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瑞图书法形式探微/书法研究

本社 上海书画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上海书画  

作者:

本社  

页数:

124  

内容概要

  张瑞图是晚明革新书家群体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个性鲜明的书法风格不仅影响了明末书坛,推动了书坛革新风潮,他的“新”、“异”、“奇”的书法形式也为后世提供了新的创作与审美范式。《书法研究:傅山与明末清初草书丕变(总第139期)》试图从张瑞图书法形式细节人手,主要以其行草书(及行书)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张中年时期的行草及行书为主,即天启朝至崇祯朝前期,这段时期的作品被看作他的典型风格),对其行草书进行一些细致入微的剖析。具体从点画用笔、结构特色及通篇布局等角度探讨张瑞图标新立异的具体表现所在及其与众不同之处,如他的点画的“方”、“直”、“硬”、“尖”、“利”,他对“横势笔画”的夸张及其与单字紧结的关系,他结构上的“横势叠层线条”的布置和“连续折角与三角形结构”的展现方式,他的书作中充满矛盾的情调与“力势”关系,等等。其书学思想、人生经历及所处时代背景等,限于篇幅,本文不做讨论。截至目前,对于张瑞图书法艺术形式从视觉形式角度做深入分析的文章尚不多见。

书籍目录

王晓光 张瑞图书法形式探微王渊清 兰亭论辨与20世纪疑古思潮邓云峰 论湖湘文化对湖南书法的影响王春林 试分析民国以来帖学复苏和繁荣的原因白鹤 李雯 书法艺术中的取象与通感周红旗 周斌 默会知识与大学书法教育章海荣 写意印:开辟印艺新时代的标志曾迎三 曾熙年谱

章节摘录

王晓光 张瑞图书法形式探微一我们先探讨一下张瑞图书法的点画、用笔特征。张瑞图在用锋使毫上的两个特点是侧锋和单一化用锋。在用锋的历史上,基本分为两个阶段,唐以前书家用笔丰富多变,唐以后中锋法渐居主导地位,字的点画细节和线条内部形象由富于质感、富于立体感而趋向平面、单一化。侧锋更能彰显“神采”。王羲之是运用侧锋(不排斥中锋)技术的典范。右军式的雄健笔触和爽劲的力度感,很大程度上出自他对侧锋的自如驾驭和大范围运用,他在行笔中不停变换着锋毫,而写出了富含情态的笔致,让后人追慕不已。米芾是唐以后将侧锋法把玩得得心应手的又一位大家,笔锋使转而形成的各类笔致和可能写出的各样形式,在米芾手里完成了几乎最大限度的发掘。——羲、献、六朝一班人以及孙过庭、米芾等书家,以正侧相问、突出侧锋的用锋方式,在书法史上留下了一批点画细节丰富多变、线条质感强烈、情态生动的经典作品,也令后学望晋人笔法而莫及。明中叶到晚明书家,不论是吴门书派还是后来的革新派书家群,都曾力图寻求用笔上的新天地,然而收效甚微,先贤的伟大让后辈失去了在用锋使毫上拓新的空间。于是人们把精力投向字的结构和通篇章法上。就明末革新书家而言,除王铎、倪元璐等在点画用笔上更讲究一些外,更多的人把创新的支点基于结构方面,张瑞图也是如此。张瑞图用简单的侧锋法写行草。张的典型行草书作,特别是横卷、册页等品式,以侧锋行笔为多,但与王羲之、米芾等有很大不同。张瑞图的侧锋法基本不含传统意义的笔法变化,他的字迹笔触是“平面”的,且宽窄差别不大,属于比较单调的侧锋法。张瑞图用最自然、甚至是原始的毛笔运笔方式,线条推进中很少加入多余的动作,如转折时的提按、顿挫、横画竖起笔等等。


编辑推荐

《张瑞图书法形式探微:书法研究(总第139期)》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张瑞图书法形式探微/书法研究 PDF格式下载



不错的书籍,价格便宜量又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