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王学泰 同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作者:

王学泰  

页数:

75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江湖是游民生活的空间,也是干犯法纪、为非作歹的渊薮,凡是敢于与主流社会对抗的秘密组织成员、打家劫舍的绿林豪强、闯荡江湖的各类人士,乃至称霸一方、为人所惧的痞棍,都会被畏惧者恭送一项“好汉”的帽子。逼上梁山是“造反有理”的过程与归宿。不义之财,取之何碍,是游民动惊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总的说来,它仍是“强盗逻辑”。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作用,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上下册)

作者简介

王学泰,原籍山西清原,1942年底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1988年转到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比较关注文学史与文化史的交叉研究。2003年退休前任文学研究所古代室研究员,后兼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书籍目录

序:发现另一个中国第一章 绪论 一、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与游民文化 二、游民意识是不是真正存在?  三、什么是游民?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二章 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 一、聚族而居的自然与社会背景 二、宗法国家时期的社会结构及其解体 三、汉至唐——族居与地主庄园经济的结合时期 四、宋代及宋代以后宗法家族制度的确立 五、乡土社会造就了乡土意识第三章 脱离了宗法与家族秩序的人们 一、什么是“脱序”?  二、社会动乱的主力军——流民 三、游士的辉煌与解体 四、自命为社会良心的游侠 五、历代统治者对待流民、游士、游侠的态度第四章 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 一、五代战乱对传统的冲击 二、宋代社会风貌的变迁 三、游民群体形成的初期——两宋、元到明中叶第五章 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 一、“江湖”——游民生活的空间 二、两宋时代的江湖艺人 三、早期通俗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游民生活与游民意识第六章 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 一、《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 二、游民意识在《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等通俗作品中的表现第七章 从游民到帝王——一个个案的分析 一、谈所谓对农民的“背叛”  二、朱元璋的生平和造反实践 三、朱元璋的治国之术 四、从游民到帝王的思想转化 五、《英烈传》等通俗小说中的朱元璋和朱元璋集团第八章 通俗文艺与游民意识的传播 一、通俗文艺传播的存在 二、通俗文艺的传播 三、“三教”之外,还有一教——通俗文艺中游民意识的影响 四、小说教中的英雄崇拜 五、传播中的反传播力量第九章 游民意识与通俗文学的演变第十章 明中叶以后游民的发展和组织化过程第十一章 天地会与通俗文艺第十二章 游民、游民组织与通俗小说结语附录:游民政治 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之原因引用书目后记增修版后记

章节摘录

  家破才能造反:论游民意识的存在(1)  游民群体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这是被大多数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所认可的。但是这个阶层是否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其思想意识在文化史上是否具有重要的地位,则使研究者将信将疑。许多从事文化史和文学史研究的,对这个问题也感到疑惑。他们总觉得这是前人所不言、经典著作所不载的,因此也就难以确认。而且,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又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如何评价“农民战争”,如何分析底层社会,如何评价民间意识,如何评价《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这些伟大古典文学作品等许多重要问题。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还是以谨慎为好,因此对我提出的问题颇多质疑。  我曾与不同意将游民意识、游民文化引入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同事和朋友争辩过。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些大悖人情的描写难以得到完满的解释,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情态也很难为普通人所认同。例如,1960年代出土的明成化年间(1465—1487)刊刻的《新编全像说唱足本花关索出身传等四种》,其中的《花关索出身传》一开篇就写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见如故,“在青口桃源洞”“姜子牙庙王”前“对天设誓”,打算今后干一番大事业。刘备对关、张二人说:“我独自一身,你二人有老小挂心,恐有回心。”  关公道:“我坏了老小,共哥哥同去。”张飞道:“你怎下得手杀自家老小?哥哥杀了我家老小,我杀了哥哥底老小。”刘备道:“也说得是。”  于是关、张二人约定互相杀光对方的家属。张飞跑到关羽老家蒲州解县,杀死了关家大小十八口,只是因为不忍心,才带走了已经长大成人的关羽的长子关平,放走了怀有身孕的关羽的妻子胡金定,后来胡金定生下小英雄关索。关羽杀了张飞的全家。办完这些事后:  将身回到桃源镇,弟兄三个便登呈(程)。前往兴刘山一座,替天行道作将军。  这个残忍而古怪的故事,大悖于华夏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它所反映的思想意识,不能见容于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把它说成是要造反之前的农民的想法,更是捍格难通,因为与外界交往较少的农民更为重视家庭,追求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温馨。“家和万事兴”就是老百姓们的企望。台湾学者韦政通在《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中指出,家庭的情感纽带维系着家庭中每一个人。家中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全家的成功,每一个人的失败则是全家的失败。社会地位卑微的农民更是把家庭看成是自己的“安乐窝”,至今北方农村尚有“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谣谚。而且,农民多是聚族而居,不是谁想灭掉自己的全家就可以灭掉的,这是会震动整个宗族的。这种把家庭看作干“大事业”的累赘,必须清除干净的想法,只能是反映了沉沦在社会底层的游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铤而走险之前的独特的心态。《花关索出身传》的确也把蜀汉刘备等帝王将相争夺天下的历史看作到“兴刘山”作“替天行道”的强人的故事。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八记载:建炎二年(1128)六月,建州兵乱,“军士叶浓等相与谋,互杀妻子以为变。是夜,纵火焚掠,盗本州观察使印,突城而出,进犯福州”。看来“花关索”中情节也不只是出于艺人想象,是有现实生活为依据的。明末的农民领袖李自成李自成是游民出身,他长期为驿卒。就不许与之无关的女人进入其营地,当遇到被包围或其他困难时,先要杀掉老羸妇幼以保存自己。见《绥寇纪略》卷八。直到民国时期,那些落草为寇的土匪,仍然是蔑视女人,视家庭为累赘,哪怕匪首是女子的也多采取这种态度,她们完全没有女人对家庭的眷恋。土匪完全是个男性的世界,女人只是他们的消遣对象。有个匪首在行军中仅仅因为其妻子是小脚,跟不上队伍,就毫不犹豫地把她一枪打死了。有的首领仅仅因为眷恋某个女人,就会导致众叛亲离。(见[英]贝思飞著《民国时期的土匪》,P182—186。)家庭中的主要内容——女人,在游民生活中是没有地位的。这正像描写解放前上海帮会生活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黑帮老大所说的,“兄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女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一样。  《花关索认父传》中还有个情节也大悖于中国古代主流社会的道德观念,那就是在“孝”的问题上江湖艺人所提出的挑战。花关索长大成人后英勇非常,并有一身好武艺。当他到荆州来认父亲关羽之前,已经为父亲立了一个大功——为关羽追回了丢失的胭脂马(即《三国志演义》中所说的赤兔马)。可是因为花关索来历不明,关羽不肯认他这个儿子,骑上胭脂马便走,于是性格暴烈的关索“怒生嗔”,和他父亲翻了脸:  看你今朝哪里去,如何不认自家人。好生今日认儿子,做个遮枪付剑人。若是言声言不认,横山落草做强人。投了六国曹丞相,领其干戈动战争。来打兴刘铁脚寨,拿捉官员五虎人。  这段唱词中,关索竟声言,如果关羽不认他,他就要投靠曹操,再起刀兵来捉拿关羽等属于刘备一方的五虎上将。这是大逆不孝的。“孝”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上下一致认同的伦理观念,在下位的农民也与统治阶级一样重视孝道。佛教初传入时,因为不敬父母不讲孝道,很难在中国传播,后来中国化的佛教也不能不修改其教义以适合中国的国情,大肆张扬目莲僧救母的故事。曹操何尝是孝子,但他却可以以“不孝”的罪名杀掉孔子的后裔孔融。皇权专制社会这里的皇权专制社会就是指我们通常说的封建社会。用“封建”来定义秦始皇以后的中国社会是不符合实际的。详见后记。里,就统治者实际利益来说,他们最重视的伦理道德应该是臣下们对皇帝的“忠”,然而,他们不说“以忠治天下”,这是他们的聪明处。他们说“以孝治天下”,就因为“孝”的覆盖面更大,并且是能够被全体老百姓认同的,因为孝是维护宗法制度最重要的道德观念。而《花关索认父传》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孝”提出挑战,这种思想意识是超出主流社会所允许的范围的。用“民间思想”很难对这种现象加以说明,因为以宗法农民为主体的民间,对孝道不仅不会背弃,往往比统治集团中的人们更虔诚。《花关索认父传》中对“孝”的态度,只能是无家无业的游民才会有。《三国志演义》一个较早的本子《三国志传》中,删去了关索威胁其父要挑起战争的情节,当关羽拒绝认他时,他只是哭昏于地,痛不欲生,这才符合社会的主流意识。后来的本子则干脆删去了关索这个人物,因为与他有关的故事许多都与主流社会意识相左,不好处理,修改者才采取这种断然措施,一了百了。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与吴思在概念和逻辑上让人们发现“被忽视的历史”相类似,王学泰在有关“游民”方面的研究,在感性、具体材料的层面,给人们提供大量的资料,对历来被文人学士所忽视的一个重要社会群体有了新的理解。正因为如此,他在1998年撰写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被李慎之先生称为“发现另一个中国”。时隔将近十年之后,王先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耗时半载”,在该书的基础上又进行修订和增补,完成《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提供了更全面的资料和一些新的观点。 ——广州日报


编辑推荐

凡是脱离当时社会秩序的约束与庇护,游荡于城镇之间,没有固定的谋生手段,迫于生计,以出卖体力或脑力为主,也有以不正当手段取得生活资料的人们,都可视为游民。有没有文化并非是决定性因素。游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意识到,只有在剧烈的社会冲突中才会改变现有的一切。他们不理会秩序,欢迎冲突,甚至欢迎剧烈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动乱。——《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上下册)作者王学泰我国的知识阶级,向来有两种性质:一种是贵族性质,夸大骄慢,凡事皆出于武断,喜压制,好自矜贵,视当世之人皆贱,若不屑与之齿者;一种为游民性质,轻佻浮躁,凡事皆过激,喜破坏,常怀愤恨,视当世之人皆恶,几无一不可杀者。往往同一个人,指逆时则显游民性质,顺利时则显贵族性质。——杜亚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PDF格式下载



中国的文化是一种江湖文化,一种痞子文化,一种豪侠文化,一种游民文化,其基本的认知是:我们,我们这些游民是正义与悲情的英雄,有一些主流社会的人都是有“罪”之人。中国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贵族,只不过没有形成大气候,更没有形成传统。中国的贵族在古代历史之后基本上戛然而止了。一句俗语---“富不过三代”也是反映这样一种现象描述之一吧,尽管其本意并不完全在此。当作者在隐秘的历史中匍匐,当他痛苦地挖掘文字背后的真实的时候,当人们将中国历史上的游民文化再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人们都是获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再教育。我们每个人都要感谢王学泰先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让我们认识到了躲在我们背后,藏在我们心里的那种潜在的特质:游民文化。在评论界,该书与吴思“潜规则”、余英时“士文化”并称为中国当代三大人文发现,它刷新了人们对历史的看法,也在刷新着人们对当下社会的认识,应该说本书确是游民、江湖、流氓等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当我们意识到此书中的真意的时候,我们会拍案叫绝,因为,一本好书就是要告诉你所未知,就是要言你所未言,就是把历史和文化现象透过纷繁复杂的迷雾让大家看清楚。游民文化直到今天,依然在深深影响着中国人以及由中国人所构成的俗人社会、熟人社会。讲述历史的人,会很辛苦;解读历史的人,更加辛苦。强烈推荐本书,这是了解中国串通社会和现在华人社会或者说大陆社会的一把金钥匙。


这书篇幅不小,两本厚厚的。上册读来颇感收获,下册陷于细节,如作者结语所言,有些枝蔓和拖沓。但总体看,本书观点和论证,发人深思,不可错过。

游民是什么?作者用“脱序人”来解释,即脱离了社会宗法秩序或者说保障体系的人,如今而言,大部分农民工和城市失业人口,应该也都算作“游民”范畴吧。

为什么研究游民?作者分析了历朝历代游民数量与社会阶段的关系,得出结论为:当一个朝代起始,大多战乱刚过,人少地多,游民不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平稳,人口剧增,贫富分化,大量人脱离土地,成为游民。当游民很多,但经济尚能支撑时,社会出现最繁华的景象,其根本原因是游民成为很便宜的劳动力供社会消费,如《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象,也有点像我们几年前的状态(便宜的农民工被大量消费而使经济增长迅速);继续下去,随着贫富分化和兼并日炽,游民的基本生活难以为继,其中的不安分者结党结社,聚啸山林,成为社会敌对力量,最终也常动摇政权甚至推翻政权取而代之,方腊、朱元璋、李自成等皆如此。继而历史周而复始。也因此,历朝历代都把游民作为最需要重视的问题,解放之初,我国曾大量强制安排游民工作,解决了当时不安定的问题,后来也通过上山下乡,把积累的游民隐患进行了处理。到今天,随着农民不断脱离土地,游民问题其实也成为了当今政府很头痛的问题,经济一旦稍有迟缓,大量的农民工和城市人口失业,造成的社会隐患便不可小视。

从文化角度看,游民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帮派组织等,这些通过历朝通俗文艺得以反映,如戏曲、演义、评书直至如今的武侠小说中,而这些文艺作品又反过来哺育和指导了游民的生活和行为。作者在这方面大费笔墨,虽然拖沓,但其中亮点也颇多,读者不妨自读。

作者想告诉我们,在我们通常所知的中国社会背后,隐藏着另一个不入正统,但影响巨大的游民社会。他们不仅影响政治,也在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在所谓的儒道佛的体系之外,有一种游民精神千百年来灌输在我们心中,以至于闻一多先生说: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难道不是吗?当我们读三国、水浒、说唐、三侠五义等等的时候,我们不是已经成为一个(不安分的)游民,徜徉在那无拘无束反抗正统的感受中,而忘记了这些游民所做的事情中有多少是并不值得赞美的吗?即使在不远的之前,我们的国家还在利用批水浒来赞扬梁山的“革命精神”,而不顾他们杀人放火的现实吗?这就是作者所谓的“发现另一个中国”,我们的中国还真是要从背后看一看,绕过前面的贤人君子,到后边隐藏的游民中看一看才行。

作者的研究成果中,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内容,比如详细探究了游民的思想基础,为什么关羽这样一个不太成功的将军最后成了武圣,以及研究了游民知识分子在游民组织和文化中起到的作用。他甚至把帮派的组织、暗号等等都作了详细的研究,来说明这些是怎样与通俗文艺相互作用,继而也影响了其他人的。

鉴古知今,看了这本书,我们不禁要思考如今的社会生态。尽管今天的社会政治环境与古代大有不同,但基本问题也还相似。而我想到另一个问题,若作者深入研究也将很有趣。那就是当游民回归秩序之后的思想状态。比如,我国最近几十年,不少人脱离秩序或土地,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经商致富,即所谓“暴发户”,回归社会秩序,但他们中很多人还保持着游民起初的思想基础,经济状态的改变使得其不能适应,所以在社会上产生了诸多怪现象,也包括他们的后代,即所谓“富二代,富三代”中出现的现象。又比如,当游民暴发户们开始进入官场,或者当官场大量受到游民暴发户一夜而富,不择手段的蛊惑时,所产生的恶性腐败生态,不是也很值得探究吗?

本书由李慎之先生作序,李先生曾是周恩来的外事秘书,于中于外,于古于今,均有不俗认识,序文入木三分,大有可读。


古中国的悲剧之一,是战时没有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问题,暴君与愚民之间出现了一个空隙,那就是游民的世界。好的方面说,是调节着社会心理,在坏的一面也是社会巨大的破坏力。江浙一带的百姓至今还对明清时期的拳匪之乱心有余悸,那些故事印着一段辛酸的往事,文明的凋敝,和这样的群落关系巨大。民国期间的学者,从前人的笔记里,发现历史轮回中的可怕的现象,遂对乡下暴动忧心忡忡。王国维的投湖,据说也有畏惧乱民的厮杀,以为天下也沦为流寇式的破坏了。虽是一种后人的猜测,但游民的破坏性给读书人的印记实在是太强烈了。早有人说,古书里假象的东西多,历代文人有许多被一些文字欺骗了,看破隐秘的也只是少数的。王学泰先生是治古典文学的学者,从文学的框子里跳出来,写我们历史中被空白的一页,心的感受是复杂的。在陈年老账里行进,不都是快慰,其间要咀嚼许多痛楚的东西。我读他的书,想起梁遇春当年对《水浒》里的好汉杀人的不满,据知堂说,那是浪漫的诗情起了作用,还只是读书人的雅好作怪。王学泰不同了,是一个思想的拷问者,不仅发现了游民现象的内核,而且提出了游民知识分子的概念。这样就把士大夫的话题和游民的话题一体化了。在我看来,游民知识分子的研究是个大的对象,中国社会的这类群落对文化的影响力更强,民间艺术与江湖体系是靠这些载体而存在的,他们的辐射力常常可以改变社会的风气。比如绍兴师爷的劳作就比一般读书人更直接于日常生活,关乎民生的冷暖,可是后来的学者往往看重书斋里的文化,对习幕的帮闲者忽略不计了。游民的队伍实在强大,而我们认识的领域又那么窄小。看来还不是学科建制的限制,而是我们对日常性的文化群落缺乏判断。实际上,存在于我们生活里的问题点,我们还是了解得太少。读书人可走的路很多,我们只选择了为数不多的几条。


余英时的《士与中国文化》、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吴思的《潜规则》


王尔泰先生的学术功能很扎实,上下两册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作用,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各个阶层。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作用,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游民是一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又从不被学术关注的一个人群,江湖和庙堂是自古以来相对的两个群体,描写庙堂的书实在是太多了,成就**者也很多,但是真正以做学问的态度来写书的真不多,感谢王学泰先生的这本书。我觉得可以和《江湖杂谈》一起看。


王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里面详细地区分着“游民”“流民”“游侠”等概念,并且在许多字里行间,可以看到王学泰先生隐晦地批评近现代中国历史。


探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王老可称第一人,这个领域虽然并不热闹,但是要想深刻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史,游民与游民文化至关重要,这本书当然有一些缺憾,比如说政治和社会经济理论概念的运用,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


非常喜欢,尽管书名叫“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王老师还是先洋洋洒洒给我们介绍了大量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古代人口问题,古代城市问题,古代工商业与西方的比较……,这书涵盖的知识面之广令我折服,书上册我还没看完,我要争取这礼拜看完它,希望喜欢中国历史的朋友都能喜欢这本书。


研究游民的书,我只看过这本,作者能提出这样一个视角,实在是很让人钦佩的,而且写得很好,虽然文笔不是很好,但毕竟这是一本学术的书,不能求全责备,游民文化可以说对中国的影响至深至远,游民文化可以说渗透在几乎每一个中国的人血液中,这种影响力是无比巨大的,可以直接影响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走向,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甚至影响到全世界,希望有更多的研究游民文化和国民性的书出来。


对于社会阶层尤其是游民,把握神准。作者学术基础扎实。我们依循此书,对现在的未来过去的中国有较深感触认识。


王先生研究视角比较特别,研究我国游民文化,看完不仅可以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还可以了解当前一些问题的根源。


探讨中国社会游民问题的必读之作,值得收藏!


我相信中国历史的真相就在这些平时被忽视的边角处。游民文化背后延伸出来的很多问题,对当今中国都有参考价值。属于“可以获得知识并且提升境界”这个层次。


从游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游民群体的形成及其对我国发展的印象

















把中国社会游民描写的生动有趣!


游民文化很值得研究,作者研究的很透彻


游民的部落,内涵丰富,社会多彩。物超所值!


上册讲的分析的很详细,但第二册具体事例分析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啰嗦了,不过看了之后对于游民这个问题会认识的更深


主要是以自古以来的一些游民为线索级现今的游民现象想链接来讲述,挺好,很有见地,只是自己水平较低有些不足以理解


此书非常重要,李慎之先生比喻为“发现了另一个中国”,正是随着此书以及相关研究的展开,为我们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王学泰先生的书很好,从不同的视角理解中国社会


对于中国历史的真相,需要更多的进行微观考察,而不是仅仅关注帝王事,关注朝代更迭,中国历史学家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其实,当你在微观层面认识中国时,会发现我们的文化中有很多糟粕,并不像官方所说的那样优秀,对于目前西方的先进文化也就容易接受了


边缘人对中国影响很大,主流的败坏,唯有江湖的崛起。


作者独辟畦径,以一个新的角度挖掘中国社会的本质!支持这样的学者,比那些拾人牙慧的文抄公强多了,看过后收益匪浅,感觉对社会的认知有了本质的飞跃!希望中国多出些这样的学者!


本书真正地揭示了国人文化和社会本质,也让人发现历史中的一些内在关联,以此来了解许多现今的社会现象,绝对值得一读的经典


让人读到了中国社会最深层也是最复杂的一页,直达中国人性的深处,可谓“石破天惊”。


对中国社会另一种见解


这本书非常好,非常喜欢,对了解中国的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很棒的一本书,以不同的视角解读中国社会。


 所谓增修,也是重写,增写内容约20万字。闻一多曾说过,在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都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值得一读!


就像《丑陋的中国人》一样,这本书能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自己身上找到民族和自己的劣根性!只有了解自己,才能解剖自己,才能改善自己,才能让自己更融入越来越全球化的社会。


值得一读,对了解中国社会是个帮助


看余杰,摩罗的书都有推荐这本书。发现另一个隐性的中国。


值得一看,中国文化大概的发展已握于手中


三大文化之一,欣赏这种对历史的另类解读,扩展知识面


非常喜欢,没看完也上来评论了。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不错。叙述上,很通俗易懂。喜欢历史呀、文化呀、习俗呀之类的同志,可以买去一读。


确实配的上发现另一个中国的评语。非常值得一读。


解读我们存在的世界,由于意识形态等因,我们常常会被规定怎样看等自己生活的世界,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真实的一面,而往往被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这本书,给我们作了一个提示,真的,看后我们的认知又向前了一步.


理解中国历史的又一角度,有趣而深刻。


视角很独特的一本好书,带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中国.


开启该领域研究的奠基之作!值得推荐!!


不看不知道中国历史还有另外的一面


这本书的作者,果然是学者啊,对历史有那么深的研究,我几乎跟不上,但是文中的思想、文中的结论太有说服力了,喜欢这太套书


有可读性,研究人员,知识层,教师,应该喜欢。


写的很好,不过怎么总是以水浒传为论点


非常好的书,研究学习中


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角度去剖析一个民族的根我觉得这是这一本书最大的特点道出一个民族的共性具有人类学,人类社会学的高度


很深刻的一本书。


从社会史角度分析我国近代史,比过去的史观新颖许多,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比所谓正史更能触摸到历史的本来面目。


正在读,为作者的深刻见解所折服


好书!寻了好多家书店,还是当当好,发货快,质量好,价格相对便宜


迫不及待拿到书,翻到博客连载的那一页,看到他的觉醒的那部分,双手发颤,心若擂鼓,口干舌燥,我自己都诧异这突如其来的情绪。


这个商品不错~非常喜欢,正版,又搞活动很实惠。


好书,中国人都应该读一下


只知道这本书是老先生著的,买来要阅读,但还未开始


一本启发认识我们自己的书,一本提醒我们自律的书。


还没认真看,看完后再做评价吧


书保护的很好,外面的薄膜还在,有效地保护了书。内容还没来得及看,应该是不错。


书很好 但是我买的感觉像盗版书有因数质量上的错误郁闷,,不过书真的很好


书的整体质量还行。还没正式阅读,内容不作评论。


本书非常值得看,有深度。观点新颖。


忘记在看哪本书的里面,提到了这2本书,然后马上就去网上下单,可惜最近较忙,还没细细品味。惭愧


慢慢,感觉专业性很强


好实在,很好看。


内容无误。封面漂亮。纸质和排版再精致点就好了。


感觉很好,送给同学的礼物,同学很喜欢


很好 很好 很好 很好 尼玛


哈哈 ,书真的值得一读


买了学习学习


质量挺好的,不错


不过应该会不错


品相全新,内容惊喜,超值。


摒弃陋习


很不错哦,认真学习


正版,内容不错。


让我知道了无业游民的来历


学术好书,提升智慧


内容什么的就不说了。


帮同事买的,同事说很喜欢~~


内容很详实,很喜欢


发货快,包装完整,很是满意


读了一遍,很有启发


游民文化本来就不是中国汉族传统社会的文化,对游民文化也仅有片面的知识,很是模糊的。此书把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相联系,确实增长了不少知识


买这本书只是因为想看看“侠文化”这一章作为一篇论文的参考资料。中国的游民文化从形式上来说倒是可以与欧洲的骑士文化做一个对比,虽然这是一个有些令人沮丧的对比,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民族的文化脉络,丰富我们的认知,改善我们的未来。


对中国游民文化的一次梳理,游民这个东西貌似也是这二十来年才越来越被研究。


这本书很棒。内容很丰富,不只是以前少有人关注的游民问题,还有中国的宗法制度、城市建设史、经济史等等。写得也很平易:)推荐一看!


吴思的几本书读完了。在熊佩云的《重新发现社会》中看到了王学泰的这本书,很感兴趣。


此书实在好。但李慎之先生的序,《发现另一个中国》已经把问题讲透了。愿意了解自己国家的人,可上网先看看李老的序言。


挺不错的一本书,虽然是偏理论性的,但是读起来却几乎没有乏味感,内容广泛,囊括了许多中国社会的文化发展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值得一读。


正如李慎之先生说的,王著"发现了另一个中国".少见的好作品!!


作者从大量的史料和特殊的思路来分析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现像并解析了这种现象的根源。
但我觉得目前的中国大家都知道这种社会结构不好,国民想着不是如何改变这种社会结构,而是如何利用一切手段爬到这个病态社会结构的顶端。


以前从来没有了解过这样的题材,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江湖和流民文化的阐述,做了很深的剖析,非常好。


这是王学泰先生的代表作啊,当当搞活动,相当于半价购买,很好。就是中通物流很不给力啊!


观点新颖,熟悉中国社会,可惜有点啰嗦。


经典著作。从一新颖视角分析中国社会,其观点发人深省


另外的角度解读传统社会结构,别有新意


很有创意,但有些冗长,文学方面分析过多。


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的国民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