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日本人
2008年
古吴轩出版社
(日)高桥敷
239
王新民
无
十五年后的来信 ——第二版代序 高桥敷 “新年好!一别十五年。现在,日本的年轻男人们还是那么喜欢横冲直撞吗?” 我读着这封寄自地球背面——阿根廷的珍贵来信,禁不住陷入了沉思。这封信出自一位名叫芙萝拉的阿根廷女士之手,她现在已经是两个上学孩子的母亲了,在国内生活得似乎很不错。与她相识,还要追溯到《丑陋的日本人》刚出版的那一年。当时,大阪准备举办万国博览会(1970年),需要招募一批志愿者。芙萝拉,这位迷恋日本的可爱姑娘,是怀抱着到日本找位理想男友的想法应募而来的。 “我的梦想第一天就破灭了。现在总算明白了,日本男人原来是世界上最差劲的男人!我得回去,还是在自己的国家找吧。” 我好不容易劝解住了泣不成声的芙萝拉,请她告诉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芙萝拉的回答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一大清早,就像地震似的,数以万计的人 ‘嗷——嗷——’地嚎叫着,拥向博览会的会馆。起初,我还以为是发生了暴乱呢,慌忙丢下工作,狼狈地逃了出去。原来,只是因为博览会开门啊。快告诉我,他们为什么要奔跑?跑在前面的全是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他们蛮横地把老人和妇女们冲撞到一边。” 她说,在她们国家也举行过万国博览会。开门之前,也有好几千人等候在门口。 “可是,当门打开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奔跑,一如往常那样平静地走着。没有人会不顾体面地横冲直撞,趁机破坏公共秩序。而且,男人是决不会挤到女人前面去的,年轻人也决不会跑到老年人前面。如果有残疾人乘坐轮椅进场的话,其他人就会都随着他的速度往前走。” 她接着又说道:“我真害怕日本的男人。要是与他们结了婚,一旦自己的健康出了问题,他们还不把我给抛弃啦!我讨厌那些不能同生死、共患难的人,我讨厌日本人,很讨厌!” 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向她作的解释,也不记得是怎么安慰她的了。不过,她那充满火药味的忠言,至今还令人不快地萦绕在耳边。 “那些行为异常、像田径运动员一样善于奔跑的小伙子们,要是十多年后成为父亲的话,日本社会的秩序可不就糟糕透啦?” 谈话当中,她以自己的工作为例作了说明。她在博览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如果陈列室的扶手损坏了,就由她负责提醒入场人员注意安全。不过,她说,要是没有日本人在场,那份工作就特别轻松。“这里危险,请不要触碰扶手!”一经她提醒,人们就会依次传下去:“不要触碰扶手,危险!”德国人传给印度人,印度人传给美国人,美国人传给中国人……然而,一旦来了日本人的团队,这种传递就会中断。不仅如此,要是来了三位结伴而行的日本高中学生的话,那就非得把同样的话对他们重复三遍,直说得你口干舌燥。 “虽然我们国家没有新干线,但是我也很满足了。我觉得,只要没有横冲直撞的现象就是最高度的文明了。” 当时,她丢下这句不愉快的话就离开了日本。如今,面对一别十五个年头的来信,我又该如何作答呢?我不想对她说:“不幸被你言中。”也不想对她说:“如今的日本已经成为友善之邦。”还是让我来重温一遍《丑陋的日本人》,追寻日本社会这么些年来的变迁,再慢慢地给她写回信吧。 《丑陋的日本人》这本书自昭和四十五年(1970年——译者注)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十五个年头。回想起来,在本书出版之初,发表对日本人的评论意见是不被允许的,我也由于受到了诸如“你还算个日本人吗?”“滚出日本去!”等等非难和威胁,曾经数度隐姓埋名。另一方面,令我终生难忘的是,全国各地成立了读者会,数千封读者来信给了我莫大的鼓舞。现在,冲绳岛已经回归,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书中所记叙的内容有些已经与现状不符,有些部分甚至显得滑稽可笑。同时,以“日本人”为题的书籍也出版了数百种之多,批评日本人已经是一件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十五年,世事沧桑。可是,情况果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吗?不然,在“禁止发行”的十五年前与“批判和非难共存”的今天之间,人们的意识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不,也许这个“丑陋”得到了更为巧妙的伪装。“十五年前的书,现在读起来还是觉得和以前一样有趣啊”,听到读者如此评价,我的心里不知是喜还是忧…… 在本书的新版第二版即将付梓之际,除追加了“序”和“跋”两个章节外,还对正文部分作了若干修改。 1985年12月
作者上世纪70年代前夕在南美洲任教八年,他以他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日本人在思想观念、社交礼仪、衣食住行、性格气质、工作态度、性意识等方面的种种弊端,1970年初版时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但也受到非难,数度隐姓埋名。当时力荐此书的京都大学教授会田雄次评价它是“不断撞击与刺痛读者心灵的一本书”,是“谋求新的发展的日本人最值得阅读并且应该铭刻于心的文章” 这是一本撞击与刺痛心灵的书。二十年前洛阳纸贵,震撼中国读者。笔锋所指国民病症并未消失。民族的耻辱感难以启齿,像一根钢针透脊梁骨。 日本教授高桥敷首次授权中国正式出版。岁月无痕,印记弥深,名著的力量。 这是一部关于日本民族国家自我反思的名著。本书作者为日本宇宙物理学家高桥敷教授,他以亲身经历为线索,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日本人在思想观念、社交礼仪、衣食住行、性格气质、工作态度、性意识等方面的种种弊端。 《丑陋的日本人》的作者、日本人类文化学家高桥敷教授,上世纪70年代前夕在南美洲任教八年,他以他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日本人在思想观念、社交礼仪、衣食住行、性格气质、工作态度、性意识等方面的种种弊端,1970年初版时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但也受到非难,数度隐姓埋名。当时力荐此书的京都大学教授会田雄次评价它是“不断撞击与刺痛读者心灵的一本书”,是“谋求新的发展的日本人最值得阅读并且应该铭刻于心的文章”。
高桥敷
昭和四年(1929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坍市。毕业于(旧制)松山高等学校、京都大理院。宇宙物理专业。担任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昭和三十四年(1959年)。被NASA、秘鲁劝业部招聘录用,赴安第斯工作。后来,又在秘鲁、委内瑞拉各大学讲授宇宙科学、教育统计学。昭和四十二年(1967年)回国,在教育研究所工作,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聘任为研究员等。并作为教育评论家。为报纸撰写连载文章,举办广播讲座。非常忙碌。
代表作:《家庭中的日本人》、《日本的妈妈。世界的妈妈》、《新教育读本》、《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等。
序 言第一章 跳出岛国 第一节 蜕变之旅 第二节 别了,井底之蛙 第三节 “世界小姐”与祭神美少女第二章 日本人与世界沟通的障碍 第四节 排斥日本教授 第五节 永远的誓言 第六节 愤怒的秘鲁青年 第七节 日本人“大甩卖”第三章 残酷与忍从的历史 第八节 没有日本人的地方 第九节 残酷的移民史 第十节 死去的名誉与活着的亡灵 第十一节 朋友,安息第四章 风中芦苇 第十二节 各具风采的城市 第十三节 寻访印加遗迹 第十四节 没有人性的性爱第五章 阴郁的国民性 第十五节 多明盖斯的恋情 第十六节 交际的虚与实 第十七节 低能的羔羊 第十八节 某留学生的失望第六章 与绝望的斗争 第十九节 含泪回故国 第二十节 深感惶惑 第二十一节 绝望的一年后记附录 给芙萝拉女士的回信——第二版代跋
第一章 跳出岛国 第一节 蜕变之旅 不同的欢迎方式 飞机缓缓地俯下它的躯体,刹那间沐浴在耀眼的阳光里。机翼下,凝重的安第斯山脉平缓地舒展着它那铅灰色的肌肤,在与湛蓝的太平洋相汇聚的地方,橙黄色的断层勾勒出了一条漫长的海岸线,与海水奔涌的白色浪花并辔而行。这两条线延绵起伏,有规则地重合、分离,再重合、再分离……放眼望去,在那水平线的尽头,晨光微熙,彩霞似锦。在这幅辽阔无边、壮丽非凡的全景立体图画中,喷气式飞机绕着克利斯托巴尔山顶巨大的“十”字架盘旋了一周。此时,观赏景物的视野更加开阔。飞机呼啸着,穿过尘土飞扬的天空,很快就降落在利马机场上。公元一九五九年春天的一个早晨,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也是揭示我的人性的一个黎明。 出于对异国的紧张和戒备,身体和心理都僵硬如贝壳的我们夫妇两人,步履艰难地步出了海关。“高——桥——先——生!”就在此时,人群中令人吃惊地传来了呼唤我的名字的声音。原来是系主任阿鲁贝尔特领着四位新同事接机来了,他们热情地张开双臂拥抱了我。紧接着,又意外看到三位打着太阳旗的日本人,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于是,在机场就闹出了两种奇妙而反差十分明显的欢迎场面。“美丽的夫人,欢迎欢迎。高桥博士,我们恭候您的到来!” 男人们晃动着他们高大的身躯,张开双臂,富有表情地寒暄着。 “我是司机,叫盖尔蒙。怎么样,这里优美的风景不亚于你们日本吧!希望您们在秘鲁生活得快乐,多得贵子。” “我叫马科斯,法国人,来这里已经两年了。我已经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国家。说起来还真有点对不起戴高乐总统(当时的法国总统——作者注)呢,目前我正考虑加入秘鲁国籍。” “是啊,是啊,美酒,佳肴,还有漂亮的小姐……啊,对不起,夫人,请原谅。” 几位外国人轮流上前问候,尽量想让我们放下心来。接着,总算轮到我的日本同胞拘谨地前来致意了。 “我与先生素昧平生,在此恭候大驾,实在冒昧,敬请先生原谅。先生不远万里来到这里,一路上辛苦了,想必一定很劳累吧!托老天爷的福,今天天气晴朗……对不起,忘了告诉您了,在下贱名××××,这是贱内。” “您的研究发扬日本国威,为一亿日本国民所期待,也是我们四万日本侨民的荣誉和骄傲。进一步说,还将成为构建日本与秘鲁友好关系的基础。请务必竭尽全力,了此宏愿。” 三人中,那位年长者是我的一位朋友的远亲,他转过身来,改用西班牙语对阿鲁贝尔特先生说道: “系主任先生,我谨以全体日本人的名义,恳请您务必关照高桥先生。同时,还希望先生以此为契机,增进对日本的了解。日本国民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国民。” “好,好!” 粗壮如牛的阿鲁贝尔特先生一边挨个儿拍打着日本人瘦削的肩膀,一边笑言道: “我确实收到了一位天皇陛下的臣民,那就让我们快去给天皇陛下发电报吧!哈,哈,哈!” 希望尽快工作 轿车悄无声息地停歇在街道旁的松树林荫下,树上悬挂着用日文写着“乌尼奥公园”字样的木牌。 “夫人,这是日本移民集资修建的公园。秘鲁虽然是个令人愉快的国度,但乡愁难免啊!以后您要是也想家了,就上这儿来走走。据说,公园里日本的景色应有尽有。” 我下意识地从车窗里伸出手去摸了摸松树的针叶,触觉软绵绵的,就像烂绒线头一样,全然没有针芯那样的锐利感,可谓悲矣!尽管如此,我对于司机盖尔蒙的悉心照料还是非常开心的。 “喂,风光介绍就到这儿吧!我们还是快点去大学和科学厅吧。礼节上的寒暄,从日本捎带的口信儿,讨论预算,阐述研究计划,整理行李……一大堆令人头疼的事情在等着呢。” 马利市很少下雨,雨天打伞的图片甚至都可能被列入年度十大新闻之首。那么,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个城市如此湿润的空气又是怎么来的呢?郁金香和波罗迪亚艳丽的色彩从路边跃入车内。我一边昏昏欲睡,机械地重复着“Yes”、“No”,应付着与旁边的人搭腔,一边打着英语的腹稿,准备对付即将开始的初次交涉。 “喂,目的地到了,请下车吧。” 我面色凝重地下车,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座中世纪风格的豪华宾馆。回首望望系主任,说道: “现在还是上午呢,怎么来这儿了?快点,我们去科学厅吧,这怎么行呢!” “No,你们先在这儿好好休息,消除旅途疲劳。至于上班和接洽,明天或者后天再说吧。明天的日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十点钟,盖尔蒙开车来接你们,陪你们游览马利市容,他的午餐由你们负责解决。晚上六点到我的住处来,举行一个欢迎你们的晚会,校长也来。就请你们使劲儿空着肚子等吧。” 我仍然坚持,要求哪怕就是与大家寒暄几句也要去上班。系主任听了我的话以后,以没有商量余地的口吻回答说: “我们仰慕您渊博的学识,特地把您从日本聘请来,并且期待着您高质量的讲授。由于旅途的原因,现在您的精神和肉体都很劳累。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是一种很大的损失。希望您不要给我们带来损害。” 决定命运的礼节 酣睡了大约一个小时,我被来访的铃声惊醒。出去一看,大厅里坐着十多位日本人在等我。 “幸亏来了,果然如我们所担心的那样啊。您作为一位来自日本的文化使节,既不去拜会大使馆,又不到日本人协会去露露面,却呆在这里睡大觉,您倒真是清闲自在啊。” 这些用我所熟悉的乡音唠唠叨叨的日本人,都是与我同县的老乡——当地同乡会的成员。 据说,早些年为了成立国际日晷观测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上田先生独自来到这里。他历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安第斯山脉,然而,最后却不得不放弃这项计划(为了实现上田先生的愿望,现在,石冢等人正在魏特柏雅那山进行观测——作者注)。旅居当地的日本人都认为,他的失败是由于没有遵守日本人社会的规矩所致。上田先生不仅从来不与日本驻外使馆联系,更让外务省官员恼火的是,他竟然公开在报纸发表谈话,说:“如果这项伟大的事业能够完成的话,其作用远比十位大使还要重要”云云。 “所以啊,来到这里之后,千万要安排好第一天的拜访,它将决定您所有计划的成败。”旅居当地的同乡们这样忠告我。 顺序 “已经耽误了的时间就算了,现在我赶快领您去大使馆吧。” “可是,从飞机着陆到现在已经过去四个多小时了,怎么交代呢?” 这时,日侨协会的文化部长矢野先生用力拍着巴掌道:“这样吧,我们就这样说吧!我是文化部长,理所当然要去机场迎接了。考虑到乡土关系,就去邀请与高桥先生同县的同乡会会长左左木先生同行。不巧,赶上左左木先生外出未归,在等他的时候,顺便吃了顿饭,这样一耽搁,就来晚了……” 我暗自庆幸,在前辈们的关心帮助下,总算可以顺利地开始办理进入日本人圈子的手续了。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直到乘上汽车,有关拜访顺序的争论还在热烈地进行着,我真是服了他们了。 “二等秘书有两位,先拜访哪位好啊?” “会长与报社,究竟该把谁排在前面呢?” “可是,某某某先生可是个实力派,千万别忘了!” “这么说来,某某某某先生也算得上是位大元老啊。” 高效率的晚会 第二天的傍晚时分,我独自一人腰板笔直地走进了系主任家灯火辉煌的豪华客厅,却又旋即被差不多二十对夫妻的白眼赶了出来。然而,当我挽着妻子的胳膊再次推门而入时,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叫Greenhouse。所以,就把我家的房顶都刷成了绿颜色。我的专业是磁力线,因此,只要一进入妇女的磁场中,就会立即开始旋转。” “我丈夫是负责警卫的奥尔登,一到晚上,他就拎着手枪在贵府四周转悠呢。托您的福,每天晚上我都很寂寞。” “こんばんは(您好)、さようなら(再见)、げいしゃさん(艺妓)。怎么样?我的日语不错吧。我是单身汉多明盖斯,这是我女朋友的照片,是位可爱的姑娘。明年我们就要结婚了。” 真是高效率的晚会。从文化部的局长、大学校长、教授同事、研究室的成员、行政人员,到勤杂人员、外国留学生、技师、学生会代表以及“飞行”参加的永武东大教授(为了参加南极会议,当时他正在赴智利途中——作者注)都受到了邀请。也许是因为从第二天起就要一起共事的缘故吧,所有应邀出席的人都偕夫人或恋人排着队,先与我的夫人,然后是我,依次一一轻轻地拥抱。他们尽量以简练的语言,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这一点,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出席者都是东道主 “为日本,干杯!为高桥先生,干杯!” 食物有虾、馅饼、牡蛎和三明治等,虽说不是特别丰盛的酒宴,但也体现出东道主的一片盛情。人们手持菜碟围聚在餐桌边上,一边随意地交谈着,一边相互传递着菜肴。 “这种虾出产于毛利恩德,是用盐腌制过以后运来的。这样吃味道很鲜美。” 热情的朋友们在两旁不停地向我们作着说明。不过,却没有一个人劝我吃这个,或者不吃那个的。本来,正是为了请客人品尝才准备的那些食物,所以,应该不会有忍着饥饿而吃不到东西的人吧。不过,要是你按照日本的习惯随口说上一句“已经吃饱了”,那么,盛装菜肴的容器传到别的地方去了以后就不会再传回来了。晚会的出席者全都是东道主。 晚会上,各种职务的人不分席位,不拘场合,随意地碰杯,自由地交谈,实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一个杂勤工的老婆“啪”地拍了一下文化部局长的肩膀,嬉笑道: “赛留尔,好久没见了。啊,怎么变这么胖啦?” 也许,感到眼前的情形不可思议这件事情的本身,正反映了日本人可悲的陋习。在当今的社会里,尽管人们在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内,身份和职务等级森严,而一到下午五点下班后,彼此就成了平等的朋友。这种情形在日本以外的国家,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一会儿,当香槟酒的醉意如同鲜花的芳香一样在客厅里弥漫开来的时候,一对对情侣伴随着舒缓的乐曲,开始翩翩起舞,酒会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舞会。我的妻子作为主宾夫人,面对频频的邀请应接不暇。当然,陪那些被妻子男伴所丢下的夫人们跳舞,则理所当然是作为男主宾——我的任务了。 “立场”之争 如今,在夫妻双双出席的宴会上,情形大致相同,所谓女人不能喝酒的“法则”是不灵的。宴会接近尾声时,校长夫妇也都已经微微有些醉意了。这时,被酒精烘托得面若桃花的校长夫人转身问道: “高桥博士,您是普拉多总统派吧?” 校长夫人的突然发问,一下子吓跑了我的醉意,我只好凝神屏息,无以作答。 “岂有此理!昨天刚到的客人,知道什么‘普拉多’还是‘多普拉’的?” 马利奥事务长的嚷嚷声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哄笑声,把我从窘境中解脱出来。 不过,我很快就领会了校长夫人的良苦用心。假如夫人打算以“为普拉多总统干杯”的提议结束晚会的话,作为主宾的我如果恰巧是反普拉多派,岂不是感到很尴尬?因此,夫人就试探着提出了上面的问题。 “哦,普拉多派也行罢。” 可是,我的客气却是不合时宜的。 “喂,日本人先生,你被她迷惑了。普拉多是个坏蛋!” 工程师佩莱斯在一旁嚷道。 “在你们革命党人眼里谁都是坏蛋。” “奥多利亚将军万岁!” “胡扯,我是德国民主社会党。” 很快,会场就乱成了一锅粥。 “这样闹下去还有个完吗?干脆,我们就为各自的信仰干杯吧!” 文化部老办事员的一句话平息了纷争,大家随心所欲地为各自的信仰举起了酒杯。 “干杯!为阿普拉。”“干杯!为多格尔。” “干杯!为建立革命政权。” “胡说!为驱逐革命分子!” “喂,最后,让我们为秘鲁干杯吧!” 这个建议越过了国籍与政派的鸿沟,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和赞同,会场上响起了一片掌声。不过,还是有一个人提出了异议,那就是没有舞伴的秘鲁青年多明盖斯。他说道:“秘鲁对我来说是第二位的,我要把最后的干杯献给我最亲爱的西尔比亚!” 第二节 别了,井底之蛙 准点接待 科学厅长官布罗基先生是位惜时如命的人,即使你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一分钟,他也会仰天长叹道:“啊,你使我失去了六十秒的时间!不管您用什么办法,这辈子是无法偿还了。”简直令人无地自容。反之,对于那些遵守时间的客人,他是赞赏有加,一连声地夸你是“文明人”,是“智者”,竭尽溢美之词。 我上班的第一天就得与他打交道。对于具有“国际地球观察年”广告资助者身份的我来说,虽然身份是秘鲁大学的教授,但薪水、住房还是由科学厅提供的。换言之,我只是一名派遣人员而已。 看着布罗基先生名片上“理学博士”、“工学博士”的头衔,我从内心感叹道: “这样专业对口的官员真不多见啊!” 其实,这种看法纯属误解。由于我在日本社会中长大,而这又是一个只重视学位、不重视专业学历的社会,误解的产生并不奇怪。后来我才知道,不只是布罗基先生,在许多国家里,教育部长从来都是由学者担任,而建设部长则非建筑专家莫属。在日本的官场上,“算计”与“派系”是比学识更管用的武器。因此,类似医生出任法务大臣,选个女性当科学厅长等怪事,似乎是日本特有的闹剧。 为了做个文明的国民,我早早地离开了宾馆,比预先约定的十点钟早二十分钟就来到了布罗基先生的办公室。不知为什么,接待秘书在给我让座时,却用一种奇怪的目光打量着我。我看着全神贯注工作的布罗基先生,心想:他大概就要过来打招呼了吧!然而,这位布罗基先生,一会儿站起身与人交谈,一会儿从我身边匆匆走过,竟全然不理会被冷落在一旁而坐立不安的我。这实在太令人尴尬了,我禁不住焦躁万分,一个劲地佯装咳嗽,不停地净着嗓门。 然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当那只雕刻着安琪儿图案的古老挂钟“当,当,当……”地敲响十点的钟声时,布罗基先生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快步离开座位,迅速地理了理领带结,如同迎接几十年前的老朋友那样,满面笑容,就像做广播操那样双臂向后张开,大踏步地冲过来与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啊,欢迎,欢迎!我每天都翘首以待,等待着你的光临。我的好朋友——高桥教授,请,请到这边的房间来。我们今天有一个小时的谈话,准备了一点咖啡,快请吧!啊,今天真是令人高兴的日子!” 与日本截然不同 我对他说,咱们还是先谈谈研究计划和经费预算的事情吧。没想到,布罗基先生却大不以为然地摇起了头,道: “还是先谈工作条件和宿舍的分配吧。否则,你要是说‘我不满意这样的住房,我要回日本去’,那么,就是商量好了研究计划和经费预算也白费啊。” 在一片送行的欢呼声中,我来到了秘鲁,并且发誓为了日本国的荣誉,哪怕葬身安第斯山也在所不惜。这不,他的轻松愉快与我的紧张心情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每周休息两天,对我来说是很新奇的。他说,其中,礼拜日商店关门,汽车也不开动;另一天休息日则可以用于娱乐、购物以及约会等。另外,每年还有二十天的休假,也必须与上班一样严格遵守。 不过,我是日本人,自然要提出以下要求:“我不需要休假。” 原以为会被我的热情所感动的布罗基先生,回答我的语气却出乎意料地严肃: “那不行。虽说别人不得干预你的研究项目,可是,你也得严格遵守规定的作息时间。否则,全年的工作质量就会下降,从而就得扣减薪金。” 我的住宿条件很好。这个专供外国专家居住的村落位于安第斯高原,包括我们在内,居住着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印度、智利、巴西和丹麦等十八个国家的二十二个家庭。其中,美国、法国、德国和阿根廷等四个国家各有两个家庭。一座座红色的房顶,星罗棋布地散落在盛开着大丽花的田野上。 汽车——时钟 布罗基先生是个“难缠”的人,迟到了要被他非难,提前到达也不受欢迎,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在回宾馆的途中,我反复琢磨着这个问题。当汽车抵达目的地时,这个谜忽然在我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假设。与布罗基先生分别已经整整三十分钟,这与早晨去拜访他时途中所需的时间竟然分秒不差。汽车的时速总是一百公里,宾馆距离布罗基先生办公地点是五十公里。这样一计算,答案就很清楚了。 也就是说,在这个车辆不拥挤、交通道口衔接顺畅的高速公路体系中,除非到了目的地,否则是不需要踩刹车的。正如布罗基先生所说的那样:“汽车就是时钟”,并且是“可以作二三分钟调节的、使用方便的时钟”。同时,他还有一种“理论”,就是把汽车当成对人进行鉴定的一种设备。他认为,迟到的人缺乏计划能力,跑到半道上汽油不够的人缺乏统筹能力。布罗基先生没有对我提前到达的事情提出批评,实属万幸! 上班前的“汽车兜风” 入住国际公馆村的第三天清晨四点钟左右,我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原来是住在我家前后左右的两位法国教授、一位巴西教授和一位印度教授,为了筹备“马哈鱼欢迎宴会”而来约我的。我们五个男人打算利用早晨上班前的这段时间,赶往康塞普希湖,捕捉还在睡梦中的大马哈鱼。 虽然已是春季,可是,黎明前的大陆依然如同严冬般的寒冷。我们乘坐的汽车飞奔在悄无声息的安第斯山脉的斜坡上,四周就连一只小狗的影子都看不到。在时速120公里的状态下,耳畔不时地响起汽车相错而过时“呼呼”的气流冲击声。六点刚过,我们的皮靴已经“咯吱、咯吱”地踩在了被冻成银白色的仙人掌的棘刺上,一边忍受着彻骨的严寒,一边把脖子缩进防寒服里,向景色动人的康塞普希湖边走去。 康塞普希湖方圆数公里,平卧在山谷之中。在四周山峰阴影的笼罩下,湖面上还如同深夜般地漆黑一片。不过,海拔四千米高原上的紫外线已经透过晨曦,开始灼热地熏烤着依然处于黑暗中的、平滑而又冷清的湖面。 群山的青铜色倒影浮现在湖面上。我学着其他四个人的样子,用力地向湖水中抛投鱼钩。当山峰与湖面的连接线开始轻轻地移动时,一个金色的圆圈在我们五个人的交谈声中越变越大。而当鱼饵消失在圆圈的中心之后,四周又复归于静寂。在这个创世纪的、庄重的大自然中,仿佛只有我们和与之相对的宇宙了。 “钓着了,钓着了!”许久,许久,大家都没有应声。只有约翰的欢呼声,突然变成了无限的重奏,与旭日交汇在一起,穿透山崖与岩石的空隙,飞向整个世界。 也许是被约翰高高扬起的、闪烁着金色鳞片的大马哈鱼所唤醒,就连没有上鱼饵的鱼钩也接连不断地被那些长达四十公分的大马哈鱼吞入腹中。 我们五人把大约四十条猎物装好,安全地运送到目的地,然后若无其事地赶去上九点钟的班。事后我查看了一下地图,简直吓了我一跳——以一百二十公里的时速驱车两个小时,赶到二百四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钓鱼。也就是说,这次上班前的“汽车兜风”,如果是在日本的话,则相当于从东京到会津盘梯山,或者从大阪到尾道一带的路程。
《丑陋的日本人》说:“民族的耻辱感就像一根钢针,穿透我的脊梁骨。”接着醒目地引用日本人类文化学之父石田英一郎的名言:“一个民族特性的改变需要数万年的时间。”有人断言,我们比二十年前更需要柏杨;当然,这个时代也更需要高桥敷。他们是站在时代前沿最清醒最透彻的人,一样的振聋发聩,并且将引领我们的清醒和透彻。 《丑陋的日本人》是继柏扬《丑陋的中国人》之后又一部分析东亚民族国民性的力作。这不是一部宣泄民族主义情绪的谩骂之作,而是一部冷静描述和分析日本精神、文化、生活、社会的学者之论。《丑陋的日本人》文笔流畅优美,叙事轻松活泼,极具可读性,却又不失学术底蕴。是一部兼具趣味性与深刻性的日本文化读本。
无
“丑陋的**人”系列中,国人最熟悉的恐怕是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性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后来知道,以“丑陋”为民族自我鉴定标题的书是《丑陋的美国人》开先河,而后先有《丑陋的日本人》,再有《丑陋的中国人》。第一本国内尚无引进,无缘得见。所幸高桥敷的此书已有中文版,自然要购来一观。
本书是作者高桥以自己在南美各国任教期间生活工作的经历为契机,通过对比日本人与拉美各国人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性格气质、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差别,揭露了日本民族种种令人不快,令人难堪,却又不为当事人自己所察觉的种种思想缺陷和弊端。与柏杨,龙应台等人一样,高桥也是经历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过程,才有了此书的理念。全书以鲜明的对比手法,犀利的观察力和毫不留情的笔触,对日本人的民族劣根性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堪称振聋发聩。难怪日本有评论称其为“不断撞击与刺痛读者心灵的一本书”。高桥在书中对日本人大加鞭挞,其目的并非为了宣泄自己的不满,而是为了能够一语惊醒梦中人。他的本意是希望能够引起日本国民的自我反省。然而,现实的情况如何?
实际的情况,的确如他所愿,此书出版引起轩然大波。但人们并非躬身自省,而是激烈地拒斥这种自我批评,并围攻作者。高桥本人甚至数次遭遇性命威胁,不得不隐姓埋名以免遭杀身之祸。回想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的遭遇,也是与此类似。时至今日,仍有人在看完书后对柏杨破口大骂,该书初面世之时引起的风波之大,自然可以想见。正如本书序言所说“恐惧自己在批判性照镜中的镜像,竭力指责镜子的低劣,进而打碎镜子,这就是东亚文化国家的‘镜像综合症’”。真是一语中的。说实话,本书写的虽是日本人,但阅读过程中书中各种对日本人性格的指责,却往往令我在中国人身上找到相似的特征。好面子、凡事争第一、工作狂、等级观念森严、不尊重女性……这些用来形容中国人也是十分贴切。这和两国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并有着相对近似的近代史不无关系。近代的耻辱经历,以及后来的急起直追,乃至经济重新发展之后膨胀的民族自尊,都是如出一辙。不同的是中日两国之间有着几十年的“时差”。本书写于上世纪70年代,正是日本经济创造奇迹,最终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时代。而中国经济在经历30年改革开放后,也成了“世界工厂”。于是今日再看这本《丑陋的日本人》,别有体会。巧合的是,本书上来,作者便举了1970年大阪万博会时,日本观众在开馆时疯狂涌向各展馆的情景为例。而40年后,上海世博会的场景中,那些在园区开放后飞奔向各展馆的中国参观者的速度,恐怕丝毫不会逊于日本的前辈吧~当然,媒体上恐怕是不会对此多加关注的,报道“圆满成功”才是主流。由此也可想见几十年前的日本媒体是何模样。
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民族自信的提升。然而,这种表面的自信自尊下面,其实隐藏着近代记忆所带来的深深自卑。拒斥对自我的批判,正是这种自卑的体现。其实何止是批判,就算是一个没有恶意的玩笑,乃至毫不相干的事件,都会触动“爱国者”敏感的神经。近些年来,“立邦漆中国龙事件”“耐克球鞋广告事件”等一次次被冠以“侮辱中国人”的高帽,令人啼笑皆非之余,对民族主义者脆弱的神经印象深刻。可以说,后进国家的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集体精神病症,拒斥一切自我批评,并让人无条件地接受对“国家”“民族”的至高无上的尊崇和膜拜。
不可否认,民族主义的缘起有其始末。在中国近代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时,民族主义精神对于国家和文化的维护有其积极作用。身为中国人,寻找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更是找到自身坐标的必经之路。但是,“民族国家”本身其实是建立在相对狭隘的地基之上,“爱国主义”也有过多宣扬非理性冲动的危险。正如萧伯纳所说“爱国主义就是让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在这里”。正因如此,民族国家才更需要自我批评的精神,因为它代表了一种自我修正和自我治愈的力量。正是因为有柏杨、高桥敷这样不畏攻击,勇于反思的知识分子存在,才给我们带来了如此清醒透彻的警示。
应该说,本书只能算一本叙事性的作品,而并非理论性的阐释。全书的描写与对比方式也多为感性的和表面的,缺少理性的思辨和更深层次的挖掘。其实日本人的性格也并非一无是处,拉美民族也有自己的弱点。但是,即使是一面并不完善的镜子,但却依旧值得我们仔细回味。我们应该向这些担负起民族国家自我批评艰巨使命的先驱者致敬,是他们第一次向我们说出了真相,使他们让我们明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学会了自我反省和批评,而不是逃避镜像中的丑陋自我,才能够真正获得自我完善的能力,才能够有可以期待的未来!
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中有这句话:“1970年初版时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但也受到非难,数度隐姓埋名。”后,就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它,一来因为对日本很感兴趣,二来觉得“忠言逆耳”,能在国内受到非议,说明它的内容肯定刺到了一些民族性的深层次的不可言明的东西,三是虽然在之前看过《菊与刀》,但是那毕竟是外国人对日本人的评价,是由外到内的透视,而且是西方人对东方人的评价,感觉在很多方面还是有歪曲和误解,所以也很想看看日本人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但是,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却感到很羞愧,因为,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很多日本人丑陋的地方,在现在的很多人中国人身上体现了出来!比如,作者提到的日本人只知道加班,不知道休息,就像一个机器人般活着这一点,在中国现在也越来越普遍,过劳死事件的不断发生就是个信号。再如,作者在没有人性的性爱这一章中对日本性教育的批判是“日本的性教育就是“性禁止”,“性逃避”的代名词”,而这在今日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呢?现在经常出现的“初中生对女同学的虐待”和对动物的虐杀一类的新闻不正是中国年轻一代中出现的抑郁变态的心理现象的萌芽吗?还有,作者批判的日本人不讲卫生,随地扔垃圾的习惯在中国还少吗?作者口诛笔伐的女生在电车里被性侵犯,满车厢的人无动于衷,小偷与受害者搏斗,受害者不敌求助路上的行人,行人冷眼旁观,最后小偷扬长而去的事情,中国能说没有吗?虽然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对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人的观察,但是现在中国正在补过去拉下的课,现在所处的阶段应该跟本书中描述的70年代的日本是很接近的,而且,日本文化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中国文化,所以,发生在日本人身上的很多现象也必然会在中国人身上发生,因此我觉得这本书对现代的中国人也同样具有现实的意义,在很多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看到别人的丑陋时能反观自己身上是否有同样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外,这本书运用对比的手法,讲述日本人与南美人对待不同问题的态度和方式,在揭露了日本人的丑陋时其实也给出了改造的方向,而南美人民对生活开朗乐观,对朋友坦诚相待,对恋人真心不渝,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南美国家山河辽阔,风光旖旎,多姿多彩也深深的感染和吸引了我。比如,作者描述的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大学里,***员在大学外面被追捕,但是,只要递交了入学申请书,上了大学,躲在大学里,一直到毕业,警察都无法进学校里抓人,因为大学里的治安是由校长直接管辖,由不受国家权利干预的大学警察直接负责。再如,在这个国家,高中生毕业生只要本人愿意,就可以在国家承担所有费用的条件下,自由地进入大学学习。这些都让我对南美的自由和热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同时,作者在本文里还用了很大的篇幅对日本政府不关心自己的移民的政策,日本移民在异国所经历的艰辛和回国后不被理解的处境进行了描述。其中,有些情节提到了中国人,如,作者提到,当时西班牙的人贩子从清朝骗了一船的人去南美,船到日本时,中国人知道了前途的危险,于是纷纷跳船逃跑,最后,这件事被日本政府知道了,于是将该船的所有中国人送回了国。我想,当时被人贩子骗去的应该不只这一船,联系到书中描写的南美人对“支那人”的鄙视和迫害,当时日本那么强大,日本的国民在南美的处境依然悲惨,以当时中国的国力,中国的国民在南美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读着该书中日本移民的故事,我也似乎看到了中国移民在南美的血泪史,应该看到,能“荣归故里”的只是少数,在他们之前还有多少人埋骨他乡,而且对于这些归国华侨,我们看到的也只是他们成功后光鲜的一面,又有谁能了解他们创业的艰辛呢?这本书文笔流畅优美,叙事轻松活泼,极具可读性,而且附有很多版画风格的插图,十分美观。可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日本文化读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本东亚文化读本。
之前看过一些关于日本人及其日本文化的书籍,发现虽然我骨子里痛恨日本人,但是即便我也没有对其文化有多少好感,我觉得有些关于日本的书我还是保持客观态度的。
这里有的是日本作家自己的笔墨,有的是中国人的笔墨,但是多多少少,我们这两个自古就是冤家的国家总还是脱离不了互相的干系。无论是文化还是地缘,我们都是由一定关联的。但是有一点我颇觉得自豪,我们中国人虽然也有很多缺陷,我们也哟丑陋的一面。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对知识的补充后,我发现,我们中国人虽然一再强调和谐而缺失了霸气,但是我们的人格绝对是健全的!
这与日本人之“暧昧”或“丑陋”是全然不同的。李兆忠在《暧昧的日本人》中露骨、全面地剖析了日本人“暧昧”之所源,之所在,之所奇。作为邻国,历史上我们与日本人是有过多次正面交锋的,虽然我们基本没有占绝对优势,但是我们取得了胜利,赢回了人格尊严。我们靠的不是蛮横与强暴,更不是靠出卖灵魂。而,日本人之“丑陋”也正是体现在这里。
他们是一个奇怪的民族,这与他们的“闭岛锁国”有很大关联,这又让我想起了我国清朝末年的“维新”。当时,我国的那些仁人志士是在心底里敬佩日本“明治维新”的,我们也想照搬照抄过来进行革新。结果是自然而然的。这些故事中在樱雪丸的《日本明治维新》系列丛书说得很清楚。看过这些书后,我认为有必要从日本人自己的体验中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同胞的。这本《丑陋的日本人》是很好的一个典范。虽然它发表在40年前,如果的日本也发生了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他们骨子里流淌着的那淌血依旧是那么黑,那么稠。至于如何去评价他们的丑陋,这不是我的任务,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不必要知道他们到底有多丑陋,我也不需要思考该如何去改变这种丑陋。在世界各国与日本人的交际中,我们都已经了然于胸了。
但是,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呢?理由是,我们中国也有丑陋的一面。而且,我们也是很要面子的,我们也是很不爱护环境的,我们也是很虚伪的,我们也是搞阶级的……这么多的雷同并不代表我们就是日本人的同类体,也不代表着我们中国人比日本人更糟。其实,我们中国人绝对是比日本人优秀的,我只是从人格出发而言。况且,我是一个比较愤世嫉俗的人,我看为题是比较公正的。那么,我很感骄傲,我是一名中国人,虽然我们都有缺陷。
伯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我还没看,听说这书发表之际也与高桥敷一样,遭到了咒骂乃至封杀的命运。不过,这正是我们“丑陋”的体现,真是我们心里很虚,我们才不敢正视自己,才不敢去接受批判。殊不知,这才是最要命的。谢天谢地,还是有很多人支持这种作者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种作者基本都是不在当局时才感受到了其中的“奥妙”。伯杨是在台湾岛的环境里感悟出中国人之“丑陋”的,而高桥敷也是在南美多个国家的生活过程中才体味出来的。这也就是说,要有这种意识,必须有一个环境,不是身临其境,而是在国家的边缘。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与优点。也正是这个原因,我认为,我们需要了解日本,我们需要读关于日本的著作。
我们应该感谢作者,他作为一名日本人,却有这种意识、智慧去认识自己国民的各种弊病,我们也应该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参照。对这个参照进行解说的或者说进行同类延伸的,是伯杨,还有李兆忠。不管是直接,还是间接。我们都得到了受益。感谢他们!
伟大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其自传《蛤蟆的油》前端时间在中国热销。对于这个奇怪的书名,黑泽明这样解释: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这个故事的寓意不言而喻。对日本人而言,《丑陋的日本人》就像一面镜子,一下子照出了日本民族癞蛤蟆的一面。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自己的丑陋,猛然见到真像,自然是各种剧烈反应都有,不止是出一身油那么简单。再说回到黑泽明:其实从导演生涯的一开始,黑泽明就显露出了他对人性的洞察力。其成名作《罗生门》,就描绘了不同的当事人,在描述同一件事时大相径庭,——原来他们各自隐去了令自己丢人的那些细节,不由自主的就把自己美化了。可见,即便是真相大白的事情,当事人也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而绞尽脑汁的辩护。日本人拒不承认南京大屠杀;韩国人抢端午、抢孔子;中国人迷信中医儒教……如此种种,真不愧同是东亚近亲呀!“魔镜魔镜我问你,谁是世上最美的人?”——有朝一日,魔镜给出的答案居然不是自己,甚至还说自己是癞蛤蟆,怎么办?砸掉镜子么?这也太花剌子模信使了吧。飞到韩国旅个游,顺便整个容,才是正经。
这本书比起柏扬的《丑陋的中国人》可读性更强,全文介绍了一些南美风情,通过这些来折射日本社会在60、70年代的窘境,当中叙述与中国是何其相似,可是注意,那时日本60、70年代,而我国是现在。中日差距还大着呢!!!!千万不要以看日本人笑话来看此书,千万不要………
在异国文化的环境下反思了自己的文化,把丑陋的民族习性都暴露在阳光底下。日本人的很多陋习其实中国人,韩国人身上也有。东方的文化让人感到压抑,窒息。
真的不错 日本人和西方人的对比很明显啊 对日本人丑陋一面的揭示也应该让我们中国人好好反省
说的是丑陋的日本人,但文中比较少有文字是体现批判日本人的丑陋的,文笔也比较一般!也可能是译者的问题吧!买这本书是想知道日本人是怎样的,不能以看笑话的眼光去看本书!比起丑陋的中国人,还是柏杨写得较好,主题较为宣明!!!
先看了丑陋的中国人,接着看这本书。这本书让我们更多了解日本这个民族。
书很不错,终究是日本人自己写的,回避了很多现象和本质,层次比较浅显,没法与《丑陋的中国人》相比
看完《中国人》看《丑陋的中国人》,看完再看《丑陋的日本人》《丑陋的韩国人》
和丑陋的中国人类似,是揭露小日本人性中的缺点的~
文笔犀利,客观表现了日本人的性格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能从日本的发展中看到现在中国的某些影子,能够让人反思。
因为工作原因,要接触日本人。对于日本人,自己也有一套看法。这么多中国人对日本人有那么多的看法,倒是很想了解他国人是怎么看待自己国家的人民的。有意思。
曾经红极一时的书,可恨读之甚晚,本人对日本极有兴趣,搜求了各种日本历史书和文化书刊,这本书总体还令我满意。好评!
我们自己总是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学习,只是他曾经对不起我们,可恶的是他们还不承认呢,我们如果真的比他强了,他们才承认,那时候我们可是要打他的,但是看了这本书,我们知道他们自己是怎么反思的,然后加以改正,很厉害的,那为什么不对我们道歉呢,是因为我们太糟糕了,不把反思当一回事。所以进步的太慢了,太慢了,有些让我们有些急迫的人有些焦躁。又提不出很好的建议,我们太不了解日本了,为什么要到欧洲或者美国去学呢,日本也不错的,先撇开以前的对错,你看看我们能了解的途径太少了。要多些翻译好的日本作品。
为了解日本文化而买的书~~还没看。应该挺好
内容有点老,反映不了现代社会的日本人特点。不过日本人的共性问题还是可以的
深层次剖析了日本人的本性,可读
日本人的缺点,借鉴
剖析的很到位的一本书~还有丑陋的中国人~丑陋的美国人~都出书了
我尚未读 此书 但是能写出自己国家的一些不良过错
这是令人佩服的 还记得《丑陋的中国人》 吗
给同学买的,他很喜欢,书很棒。买了丑陋的中国人 来买这本的
没有看到实质性关于民族文化差异新观点。
丑陋系列还有另外两本分别将美国和中国的很想看~~~
没有丑陋的中国人写的好(个人感觉)
看了个序,觉得还不错,应该是本发人深省的好书~希望能由此发觉中国人的不足。
如题,但对人性的分析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不错~~是本好书~值得一看~
还没时间来得及细看,随便翻了下还可以
收到了,突然又想买本中国人的
书的质量都还不错,就是有点小脏!
书挺好 ,好好看看
书买的太多,竟然找不到了。
今天收到书,随手翻了翻,言辞很犀利
这本书真的是很好很不错的大家可以看看。
内容丰富,物有所值,性价比高。
不是我很喜欢的类型,象日记一样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了解对手,如何作战!
收到货了 很喜欢 质量也很不错
不错。书本有点陈旧
多了解日本人
和想象中的内容不一样。。。。。。。。。。不喜欢这样的写作
深层次剖析,堪比刮骨疗毒。
还可以 翻译可能翻得不是最好~~
说明他们不虚伪
还在读,就质量来讲没什么可挑的。
血淋淋的人性呈现眼前
!!!!!!!!!!!!!!!!!!!!!!!
据我所知,以《丑陋的XX人》命名而有一定影响力的书有三本,分别是:《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中国人》、《丑陋的日本人》。《丑陋的美国人》面世最早。用柏杨的话说:“呜呼,那是一部非常可怕的偏激的书,贝尔和尤珍以一美国人的身份,竟然这样地猛揭美国驻外使节的底牌,暴露美国驻外使节的过失和丑态,显然地是在打击美国国际声望和破坏美国政府威信”。——而这本书在美国受到狂热追捧,一时间洛阳纸贵。美国政府甚至把它拿到国务院大肆研究,认为它是一部“确实刺激思想”的评论,开始逐步改进。至于《丑陋的中国人》,不用说,大家都很熟悉了。柏杨先生就是因为这本书而于八十年代闻名于中国。一时间争议四起,称赞者有之,骂柏杨是汉奸崇洋媚外的却也不少。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确实引发了国人的反思热潮。如今柏老西去,似可盖棺论定:《丑陋的中国人》是一部有良心、有担当的杰出著作。《丑陋的日本人》么,其境遇就不那么乐观了:这本书一出版,就仿佛踩了日本民众的尾巴,作者高桥敷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你还算个日本人吗?”、“滚出日本去!”……这样的谩骂恐吓,让高桥敷不得不隐姓埋名,东躲西藏。当然,也有有识之士力荐此书:京都大学教授会田雄次评价它是“不断撞击与刺痛读者心灵的一本书”,是“谋求新的发展的日本人最值得阅读并且应该铭刻于心的文章”。而这样一部深刻反省民族性的书,却招致谩骂恐吓,实在是明珠暗投,令观者扼腕。三本《丑陋的XX人》命运各不相同。我们似可得意的说:中国人在这件事上的表现,比日本人好得多。我们的民族曾经表现出这样接受批评的雅量、反思反省的沉静,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情。然而现实的许多境况总让我们担忧,类似日本人对高桥敷的那种谩骂,近年来在网络上屡见不鲜。愚蠢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会让我们这个民族变得更好,只会让我们在掩耳盗铃中变得愈发丑陋。或许,唯一让自己不丑陋的办法,就是在别人发现之前,自己先觉醒,并改正。
很快看完整本书,同学问我,什么感觉?我说,很羞愧。他说:羞愧?为什么?我说:举个例子。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并且家庭不和睦,家人也不讲究卫生,全家人每天的苦恼就是怎样喂饱肚子之类生存为题。可是你的家庭很富裕,家人素质也比较高,你家的烦恼就是怎样更好的利用节假日休息,和让下一代看些什么内容的书来更好的教育。我家写了了本书叫《丑陋的A家人》,你家写了一本书叫《丑陋的B家人》。我看完前者之后觉得写的很好于是读了后者,那种疼痛感绝不比看前者的时候弱一点,我更看到差距更感到羞愧。同学没有说话。说起来,我刚拿起这本书看个开头的时候,觉得确实很爽。因为读日本人揭露自己丑陋面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人总是免不了心底的杂念带着一点点幸灾乐祸的快感,但当我后来看到作者提起的日本国内普遍存在的变态似的投身于工作不懂得享受生活这样的缺点时。我觉得很可笑,我以为这样的书当年不应该引起日本国内的批判,因为这明明是在变相的褒奖自己。对于那样一个过度自满过度追求成绩的民族来说,应该以作者为英雄。于是我嘲讽的对朋友说,你瞧,中国人写中国人的丑陋面,就说,“我们如何如何丑陋,我们说话刻薄生活封建,我们阶级思想深重总是拍领导马屁,我们盲目排外我们不讲究卫生国民素质普遍偏低等等等等”。但是日本人写起自己的丑陋却说,“我们太丑陋了我们只知道工作不知道休息,我们太丑陋了我们一味追求光宗耀祖不懂得珍惜生命,我们太丑陋我们总是为了虚荣从不肯为自己多花一分钱却在荣归故里的时候可以奢侈以显示成绩给别人看”。。。同学就一笑而过。看完整本书,我才明白,这果然就是作者写书时的真实存在,日本人也存在过于复杂的关系系统,也存在对女性的不平等,也存在极端的民族主义。但他们有着更多值得学习的方面,比如勤劳,严谨的工作态度,牺牲精神。这在当前世界上,是不争的事实,日本在世界上迅速的强大和各方面的迅速提升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样看来,他们那些缺点和《丑陋的中国人》柏杨揭露的国人丑陋面相比,其实反映了我们和日本在一些方面的差距。我不是一个反日的人,我也不觉得日本人有多好。在个人感情上来说,我深爱中国,我不喜欢日本人。但看了这本书,我想的更多的是,看到了别人种种缺点后我们都会去思考避免这些。但在此过程中看到的他们优秀的方面,更值得我们学习。我喜欢懂得自省的人和民族,我很高兴我们国家和日本都有了这样的书,也许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整个民族都会不断的完善。
包装、书纸质量都很好。送货速度也很快!
这本书通过一个日本学者在海外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日本文化、日本人的民族性格的精髓、为我们深入了解日本和日本民族提供了钥匙。建议爱好日语的同仁们,和喜欢日本文化的人们都来看一看,同时呢,也可以对比回顾一下中国的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
虽然感觉高桥敷写得很一边倒,但是看下时间是上世纪的7、80年代。也就明白了为何会有这些现象的存在了。应该说看完有种感觉,那个时候的日本跟现在的中国的有许多相似点值得反思。如果单纯作为消遣看的话,那么对南美文化的描写会让人对那个自由奔放的地方产生向往。
这本书确实很让人吃惊,以日本人的国民性格而言,很难有真正能够反省自身指戳民族脊梁骨的作家。这本书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作者也因为这本书遭到不少日本人的围攻而不得已隐姓埋名了多少年。但是,遗憾的是,我从这本书中看到了日本人与中国人在一些劣根性上的相似性,这是非常令人羞愧和尴尬的,日本人的某些缺点我们也有,而且或许更多。从另一方面也确实印证了中日一衣带水的文化传承与互相影响的关系。
作者有着日本人的性格,却怀着一颗谦虚自省的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觉得东方人敏感的,害羞的,含蓄的,好斗的性格,生来如此,自有他的道理所在,也不必过多的陷入自责当中。作者列举了很多西方人彬彬有礼的社会现象,而反观东方所谓的礼仪之邦似乎却处处充满了明争暗斗和粗鲁的行为,主张东方人应该西方化。我觉得这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总的来说,我认为不论是中华民族也好,日本民族也好,本来是出自同根,有着同样的局限性。但是东方人的性格是不张扬的。东方人的忍辱负重,上下同心,明争暗斗,这些都只为生存而已。我们也想平和,我们也想知足常乐。可是,如果你不奋力挤一个位置给自己,那么你将不仅不能知足,连安生立命的地方也没有了。因为生存环境严峻,造成了竞争的激烈,这是西方地大物博的世界所不能同日而语的。因此,西方人豁达,而东方人拘谨。没有好与不好。有朝一日,全球人类大同,不再有种族之分,天下人人各司其职,按需分配的时候,全人类都会丢掉那些坏毛病了!
这书成书于40年前的1970年,因为够古老,所以才对中国人有借鉴之处。书里有些日本人的丑陋之处,40年过去在现在的日本已经很难看到。倒是在现在的中国很常见,比如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之类。在过去40年,中国大概也会好起来吧?
另外,书看起来并不觉得很有意思,日本人写作逻辑性不强,都是絮絮叨叨的。其中也不乏对西洋社会文化的盲目憧憬(日本人的通病)。日本人的特性有些和中国人相似,中国读者估计看到有些章节会觉得,按东方文化的逻辑,这有何不妥?的感觉。由于是外国人的角度,了解日本人的读者看完又会觉得,日本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嘛。
总之,算是一本有借鉴之处,但放到现在可读性不强的一本书
买书前,我没有好好看这本书的写作日期是什么时候。拿到书后,发觉原来是七几年写的。就算这本书能够客观反映当时日本人的民族性格。但现在毕竟过了几十年了,换了几代人了,所以现在的日本人性格应该和书本有很大区别了。我是抱着了解当代日本人性格的目的去买这书的,所以呢,后悔了~~~~
可以让我们从侧面认识日本人,他们也有许多缺点,可以让我们有很多借鉴,来更好的反思我们的文化和所作所为,但是不如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过瘾,可能这也是一种文化差异吧,当然也有文笔的喜爱偏好的区别.
首先是书名吸引了我,我很想看下为什么说日本人是丑陋的,然后就买了,总的来说是不错的
只是感觉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最好去图书馆看就好。里面是日本教授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一个是了解了日本人在南美第一代移民的生存状态,二是了解了原来中国目前社会上的很多陋习在日本70年代也都出现过。
书的印刷和质量都不错;书的前几章是带着批判和反省的态度去写的,到后面的小故事开始,总感觉是在变相的赞美和表扬日本人,期待再往后看,会有新的发现。
所谓知己知彼,看了这本书,对日本人有了很多了解,值得一读。但是书的质量一般。
作者通过留学故事,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娓娓道来。。。很多现象在现在的中国正在发生。。看到战后的日本,和现在的日本,反而感到现在的中国并不是没有发展的希望。。文化的空虚也会随着时间和历史的选择被填补。。
在南美闯荡的日本人,人性处世的大碰撞,闪烁的星光中显现出日本人的劣根,但他们已经发现了自己的劣根。反观我们自己呢
这作者生怕全日本封杀他,写的很小心了,都不像是自我批评但,他后来还是被日本人追的打了。可怜的小日本
挺全,挺好,看的很过瘾,但我觉的在今天,我们更多的应该学习借鉴日本人,使得我们国家的强大富有才是真谛
看看日本人如何批判自己顺便反思自己……
看看日本人是怎么样自我解剖的
日本人一向不喜欢,看完更恶心了感觉。不过我们可以看这本书后,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了解日本人~
叙述很顺畅,值得一读,让我有一股去日本旅游的冲动。
好像在写现在的中国人!从另一面了解日本,还是有帮助
从丑陋中看这个民族的伟大之处
这本书挺不错的,我很喜欢。。。帮人买的。。。
我们有些人还不是一样!
有点小脏 但书是好书 快递叔叔态度也超好 谢谢!
书的内容没的说,就是一本好旧的书,希望下次能不要再发旧书了,谢谢~!
很好的书,但难免会有历史局限性。
书的纸张和印刷都不错
书有点旧了,而且角还翻起来了。内容还没看,就看这个封皮 只能给4星。
书的质量挺不错的。
表达很流畅,内容很有趣
可以获得别国的人文精神
买了才知道家里已有一本了,那就对照着看吧。
只是为什么没有封面
还好~~~就是末页的外皮有点点磨损~~总体很好
也许是人性的丑恶我已经期待这本书好久了,让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我是一个十足的反日“愤青”。从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庭的缘故(我外公37年参加革命),加之我国报道的一些日本政界负面新闻使我一直对日本这个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反感。我一直喜欢将日本的丑陋、罪恶牢记于心。曾今一个大国的尊严、荣誉、国民的生命就被这么一个小小的岛国践踏。追忆过去日本在中国的历史笔记中不过是生长在蛮荒之地的倭寇。不过是嬴政派过去的3000童男童女求仙问丹的“祭祀品”的后裔。满清的堕落,民国政府的无能、伪皇帝的卖国,铸成了这个“学生”在“老师”头上拉屎!学了我们2000年,明治维新了就要反客为主?我不甘心,从民族情结上就不能承认。我到底想看看一个在日本人眼中的日本是有多丑陋,心中非常感谢高桥敷教授能给我一个“拾乐”机会。本书描写了上世纪60-70年代左右的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品迅速提高。伴随着国力的增加,日本人强烈的名族自豪感由内而外的展现出来。自以为是、自视过高的他们瞧不起其他国家。东京塔、新干线,永远是挂在嘴边的话题。骄傲的头颅高高扬起,目光也总是似乎站在东京塔上不屑的俯视。日本人创造了科技、经济的奇迹,作为一个战败的国家能有这样的成就确实令人佩服。但是他们难道不清楚这些是用什么换回来的吗?把国土割让给美国,并愉快的称之共同防卫。把自己的女人献给美国人,若有其事的说为了其他日本妇女不受奸污。主动放弃国土,将近海区域划拨到国际海域,目的是让美国舰只顺利进入日本。这一切是隐藏在繁荣、增长的背后。日本人是否愿意把它拿出来与其他国家的人分享呢?我估计不可能!日本人在我看来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民族。他们自恃礼仪之邦,长幼有序、最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流传至今。但是我们看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的罪行,让我们怎么可以与礼仪之邦联系起来?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号称没有任何一个外族侵占过他们的领土。但是让我们看看现在的关岛,请问那只是待客之道?他们以效忠天皇作为自己毕生的信仰。但是他们的愚昧的效忠是屠杀、侵略其他民族来达成的,在坚持原本错误的方向上狂奔将错的更严重。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拒不认错等等的行为,明确的反应了一个政府虚伪。也导致了两国人民之间的隔阂。作者是一个外派教授,在南美任教10余年。他以日本和南美进行全方面的对比,来揭示日本人在人格、政府、人权等等方面的区别。从而发觉日本人的劣根性。每次我看到他用大篇幅的文字来痛斥自己的同胞时就有莫名的快感。可是这种感觉越来越浅直至一点都没有了。为什么?因为我看到了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人们乘坐列车随地乱扔纸屑、从小压迫式的教育、应试类的教育、购买商品时从不顾及他人……这些场景如此熟悉,它就发生在我的旁边。我的祖国,我伟大的祖国。30年前的日本就是现在的中国。我们拼命工作甚至用上休息时间,以此博得工作发展的机会。这是我们的榜样,是受人尊敬的。可是国外完全不同,人权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公民权利。我们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权利,赢得了权利和财富。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做的时候十分骄傲,在国外人眼里我们就象给傻瓜一个“聪明的勋章”。30年前的日本令我欣喜,我鄙视他们的骄傲。我身临其境的中国又有多少可以让我而骄傲的?我看到了我们和他们如此的相似,如此的傲慢甚至是弱智。了解一下现在的日本,让我们从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向他们学习。学习那些我们还没有做到的,改善自己的不足。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2008年5月由于工作的关系大量的接触到日本人,并组织了一场日本软银棒球队和上海金鹰棒球的棒球友谊赛。比赛在上海的唯一棒球场“康贝棒球场”。此次的经历让我感到日本人在很多方面确实值得尊重和学习。遵守秩序:不论在入场还是就坐过程中,日本人从头到尾没有看到拥挤的现象。在炎热的上海冷饮是不可或缺的必备之物。就是在领取饮料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挤,在炎炎的烈日下连小朋友都排着队伍有序的领取。良好公的心:数万平方米的赛场内、外我没有看到一个纸屑、烟头、废弃的瓶子和其他杂物。相反垃圾箱里确实堆的满满的,而且不时有人会询问垃圾箱的位置。孩子第一:在入场前每位小朋友都可获得一个礼包,在比赛间隙又可获得专门为儿童抽奖的机会,比赛之后场地给予小朋友开放并又职业用动员现场示范教授棒球技巧。
此书有些标题党的嫌疑,全书没有围绕主题去谈问题,也没有从各个方面去就日本人的行为和思想方式等相关原因,进行剖析,似乎一句“丑陋”的标题就可以概括的......
从作者的语气可以看出日本人要比中国人温和许多。柏杨先生的作品更辛辣、刺激、切中要害。读《丑陋的中国人》更加过瘾!
之前看过丑陋的中国人,这回看看日本人
买了看看 还不错哦
表弟说不错
内容还不错,纸的质量不太好
凡是书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