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雕风镂月话吉子

沈墨宁,王海峰 编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作者:

沈墨宁,王海峰 编著  

页数:

223  

前言

国人对木头的感情很深,古人尤甚。吉时盖房都以木头为主,砖石为辅,这种木制框架结构建筑,成为世界七大建筑体系中的独特风景。木头有许多长处,可以表达细节是其中之一。所以古人在使用木头时都会利用长处,尽可能地表达细节。这种细节的表达基于一种愉快的心情,愉快的心情促使历朝历代的工匠们越发刻意,在建筑在家具在木头允许的条件下,工匠们操刀不辍,粗若游龙、细如发丝股表现雕刻技巧,传达出文化的精神。而文化本身十分抽象,传达和记录难度很大。聪明的中国人便通过具象细腻地不厌其烦地将抽象的文化再现,变成每一个人都极易理解的故事,让生活变得生动起来。在建筑构件与家具中,有许多关节点,本来用于分散力的加固。工匠们在实践中于此慢慢融进了一些生活情趣,让这些节除去功能还凭添一分乐趣。久而久之,这种本是漫不经心的文化积累,竟然逐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福荫后人。这种节由于文化的介入,开始有名。北方人称之为卡子花,功能在前,文化在后;南方人则称之为花节,文化在前,功能在后;北方人多注重家具上的使用,南方人再加上一份门窗上的追求:北方风格简单朴素,南方风格细腻精巧;用材上,北方人总是顺势而为,南方人则喜欢变幻材料,尤以黄杨木为最。黄杨木细腻易雕,色暖平和,表达雕刻之意游刃有余,构成了花节最美丽的天地。沈墨宁先生集藏花节多年,多有精品,大部分结缘于家乡浙东地区。浙东地区得天独厚,背山面水,既有传统文化的厚重,又有外来文化的补给。宁波(明州)自古就是良港,从这里带走带回的文化和谐交融,形成了颇具文采的地域文化,反映到花节这个小之又小的细节上,即可窥斑见豹。收藏的真谛在于文化的乐趣,沈先生结集出版,将乐趣广播,功德无量。是为序。

内容概要

本书是由香港著名老木雕收藏大家沈墨宁先生和本人联合撰写的精美木雕书籍。 本书内含20000万余描写浙东老吉子的文字和200余张精美的木雕吉子图片,全面细致地展现了吉子这一浙东特有的老木雕的前世今生和艺术特点。中国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浙江省知名企业家、收藏家方杰先生为此书作跋。本书也是西冷印社今年首推的重点收藏类书籍!

作者简介

沈墨宁,浙江杭州人,生于1957年。1980年赴香港发展,现任香港宁基集团董攀长,同时任浙江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省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杭州旅港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杭州市侨商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收藏古木雕精品数千件,并在浙江桐乡乌镇设立“江南木雕馆”及巳出版《中国明清木雕精粹——瑞兽博古卷,戏曲人物卷二册》等专著。王海峰,浙江舟山人,1975年9月出生于定海吉城。少年时就喜爱中国传统文艺术,新世纪初迷上古玩收藏,近十年来收罗数百件甬式家具、古旧门窗、明清瓷器及古玩杂项,虽多但普,却着迷于发掘各类古玩背后的地域文化积积淀,尤喜收藏、研究甬式家爨和木雕艺术。

书籍目录

序自序关于吉子(正文部分)神仙人物(图片部分)戏曲故事(图片部分)风俗民情(图片部分)瑞兽及其他吉祥纹样(图片部分)后记跋

章节摘录

插图:浙东地区,在清代中晚期形成了一种风格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家具,世人称甬作家具。其艺术渊源,可直溯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那时的先民们已经创造出了榫卯木构件的器物。至唐宋时,宁波的家具和器皿制作已声名远扬。明代,甬地家具集木、雕、漆工和书画名家及名材于一体,无论艺术水平和制作难度,都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程度。到了清代,浙东地区的工巧艺术更是形成了独特风格和制作工艺,开始饮誉海内外,无论是闻名遐迩的“十里红妆”、“千工床”、“万工轿”,还是浙东老百姓日常使用的桌、柜、椅、凳等日用家具,无不精美绝伦、工艺独特。据《鄞县通志》记载,甬地匠人“寻常一方寸之木,穷人一日之力,往往尚克完成,其余贵可知矣”。如此精湛的技艺,当然使甬作家具闻名于世。从明清家具的流派上可以发现,能够产生社会影响的古代家具的式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明代的苏州,依托京杭大运河的优势,成为当时商业经济最繁华的地区,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大量财富的聚集和当时文人热衷于家具的研究和亲自参与设计蔚然成风,使苏式家具不仅拥有了广阔的市场,而且代代相传,长盛不衰。明末清初,广州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门户,一口通商使中国和西方列国的全部贸易都汇集于此,促进了广州商业以及广州商帮的崛起。当时广东一带的官府、民居,无论是建筑、家具大多模仿西洋形式,形成一股空前的“西洋热”。广东又是贵重木料的主要产地,南洋各国的优质木料多经由广州进口,制作家具的原料也较充裕,这些都是清代广式家具形成和发展的肥沃土壤。北京,更无需多言,天子脚下,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宫造办处的家具在保持传统造型的同时,装饰风格上也渐渐吸取精雕细刻、光彩炫目的艺术风气。优越的制作条件和充裕的加工时间,使家具格外纤密繁复,显示出沉重瑰丽的意趣和特点,“皇家气派”十足。而从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上海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最洋化的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经济繁荣,西式洋楼大量兴建,促进了家具制造业的发展。海派家具产生于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相撞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中西合璧的特性。而西方技术文化更是引导上海家具制造业从纯手工业向机器生产方向发展,加速了海派家具的传播。看看明清时期的浙江。自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便是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但为何与当时的苏州、广州、北京和上海相比,浙江没有形成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浙式家具”而风行全国,而只能简单地与晋、川、陕、鲁等地并列为“作”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猜测,这是由于甬作家具太富“个性化”造成的。我们认为,要使一个富有地域特色的家具形成一个流派,辐射至全国各地,不仅需要这个地区具备先进的社会经济基础、发达的手工业制作和繁华的商业流动,而且需要在家具的制作上具备一定的形态定势和生产工艺流程。而清代浙江的工匠们明显脱离了这一程式化的轨迹,走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

后记

当墨宁道兄拿着这本书的小样给我看时,我提了许多在装订和设计方面的意见,说真的,看了这本墨宁兄费时十年,多方搜求的精品吉子集书稿后,我真不想让这本书只作为一个收藏类的书,我希望它真正地能被用起来:对于搞艺术设计的人,可以把它作为设计的参考书;搞史学的人看到这些就知道以前孩子的启蒙教育为什么从床第就开始了;对于搞工艺的人来讲又是一本真正的工具书。我称墨宁为道兄,一因他和我一样酷爱收藏,所以同道;二者,我虽花费巨资收藏十载,木器、玉器、铜器多有触及,然见了墨宁兄精、到、绝的收藏,我当自叹不如,所以他才是收藏领域的得道者,而现在的收藏家,多已失去了昔日收藏家的古风。有时候我觉得现在的收藏家不知怎么了,动辄上千万去购买一个官器,或者为了那个在圆明园某个角落洋人设计洋人制造的防火龙头,全国都沸扬,一定要将之定为国宝并花大价钱回购,以致于普通大众根本谈不上收藏,都觉得收藏非得是有钱才能做的事。也有许多文化人根本看不上现在的收藏家,认为收藏只是暴发户装扮自己的道具,因为古之文人倾心收藏的是金石、拓片和文人札记,就连乾隆皇帝自己最喜欢的也只是以前三个文人的便条字(他还专门为此建了个十平方米的小房间,自己秘玩,叫“三希堂”),而不是所谓官器。元、明、清三代皇帝都不会收前代或者前朝的遗物。看了墨宁香港仓库内的藏品,真的会感觉到藏之大道,其深如海,只有以知识作支撑,持之以恒,才能对它的人文和经济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估。墨宁道兄是个企业家也是一个投资家,但在收藏方面却是个大隐于市的收藏家,去年我去了他在香港的库房,在这之前,我根本无法知道他的吉子、木雕类收藏有那么丰富,多得比我以前所有看到的都多,都精致。我希望读者看到的不止是吉子的图案,而是收藏家背后的思想和理念,古语说得好“观其所藏,知其所养”。墨宁道兄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收藏的原则,就是收藏要有专攻,要集中精力于某一门类,形成系列和气候,这样收藏才能出成绩,才能让他人追不上。


编辑推荐

《雕风镂月话吉子》是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雕风镂月话吉子 PDF格式下载



非常精美,具有收藏价值。


沉甸甸的,很值得收藏的一本书,印刷也不错,图片很清晰.


相关图书