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史纲(上中下)
2005-9
同心出版社
柏杨
873
无
《中国人史纲》是柏杨于1968年至1977年在狱中写成的。该书在台湾出版后,好评如潮,被列为台湾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曾于1998年在内地出版了《中国人史纲》中文简体版。这次推出的三卷插图本《中国人史纲》,经柏杨先生修订,尽可能保持了原书全貌。对书中“中国”一词使用不妥之处,参照具体语境加以修改;书中人名或地名的使用方式等尽量采用内地读者比较熟悉的用法进行调整;为便于读者阅读,对书中出现的生僻字做了注音和释义;还配上200余幅插图。这是目前内地最为权威、完整的《中国人史纲》版本。 《史纲》的一些特点: 洒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持有鲜明的态度。每章最后的“东西方世界”一节,别具匠心和视野。 《中国人史纲(全3册)(2005最新插图版)》特有的以世纪分章和以问题分节,不以帝王年号而以普遍的公历算法来纪年,和将一个世纪分成十个年代来分别表示,等等做法,都使得全书脉络清晰,重点主题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阅读。
台湾著名作家、人文大师。1920年出生于河南辉县,1949年去台湾,1950年代开始创作,1960年开始用笔名柏杨写作杂文。往事如烟,其人一生多灾多劫,从过军,坐过牢,数度企图自杀,曾经几乎被枪决……“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日本作家黄文雄语)。 柏杨一生著述丰富,《丑陋的中国人》广泛流传华人世界,一时洛阳纸贵;《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这部成书于监狱之中的《中国人史纲》,则被列为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一直热销不衰。
自序:我期待着不同的声音出版人语第一章 历史舞台 一 空中·马上 二 河流·湖泊 三 山脉·山岳 四 沙漠·万里长城 五 城市 六 地理区域 七 演员第二章 神话时代 一 开天辟地 二 五氏 三 东西方世界第三章 传说时代 一 黄帝王朝 二 姬轩辕 三 伊祁放勋与姚重华 四 东西方世界第四章 半信史时代 一 纪元前二十三世纪 二 纪元前二十二世纪 三 纪元前二十一世纪 四 纪元前十九世纪 五 纪元前十八世纪 六 商王朝社会形态 七 纪元前十七世纪 八 纪元前十三世纪 九 纪元前十二世纪 十 周王朝封建制度 十一 瓶颈危机 十二 纪元前十一世纪 十三 纪元前十世纪第五章 信史时代……
插图书摘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这是一个洞察历史、洞察世事的智者对历史最深层的剖析 柏杨先生的文字、观点我都特别特别喜欢。有的书是读一遍就够了,有的书是可以反复读,柏杨先生的书是可以反复读的,尤其是《中国人史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我能够体会到他内心很复杂的一种激情,但是又很控制、很理性,没有让 激情冲破自己的理性。 这本书既不是不痛不痒、很规范的教科书式的历史,同时它又不是充满激愤的年轻人完全凭着感情在那里控诉什么、揭发什么,柏杨他是洞察历史、洞察世事,是一个睿智的智者在那里对中国历史进行方方面面的剖析。实际上他是在探讨中国历史最深层、底层究竟是什么样,他的这种探讨使我们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 我们很多搞历史的人完全是根据历史的文本来认识和写作历史,比如官史、正史表面上怎么说的就都信以为真。柏杨先生能够看穿历史,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这部书不同于我们一般理解意义上的中国史、美国史、英国史,它强调的是中国人的原生态,中国人是怎么生存的,中国的政治是怎么样的,以及由政治人物到政治制度的关系研究。这确实是一部经典之作。 王学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研究员):这部书写出了中国人在过去的两三千年里没有尊严的状态 柏杨先生是我心仪已久的一个人,不只《中国人史纲》,他在大陆出版的25本杂文集,我基本上都看过。我的第一印象,他的白话文写得真是好极了,这一点我特别佩服。 第二印象是,突出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在评价历史上,我们往往用国家的尊严来作标准,用民族、繁荣、国家盛世来摧残人的尊严和人生命的价值。而其实中国的历史虽说有两千多年,但实际上一直是在暴君专制与暴民乱治之间轮回。我读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感觉到他把中国人在两三千年里没有尊严的状况写出来了。现在一些剧作家写的历史简直就是想把历史学家气死,但同为作家,柏杨先生的这部书却值得历史学家借鉴。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学者):某种程度上《中国人史纲》就是鲁迅也想写的一部“中国人史” 我在读柏杨先生著作的时候很自然地要联想起鲁迅先生。鲁迅曾经有一个想法,他想选择历来极其特别而又极其能代表中国人性质的一种人物,做一部“中国人史”。鲁迅先生最后没写成,柏杨先生写的《丑陋的中国人》和《中国人史纲》,某种程度上就是鲁迅想写的 “中国人史”。我感觉到柏杨先生和鲁迅先生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他们都坚持对中国国民弱点的批判,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弱点的批判,也坚持自我反省,整个民族性的自我反省。也因此,在当下,这部书可以说是和当下中国的思想文化主流相违背的,是不和谐的声音。但是我以为这正是柏杨作品的价值所在。鲁迅如果活到现在,还要被看作汉奸,柏杨先生呢,也有可能要被看作是汉奸。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中国人史纲》的叙事是和《史记》一脉相承的 读柏杨先生的书,我们都是怀着一种感情在里头,不仅仅是把它当成一种学术。这样一种感情同1980年代时一样,那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是怀着深切的情感去寻找学术的思想。《中国人史纲》里有一种我们当今非常迫切需要的反思的精神、反思的态度,无论是过去的19 80年代、1990年代,还是21世纪的今天,柏杨先生的著作始终不过时,因为他那种态度是我们始终需要的,不能够遗忘的,不能够缺席的。 我读这本书有一种非常痛快淋漓的感觉,这书里贯穿着一种非常强烈的要穿透历史、洞穿历史的态度、勇气和精神。柏杨在书写历史的时候,是以一种他一贯所具有的历史批判的精神在介入历史,一种反思传统的态度在评论历史,所以他写出来的历史是一种活生生的历史。读这书觉得文采飞扬,既有一种简洁、明晰,同时总是充满了尖刻反讽在里面。它的叙事和《史记》有一脉相承的地方。 同时,柏杨先生抓住了政治文化最本质的部分,所以这个部分写得最充分、最透彻,他思考的是我们面对历史时最不能回避的东西。……
书评 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惟一的立足点。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柏杨 写工具书的人,每为自大而浅薄的史家所窃笑。但是你如知道,只有你自己写下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知识,你才知道写工具书者之可羡可敬。对汉唐宋明清的基本史实一知半解,而奢谈是某专题的专家,吾知其不足论也。柏杨是我好友、同行,但我对七国之争、八王之乱这类基本史实,在柏杨面前,只敢请益,不敢盘道。——唐德刚 著名海外华人史学家 长期艰难的狱中生活磨炼,使柏杨对历史上各种制度的优劣、政策的得失、社会的兴衰、人心的向背、人性的善恶有着超于常人的洞察力,而这恰是许多高头讲章式的历史教科书所缺乏的。这部上下五千年、纵横万千里,感时忧国、洞烛幽微的《中国人史纲》,无疑是一部使人忧天下、探世变的巨著。——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中国人史纲》是柏杨于1968年至1977年在狱中写成的。该书在台湾出版后,好评如潮,被列为台湾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曾于1998年在内地出版了《中国人史纲》中文简体版。这次推出的三卷插图本《中国人史纲》,经柏杨先生修订,尽可能保持了原书全貌。对书中“中国”一词使用不妥之处,参照具体语境加以修改;书中人名或地名的使用方式等尽量采用内地读者比较熟悉的用法进行调整;为便于读者阅读,对书中出现的生僻字做了注音和释义;还配上200余幅插图。这是目前内地最为权威、完整的《中国人史纲》版本。
无
真是好书,我建议喜欢历史的人对每个真正的大家至少要读一本书,如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梁启超的李鸿章传,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演讲集,在字里行间了解他们的历史观,一本就够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塞,再说也是财力所限,读完之后会对自己的历史观,对人性,对政治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此推荐这本中国人史纲。
正如有的朋友所说,这套史纲不适合初学历史的人阅读,首先因为柏杨先生的历史观非常的激进,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容易将年轻的读者带入理解历史的死胡同里,其次由于本书的“史纲”性质,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非常简介概括,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读起来会有晕晕的摸不到头脑的感觉。但是,这些都不能妨碍它成为一套优秀的史学作品。柏杨先生的调调很让一些人接受不了,但他的观点和思想都是振聋发聩的,你会觉得在他的引领下阅读历史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看书的时候总想不自觉地赞一声“真帅!”。你大可以骂他“一派胡言”,但即便是“胡言”,也都是有水平的“胡言”,能够很有冲击力地为你打开另一扇读史的窗户。
阉割了,居然在介绍中不提一句,最后一章,因为会提及敏感问题,居然阉割得只剩一节。强烈建议不要购买!
喜欢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式。用通俗的语言讲一个复杂、枯燥的道理,能讲出来的就是大家!
中间缺页,产品质量问题
很大规模的书,包装很精致,内容很精湛……
生活中学历史,就是不断地积累,书一本本地看,记忆一遍遍的深刻。这本书是了解中国通史的好读物!
买了很久了,居然没评论。书总的还不错,除了纸质有点一般没其他毛病。这套书我经常看,柏杨的历史,乍看让人感觉新颖有趣,并且揭示了迷雾重重的中国历史一些真实的面貌,很有批判性。但柏杨的历史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观性观点过多过强,过多用现代观念牵强套用在古人古事上,这样做未必就是对的,几乎绝大部分人事他都批判,这就让人怀疑他的客观性了。书中直称帝王姓名也让不熟悉历史的人不容易和传统帝王称谓联系起来。总之书是好书,但怎么看得靠读者自己的悟性了。
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很掌握,知道国家的历史.
感觉后来很多人模仿他
值得收藏的一部好书
与我们之前读书时候学的历史叙述方式完全不同,值得推荐!
柏老先生眼光犀利见解独到,某些问题一语中的,堪为大家。但是在我看来有些观点未免片面刻薄,个人想法带入严重,这本书应该叫“柏杨眼中的中国史”……一句话,作为课外阅读来说,开卷也算有益。但读史本该海纳百川,一家之言,终究不是大道。
此书非通史书,个人猜测是在柏杨先生读史笔记基础上改成的杂文,又经内地出版者增删。建议读过通史读者读此书,侧重学习柏杨先生的读书方法1.相对于75元定价,除了封面封底,内页纸张很不好,页白处能清晰读到另一面的字;... 阅读更多
我也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像下面某些装B的人说的不客观,敢情你们都是一直从盘古开天地活过来的?十分清楚历史是什么样子的?所谓历史现在也只是对一些史料的研究和解读,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和观点,没有什么对的错的,这个跟本人的背景也有很大关系。喜欢柏杨这本书的原因就是他是从自己的观点看历史,这不是一本正史,当然也不是一本为伟大中国2000年文明歌功颂德的史书,历史本来... 阅读更多
我的地理成绩很好,历史很勉强。但是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感觉,非常好!历史是人写的,先看这本再去读正史,才不会傻读书。现在书不见了,原来被小姑子爱不释手偷走了。我还要买一套。
内容不错,配送也快
读完觉得很震撼,
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历史
这样的一部书,没必要我来赘述看完之后立刻买了《白话史记》。
不管什么样的历史书,总都是人写的。世上本没有“客观的历史”,我们读到的历史都是从撰史者的角度看到的景象,太史公如此,柏杨自然也不例外。在这本书里,柏杨提供了一种从“中国人”的视角看历史的方法,这种完全不同于我们惯用的从统治者角度读史的视角,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中国的老百姓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经历了无数次比南京大屠杀残忍百倍千倍的杀戮与饥荒,看到了自明朝起开始的“大黑暗时代”与“酱缸文化”,还看到了满州铁骑以异族的身份统治华夏却意外地带来了一百多年的太平盛世,最终竟没落于那位一直被人们奉若明主,却被柏杨贬得与隋炀帝正德帝相提并论的大头症皇帝弘历之手。
无论从哪种视角看问题,都会帮助我们认识到一点,历史里没有所谓好人和坏人,只有成事的人和不成事的人。当然,还有蠢人和聪明人。
历史慢慢在拼凑与还原。还是有一部分人在做这件事。
看完此书,叹国人之不幸,哀民生之多艰。
中华民族真的是世界上最能忍耐的一群人。
高度的含垢忍辱,高度的勤劳吃苦,高度的善良纯真。
号称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可是真正平安喜乐的日子屈指可数。
哪怕在所谓的某个盛世,中国百姓也是昼不见炊烟,夜不见灯火。
和平与秩序,这是人民最低的要求和政府最低的职能。
再也不感叹,为何当下中国没有民主思想,没有民权意识。
中国历来那就没有。从来就未曾有过。不争权益,不求民主,
反抗的时代过去了。做沉默的一群人。
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去他妈的,活下去最要紧。
活着,活着就行。中国最要紧就是混口饭吃。
中国两千年文脉已断,
原来没有文化也是一种文化。
记得读高中的时候,班上一个老师根据高考得分的难易和分值的高低给各门功课排序:数学第一重要,因为分值高而容易拉分;历史最不重要,因为分值低且记住了时间地点人物意义就可以了。其实即使老师不这样讲,大家基本上也这样认为的。整个初、高中对历史和政治一样反感,尽管我是一名文科生,完全不知道这门学科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况且教科书有种神奇的功能,就是把无论多么有趣的东西搞得枯燥无味。从这里你或许可以看出历史在学校受到的冷落和轻视,放大点讲你可以多多少少窥伺出历史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和分量,所以每当某些人批评日本篡改历史、不尊重历史的时候,我都替他们心虚。
读大学的时候接触到社会学,开始或真切或加装真切的关注这个让人觉得操蛋的社会,慢慢意识到历史学的意义。现实和历史一脉相承,有时候你不得不从历史中寻求答案。
从那个时候开始读柏杨的《中国人史纲》,这一读就是四年。惭愧的是,四年来每次拿起这本书就想起历史教科书,于是断断续续,看到后面忘了前面,于是又从头开始看,看着看着就放下了,如是往复。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十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横下心把这本书通读了一遍。这对一个除了历史教科书从来没有读过其他任何一本历史学科书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读惯了教科书,从来没有想到过中国的历史也可以如此摇弋多姿、生动鲜活。从盘古开天辟地到20世纪,重点部分跨度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全都浓缩在短短的600多页纸上,柏杨仿佛是一个神奇的画师,肆意挥洒着手里的水墨,哪里浓墨重彩、哪里一笔带过、哪里留白都拿捏的恰如其分,煌煌上下五千年在柏杨笔下成了一幅绚丽多姿、意味深远的历史画卷。盛世时,看着祖国的强大人血沸腾;乱世时,看着祖国的衰落而扼腕哀叹。有时候,你无须那么多的爱国说教,只要还原一个国家的盛衰史就行了,你就真切的认识到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是多么的不易,又是多么的需要呵护与珍惜。如果你不对现实痛恶疾首,你就不会对历史追根问底;如果你不对历史温故知新,你就不会对现实悲天悯人。
可惜的是,洞察历史的人要么在埋首故纸堆,或者在恣意的玩弄着现实,柏杨应该是第三种,他的历史只指现实。他有大情怀,不刻板、不献媚、不上纲上线,更重要的 “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他对历史有惊人的洞察力,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描画举重若轻,只消寥寥数笔就能让他们活了起来,而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些板着脸下面注明生辰八字的黑白照片;时不时蹦出的评论,更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特别是柏杨对儒学的态度以及对汉字的评论虽然是一家之言,让人耳目一新。无怪乎,柏杨去世后被评价:柏杨之后再无柏杨。
历史的触目惊心之处,不在于乱世时的生灵涂炭,不在于皇帝的荒淫腐化,甚至不在于国家的分崩离析,而在于这些惊人相似的悲剧还依然残留在现实之中,或者说只是换了一个躯壳。有时候你读着历史,会有种穿越感,这真的是发生在几百年前,而不是当下的天朝?那个啥官场的腐败,那个啥大革命,那个啥的潜规则,那个啥人际关系……你今天所看不惯看的惯的存在的、发生的,无一不带着历史的影子。可惜,我们很少照镜子,擦擦脸上的污迹,而喜欢低着头喊着口号继续向前走,以至于六十年的历史就少了至少十年。
很遗憾柏杨的中国史只写到八国联军,如果写下去会怎么落笔呢?他怎么去填补那空缺的十年,他怎么去定义那一个个的敏感词?……他只给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二十世纪是中国人蒙羞的世纪和向人类交白卷的世纪。而展望未来的二十一世纪的一百年,中国人的脚步,恐怕更为艰难。
最后很想知道,柏杨先生的骨灰运回河南老家,按风俗也该土葬,坟被平了没?
注:历史知识过于匮乏,写这样的文字有班门弄斧的感觉,后面会陆续有历史方面的文字,不对的地方请学历史、懂历史的朋友多多指正。
快看完这部书的时候,才发现这部巨著竟然有80多万字。。。书写的很好,至少对我来说我大致了解了整个民族的传承史。但是我整篇看下来,出现最多次的描述就是战争,杀戮,流血。。。然后不停的重复着重复着,除了感叹柏杨老师的功力之外,就剩下哀叹了。
按照惯例先介绍下作者
柏杨,1920-2008 人文大师,自称是“野生动物”。被两岸三地的人熟知,著名作家。他的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 代表作《中国人史纲》
最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很是不理解,因为与我了解的历史稍微有点出入。后来研究了下作者的生平才知道,柏杨一生在为自由而奋斗,曾经因为讽刺蒋介石父子而入狱。在监狱中写下了这本书。
柏杨看历史的角度比较新颖,以公元记法而不是朝代年号,但最主要的是他基本是按照现代视角去关注古代,相比钱穆的政府视角,他关注的更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按照他苛刻的标准,中国古代的帝王几乎一无是处,因为他们不懂民主和自由。除了有限的几个帝王之外,整个古代中国就是一个黑暗时期。不得不说,我觉得他的经历影响了他,柏杨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文学家的存在而不是历史学家。因为文学家需要的激情和感性,而历史往往更需要一些理性的思考。
中国自秦汉时期一直领先于世界潮流,作为四大古国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国家,自有其强大和生存之道。按照如今的标准去要求古代的帝王,不免有点可笑了。柏杨在另一本书《丑陋的中国人》中更是对中国人窝里斗、不团结、死不认错等现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他就像一个斗士,与这个险恶的世界不停的斗争。让我想起了《堂吉诃德》里面的那个永不停息的骑士。
拯救世界没那么简单,正如韩寒说的那样,在这个XX搂着XX,XX搂着XX的年代,你拿什么去教育别人。个体的作用是很渺茫的,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明知道不可能却依然坚持去做。这种人我们称之为英雄。就像115多年的那个夜晚,谭嗣同拒绝公馆的保护,说道: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