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重读南京

叶皓 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作者:

叶皓  

页数:

28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重读南京,就是要彻底颠覆长期压在南京头上的“悲情城市”、“伤感之地”的城市属性定位,还原南京在中华文明史上的文化名城、佛教之都、英雄之城、胜利之都的形象和地位。南京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城市,它不仅是一座大地上的千年古都,更是永筑在中国历史上的、折射着中华民族最优雅气质、最高贵品德、最聪明才华的一座文化丰碑。

书籍目录

前言 为南京正名第一章 文明肇始帝王之州 一 南京猿人 二 溧水神仙洞及新石器时代遗址 三 湖熟文化 四 “两河文明” 五 南京城的“四象”、“五行” 六 冶城、越城遗址 七 楚威王埋金镇王气 八 秦始皇通淮泄王气 九 诸葛亮赞叹金陵 十 孙权建都立业 十一 孙中山赞美南京 十二 南京建都年表 十三 四大古都比较 十四 历朝南京称谓第二章 救亡图存薪火相传 一 晋末五胡乱华 二 汉人衣冠南渡 二 东晋江左堡垒 四 南朝华夏正统 五 南唐儒衣书服 六 南宋临时之安第三章 偏安一隅文化繁荣 一 文化繁荣的条件 二 成语典故 三 唐诗宋词 四 书法绘画 五 文学宝库 六 佛教之都 七 百戏之母 八 科教文枢 九 文化遗产第四章 英雄之城胜利之部 一 淝水之战 二 气吞万里如虎 三 推翻元朝 四 明都南京 五 郑和下西洋 六 辛亥革命胜利 七 龙潭虎穴 八 南京保卫战 九 日本投降 十 南京解放 十一 梅同新村事什 十二 思想解放大讨论后记 我爱南京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一章 文明肇始帝王之州二溧水神仙洞及新石器时代遗址1977年4月,在溧水县回峰山神仙洞挖掘出土智人颞骨化石和狗、熊、仓鼠等动物化石。专家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认定神仙洞堆积物应属新石器时代早期,绝对年代距今约12320(+-)100年。其中发现的动物群为我国南方晚更新世动物群向现代动物群过渡的类型,而代表中晚更新世的狗与代表新石器时代的陶片共生,为我国新、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神仙洞中发现的陶片,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陶器,反映出较高文明程度。据此有学者提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要改为万年中华文明。1955年-1958年,南京博物院先后四次在南京城内鼓楼的北阴阳营发现足巨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遗址。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是一处前后延续千年之久的两个氏族部落的聚居地。最早住在这里的是5000年前的一支母系氏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以壮年或中年妇女为主要劳动力进行农事,处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其后,又有一支已经会制造一些青铜器的父系氏族在这里居住生活,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生产。他们的生产工具有石锄、石刀和石斧,其中有许多是可以安柄的。有的石刀凿有七孔,非常精致。为了补充农产品的不足,他们还到附近的小河或池沼里捕捞鱼、龟,在住地饲养猪、羊、狗等动物。当时的居民中有些人手艺很巧,能制作精美的玉饰品和画彩陶器。为数众多的玉饰件有璜、块、管等,当时不仅妇女们喜欢佩带,就连男子也用,死后还当作随葬品。1961年,考古工作者在六合县程桥镇境内的羊角山一带先后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遗址,足巨今约四五千年前。出土了一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物,如夹砂粗红陶的扁足鼎、鬲、罐和泥质灰红陶的豆等,外饰绳纹、弦纹、编织纹;还有烧过的鹿骨、蚌壳等。其中鸟头人身陶纹纺轮为新石器时代的精品和代表作,对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人类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1975年,在江宁县陶吴镇以东1公里处,发现了昝庙(又名昝缪)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存,距今约4000多年,昝庙的冠形玉佩饰就是典型的良渚器型。


编辑推荐

《重读南》:摘掉“悲情城市、伤感之地”帽子还原“英雄之城、胜利之都”气象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重读南京 PDF格式下载



作为南京人,这本书为我扫了盲,历史一切和南京有关的人和事都在书里为我们介绍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绝对名副其实,身为南京人的我也很骄傲自豪,南京,绝对不是悲情的城市


也许南京在我的心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城市,更是一种感情,一个幻象。虽然我没有出生、成长在南京,虽然我也那么热爱生我养我的城市,但这仍然不影响我对这个古老城市的热爱。我觉得,我是需要这样一本书的,让我能够从多个方面了解这个城市。另外还推荐一本关于这个城市的书,是叶兆言先生的《旧影秦淮》,今年再版了,终于买到了这本书,很是珍惜,在此推荐。


作为南京人给孩子了解南京历史


来南京这么长时间了,通过这本书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推荐!


作为南京人,更值得一读此书


还没看,送人了


很不错 满意


帮人代购的 物流速度很快


这本装饰精美的书只能是对南京人文历史的汇总介绍,算是一本扫盲书吧。


内容比较宽泛,不够详细,另外此人主编的民国南京建筑的故事也一样,讲的太泛了,就是没什么深度可言,但内容确实很详细。


文笔好,很全面,值得看看。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原先是在南京台看“重读南京”系列纪录片,且震撼且感动。这本书帮助南京摘下“悲情城市”的帽子,将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呈现给读者,新颖的眼光和朴实的触笔让人读来耳目一新。(美中不足的是,送来的时候书的外壳有点压坏了)


从各个方面,让你了解南京,值得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