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灾害史 (全二册)

于德源 同心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同心  

作者:

于德源  

页数:

1071  

字数:

92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历史上,洪涝、干旱、地震、瘟疫、蝗灾五种灾害为害最烈,足以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巨大损失,乃至社会经济一时濒临崩溃,引发社会剧烈动荡,甚至影响历史的进程。作者根据大量史料,主要对北京地区上述五种历史灾害进行个案分析和综合研究。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北京历史重大灾害个案研究,重点记述了北京地区曾经发生过的奇灾大难,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索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灾害观,鉴往知来,防患于未然。下编为北京历史灾害编年,收入自西汉元凤元年(前80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的重大灾害资料,是关注或研究北京历史的读者案头必备之书。

作者简介

于德源,男,1946年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北京地方史研究,著有《北京历代城坊、宫殿、苑囿》、《北京农业经济史》、《明清之际北京历史波澜》、《北京漕运和仓场》、《北京历史灾害、灾荒纪年》;与他人合著《北京通史》第一卷、《中国运河史

书籍目录

作者感言绪论上编 北京历史上重大灾害个案研究 第一章 北京历史上的洪涝灾害 第一节 北京历史上洪涝概述 第二节 北京历史上洪涝举要 一、西汉元帝初元元年洪涝 二、西晋惠帝元康五年洪水 三、唐玄宗开元年间洪涝 四、辽圣宗统和年间洪涝 五、金代永定河水患 六、元英宗至治元年洪水 七、元代永定河水患 八、元代洵河水患 九、明宣宗宣德三年水灾 十、明宣宗宣德九年水灾 十一、明宪宗成化六年洪水 十二、明代横贯京城的大水 十三、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大水 十四、明代京城两次数十年一见的大水灾 十五、明代京城城市水灾 十六、清圣祖康熙七年大水 十七、清高宗乾隆二年水灾 十八、清高宗乾隆三十五——三十六年水灾 十九、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水灾 二十、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水灾 二十一、清仁宗嘉庆六年巨灾 二十二、清仁宗嘉庆十三年潮白河、温榆河大水 二十三、清仁宗嘉庆二十四年大水 二十四、清宣宗道光元年——三年水灾 二十五、清宣宗道光十四年水灾 二十六、清穆宗同治十年——十二年水灾 二十七、清德宗光绪九年大水 二十八、清德宗光绪十四年大水 二十九、清德宗光绪十六年——二十年巨灾 三十、民国六年大水 三十一、民国十三年水灾 三十二、民国十八年大水 三十三、民国二十八年大水 三十四、泥石流灾害 第三节 北京历史上洪涝灾害成因和防御 一、北京历史上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二、北京历史上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 第二章 北京历史上的干旱灾害 第一节 北京历史上旱灾概述 第二节 北京历史上旱灾举要 …… 第三章 北京历史上的蝗灾 第四章 北京历史上的瘟疫 第五章 北京历史上的地震灾害 第六章 余论下编 北京历史上灾害编年 第一章 两汉——隋唐灾害 第二章 五代、辽代灾害 第三章 金代灾害 第四章 元代灾害 第五章 明代灾害 第六章 清代灾害 第七章 民国灾害后记名词解释

章节摘录

  上编 北京历史上重大灾害个案研究  第一章 北京历史上的洪涝灾害  第一节 北京历史上洪涝概述  据笔者统计,自西汉成帝鸿嘉四年(前17年)到清朝末年宣统三年(1911年)的近2000年间,北京地区共有391个洪涝或偏涝的年份。平均算起来,大致每五六年即有一次洪涝或偏涝的现象。不过这个平均数还不能准确说明问题。因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都城建于长安、洛阳,后期才向东转移到开封、北京。所以,有关北京地区灾情的记载,在封建社会前期,具体来说,在辽、金以前的记载较少;而在封建社会后期,特别是金、元、明、清时期的记载较多。所以历史上的平均间隔期五六年只是一个十分含混的概念,只不过反映一个大致趋势而已。另外,由于北京城市的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中部靠北,三面被太行山、燕山山脉环绕,南面敞向华北平原,东南邻近渤海湾,所以气候受季风影响很大。春旱秋涝的特点十分明显。即以前述历史上北京地区经历的391个洪涝和偏涝的年份来说,其中有不少是先旱后涝,即该年份实际是旱、涝灾害兼作。如西汉成帝鸿嘉四年(前17年)水、旱为灾,关东地区流亡者众,尤以山东、河北和今北京地区为甚。北魏孝明帝初年,裴延儁任平北将军、幽州刺史,驻蓟城(今北京),史书称“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又如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七月,十三道御史以灾异上奏,说:“南、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处,今年四月以前亢阳不雨,五月以后骤雨连绵,水势泛溢,平陆成川,禾稼淹没,人畜漂流……皆谓数十年来未有此况。”这种水、旱灾害交加的灾害比单纯的春旱或秋涝危害更大,往往造成农民终岁颗粒无收,出现灾荒。  北京地区历史上的洪涝灾害和气候变迁中的降雨周期有密切关系。在湿润、多雨周期中。降水量大且集中,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反之,在干旱、少雨气候周期中洪涝灾害则相对少些。但是,这也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实际上,由于北京地区即使在少雨周期中的公历7、8月份降水量也是非常集中,这在水利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水灾。明、清时代北京有些大水灾就是发生在少雨气候周期中的。而且,洪涝灾害能否造成灾荒,除了和灾害的规模有关之外,还与当时地方政府的应对措施也有很大关系。所以说,北京地区的洪涝灾害及其造成的灾荒,一方面和气候变化周期有关,另一方面社会的因素在其中也起着很大作用。  由于北京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中,前后时期所处的地位显著不同,所以有关灾害记载的详略也有很大区别。因此,简单地用秦、汉时期的数字和明、清时期的数字去进行比较,显然毫无意义。考虑到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过程中,其政治中心由长安、洛阳向开封、北京地区转移是发生在唐、宋时期,笔者拟以宋、辽为一界线,将汉、唐时期的数字互相比较,将辽、金、元、明、清时期的数字互相比较,或许这些数字还有一定的可比性,从而略窥北京地区历史洪涝灾害及由此造成的灾荒真相。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灾害史 (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本书还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