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稀见文献丛刊
2012-6
曾极、苏洞、王友亮、 汤濂 南京出版社 (2012-06出版)
《南京稀见文献丛刊:金陵百咏•金陵杂兴•金陵杂咏•金陵百咏(外一种)》汇辑了五组题咏南京的诗作,即南宋人曾极的《金陵百咏》、南宋人苏洞的《金陵杂兴》、清人王友亮的《金陵杂咏》、清人汤濂的《金陵百咏》及其《金陵四十八景》。将这五组诗汇辑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它们在题材上有共同点,即都是吟咏南京名胜古迹的组诗,早就被人们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其次则是因为这五组诗虽然常被人提及,但是流传并不广。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适宜一般读者阅读的整理本。
作者:(宋代)曾极 (宋代)苏洞 (清代)王友亮 (清代)汤濂
金陵百咏 金陵杂兴 金陵杂咏 金陵百咏(外一种)
版权页: 泥去墨亦尽,惨淡意都失。恨不还其人,加巾急鞭扶。毁弃兼勿敬,请论如汉律。罗汉院塔影,颠倒难致诘。稗书志海翻,此理殊未必。今君所归路,正向此中出。况有吊古才,仰天痛呼屈。勿称荒唐言,析理资按述。其余传播咏,淋漓满箱帙。栖霞者悲壮,茅洞者清逸。珍题傥相命,当第为甲乙。以上皆周文璞诗。 四、提要序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泠然斋集》八卷,宋苏洞撰。洞,字召叟,山阴人,右仆射颂之四世孙。《宋史》颂传不详列其后裔,故洞始末无可考。陈振孙《书录解题》有洞《泠然斋集》二十卷,亦久亡佚,惟宋无名氏《诗家鼎脔》中尚存其二诗而已。今从《永乐大典》所载采辑排比,共得诗八百五十余篇,厘为八卷。即诗中所自纪参互考之,知洞少时即从其祖游宦入蜀,长而落拓走四方,曾再人建康幕府。其《书怀》诗有云:“昨蒙宗公置牙齿,事下丞相当审核。驽才不堪驾十乘,爝火或可继残夕。”则尝以荐得官,而终偃蹇不遇以老。生平所与往来唱和者,如辛弃疾、刘过、王槽、潘柽、赵师秀、周文璞、姜夔、葛天民等,皆一时知名士。集中又有《送陆游赴修史之命》诗云:“弟子重先生,角以至斯。文章起婴慕,德行随萧规。”是洞本从学于游,诗法流传,渊源有自,故其所作皆能镌刻淬炼,自出清新,在江湖诗派之中可谓卓然特出。其《金陵杂咏》多至二百首,尤为出奇无穷。周文璞为作跋,以刘禹锡、杜牧之、王安石比之,虽称许不免过情,要其才力富赡,实亦一时之秀也。惜原集久湮,录宋诗者至不能举其姓名。其‘挽姜夔》一诗,元陆友仁《砚北杂志》引之,以为苏石所作。近时厉鹗作《宋诗记事》,遂分苏洞、苏石为两人。今考是诗,犹在洞集中,殆必原书题作苏召叟,传写者脱去叟字,又误召为石,遂至辗转沿讹,莫能是正。倘非集本复出,竟无由订定其纰缪,则晦而复著,亦可云洞之至幸矣。卷一六三。 朱绪曾跋 《金陵杂兴》二百首,从宋苏召叟《泠然斋集》录出。《宋史·苏颂传》不详列其后裔,召叟始末几无可考。惟《直斋书录解题》云:“《泠然斋集》十二卷,山阴苏洞召叟撰。丞相子容四世孙,师德仁仲之孙。”绪曾考韩元吉《南涧甲乙稿·故中散大夫致仕苏公墓志铭》云:魏公第五子京,生师德,字仁仲。师德生三子:砒、琏、琢;孙七人:渭、溱、温、油、洞、濂、浞。是洞为师德第五孙,实魏公之元孙。南涧称师德通判建康,暇日则与佳宾客走郊野,访寻六朝旧迹,萃集为图,以正昔人传述之缪误。故召叟亦多金陵之作,有自来也。集中云:“梁金华石依然在,屈指重来十五年。”又云:“廿载金陵九往还。”盖少从祖宦,复再人建康幕府。又尝为制帅赵善湘荐于朝,有《陪制帅宝学侍郎饮别金陵诸胜地》诗。考《建康志》,善湘以宝庆四年知府事。
《南京稀见文献丛刊:金陵百咏•金陵杂兴•金陵杂咏•金陵百咏(外一种)》对于南京地方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