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海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编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5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编  

页数:

2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研究报告采用国际通行的生态足迹方法研究上海及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的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报告指出,第一,经济较发达地区随着人口的聚集和工业的发展,人均生态足迹都呈现出了快速上升的趋势;20世纪90年以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也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但从国际比较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还远远小于伦敦、多伦多、柏林等国际城市;第二,这一期间上海万元GDP生态足迹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上海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综合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经济发展正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三,在上海人均生态足迹的构成中,能源用  地所占比重较高,在能源用地中,第二产业能源用地占60%以上,但增长速度较为平缓,而第三产业能源足迹呈显著上升趋势,但第二产业能源用地增速明显低于第三产业,一方面这一期间上海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这与上海近年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有关;第四,这一期间,随着上海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生态足迹中人均建设用地几乎没有增加,略有生态盈余,表明上海市政府对建设用地的增加控制较为严格。第五,这一期间,上海城乡人均生态足迹出现趋同化的趋势,表明上海的城乡差异逐步缩小;第六,从生态承载能力来看,这一期间上海的人均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大部分转化到了林地面积的增加,说明上海市政府已经重视上海的生态环境压力,并付诸行动。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  1 生态足迹理论  1.1 生态足迹理论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1.2 生态足迹计算的理论模型  2 上海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  2.1 统计数据及计算方法说明  2.2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2.3 上海生态足迹研究的相关结论  3 长三角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  3.1 统计数据及计算方法说明  3.2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3.3 长三角生态足迹研究的相关结论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4 上海水资源节约利用  4.1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4.2 水资源节约利用的政策工具与实施效果  4.3 水资源浪费的现状与节约的潜力   4.4 水资源管理利用的国际政策经验与政策工具  4.5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导向与政策工具创新  5 上海土地资源约束及其对策思路   5.1 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特点和存在问题  5.2 利用市外土地资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及其讨论  5.3 充分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5.4 充分发挥土地市场价格的供需调节作用  5.5 破解土地资源约束的根本途径及其基本制度建设  6 能源消费与上海经济增长  6.1 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6.2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6.3 上海市1978—2004年能源消耗实证分析  6.4 小结  7 上海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7.1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再生的特点分析  7.2 改革开放前上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评价  7.3 上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况分析  7.4 目前上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评价  7.5 上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7.6 国外政府推行循环经济的政策和经验借鉴  7.7 上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导向建议  8 上海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8.1 上海环境保护历史回顾  8.2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环境状况  8.3 1990年以来上海环境保护战略  ……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9 人文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10 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  11 建设节约型政府  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海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