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代印谱序跋汇编

郁重今 西泠印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西泠印社  

作者:

郁重今  

页数:

626  

Tag标签:

无  

前言

早在十多年前,我即对印学史上的印谱史内容有过特殊的兴趣。过去我们习惯于把印谱看作是古印的承载体,一旦学习古印有了印蜕样本作为楷范,这作为载体的印谱格式本身却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了。许多古印谱被改编为今天的出版样式,原谱格式被改变,似乎也没有什么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我总觉得:印蜕当然是学篆刻的主体对象,但印谱的存在本身也是一个极有含量的内容,对它的忽视是一件令人十分遗憾的事。问题是,如果对它不忽视,我们是否还应该在新编印谱时改变现有的习惯做法甚至观念?要研究印学史,印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不但印谱中所刊录的古印蜕是印学史的研究基础,即使是印谱中存在着的大量序跋诗文,也是印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笔文献财富,我们过去从事印学理论研究,印谱序跋即是一个大端。与那些数量不多的有形的印学论文相比,印谱序跋会记录下更丰富、更细致的历史留痕。此外,印谱形式本身,也足以构成一个历史形态。它的版型、框格、装订、印蜕排布、序跋位置乃至用纸……包括出版年代,都是一个完整的历史系统内容。换言之,在印章篆刻史、印学理论史之外,完全可以再勾画出一个印谱史的大致轮廓。

内容概要

这部凝聚了郁先生几十年心血的《历代印谱序跋汇编》以西泠印社社藏历代印谱五百余部为基础,精选最重要的一百四十二部,从明代《顾氏集古印谱》开始,到吴昌硕《苦铁印选》止,广收各谱的序、跋和题记,以见其印学理论典籍方面的非凡学术价值;而编辑体例,则按每部印谱的辑谱时间、编者介绍、刻印作者介绍及开本、版框、收印数量、序跋原文等收录解说,十分简明扼要。在编撰过程中,郁重今先生不断提及他当时蒐集资料之际,张鲁庵先牛的捐献之功;硬两泠印社六十周年大庆时,韩登安先生、柴子英先生、唐长茂先生与他的翰墨交往,因此本编的出版,又无妨被看作是六十年代以来西泠印社许多长老前贤都曾介入过的一段历史的纪录——这一点,是作者从事社史研究者尤其关注的所在。

书籍目录

例言顾氏集古印谱 沈明臣《顾氏集古印谱序》 黄姬水《顾氏集古印章序》 集古印谱凡例顾氏集古印谱(二) 王樨登《顾氏印薮序》 顾从德《顾氏印薮引》 李邴《王氏啸堂集古录叙》 王沂《杨氏集古印谱序》 俞希鲁《杨氏集古印谱序》 唐愚士《题杨氏手摹集古印谱后》 揭竑《吴氏印谱序》 王袆《杨氏印谱赞》 周伯温《杨氏印谱题辞》印法参同 徐上达《印法参同自序》(前) 徐上达《印法参同自序》(后) 《印法参同》摘要考古正文印薮 张学礼《考古正文印薮自序》  张学礼《考古正文印薮后言》甘氏集古印正 孙旭《集古印正序》 徐熥《甘旭印正序》 汪廷讷《集古印正序》  甘呖《集古印正自叙》宣和印史 屠隆《宣和集古印史官印序》 来行学《宣和集古印史自序》 宣和集古印史官印例凡 来行学《宣和印史识》 来行学《刻秦玺自序》范氏集古印谱 杨德政《范氏集古印谱序》 余经训《范氏集古印谱叙》 蒋学镛《范氏集古印谱跋》古今印则 朱之蕃《古今印则序》 屠隆《古今印则序》 张纳陛《古今印则序》 古今印则凡例 董其昌《古今印则序》 顾起元《古今印则序》 沈(氵隺)《古今印则序》 朱之蕃《古今印则跋》 陈继儒《古今印则跋》 张风翼《古今印则跋》 王樨登《古今印则跋》 虞淳熙《古今印则跋》 归昌世《印旨小引》 姚士麟《程彦明印旨跋》古印选 张翼轸《陈氏古印选序》 董其昌《陈氏古印选引》  孙克弘《印选续言》  陈钜昌《古印选自序》集古印范 张所敬《潘氏集古印范序》  潘云杰《集古印范小引》片玉堂集古印章印隽 祝世禄《印隽序》  俞安期《梁千秋印隽序》图书府印谱 图书府印谱凡例晓采居印印 虞国伦《晓采居印印跋》 ……后记

章节摘录

范氏集古印谱杨德政《范氏集古印谱序》夫印章之制,先王所以正名辨物作则垂信者也。上古之时,体式浑朴,篆画精雅,无论后、王、君、公所佩,烂若日星。即一名一字之微,皆足以彰前徽而示后法,故自昔重之。俗书易而籀学废,印之用日以广,而文日以讹。内向外向,从白从羊,盖伏波将军能辩之。此其大者已然,而况乎雕文明兴,骈组流离,如世之影响于锥画者,又何可胜道哉!夫文不师古,字不征齐,远娼典刑,近惭哲匠。即断玉镂金,驼文蛟彩,累累乎安所贵之矣。故士患不博古,博则吾能征之。昔张京兆以解鼎刻致通显,而其余绪,为杜邺名家。今无张、杜之授,而好为高平刻鹊之奇,吾惧夫古法日湮,而后来者之无所取裁也。吾明鸿胪讷庵范君,雅性好古,少偕其从父东明司马游京师,与诸名公上下议论,识鉴超绝,凡海内丰碑大碣,断璞残圭,心所欣赏,辄不惜橐金购之,而其子鸿胪凤洲君,又能世其业,迨历四十年所,而叩其家藏金石奇古之迹,已不啻邺侯之架、永叔之录矣。兹乃出其所得古印,若玉,若银,若铜,凡三千五百有奇,咸类列之,登之善楮,以供同好,名日印谱。间以一帙遗余,且属叙也。余尝考吴兴赵文敏、太末吾子行、浦城杨遵道诸家,皆殚精古学,所辑《印史》、《印式》诸书,辨细绶于往代,剖异同于古文,非不博雅足称,然取数仅七百余耳。近世云间顾氏复刻有印谱,亦止一千六百有奇,且剞劂不工,古意顿失,未有若君之苦心极虑、遐搜逖览,若斯其富者也。斯其用物弘而取精多矣。抑余因是有感焉,物之阅人,宁有穷已,钟以霍山,鼎以汾阴,磬以犍为,犹之古物也,吾嗜之而吾不得主之,而代吾而主者,且挟其嗜以属厌手,不知一易而泯其主,再易而泯其迹于乌有,今求所为桓玄、王涯之留意者,而窅不可得也。

后记

历代印谱中的序、跋,是研究印学的宝贵资料。西泠印社文物库房里珍藏着一批非常珍贵的国宝印谱,主要来自一九六二年,已故社员张鲁庵先生家属捐献的四百三十三部历代印谱。这些印谱自明代隆庆六年(一五七二年)《顾氏集古印谱》始,至新中国成立的《苦铁印选》止,均为原印殊泥原钤本,多为中国印谱史上的名谱,很多是珍本、善本、孤本。它们不仅是研究印学的宝贵资料,更是中国印学史上的宝贵财富。我在西泠印社工作数十年,有幸经常与这批印谱接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为筹备西泠印社六十周年大会,当时在葛岭文物库房里,韩登安先生负责制作展览印屏,将二千多方秦汉古铜印和三千余方历代名家刻印制作成印屏,供大会展览用。当时韩先生把我调到葛岭库房,跟唐长茂先生学拓边款。其时柴子英先生也在葛岭库房,他的工作主要是把张鲁庵先生家属捐献的印谱,进行整理、编号、造册。一年多时间里,我每天与两位老师在一起。韩师将我拓好的边款和盖好的印面,对我进行详细讲解,如章法之安排、篆法之变化、刀法之运用、边款之刻法等,有时当场为我操刀示范,真使我得益匪浅。韩师常对我讲,治印七分写三分刻。叫我一定先要把字写好,特别是篆字。韩师说,篆刻家必须是书法家,但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这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之谈。


编辑推荐

《历代印谱序跋汇编》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代印谱序跋汇编 PDF格式下载



很专业,各方面都不错,有志于篆刻的到的可以研究研究,加强理论学习


书内容很好,就是在印刷时出现缺页,正在申请换货中


当当的书应该都是包装完好的,可是这本的书角磕坏了很不开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