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

里芬施塔尔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月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里芬施塔尔  

页数:

599  

字数:

590000  

译者:

丁伟详 等  

Tag标签:

无  

前言

  莱妮·里芬施塔尔(Leni Ricfenstahl)是二十世纪德国最有名也是最有争议的人物,这位集舞蹈家、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家、作家等于一身的多才多艺的传奇式人物,具有极高的、公认的天赋和才华。在那个喧闹的世纪里,她能够呼风唤雨,她的艺术成就在艺术史上占有的地位和她在第三帝国时期所扮演的不光彩的政治角色,使得她的大半生都处在争议的漩涡之中。在她八十岁那年,她为了“澄清误会,消除成见”,开始撰写回忆录。为了完成这部厚厚的自传,她先后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整日坐在书桌前,并且几乎被迫放弃了所有她想要从事的活动。最初她曾考虑从中年时期或者从晚年时期的某一时段开始追忆以往的岁月,但最后还是决定从童年时代写起。她在书中最后写道:“因为我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若不按照年月顺序来记叙这些经历的话就会像一座迷宫那样一片混乱。另外我认为决定我的人生之路的性格很早就在我身上初露端倪。”  这本于1987年出版的“自传”记录了这位女强人富有戏剧性的传奇和坎坷的一生。莱妮·里芬施塔尔于1902年8月22日出生在柏林的一个商人家庭,她从小就酷爱各项体育运动,不仅对游泳、体操颇感兴趣,此外,在网球、骑马、溜冰、攀登、滑雪等方面均是高手,她多次参加过在意大利境内举办的阿尔卑斯山滑雪比赛,甚至还得过奖。德国奥林匹克女子滑雪队教练托尼-泽洛斯在障碍滑雪过程中经过对她进行测试后,还准备推荐她加入国家队参加奥运会比赛。

内容概要

莱妮·里芬施塔尔,舞蹈家、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摄影家、作家,二十世纪德国最有名也最有争议的人物,《时代》周刊评选二十世纪一百位最重要艺术家中惟一一位女性。1902年出生于柏林。1933年,为纳粹党纽伦堡党代表大会拍摄了纪录《信仰的胜利》,翌年,又为纳粹党代表大会拍摄了最为世人激赏和诟骂的纪录片《意志的凯旋》。1936年受国际奥委会之托为柏林奥运会拍摄纪录片。这部后来被命名为《奥林匹亚》的纪录片,几乎成了所有体育纪录片的圣经。1945年被定名为纳粹同情并被逮捕入狱四年,从此告别了心爱的电影。影评人里查德·考利斯坦率地说:“那因为《意志的凯旋》拍得太好了,加上,她的风格,加上,她是个女人,一个美丽的人。” 1955年,海明威的小说《非洲的青山》使她迷恋上了非洲。她数次前往深入考察那里的土著居民——努巴人的生活习俗并出版了一本摄影集。1974年,72岁高龄的她谎报了20岁年龄,参加了深海潜水训练班,沉迷于深海水下摄影,也成为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深海潜水者。1984年,80岁的她为了“澄清误会,消除成见”,开始撰写这本回忆录,前后历时五年。2003年,里芬施塔尔去世,享年101岁。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第一章 舞蹈和电影 太阳、月亮和星星 我的家庭 劳赫方斯威尔德 青年时代的经历 格林一赖特尔学校 放学以后 第一次登台演出 家庭之战 洛曼寄宿学校 在网球场上 第一次手术 可悲的青春恋 选美比赛 第一个男人 我的第一次舞蹈晚会 苏黎世巡回演出 在布拉格的不幸 《命运之山》 梦想成真 《圣山》 特伦克尔和范克 跳舞还是拍电影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 《蓝光》 命运般的会面 凯泽霍夫饭店 1932年11月6日 希特勒遭受挫折 戈培尔博士 去山中躲避现实 拜访帝国总理 玛格达·戈培尔的表白 宣传部长 《信仰的胜利》 遇见马克斯·赖因哈特 《低地》 《意志的凯旋》 在达沃斯 在柏林大剧院 奥林匹亚 《自由之日》 奥林匹亚电影有限公司 希特勒的私人生活 墨索里尼 奥林匹亚电影 奥林匹亚——柏林1936 约瑟·欧文斯传奇 问题和担忧 “第三帝国堕落的天使” 巴黎世界博览会 德国艺术之家 重返剪辑室 在圣莫里茨欢度除夕 延期的首映式 奥林匹亚电影在全世界首次公演 获1938年度德国电影奖 不速之客 欧洲巡回演出 参加威尼斯电影节 罗马首场演出 出访美国 身边的密探 在巴黎 好莱坞丑闻 彭提西丽亚 希特勒在银幕上看见斯大林第二章 二战期间 波兰之战 再拍《低地》 彼得和我 乌德特打来的最后电话 一场噩梦 1942年 战地军邮 订婚 全面开战 1943年在西班牙 泽比歇尔度假村 与希特勒的最后一次见面 1944年7月20日 株连九族 末日即将来临 与末日赛跑 第一轮拘捕行动 在美军司令部第三章 战后时期 重回赫尔拉霍夫 我犯了一个大错 掉入陷阱 在布赖萨赫 黑森林的柯尼施费尔德 来自巴黎的陌生人 特伦克尔和埃娃·布劳恩的日记 非纳粹化 我的新生 吉普赛人诉讼案 生活还要继续 曼弗雷德·乔治的来信 和哈里·佐卡尔重逢 在施瓦本的住宅 在罗马 兰廷案 罗马历险 我的双重生活 一位不同寻常的医生 星象 “伊丽斯制片公司” 新的开始 德意联合制片 一个勒索者的照片 《周刊》杂志报道的后果 柏林的非纳粹化 第二次《周刊》杂志诉讼案 重返罗马 让·科克托的来信 为《低地》所做的最后一次努力 “红色魔鬼” 同《周刊》杂志达成和解 在维也纳的惊心动魄的日子 《低地》终于首映了 戛纳电影节 一个政治上的决定 我的各位朋友 电影题材 遭到拒绝第四章 非洲后记

章节摘录

  正如大家所预料的,得票最多的是那位长着一头金发的莱·帕里。她穿着一件银光闪闪的薄纱连衣裙,获得第二名的偏偏是我,我当时真想一头钻到地板下面去。当时全场是一片的掌声,我被请到了台下,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两位男士将我举在肩上在人群中来回穿梭,向我表示祝贺。尽管拥挤不堪的人群令人感到惧怕,但我内心更害怕的是众多新闻记者照相机的闪光灯,我简直不敢去想,要是我父亲在报纸上看到我的照片的话,那该怎么办。众多的鲜花和名片向我递来,很多人问我的姓名并向我索要家庭住址。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从人群中脱身,又重新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因为是瞒着父亲,所以我们仍然是心存不安和害怕。幸运的是我父亲后来对此事是一无所知。  在收到的这么多名片中,有两个人的姓名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事先已从杂志上知道这两个人。其中一张名片上写着F.w.克布纳,另一张上写着卡尔·福尔默勒。福尔默勒是话剧《奇迹》的编剧,马克斯·赖因哈特也因演出该剧而一举成名,大家都知道,福尔默勒是赖因哈特的好朋友。克布纳还是一家模特杂志社的主编,据我所知,这本杂志的名字叫《妇女》。  福尔默勒在名片上写着下面几个字:如能与您相识,并给您提供帮助,我会感到非常高兴。  在克布纳的名片上是这么写的:您长得很漂亮,我保证可以使您事业有成。  在某一天的下午我去了克布纳的住地。他住在柏林西面的一幢公寓的底层。一位年轻的姑娘为我开了门,走进房间里我顿生一种陌生感,墙上的四壁挂满了照片,照片上不是人物的身体和脸部,而看到的只是大腿。这时克布纳走进了房间,他看上去很清瘦,个子很高,穿着也很得体,他带着少许有些讽刺的微笑向我表示问好,我当即就有一种反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美丽的姑娘,请让我看一下您的大腿。”  我感到很吃惊,因为我当时就已经穿着特别短的裙子。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不要因为我为希特勒工作了七个月而否定我的一生!”  ——莱妮·里芬施塔尔


编辑推荐

  “我只是个艺术家,不太关心现实,只想留住过去的所有美好。”她拒不道歉。因此,大家也拒不原谅她。我们常以为,真、善.美总是统一的,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有些善良是虚弱的,有些真相是残酷的,有些美丽是有毒的。大力批判过里芬施塔尔的苏珊·桑塔格说:在真相和正义之间,我选择真相。而里芬施塔尔,选择美,哪怕它伤天害理,洪水滔天。  人们无休无止地问我是不是和希特勒有罗曼史是不是希特勒的女友。每次,我都笑笑告诉他们那是谣言。我不过为他制作了纪录片。女人,是不被允许犯错误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里芬施塔尔回忆录 PDF格式下载



记得有人问,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为什么写自传时,她的回答是为了自卫。有人曾经质疑莱尼,说她在自传中掩饰自己为纳粹德国做的的种种莱尼的自传对我来说是领略她内心生活的一面镜子,因为翻译的问题,我们可能在接受2手信心的时候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而且,译者也说,因为篇幅问题删除了很多),既然文字的翻译是有缺失的。那么。我们去看莱尼的影片吧。《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惊世之作。在世界各个电影节获奖,那时候,包括莱尼在内的地球人,有人会想到战争贩子希特勒会发动震惊世界的战争吗?为纳粹摇旗呐喊,当时的德国一党专制,莱尼做为德国人,为德国政府服务有错吗?把战争的责任或者说鼓动战争的责任,归咎在一个女艺术家身上,难道不是这个世界的悲哀吗?艺术的归艺术,政治的归政治,为了自卫,备受世人冷眼的莱尼坚强的活着,101岁,没有一个导演超过她的寿命了,而她所遭受的不公的待遇却那么多,莱尼是多么坚强的人呀。莱尼的书中并没有否认和希特勒的“关系”,但是,那些猎奇的人们可能失望了,因为希特勒对莱尼的关注,只是因为莱尼的艺术家的身份和女性的气质,并没有像那些多事之徒想的一样是如何的惊艳。他们不干了,纷纷说莱尼的回忆录隐瞒了什么?那,请问,这些人到底想要得到什么吗?是快感?称莱尼是希特勒的情人的快感吗?那这岂不是太小看希特勒这个人了。当我看莱尼的回忆录的时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女人,坚强的有韧性的女人,面对种种生活的遭遇。旁人的冷眼。她一直在坚持,即使在自己已经年过古稀,还要继续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对努巴人,对海底(回忆录中被删除)的观察,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去尊敬吗?让我们抛开政治,一起去欣赏艺术吧。为莱尼所作。


个人好恶,里芬施塔尔的作品值得观赏,所以想看她的回忆录。可窥见她的心路历程。


尊重历史尊重个人,这个世界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太多,满腔污浊的伪道学先生也太多!反不如里芬施塔尔——一个敢爱敢恨、获得很有尊严的女人!


厚厚的一本回忆录,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作为一个上班族、一个上一年级女儿的母亲,对于我来说,时间往往有点紧,但我还是在孩子睡熟之后,在老公休息之后,一个人坐在被窝里,就着女儿的睡容,静静地读着,直到我的眼睛发花为止。我深深地被里芬斯塔尔坚韧的生命力、杰出的艺术创造力、不断挑战自我的行动力所打动。是的,我深知作为一个女人,想做点事是多么难!有无数的家务等着你,有无数被传统、被男性话语世界所认为应该由女人做的事在等着你!而当一个女人稍微有点成绩,周围就会投来质疑的目光、甚至诽谤。而莱妮,她更是一个艺术家,更易遭到这些阻碍。更何况她是一个如此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并且曾经因为她作为一个人对另一个有特殊能力的人——希特勒有过接触,这些就已让人对她进行猜疑、侮辱与诽谤。但莱妮始终没有被打倒,她坚韧地活着、工作着,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其它所谓的艺术家、社会学家等等因为偏见不愿意接触的领域。因此,对于她,我惟有钦敬;对于这本回忆录,我感到震撼;对她的文笔,我欣赏其简洁与明快。


绝对的天才,走在特殊的历史中,无限的才华,无数的争议,难掩里芬施塔尔的精彩!


里芬斯塔尔的自传是一部优秀作品。对西欧的读者来说。它是本当代人物传记,但对中国读者来说,是一部历史读物。因为里芬斯塔尔的电影,我们没有机会观赏。里芬斯塔尔舞蹈,我们更是无缘欣赏了。不过,这些并不影响我们阅读里芬斯塔尔的自传并给与自传高度的评价。从内容来看,这部599页的巨制似乎可以分为3个部分,而每一个部分又可以单独成书。比如,第一部名为《圣山-我的艺术生涯》,讲述自己的舞蹈和电影成就;第二部名为《命运之山-我所了解的希特勒》,描写自己观察到的希特勒和第三帝国的高官;第三部名叫《非洲的青山-我的东非之旅》,介绍自己重返艺术领域的艰难历程。特别要指出的是,里芬斯塔尔也许是最有资格以第三者的立场来评价希特勒的人,因而有关她自己与希特勒交往的那一部分,付梓之后可以为其带来可观的收益。然而,里芬斯塔尔没有这么做,而仅仅选择五年磨一剑来撰写一本书,且不以第三帝国为主要内容,说明作者出书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这也是我们掩卷之余对作者怀有钦佩的原因之一。此外,我们感谢学林出版社提供了这本自传,它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点。但是,我们对将原版删除三分之一的做法,不敢苟同。或许若干年之后,其他出版社为还历史本来面目,还得出一本全译本呢。


第一次知道这个人是在柏林索尼中心,电影博物馆里看到她拍电影时的工作照。与艺术才华得以施展的早年相比,二战之后的坎坷失意中,莱妮表现出来的坚韧和顽强更有震撼力。真是屡败屡战。对照桑塔格对她的批判来读,更有意味。


人都是活一辈子,这一辈子简直是别人的八辈子。希望我自己也成为这样的女人——被用美来衡量,而非对错。


很好的一本书是传记也是人生是美丽也是绚烂之极的人性


书中表现了作者对她事业的热爱,从书中可以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体会到生命的坚强。


一个有关于梦想的人生


个别地方删的不好


成功不是偶然的,需要热爱,需要坚持。


原书篇幅较长,但删节也须慎重。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里芬斯塔尔回忆录》,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极大地满足了我对这个极富争议的传奇女人的好奇心。认识她是通过电影,了解她是通过这本书。这位一辈子不服输、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比男人还男人的女性,我对她的评价只有一个字:强!两个字:佩服!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她以她留给后人的作品向世人证实了自己的能力才华。我认为,里芬斯塔尔为希特勒拍过两部电影以及她与希特勒的友谊,确实有她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和政治倾向的问题,虽然她本人有意轻描淡写也无法掩盖。但是她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她的成就至今也是被公认的。我只能惋惜她生不逢时长不择地。一个才华横溢、美丽优雅的年轻女性谁能不为之倾倒呢?我相信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很多人是完全否定她的,因为她为希特勒所拍的电影无论她如何辩解,也无法挽回其为法西斯作美化宣传和壮大纳粹党所起的巨大作用,这确实是不可饶恕的。甚至LG也说:你能信她的话吗?我嘴上没说,但心里却马上反驳:我宁愿选择相信她。如果说里芬斯塔尔的前半生因为希特勒拍了两部电影而被全盘否定了话,那么她的后半生就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自二战之后,几乎是孤军奋战于这个世上,面对来自明里暗里各种攻击,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一贫如洗,还要忍受世态炎凉。然而这种灾难性打击没有击垮她,所有的华盖被摧毁后,剩下的只有一副硬骨头和不可磨灭的艺术才华。正如她自己所说:“只要我感兴趣的事就义无反顾地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其他的一切我都全然不顾了,我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至于别人如何说我,我都无所谓。”正是靠这种特质,她顽强地活下来并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失败已成常态,但目标实终没变;与人多次合作不成就索性变卖家产自己去干;艰苦恶劣的环境已为一种享受;另辟蹊径在非洲找到一片天地;上冰山下深海哪管二八与古稀只为寻找世上最美丽的景象。最终她成功了。她活到103岁,她的自传太长,幸亏译者减了三分之一,否则光书的重量已经影响阅读的心情了。以上是自己的一点读后感,至于书评,本人认为此书封二上的两段话就非常概括非常准确,一段是莱妮里芬斯塔尔的话:“不要因为我为希特勒工作了七个月而否定我的一生!”,一段是摘自《南方日报》:““我只是个艺术家,不太关心现实,只想留住过去的所有美好。”她拒不道歉。因此,大家也拒不原谅她。我们常以为,真、善、美总是统一的,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有些善良是虚假的,有些真相是残酷的,有些美丽的有毒的。大力批判过里芬斯塔尔的苏珊桑塔格说:在真相和正议之间,我选择真相,而里芬斯塔尔,选择美,哪怕它天害理,洪水滔天。”


传奇女人的传奇一辈子,不排除自我吹捧自我漂白的可能。老太太长寿,再回头已百年身真不是吹牛。那个年代身在她的位置我们做的肯定不如她好。看看《奥林匹亚》这部电影,还是原谅她吧……


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第三帝国的一段历史,遗憾的是关于纳粹德国的篇幅还是少了些!


这么一个备受争议而又在艺术上取代巨大成就的人物,其回忆录很值得一看。只是这本只是节译本。


读这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此女的存在大概是为了让我等平凡人感到自卑吧?几乎涉猎所有自己喜欢的领域,都能不费劲的上手、然后进阶至不一般的境界。但是感觉语焉不详的地方不少。可能自传并非了解一个人的恰当方式。不过还是觉得值得一读。


了不起的女人,她的经历会让你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尝试。


其实她很简单,就是一个执着的艺术家,有天分,虽比较坎坷,但人生很丰富。可以读读。


了不起的女人!


本书推介说“莱妮·里芬施塔尔是二十世纪德国最有名也最有争议的人物”,可是读了书你很难直接得出此结论!作者对于自己在第三帝国(也就是名义上宣称奉行“国家社会主义”的所谓“纳粹德国”)的那段历史的描述,让人无法感受到她在战后应该得到那样的待遇!这也许是作者不愿正在讲出她与国家社会主义政权,特别是与其主宰希特勒的全部交往,尤其是一些事关政治的经历;也许是因为本书是翻译本,正如译者说因为篇幅问题删除了很多,我们无法看到全貌的缘故!这非常遗憾!或许削弱了本自传的价值!!当然,从作者对其非洲经历的叙述来看,或许她无意谈事关全局的历史“大事件”,而是完全从生活工作的点滴着手,所以本书不如预期的那样精彩!!!


看了一些她拍摄的电影,摄影册,还有评论,感觉应该听听她自己如何述说一生。这本书的装订很差,一拿起来封面就掉下来了,这么厚的书应该把装订做的更好。


磨难、不幸、大喜、大悲。。。。让这个女人无比坚强。


大概是德国人的习惯吧!


很一般,只感觉这女的特自大,其实还不是靠着关系,又总说自己不是希特勒的女人,但是其实她明白很多事情,如果不默许很多事情,她不可能得到那么多权限,鄙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