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图说中国历史编委会 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

图说中国历史编委会  

页数:

19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个森严的时代。政府对于社会的监控,达到有史以来最为严密的程度;宦官荼毒,更是雪上加霜;读书人被网罗于科举之中,少有独立思想。在这样的气氛中,民众对丰富的世俗生活的追求,花样百出。文治武功不可为,士人对内在心性的修养却更加细腻。山水书画中,他们找到了宁怡;舞台小说中,演绎着他们的梦想。这又是一个内敛的帝国。在北方漫长的边境线上,废弃多年的长城重被起用,既隔断了游牧民族的侵扰,又显示出朱家王朝勇武性格的缺失;在南方的海洋上,有七下西洋的壮举,然而这只是昙花一现。

书籍目录

第一章皇权空前集中的帝国二祖的集权努力无规则控制两个权力中心第二章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人与货币第三章对外关系与中西文化交流明初:和睦气象倭寇之患与援朝抗日传教士: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四章科技与建筑之光科学巨匠和巨著雄浑壮美的明代建筑第五章文化艺术的繁荣小说创作步入辉煌杂剧与南戏争盛民间才俊的艺术:绘画与雕塑官方藏书与刻书第六章追新求精的社会生活服饰和饮食家具与私家园林百姓娱乐生活历史探微家藏万卷书悠悠十三陵火器的全盛时代明代中后期的奢靡之风多样化的书院心学大师王阳明文人篆刻的兴起

章节摘录

  商品经济的活跃  明代农业、手工业的迅速恢复与发展,对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粮食商品,同时也创造了广大的农村市场;而随着手工业的兴盛和发展,各种手工产品出现,则提供了用于交换的商品。到了明朝中叶,商品经济在广度与深度方面都得到飞速地进步,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明代商品经济的活跃首先表现为商业的发展。全国各省区有不少人纷纷离开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工商业,大小商人数目迅速上升。万历年间,有学者吕坤指出,当时投身商业经营的人数众多,“(商人)天下不知几百万矣”。商人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正是由于这些商人的活动,全国各地很快连成一个大市场,南方的货物成千上万地运到北方,北方的各种物资也纷纷南下,全国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江南地区、东南地区以及运河沿岸成为商品的集散地,也是商品经济的中心。除了国家专控商品外,大量的粮食、棉布、棉花、丝等货物自由出现在各地的商品市场上。伴随着明代海外贸易的兴起,大量外境商品也输入中国,使中国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有了很大增加。例如景泰二年(1451),明代的一个地方小县对市场征税,竟列举了230多种商品。  明代经济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城镇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工商业市镇的崛起。明代工商型城镇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在明永乐年间修浚漕运以后,伴随着南粮北调,沿运河一带逐渐形成了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城镇。第二个时期是在明朝中叶以后,江南一带还有相当数量伴随着商品生产发展而形成的工商业城镇。这类城镇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商品性农业、手工业都很发达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城镇大多都具有各自明显的特色。如松江府的朱泾镇、枫泾镇、七宝镇、朱家角镇,苏州府的南翔镇、娄塘镇、外冈镇等,是著名的棉纺织业市镇;苏州府的盛泽镇、震泽镇,湖州府的南浔镇、乌青镇、菱湖镇、双林镇,嘉兴府的王店镇、王江泾镇等,是著名的丝织业市镇;另外也有市镇是重要的粮食集散地。各种市镇与市场形成紧密的联系。商品在这些地方聚集,同时也在这里得到加工,然后分散到各地市场。这些城镇夜夜灯火,人们紧张劳动,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城镇的繁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反映。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