟手之药
盗亦有道
货殖之术
守财致祸
千头木奴
用度有节
钱神论
送穷文
节俭之益处
物价
周永年治生三变
事当躬亲
兰花与家运
贾客乐
居家必知
命名忌讳
风水不可尽信
慎立遗嘱
家庭防盗
营造房舍
附录
蒙书五种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朱子治家格言
亲属称谓表
年龄别称表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
中国民间行业祖师简表
实用对联六百联

章节摘录

  当看到一个幼小的生命在一天天成长,继承了你的相貌特征、脾气禀性,身体里流淌着你的血液,你的生命因此而得到了延续,谁会不由衷的欢喜、激动呢?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天然的骨肉亲情,父母对子女更是有一种天然的爱,这种爱不会因时空而阻隔,随着岁月的流逝反而更加醇正芬芳。  中国古人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庭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家齐而后国治”,若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和睦,整个社会要治理好也就容易多了。若要“齐家”,必然要重视家教,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因此,教育好子女也是父母对社会所承担的一份责任。  父母之道,一言以蔽之,日慈。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一决定了父母必然会慈;而父母所承担的责任决定了父母需要慈。那怎样才称之为慈呢?具体而言,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抚养,要把子女养大成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要教育,仅仅把子女养大是连其他动物都能做到的,而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之处正在于对子女的教育。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道理。  对儿童进行的初等教育称为“蒙养”,《易经》有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家庭是人生最初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子女幼小之时,蒙养之责,舍父母而谁? 至于如何行使蒙养之责,可以借鉴的经验真是不少。古今中外有多少伟大的教育家、学者都不惜浓墨重笔来探讨这个问题。而我们这里则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上。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教育,这一点是世所共知的,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更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中华文明能够传承数千年而生生不息,教育可谓功不可没;而悠久绵长的中华文明又促成了教育制度的日臻完善,教育思想的高度发达。  单说对子女教育的论述就不可胜计,用“车载斗量”、“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为过。我们耳熟能详的家训有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宋代袁采的《袁氏世范》,清代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家书有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生书》;妇孺皆知的蒙学读物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等。这些是古人几千年智慧的积累、经验的总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用的养料,来教育下一代,并将这种智慧代代传承下去。  本篇广泛搜集古人关于教育子女的论述,撷取其精华,分为教子有方、教子读书、明德修身三个类别介绍给大家,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各位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希望在日常生活中给您实实在在的帮助。  古人教子之方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如“教儿婴孩”,趁子女幼小之时便加教诲,如小树一样打好根基,长大后才会枝繁叶茂;不能爱而无教,“爱而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足以害之也”(申涵煜《省心短语》);教子要严,所谓“慈母多败子”;不仅要言传,更要注重身教,以身作则;“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等等。  古人十分重视子女的读书学业。大而论之,在古代科举制度下,读书进仕,可以说是一条最为光辉通达的出路,所以古人自然重视子女读书考取功名。不过古代一些有智慧有见识的人更注重对子女品德的培养,认为读书可以明理,读书是道德的辅助,读书与做人不是两件事。在小的方面,关于读书方法,关于作文之法,古人都有详细的论述。今天的父母,谁不望子成龙?谁不期望子女学习好、有出息?相信古人这些教子读书的智慧会给您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  古人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品行教育,注重培养子女远大的志向、正直的人格、清廉的作风、傲岸的风骨,教育子女要珍惜时光,勤俭朴素,谦让有礼,尊重他人。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修养的直接体现。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冲击日益严重的时代,做父母的尤其要注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一个人永远不会泯灭、能够为自身持有、能够赖之以活得有尊严的还是他的道德品质。  这些传统的教子思想有许多在今天仍不失其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是古代的社会形态与今天有诸多不同,所以古代也有许多观念不适应于今天的社会,比如把子女视为私有财产,压抑儿女的独立性等,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也要学会鉴别。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家庭国学读本 PDF格式下载



买了用作儿子的国学教育资料,有很多内容选得都很不错,强烈推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