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长河人生

徐福龄 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

徐福龄  

页数:

344  

前言

  2009年春节前,农历腊月二十八,黄委主任李国英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来到我家。我非常高兴,将专门书写的“黄河健康生命长,堤防首获鲁班奖;调水调沙效果著,永庆安澜保四方”送给李主任。他临走时对我说:“我给你一个任务,你应该把你的一生好好回忆、总结一下,写成回忆录。”并且要求:“要写20万字,明年春节我要检查。”送走李主任,对他的关怀我心里非常感动,但是如何完成他交给的任务,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其实,以前也有不少同志劝我写部回忆录,以便对今后治黄工作有所助益,都被我婉言谢绝了。这次李主任提起这件事,我只能倾力照办。春节期间,一有空,我就坐在书桌前,翻阅我以前出版的两本书《可防笔谈》和《续河防笔谈》,整理以前的资料,回忆以往的工作和生活。尘封的一件件往事,就像一缕缕烟云飘过我的眼前。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黄河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断求索、创造辉煌的历史画面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努力地回想着自己的过去,往事变得逐渐清晰。但我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春节过后,侯.起秀同志来看我。他看我桌上堆满资料,一脸疲惫,就问我原因。我把李国英主任交代的任务告诉他,并说出我的困难。

内容概要

尘封的一件件往事,就像一缕缕烟云飘过我的眼前。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黄河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不断求索、创造辉煌的历史画面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 本书记述的是我一位治黄老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反映的是从旧社会到新中国治黄事业发展变化的一段艰苦过程。

作者简介

徐福龄,字松辰,男,汉族,1913年5月17日生,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人,1935年7月参加治黄工作。1936~1937年在河南河务局任测量员,1937~1947年在河南修防处先后担任技术员、副工程师、防泛新堤第三段段长,1947年2~3月在黄河堵口复堤工程局任工程师,1947~1948年在黄河水利工程局(后改为黄河水利工程总局)任南一总段段长,1949年在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封办事处任技正,1949~1958年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务处任工程师,1959~1983年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工务处先后任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83年在黄河志总编室任总编室主任,1985年离休。离休后又返聘7年。

书籍目录

序自序第一章 童年往事 一、父亲与母亲 二、启蒙老师 三、两位性格不同的先生第二章 少年岁月 一、画错地图 二、“孙中山先生千古” 三、“沙陀国” 四、父亲重病 五、考入水专第三章 投身治黄 一、初涉治河史 二、恩师陶述曾 三、毕业论文 四、董庄决口 五、沁河测量第四章 抗战烽火 一、慰问战士 二、逃出开封 三、巧遇张志彬 四、重返修防处 五、房子被炸 六、夜闯“鬼门关” 七、躲敌机 八、续修新堤 九、水寨相亲 十、调查沁河口门 十一、担任段长 十二、阻敌西侵 十三、“屋漏偏遭连阴雨” 十四、整修堤防 十五、宋双阁堵口 十六、抗战胜利第五章 花园口堵口 一、塔德堵口失败 二、调整方案 三、花园口合龙 四、开封还债第六章 参加革命 一、离开水寨 二、驻守杨桥 三、坚守岗位 四、参加革命 五、见到王化云 六、西柏坡会议第七章 大樊堵口 一、到开封工作 二、第一次堵口失利 三、王化云找我谈话 四、二次堵口准备 五、堵口合龙 六、经验体会 七、黄委会成立大会第八章 战胜1949年大水 一、跟踪洪峰 二、东平湖查勘 三、北金堤查勘 四、向新中国献上的第一份礼物第九章 50年代修防工作 一、提出大功分洪方案 二、在实践中学习 三、保合寨抢险 四、汛前检查 五、刘庄抢险 六、1933年洪水到底多大 七、五庄堵口 八、“百家争鸣” 九、研究防凌第十章 成了“右派” 一、反右扩大化 二、人间冷暖 三、调查护滩经验 四、调查“树、泥、草” 五、患难见真情 六、三年困难时期第十一章 探索治黄规律 一、研究河势演变的规律 二、河道整治的方向 三、参加黄委会规划组下游查勘第十二章 在动乱的日子里 一、残酷揪斗 二、“斗、批、改” 三、下放农村第十三章 参加规划工作 一、新的治黄规划 二、“杨庄局部改道”方案 三、“杨庄局部改道”方案的思路 四、对“三堤两河”方案的不同意见 五、明清故道查勘 六、荆江大堤查勘 七、荆江大堤与黄河大堤 八、黄河下游不需要人工改道第十四章 黄河水利史研究 一、《黄河水利史述要》出版 二、结识姚汉源 三、参加两部百科全书编撰 四、黄河下游河道的历史演变 五、历代治河方策演变 六、关于河南确保堤段防洪问题 七、潘季驯治河方策的研究 八、研究黄河水利史的体会第十五章 80年代的修防实践与研究 一、黑岗口抢险 二、要高度重视横河出险 三、提出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意见 四、关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的思考 五、黄河下游防洪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第十六章 盛世修志 一、从事修志工作 二、《河南黄河志》出版 三、恢复九三学社黄委会组织 四、考察西汉河道 五、黄河下游河道不致“隆之于天” 六、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黄河志》出版第十七章 夕阳无限好 一、奋蹄耕耘永不息 二、花园口至孙口河段查勘 三、“96·8”洪水调查 四、黄河断流问题 五、关于黄河水污染问题 六、“堤防不决口” 七、挖河要慎重 八、缅怀王化云 九、与病魔斗争 十、黄河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人生如长河长河伴人生——读徐福龄先生《长河人生》

章节摘录

  母亲在手里掂了几下,说:这个太轻。你还是用这个。她拿起放在桌子上的一把竹戒尺,递到杨先生手里。接着说:这是我们徐家祖传之物,我们从湖州老家千里迢迢一直带在身边,一方面自警,作为一个人,心中时刻要有一把戒尺——不能没有“戒”,不能没有“尺”;另一方面,就是用它教育后代。玉不琢不成器,你要用它好好管教孩子,该罚就罚,该打就打。这根竹戒尺宽约寸半,厚不足七分,长尺半有余,棱边圆滑。通体用大漆油过,深红色的漆层下字迹清晰可辨。以前,我们把戒尺当做了玩具,有时还拿着它打打闹闹,此时见到母亲把它亲手交给杨先生,才知道这是教书先生体罚学生的工具。杨先生上的第一堂课是礼节。他先背了几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然后解释道:什么叫规矩?规就是圆规,矩就是直尺。说着他举起手中的戒尺,补充道:看到了吧,这就是矩。所以古人说,没有圆规画不成圆,没有直尺画不好直线。今天我们就是要立下规矩。见了先生,要两手垂下、脱帽、鞠躬。说完,他就让每个孩子依次照做一遍,不符合要求的,就让再做。几个动作折腾了大半天,闹得几个孩子心里忐忑不安的。就座以后,杨先生接着讲。他说: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品德,其次才是学问。人要有学问,但缺少道德,他的学问就变成了作恶的工具。好像是一只老虎,本来就够凶猛的了,再添上两只翅膀,就成了会飞的老虎,是不是更加凶猛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长河人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